1 / 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重点与难点. 1 、如何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2 、如何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曲折? 3 、为什么说毛泽东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开创者?. 1976 年毛泽东谈到了一生干了两件大事:. 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 发动文化大革命。. 参见: 《 毛泽东传 》 ( 1949—1976 ),第 1781 - 1782 页。.

bedr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3. 重点与难点 1、如何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2、如何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曲折? 3、为什么说毛泽东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开创者?

  4. 1976年毛泽东谈到了一生干了两件大事: • 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 • 发动文化大革命。 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第1781-1782页。

  5. 胡锦涛概括中国共产党85年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胡锦涛概括中国共产党85年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 •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们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7.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中国现状:

  8.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9. 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又指出,现在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又指出,现在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

  10. (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的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1.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12.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的召开及其主要议程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向大会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3.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14. 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大会上做《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大会上做《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15. 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 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7.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主要内容: 在经济建设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18.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19. (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背景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毛泽东阐明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意义

  20. 背景: •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 第二,国际上出现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 第三,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

  2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毛泽东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2. 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他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3. 1957年6月18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社论:“这篇讲话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影响可能比赫鲁晓夫的秘密言说来得大。因为,毛泽东讲话完全是在积极地提出新的思想和政策,而赫鲁晓夫主要是消极地贬斥过去。”1957年6月18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社论:“这篇讲话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影响可能比赫鲁晓夫的秘密言说来得大。因为,毛泽东讲话完全是在积极地提出新的思想和政策,而赫鲁晓夫主要是消极地贬斥过去。”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616页

  24. 麦克法夸尔评价说“它是共产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主义最彻底的背弃’”,这是“一篇给人以新希望的文献”,“这篇讲话仍然强调说服,而不是压服”。麦克法夸尔评价说“它是共产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主义最彻底的背弃’”,这是“一篇给人以新希望的文献”,“这篇讲话仍然强调说服,而不是压服”。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417页

  25. 施拉姆认为“毛在1956年末和1957年初的思想当中,暗示在1955年到1956年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斗争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施拉姆认为“毛在1956年末和1957年初的思想当中,暗示在1955年到1956年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斗争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外毛泽东研究述评》第100页

  26. (四)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整风运动必要性 党员在思想认识上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有的人仍习惯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甚至有人滥用党的威信,单靠行政命令办事,官僚主义严重,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 。

  27. 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

  28. 2、反右派斗争 整风运动为什么转化成反右派斗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这个时期出来了一股思潮,核心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 虽然这些右派分子人数虽少,但他们能量很大,他们上蹿下跳,唯恐天下不乱,影响十分恶劣。

  29. 反右派斗争的严重后果 反右派斗争的错误实践,成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形成的基础,导致了八大政治路线的改变,没有能够完成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轻率地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错误地提出了“必须还有一个人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30.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1. (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 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 会议重点是批判反冒进。 • 1958年1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上,错误地改变了中共八大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即“鼓足干劲儿,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2. 总路线的误区 • 总路线的内容片面强调的是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 总路线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33. 2、“大跃进”运动 从中国共产党的1958年10月八届三中全会到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是大跃进运动的酝酿准备阶段,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大跃进进行了全面发动阶段,左倾错误迅速泛滥起来。

  34. 1958年民歌描述的丰收景象: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 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地瓜 一幅丰收图,跃进农民画。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顺 梯子往上 爬,半月才到玉米腰。

  35. 稻堆堆得圆又圆, 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擦擦汗, 凑上太阳吸袋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脚蹬地球手托天,要把产量翻几翻

  36. 9000万吨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3000万吨 1070万吨 535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37. 58年大炼钢铁 厦门中学炼钢炉

  38. 全民炼钢 北京居民将自家铁制用品送去炼钢

  39. 3、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为什么要搞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上的浮夸风,助长了农村生产关系急于过渡的思想发展。认为原来的高级社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便决定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40.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 所谓大,人民公社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二是经营范围大,农民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样样齐全。 • 所谓公,提高公有化程度;大搞公共食堂、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吃饭不要钱。 • 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缝纫组等等。1958年9月,中央在河北省徐水搞起了共产主义试点。

  41. (二)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 郑州会议(58、11) • 八届六中全会(武昌会议58、12)及《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 • 第二次郑州会议(59、2-3)及《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 • 上海会议(59、3-4)及《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

  42. (三) 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1、庐山会议的进程和内容 1959年庐山会议

  43. 毛泽东7月23日讲话,错误地对彭德怀的信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这代表了党内外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猖狂进攻。毛泽东7月23日讲话,错误地对彭德怀的信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这代表了党内外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猖狂进攻。 • 八届八中全会(8月2日—8月16日) • 大会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会议说彭德怀等同志“反对党的总路线、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举行猖狂进攻”,说他们是“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和“反党集团”的性质。

  44. 2、庐山会议的严重后果 • 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庐山会议第一次把政策、方针上的意见分歧等同阶级斗争,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严重地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庐山会议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内从中央到地方的民主生活。

  45. 在经济上,庐山会议打断了纠“左”进程,进而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运动,更加助长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使错误的延长了更长的时间,直接导致了1959年到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在经济上,庐山会议打断了纠“左”进程,进而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运动,更加助长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使错误的延长了更长的时间,直接导致了1959年到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46. (四) 国民经济的调整 • 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建设合同的影响,到一九六零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