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4

多视角企业理论回顾

多视角企业理论回顾. 郝臣 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Haochen3790859@163.com 2004.11.29. 企业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企业的本质和界限: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决定两个企业合并的因素?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地合并下去?企业所有权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企业的定义?等 企业内部的等级结构: 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设计竞赛、晋升规则?如何防止雇员合伙行为? 企业的资本结构: 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如何确定?破产的经济含义?为什么要破产? 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市场如何制约经营者?经理行为有何变化?不同所有者利益如何协调?.

conn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多视角企业理论回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多视角企业理论回顾 郝臣 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Haochen3790859@163.com 2004.11.29

  2. 企业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 企业的本质和界限: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决定两个企业合并的因素?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地合并下去?企业所有权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企业的定义?等 • 企业内部的等级结构: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设计竞赛、晋升规则?如何防止雇员合伙行为? • 企业的资本结构: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如何确定?破产的经济含义?为什么要破产? • 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市场如何制约经营者?经理行为有何变化?不同所有者利益如何协调?

  3. 多视角的企业理论

  4. 新古典企业理论 •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假设前提 • 新古典企业理论是以业主-企业家模型作为分析起点 • 理性的企业家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 生产要素购入合同和产品销售合同都是完备的 • 市场的运行和企业的管理是没有成本的

  5. 新古典企业理论 • 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产生原因的解释 • 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解释 精美的生产函数 Q=f(X1,X2) C=P1X1+P2X2+K π=PQ-C=Pf(X1,X2)- P1X1+P2X2+K • 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发展的解释 规模报酬与横向一体化 技术相互依赖、市场缺陷与纵向一体化

  6. 新古典企业理论 • 新古典企业理论评价 • 新古典企业理论仅仅是“古典环境”中的生产函数,以进入市场的企业和消费者作为最小分析单元,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假设前提尽管是易于处理的,但却是不真实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与其说是一种企业理论,不如说仍然是一种市场理论,因为在新古典企业那里,“科斯世界”里的价格机制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不研究企业内部,企业只是一个“黑箱”,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的分配在其中无摩擦地按照业已明确规定好了的法则进行,并且假定资本雇用劳动

  7. 企业家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 • 经营模式:坎梯龙(最早将企业家引入经济学研究)、魁奈、萨伊 • 资本模式:马克思、张维迎、杨瑞龙 • 人力资本模式:马歇尔 • 创新模式:沃克和熊彼特 • 决策模式:哈耶克、奈特、柯斯纳和西蒙 • 组织模式:卡森和鲍莫尔 • 交易成本模式:科斯 • 团队生产模式: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 代理模式:伯利和米恩斯

  8. 企业家理论 • 理论要旨 • 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来说,企业是一种生产函数,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家来说,企业是一系列契约,而企业家理论将企业视为一种人格化的装置。 • 古典经济学家研究侧重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经济学家研究侧重企业家的特质,新制度经济学家研究侧重企业家的作用

  9. 企业家理论 • 企业家理论研究分类 刘新民.青岛科技大学学报.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分类综述.2004.No1,P26-31

  10. 企业家理论 • 企业家理论评价 • 首先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挑战的是“企业家”方法 • 如果说契约理论关心的是对企业的“需求”,企业家理论则偏重于企业的“供给”。没有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企业就不能够存在 (张维迎)

  11. 管理者理论 • 理论要旨 • 管理者理论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由管理者、雇员、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组成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各成员的目标常常是冲突的,因此,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协调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在这个联合体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经理,他们拥有企业的决策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高层经营者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中偏离,转而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然而管理层必须保证企业取得最低利润水平,使企业正常运转,非利润极大化主体

  12. 管理者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 • 鲍莫尔 • 马瑞斯 • 威廉姆森

  13. 管理者理论 • 鲍莫尔的销售收入最大化模型 • 在给定经理拥有决策上的自由处置权的条件下,鲍莫尔认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销售收入最大化: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薪水与企业的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有很高的相关性;当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时,经理面临的人事问题也容易得到较好的处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愿意为销售量具大而且销售成长较快的公司提供融资;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会给管理者带来较高的声望;快速的销售增长使企业更有能力采取竞争性策略 • 管理者在最小利润约束条件下谋求销售收入最大化

  14. 管理者理论 • 马瑞斯的经理型企业模型 • 经理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所有者也要使自身的效用达到最大,因此,两个目标是冲突的 • 马瑞斯认为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差异未必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因为两个函数中的许多变量都与一个单一的变量强相关,这个变量就是企业的规模 • 在马瑞斯的模型中,增长率包括产品需求的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使这两种增长率同时最大化,马瑞斯将这一目标称为平衡的增长率 • 管理者在最小股票价值约束条件下谋求增长最大化

  15. 管理者理论 • 威廉姆森的经理自由处置权模型 • 威廉姆森模型和鲍莫尔模型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即经理拥有自由处置权,在制定政策时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所有者效用或利润最大化。利润对经理的约束只是表现在经理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保障程度,必须取得最低限度的利润,以满足资本市场和股东对分红的要求 • 经理效用函数包括多种变量,如薪水、工作保障程度、权利、地位、声望和职业上的成就感 • 管理者在最小利润约束条件下谋求效用函数最大化

  16. 管理者理论 • 管理者理论评价 • 三个管理者模型是反对新古典理论的,但从方法论上看却又相当古典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三个模型提供给我们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张维迎,1994)

  17. 行为型企业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 • 西蒙 • 西蒙1955年发表《合理选择的行为模型》,开行为企业理论之端 • 西尔特和马齐 • 西尔特和马齐1963年著《行为型企业理论》

  18. 行为型企业理论 • 理论要旨 • 企业是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的行为主体 • 企业是由不同群体结合起来的,企业中人的目标的相互冲突必然会产生 • 企业遵循的是“满意”而非“利润最大化原则” • 企业中人的目标期望存在冲突 • 上述冲突的解决可以借助货币和非货币等手段

  19. 行为型企业理论 • 行为型企业理论评价 • 在方法论上看,行为型企业理论比管理者理论偏离新古典企业理论更远一些。尽管二者都强调企业内各阶层目标的分歧和最低利润的约束作用,但与管理者理论不同的是,行为型企业理论不固守任何最大化的原则,只以满意为准绳;不遵循完全理性假设,而只以有限理性作为前提。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在方法论上进行了彻底的更新。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使用的、通用的分析工具

  20.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21.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 理论要旨 •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是企业理论中发展最快、创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因而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前者着重考察企业的外部关系,从交易费用的比较中说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和选择,后者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集中分析企业内部不同成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和风险分配问题。这一派理论的共旨是企业乃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2. 间接定价理论 • 间接定价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科斯、张五常、杨小凯和黄有光、理查德森 • 理论要旨: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成本)

  23.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 • 科斯出生于英国威尔斯登,19岁进入大学,1932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32年毕业后留校,后在邓迪经济学院任教,1934到1935在利物浦大学呆过,之后于1935到1951又回母校并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先在布法罗大学任教7年,于1958到1964在弗吉尼亚大学,1964年转往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并任法经济学杂志主编,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4.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 • 在科斯一生学术生涯中,最为出名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前者发表于1937年的经济学杂志,后者1961年发表于迟刊的1960年法经济学杂志。前者的主要贡献是革命性地提出交易费用概念,后者则是贡献出被称为科斯定理的产权分析方法。企业的性质发表以后,因而不用三四十年,大概是战争与凯恩斯主义压倒一切,而社会成本问题是一部立竿见影之作,这一篇文章是目前引用得最多经济学作品

  25.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 • 科斯虽然把交易成本看作是企业或市场的运行成本,但他没有把交易费用概念一般化。威廉姆森形象地把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阿罗则更明确地指出交易费用是经济体制运行的成本 • 一种是宽定义;再是信息观的;马修斯的界定 • 交易成本作为联结市场与企业的工具 • 狭义的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机制下,交易双方用于寻找交易对象、签约及履约等方面的所有支出,包括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支出(杨浩,2001)

  26.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企业的“权威”含义 • 科斯写到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与权威有关,区分了经营与管理。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要分散定价的交易数目,按照合约对投入物(主要是指劳动)行使有限使用权,可以不顾每一项具体活动的价格而指挥生产 • 科斯没有明确地把企业权威与政府权威、企业权威与市场权威区分开来。以后发展企业的企业理论,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科斯企业权威不断质疑和解释的过程

  27.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企业的“权威”含义 •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紧抓不放,认为科斯没有把企业的授权和指挥权分开来,由此指责科斯的权威等同于强制性,在他们看来管理的权威来自企业经理得到要素投入者的授权或董事会的委托,而这种权威不过是市场的权威,如同消费者拥有的权威一样 • 对企业权威看法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样,科斯分析企业的起源和性质,并以大公司为参照,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私人产权基础上形成的企业为对象,同样利用科斯事后看来有弱点的雇主-雇员为原型的古典企业来诘难科斯,是企业的产权分析

  28.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对企业出现的原因的解释 • 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当企业内组织生产的组织管理成本低于通过市场组织生产的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的组织形式就会出现。比方说,通过契约替代,以一个契约替代一系列契约,以长期契约替代若干短期契约

  29. 间接定价理论 • 为什么所有生产不由一个大企业完成呢 •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组织追加的交易成本可能会上升 • 当企业组织的交易增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到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 • 交易增加必须达到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损失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损失 • 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小企业的“其它优势”大于大企业,如企业家的供给价格

  30. 间接定价理论 • 科斯关于企业规模的解释 • 科斯分析的原理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 对于追加的交易,除了在所讨论的企业中进行外,还可采取由其他企业完成或通过市场交易完成等方式,究竟采取哪种方式,要取决于追加交易在这些方式下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当追加的交易由所讨论的企业来组织时,该企业的规模变大,当由其他企业或市场组织时,所讨论的企业的规模不变

  31. 间接定价理论 • 对科斯企业理论的评价 • 科斯以交易成本作为工具,第一次真正地发现了企业的秘密。形成的交易费用范式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理论的各个分支或多或少地在科斯那里找到思想源头 • 随着凯恩斯革命衰落,倾向于政策定位的经济学家逐渐失去了市场。在政策经济学的潮汐平静下来时,经济解释的潮汐则开始上涨。交易费用范式就成了融合在这一浪潮中的一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女神”(五常) • 交易成本不易操作;忽视生产;包罗万象;一维替代

  32. 间接定价理论 • 张五常 • 张五常,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母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1983年发表于《法律和经济学杂志》的《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是他在企业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怪人”著称

  33. 间接定价理论 • 张五常对科斯企业理论的批评 • 科斯是站在他老师的立场上批评科斯的,认为科斯的企业理论有其理论上的不自治,因为企业组织并不是市场的替代物 • 不过张五常交易成本含义很广,所有不直接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费用,都包括在张五常的交易成本中,科斯表示异议

  34. 间接定价理论 • 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 • 张五常认为科斯企业理论的精神实质是:不同契约安排具有不同的交易成本,企业对市场在节约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产品市场上,若顾客要就产品的每一个附件和组成部分而不是最终产品进行估价并支付,则交易成本高得惊人。借助一个中心代理人,则可以减少契约,降低交易成本。由此看来,企业是要素交易的市场,企业的发展是产品市场被要素市场所替代。企业是一种相对于市场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契约形式

  35. 间接定价理论 • 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的理由 • 企业签订生产要素契约替代之,可以减少契约的数量 • 专业人员和要素投入者达成协议较之要素所有者或专业人员分别与消费者达成协议,所费要少

  36. 间接定价理论 • 对计件契约的考察 • 他试图通过工资契约的一般性和计件契约的特殊性来解释科斯的观点。在张五常看来,计件契约是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交易的一种中间形式,对计件契约的分析,在阐述企业的性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37. 间接定价理论 • 企业定义与企业规模定义是不易确定的 • 从计件契约到工资契约的考察说明,企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交易费用下,组织经济活动要采取不同的契约形式。在他看来,科斯决定企业边界的条件,更准确地说是决定契约替代范围的条件。对企业来说,以一种契约形式代替另一种契约形式,是以生产要素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

  38. 间接定价理论 • 对张五常企业理论的评价 • 对交易费用强调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和生产努力 • 进一步提出科斯发现价格的成本 • 要在企业之间划清边界是不可能的,因而企业的规模变得不确定和不重要了 • 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要素市场上来,因此,外部性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

  39. 间接定价理论 • 杨小凯和黄有光 • 杨小凯,原名杨曦光,湖南人,1948年出生于吉林敦化,学名杨曦光。一九六八年撰写了大字报《中国向何处去?》,引起轰动,并因此被中共当局以反革命罪判处十年徒刑。一九七八年出狱,先当工人,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在武汉大学任教。一九八三年经邹至庄教授推荐,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读书,一九八八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研究员。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

  40. 间接定价理论 • 新兴古典经济学介绍 • 是由杨小凯、博兰、黄有光、史鹤龄、威尔斯发展起来的。据杨小凯介绍,这种新的理论并不是经理论的革命,而是将经济理论重新进行组织,去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将规模经济概念改为专业化经济概念,并考虑各种交易成本的一般均衡意义。在此基础上,古典主义经济思想的灵魂--劳动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市场组织分工的功能得以在现代数学化的分析框架中复活

  41. 间接定价理论 • 杨小凯和黄有光内化分工理论 • 第一,在市场均衡中,如果交易效率很低,则分工生产的专业化好处完全被交易费用低效,所以人们选择自给自足。如果交易效率高,人们选择分工 • 第二,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经济效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 • 第三,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会变得重要,因为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 • 第四管理者剩余索取权结构之所以出现,因为提供管理服务的劳动的交易效率远远比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

  42. 间接定价理论 • 杨小凯和黄有光内化分工理论 • 劳动效率为低,管理者对剩余的索取权体现了管理服务的间接定价 • 所以,企业是一种巧妙的交易方式,它可以把一些费用极高的活动卷入分工,但同时可以避免这类活动的直接定价和直接交易

  43. 间接定价理论 • 对杨小凯和黄有光内化分工理论的评价 • 张维迎:在微观层次上企业和市场可以相互替代,而宏观层次上二者则是互补关系 • 相对于其它的企业理论,该理论的解释力更强

  44. 资产专用性理论 • 资产专用性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克莱因、 罗伯茨、哈特、莫尔、金德博格、道、阿根亚、博尔腾、费茨罗、穆勒、瑞奥登、米尔格罗姆、阿克尔洛夫、格罗斯曼 • 理论要旨:将企业看成连续生产过程之间的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45. 资产专用性理论 • 威廉姆森 • 威廉姆森(1932-),1963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1963-1965任伯克利加州大学助教,1965-1976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此后任教授;1973年后,他长期任《贝尔经济学杂志》编辑,1977-1978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此后,移师耶鲁法学院,成为法经济学派的另一中心的代表人物。在对经济组织研究中,有四位起关键作用的学界名人,阿罗、钱德勒、科斯和西蒙

  46. 资产专用性理论 • 威廉姆森代表作品 • 《市场和等级制:分析及反托拉斯应用》 • 《现代公司:起源、演进和性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企业、市场和关系性契约》 • 《内部经济组织》 • 《经济组织的不同方法比较》 •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 • 《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 • 《经济组织的逻辑》

  47. 资产专用性理论 • 人的理性程度、私利程度及其匹配 • 人的理性程度: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和行为理性 • 人的私利程度:机会主义、诚实自利和乌托邦 • 团队生产理论:乌托邦的有限理性人 • 委托代理理论:完全理性机会主义者 • 交易成本理论: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人

  48. 资产专用性理论 • 行为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 这两个假设有别于传统经济学,意欲理性,但只能有限地做到,即由于人在神经生理和语言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和外部事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尽管愿望上追求理性,但实际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结论:完备的缔约活动是不可能的;有限理性并不意味着非理性;满足是有限理性的表现 • 正因为如此,机会主义天然存在,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经济组织就变得十分简单 • 机会主义是交易费用研究的核心概念

  49. 资产专用性理论 • 关于交易的三个维度 • 交易发生的频率 • 交易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种类 • 资产专用性程度

  50. 资产专用性理论 • 交易特性举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