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1996年8月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现76名工人双下肢无力,部分工人不会走路,原因是该厂使用白电油作清洁剂,这种清洁剂含有大量正己烷。企业和工人都不知道白电油的成分,疏于防范,有的甚至用来洗手。    2000年9月东莞冠泰花纸有限公司印刷车间的8名员工均出现了手脚麻木、四肢乏力的症状,很快就不能行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他们患的是“慢性正己烷中毒”。

bert-har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1996年8月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现76名工人双下肢无力,部分工人不会走路,原因是该厂使用白电油作清洁剂,这种清洁剂含有大量正己烷。企业和工人都不知道白电油的成分,疏于防范,有的甚至用来洗手。    2000年9月东莞冠泰花纸有限公司印刷车间的8名员工均出现了手脚麻木、四肢乏力的症状,很快就不能行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他们患的是“慢性正己烷中毒”。    2001年7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新日东电工厂26名打工妹发现正己烷中毒,另有约200余名员工存在中毒隐患。

  2. 正己烷中毒曾被误为风湿病 • 背景资料:九种职业中毒广东最早发现 •   近10年来,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接诊的病人有340多例,其中,1996年至今,省内发生的正乙烷中毒事故已十几宗,中毒人数数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 1992年以来,广东新发现的11种严重职业中毒是:正己烷中毒、五氧化二矾中毒、二氯乙烷中毒、间氟苯酚中毒、三氯甲烷中毒、醋酸乙烯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有机锡中毒、磷酸三甲苯酯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和砷化氢中毒,其中9种为国内最早发现。

  3.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4.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5. 相关概念 1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广义:凡是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之为毒物。 狭义:指少量进入人体即可导致中毒的物质。 我们通常所说的毒物主要是指狭义的毒物。 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比如:化工原料、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含于其中的杂质。生产中“三废”排放物中的毒物等均属于工业毒物。

  6. 毒性:化学物造成机体不良效应的能力。它是化学物的内在特性,具有毒性的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才对机体产生毒作用,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化学物引起机体不良效应的可能性即危害。毒性:化学物造成机体不良效应的能力。它是化学物的内在特性,具有毒性的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才对机体产生毒作用,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化学物引起机体不良效应的可能性即危害。

  7.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 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即为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现象即急性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的三要素:生产过程中、工业毒物和中毒。 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在特定条件、不同剂量下可能结果不同

  8. 2.工业毒物的分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世界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也有60多万种。据国际潜在有毒化学物登记组织统计,1976-1979年该组织就登记了33万种化学物。 (1)按物理形态分类 ①气体。指在常压下成气体的物质。如常见的一氧化碳、氯气、氨气、二氧化碳等。 ②蒸汽。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前者如苯、汽油蒸汽等,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汽等。

  9. ③烟。又称为烟尘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一般小于1um。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如塑料、橡胶加热时产生的烟;金属冶炼时可产烟,如炼钢、炼铁时产生的烟。③烟。又称为烟尘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一般小于1um。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如塑料、橡胶加热时产生的烟;金属冶炼时可产烟,如炼钢、炼铁时产生的烟。 ④雾。为悬浮液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射所形成。如铬电镀是产生的铬酸雾,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等。 ⑤粉尘。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起直径一般大于1um,多为固体物料经机械粉碎、研磨石形成粉状物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产生。如制造铅丹颜料是产生的铅尘,水泥、耐火材料加工工程中产生的粉尘等。

  10. ①无机毒物。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及其他无机化合物。①无机毒物。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及其他无机化合物。 ②有机毒物。主要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随着化学合成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日益增多,因此有机毒物的数量也随着增加。

  11. (3)按毒物占用性质分类(按毒物对有机体的毒作用结合其临床特点)(3)按毒物占用性质分类(按毒物对有机体的毒作用结合其临床特点) ①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汽、氯、氨、二氧化碳等均属此类毒物。 ②窒息性毒物。常见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 ③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等均属此类毒物。 ④全身性毒物。其中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12. 毒性目前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来表示,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毒性目前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来表示,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即全组染毒动物中 有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3. 剂量的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表示,即mg/Kg。剂量的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表示,即mg/Kg。 浓度通常用1m3或1L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或克数表示,即mg/m3,g/m3,mg/L。 对于气态毒物的浓度,有时用一百万份空气容积中某一毒物所占容积的份数(×10-6)表示。

  14. 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度)。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而导致急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毒作用带:是指从生理反应阈剂量到致死剂量的剂量范围。 注:阈值(为临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引起应激组织反应的最低值。) 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类 根据动物染毒实验资料LD50进行分级,据此将毒物分为剧毒、高度、中等度、低毒、微毒五级。

  15. 1.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起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如见书本49页。

  16. ①可溶性。毒物(如在体液中)的可溶性越大,起毒性作用越大。如三氧化二砷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三硫化二砷打3万倍,故前者比后者毒性大。①可溶性。毒物(如在体液中)的可溶性越大,起毒性作用越大。如三氧化二砷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三硫化二砷打3万倍,故前者比后者毒性大。 ②挥发性。毒物的挥发性越大,起在空气中的浓度也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毒作用越大。如苯、乙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都是挥发性大的物质。 ③分散度。毒物的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则其化学活性越强,更易于随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因而度作用越大。

  17. 在生产环境中,现场人员接触到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毒物共存。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多种毒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现场人员接触到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毒物共存。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多种毒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当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存在于作业场所环境中时,他们的综合毒性为各个毒物毒性作用的总和。(如碳氢化合物在麻醉方面的联合作用) ②相乘作用。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大大超过各个毒物的总和,又称为增毒作用。(如二氧化硫被单独吸入时,多数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如果将二氧化硫混入含有锌烟雾气溶胶中,就会使其毒性加大一倍以上。

  18. ③拮抗作用。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低于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如氨和氯的联合作用)③拮抗作用。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低于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如氨和氯的联合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①不同的生产方法影响毒物的产生的数量和存在状态,不同的操作方法影响人与毒物的接触机会;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②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有明显的影响。劳动强度打,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入毒物的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工人对某些毒物所致缺氧更加敏感。

  19.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同样的毒物,往往有些人长期不中毒,而有些人却发生中毒,这就是由于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所致。在同样条件下接触同样的毒物,往往有些人长期不中毒,而有些人却发生中毒,这就是由于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所致。

  20. -1-

  21. 进行卫生毒理实验,测定有害物质的急性吸入半数致死浓度、致死浓度,为亚急性和慢性中毒实验提供依据。进行卫生毒理实验,测定有害物质的急性吸入半数致死浓度、致死浓度,为亚急性和慢性中毒实验提供依据。 进行慢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在一定的作用期间对动物不发生危害的毒物浓度(无作用浓度)及发生轻微危害的浓度(慢性阈浓度),提供制定最高容许浓度所需的安全限量的参考。一般以慢性阈浓度的1/10作为最高容许浓度。 我国卫生部1979年颁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如下图。

  22.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23. 表中最高允许浓度是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应超过的数值。工作地点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和操作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整个车间均为工作地点。表中最高允许浓度是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应超过的数值。工作地点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和操作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整个车间均为工作地点。 有(皮)标记者是指毒物除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

  24. 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工人在车间内慢性中毒的标准,不能用作急性中毒的衡量尺度;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工人在车间内慢性中毒的标准,不能用作急性中毒的衡量尺度; 车间空气毒物浓度必须反复测定后作出评价; 对易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除含量要控制在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外,还应加强皮肤防护;

  25. 当存在两种或以上的毒物时,应考虑联合作用;当存在两种或以上的毒物时,应考虑联合作用; • 注:车间存在多种毒物时评价计算式: C1/M1+ C2/M2 + …… + Cn/Mn ≤1 式中:C1、C2 、Cn-各物质的实际浓度; M1、M2 、Mn-各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当值大于1时,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26. 江苏食品工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6死3伤 • 2007年09月02日,宝应县广洋湖镇健宝食品厂发生中毒事故.据悉,当日下午四时,健宝食品厂清理储藏池的一名工人感觉不适摔倒,池上共有八名工人入池抢救中毒者,相继中毒,被急送镇卫生院抢救,六人抢救无效死亡,三人被急送县人民医院抢救。 •  经初步调查,中毒原因为硫化氢气体中毒。

  27. 第三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在化工生产和检修现场,有时由于设备突发性损坏或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溢(逸)造成作业人员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病情严重,且发展变化快。因此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及时抢救。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应遵循下列原则。 1.救护者的个人防护 救护者在进入危险区抢救之前,首先要做好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个人防护,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 2.切断毒物来源 应侦查毒物来源,并采取果断措施切断其来源,如关闭泄漏管道的阀门、堵加盲板、停止加送物料、堵塞泄漏设备等。

  28. 3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1)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处,并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纽扣及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在抢救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能强硬拖防造成外伤,致使病情加重。 (2)清除毒物,防止其沾染皮肤和黏膜。 ①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 ②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性毒物。 ③如毒物系水溶性,可用大量水冲洗或用中和剂冲洗。 ④对于黏稠的物质,如有机磷农药,可用大量肥皂水冲洗(敌百虫不能用碱性溶掘洗),要注意皮肤皱褶、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物。 ⑤毒物进人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

  29.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好采用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法。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鼻孔,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或使用苏生器。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太冲穴位,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或“洛贝林”)。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每分钟60~70次。

  30.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31. 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某些毒物亦可使其变为不溶的物质以防止其吸收,如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口服硫钠,使胃肠道尚未吸收的钡盐成为硫酸钡沉淀而防止吸收。氨、铬酸盐、铜盐、汞盐、羧日类、醛类、脂类中毒时,可给中毒者喝牛奶、生鸡蛋等缓解剂。烷烃、苯、石油醚中毒时可给中毒者喝一汤匙液体石蜡和一杯含硫酸镁或硫酸钠的水。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吸入氧气,以缓解机体缺氧并促进毒物排出。

  32. (2)隔离式防毒呼吸器 所谓隔离式是指供气系统和现场空气相隔绝,因此可以在有毒物质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隔离式防毒呼吸器主要有各种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和各种蛇管式防毒面具。 在化工生产领域,隔离式防毒呼吸器目前主要是使用空气呼吸器,各种蛇管式防毒面具由于安全性较差已较少使用。 RHZK系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主要适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厂矿等处,使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能够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该系列空气呼吸器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

  33. 3.事故原因 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该厂MIC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有人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找出了67条事故发生原因。在诸多原因中以下几条是主要原因。 事故直接原因 610号贮罐进入大量的水(残留物实验分析表明进入了450~900kg水)和产品中氯钥含量过高(标准要求不大于0.5%,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达12%一16%)。12月2日当用费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

  34. 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救处理 • 急救处理 •   (一)在上风向空气新鲜处安置患者,脱去患者污染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   供氧——积极供氧是改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缺氧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轻重,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方法纠正缺氧。现场呼吸停止时,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及早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实行体外心脏按压士。 •   (二)现场局部急救治疗:眼部损害可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用激素软膏点眼。接触的皮肤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后期按化学性烧伤处理)。 •   (三)在能维持呼吸、心跳的情况下,就近送往医院进进一步治疗: •   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短程;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对症和支持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治感染,纠正酸中毒,控制抽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35. 现场救援及人员防护安全 •   (一)严格按防护要求进行,注意防止救援人员中毒。绝对禁止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多人无谓牺牲! •   (二)向沟、池、井等事故现场鼓入新鲜空气(或氧气);设有事故通风的场所先打开风机通风。在通风换气后实施救援。 •   (三)呼吸防护:救援人员必须配戴空气(氧气)呼吸防护器才能进入中毒现场救助中毒者(无关人员从中毒现场逃生可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配相应的滤毒罐)。 •   (四)朝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移离中毒者和疏散现场人员,疏散地确保空气新鲜,不要安置在低洼处;有条件时疏散范围和距离依据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测定结果,并考虑气体扩散趋势确定。

  36. 1、 立 即 打 开 门 窗, 加 强 通 风。 急性CO中毒的急救

  37. 2、 迅 速 将 中 毒 者 转 移 到 空 气 流 通 处。 急性CO中毒的急救

  38. 急性CO中毒的急救 • 3。 及 时 对 中 毒 者 进 行 针 对 性 救 治 • 轻 度 中 毒 者 可 解 开 衣 领、 裤 带、 松 开 衣 服, 喝 浓 茶、 咖 啡, 并 注 意 观 察。 • 重 度 中 毒 者 应 一 面 施 行 人 工 呼 吸 或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方 法 详 见“ 心肺脑复苏”), 一 面 拨 打“120” 急 救 中 心, 迅 速 送 往 具 备 高 压 氧 舱 的 医 院 救 治。

  39. 急性CO中毒的急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