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二章 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第二章 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理解 Intel 8086CPU 的寄存器结构、功能结构、最大 / 最小组态、引脚功能等。 理解存储器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理解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方式。 掌握 8086 中存储器的组织。 了解总线的概念及常用的总线体制 了解常用外围设备的简单工作原理. 2-1 微处理器. 2-1-1 Intel 8086 CPU 的结构. 8086 是 16 位处理器, 8086 寻址空间 1MB ( 2 20 )。. 8086 的寄存器结构. 通用寄存器组

mau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 理解Intel 8086CPU的寄存器结构、功能结构、最大/最小组态、引脚功能等。 • 理解存储器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 理解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式。 • 掌握8086中存储器的组织。 • 了解总线的概念及常用的总线体制 • 了解常用外围设备的简单工作原理

  2. 2-1 微处理器 2-1-1 Intel 8086 CPU的结构 8086是16位处理器,8086寻址空间1MB(220)。 • 8086的寄存器结构 • 通用寄存器组 4个16位的数据寄存器: AX、BX、CX、DX ,也可作为8个8位的 寄存器使用AH、AL、BH、BL、CH、CL、DH、DL。 2个16位的指针寄存器:堆栈指针寄存器SP和基数指针寄存器BP 2个16位的变址寄存器 :源变址寄存器SI 和目的变址寄存器DI • 控制寄存器组 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16位状态标志寄存器FLAG,有9个标志位。 • 段寄存器组4个16位的段寄存器,分别是CS代码段寄存器、 DS数据段寄存器、SS堆栈段寄存器、ES附加段寄存器。

  3. 8086的功能结构: 分EU与BIU两部分 ﹡执行单元EU: 负责指令的执行,由ALU、通用寄存器组AX、BX、CX、DX、SP、BP、DI、SI、状态寄存器Flag及操作控制器电路组成。 ﹡总线接口单元BIU: 形成对外总线,负责与存储器、I/O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由CS、DS、SS、ES、IP、指令队列缓冲器、地址加法器等功能部件组成。 ﹡EU与BIU的流水线操作: • EU与BIU可独立工作,BIU在保证EU与片外传送操作数前提下,可进行指令预取,与EU可重叠操作。 • 一方面提高整个执行速度,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与之相配的存储器的读写速度的要求。

  4. 地址总线20位 AH AL AX 通 BH BL BX 用 CH CL CX 寄 DH DL DX 16 存 SP CS 器 BP DS 8 DI SS 0 总 8 ES 线 6 SI 控 IP 总 制 线 逻 内部通信寄存器 辑 ALU总线 16 暂存寄存器 E 指 U 令 控 1 2 3 4 5 6 寄 ALU 制 存 系 器 统 标 志 总线接口单元 执行单元 ( EU ) (BIU)

  5. 取指令1 执行指令1 取指令2 执行指令2 非流水线操作 8085 流水线操作 8086 取指令1 执行指令1 取指令2 执行指令2 取指令3 执行指令3 t t0 t1 t2 t3 t4 在t0~t4时间间隔中,8085执行了2条指令。 在t0~t4时间间隔中,理想情况下 ,8086可执行3条指令。

  6. 8086的存储器组织 • 8086有20位地址线,寻址范围为1MB ( 220 ) ,存储器地址码表示是00000 -FFFFF H。但其内部的寄存器为16位。 • 把1MB的空间分段,每段容量最大为64KB( 216 ) ,则在段内寻址用16位的地址码(称为偏移地址)就可以完成。 • 分段后,每一段都有一个段号,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每段的段号(称基地址) ,也称为“段地址”,段号保存在8086内部的CS、DS、SS、ES四个16位的段寄存器中。 • 在硬件上起作用的是物理地址。物理地址就是8086芯片的20根地址引线送出的地址码。 物理地址 =段基地址  16 + 偏移地址

  7. 15 15 0 0 16位段地址 16位偏移地址 0 0 0 0 + 19 0 20位物理地址 • 将16位的段地址打入到地址加法器并左移4位,然后再与16位的偏移地址相加,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这就是存储器分段的管理方法。 • 例如:若当前CS=1456H,IP=1100H,则CPU将从哪一个物理存储器单元取指令? 解:物理地址=1456H*16+1100H =14560H+1100H =15660H,则CPU将从物理地址为15660H的存储器单元取指令。

  8. 2-1-2 Intel 8086 的引脚功能 • 8086微处理器采用40条引线双列直插(DIP)封装。 • 8086微处理器有两种组态-—最小组态和最大组态。 • 最小组态:构成较小系统时采用,系统的控制信号由CPU直接供给。 • 最大组态:构成较大系统时采用,8086要通过总线控制器8288来形成各种总线周期,控制信号由8288供给。 • 硬件上,MN / MX 引脚为最大/最小组态选择信号。 MN/ MX 接至电源(+5V),8086为最小组态; MN/ MX接地, 8086为最大组态。 • 8086的引脚,在逻辑上可分为3类: 地址总线信号、数据总线信号、控制总线信号。 还有一些专用信号:电源、地、时钟。

  9. GND 1 40 Vcc AD14 2 39 AD15 Addr./Data AD13 3 38 A16/S3 AD12 4 37 A17/S4 Addr./control AD11 5 36 A18/S5 AD10 6 35 A19/S6 BHE/S7 AD9 7 34 intel 括号内为最小组态时的名称 AD8 8 33 MN/MX 8086 Addr./Data AD7 9 32 RD RQ#/GT0# (HOLD) AD6 10 31 CPU RQ#/GT1# (HLDA) AD5 11 30 AD4 12 29 LOCK #(WR) S2#(M/IO#) AD3 13 28 control S1(DT/R#) AD2 14 27 AD1 15 26 S0(DEN#) AD0 16 25 QS0(ALE) NMI 17 24 QS1(INTA#) TEST INTR 18 23 Control CLK 19 22 READY GND 20 21 RESET 8086引线说明

  10. 8086的最小组态 VcC VcC MN/MX RD RESE 8284 CLK RES CLOCK T WR READY GENERATCR RESET RDY M/I/ O INTA READY 8086 CPU HOLD HOLD ALE STB BHE HLDA HLDA BHE 8282 ADD BUS ADD OR A19-A16 8283 ADD./DATA INTR INTR AD15-AD0 I/O OE INTERFACE MEMORY DEN DT/R# DATA DATA 8286 OR T 8287 DATA BUS OE 8086与系统总线接口 (最小方式)

  11. 8086的最大组态 8288 总线 控制器 CLK S0# S1# S2# DEN DT/R# ALE MN/MX# INTA# MRDC# MWTC# IORC# IOWC# Vcc S0# S1# S2# 8284 CLK READY RESET RES# 8086 CPU RDY STB READY BHE# BHE# ADD BHE# ADD BUS 8282  3 A19-A16 RQ#/GT0# ADD/DATA RQ#/GT1# AD15-AD0 OE# INTR I/0 INTERFACE INTR MEMORY T LOCK# LOCK# 8286  2 OE# DATA BUS

  12. 基本引脚信号 ﹡ AD15~AD0(I/O,三态):地址/数据复用引脚。 ﹡ A19/S6 ~ A16/S3(O,三态):地址/状态复用引脚。 ﹡NMI(In):非屏蔽中断请求线,上升边触发。 ﹡ INTR (In):可屏蔽中断请求线,高电平有效。 ﹡ RD (O,三态) :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 RESET (In) :复位信号,至少要保持4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使标志寄存器Flag、IP、DS、SS、ES和指令队列置“0”,CS全置“1”(FFFFH),复位后处理器从FFFF0H存储单元取指令执行。 ﹡ CLK (In) : 时钟信号,处理器基本定时脉冲。

  13. ﹡READY (In):准备好信号,高电平有效。处理器与存储器及I/O接口速度同步的控制信号。 ﹡TEST (In): 测试信号,低电平有效。处理器执行WAIT指令时每5个时钟周期对其进行一次测试。 ﹡Vcc (In): 处理器的电源引脚,接+5V电源。 ﹡GND : 处理器的地线引脚,接系统地线。 ﹡ BHE / S7 (O,三态):高字节允许/状态复用引脚。

  14. 最小组态下的有关控制信号 ﹡INTA (O) :最小组态下的中断响应信号 ﹡ALE (O) :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DEN (O,三态) :数据允许信号 ﹡DT/ R (O,三态) :数据总线缓冲器方向控制信号。 ﹡M/ IO (O,三态) :存储器或I/O接口选择信号。 ﹡WR (O,三态) :写命令信号,低电平有效。 ﹡HOLD (In) : 总线请求信号。 ﹡HLDA (O) : 总线请求响应信号。

  15. 最大组态下的有关控制信号 ﹡QS1、QS0 (O) :指令队列状态信号。表明8086当前指令队列的状态。 ﹡S2 , S1 , S0 (O,三态) :最大组态总线周期状态信号。作为总线控制器8288的输入信号,8288输出各种控制信号。 ﹡LOCK (O,三态) :总线封锁信号。信号有效时不允许其他主控部件占用总线。 ﹡RQ/ GT0, RQ/ GT1 (I/O) :最大模式总线请求/总线响应信号,每条引线作为输入时是总线请求RQ信号,每条引线作为输出时是总线请求响应GT信号。

  16. 2-1-3 Intel 8086 的时序 •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每条指令的执行由:取指令、译码和执行构成。 • 总线周期与时钟周期: • 指令周期又可以分为一个个总线周期。 • CPU从存储器或 I/O 端口读写一个字节(或字)就是一个总线周期。 • 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每个时钟周期间隔称为一个T状态,它是8086中处理动作的最小单位。 • 每个总线周期通常包括4个T状态,即T1、T2、T3、T4。 • CPU时钟频率为8MHz,时钟周期为125ns。

  17. T1 状态:CPU将地址信息放到地址/数据复用总线(A/D)上,并且发出地址锁存信号ALE。 • T2 状态:CPU发出读写等控制信号。 • 读总线周期:A/D总线进入浮动(高阻)状态,为接收数据做准备。(从输出切换到输入方式) • 写总线周期: 从T2 至 T4 之间把数据送到A/D总线上,且保持到总线周期的结束(T4)。 • T3、T4:对于读或写总线周期,A/D总线上均为数据。 • Tw:当RAM或I/O接口速度不够时,T3与 T4 之间可插入的等待状态 。(在T3状态的前沿采样READY线)

  18. 最大组态时存储器读周期时序 一个总线周期 T1 T2 T3 T4 CLK 101 111 S2#—S0# A19/S6— A16/S3 A19—A16 S6—S3状态输出 输出 Add AD15-AD0 DATA 输入 ALE 读存储器命令 MRDC DT/R DEN

  19. 写存储器 命令 AMWC MWTC • 最大组态时存储器写周期时序 一个总线周期 T1 T2 T3 T4 CLK 110 111 S2#—S0# A19/S6— A16/S3 A19—A16 S6—S3状态输出 Add输出 AD15-AD0 DATA 输出 ALE DT/R DEN

  20. 几十K到一M字节,工作速度与CPU相当,存取时间为20~50ns。几十K到一M字节,工作速度与CPU相当,存取时间为20~50ns。 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 几M到几十M字节,工作速度较高,存取时间为100ns,比CPU慢得多 主(内)存储器 外部(后备)存储器 几百M到几千M字节,工作速度较慢 2-2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的发展要求: 扩大容量、加快速度和降低成本。 前面两种合称为内存储器,采用的是半导体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主流的是磁介质存储器。

  21. 双极型 读写存储器 RAM 静态SRAM MOS 半导体 存储器 动态DRAM 掩模ROM 只读存储器 ROM 可编程序ROM PROM 可擦去的ROM EPROM 2-2-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22. RAM与ROM的区别 • RAM的数据在使用时可以读出、写入或改写,主要用来存放各种现场的输入、输出数据、中间处理结果、与外存交换的信息以及做堆栈使用。 • ROM的信息在使用时只能读出,是不能改变的(不可以写入),掉电后信息不会丢失,一般用来存放固定的程序。 • ROM电路比 RAM简单,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 • 静态RAM与动态RAM的区别 • 静态RAM的基本存储电路是用6个管子构成触发器,集成度低,功耗高,不需要刷新。 • 动态RAM的基本存储电路是用单管线路组成,集成度高,功耗低,需要动态刷新 。

  23. ROM的种类 • 掩模ROM:按照固定线路制造,以后只能读,不能写 • 可编程序的只读存储器PROM: 只能写一次的ROM • 可擦去的PROM----- EPROM:能多次擦写的ROM (需要额外条件,如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擦写,且速度很慢) • 电可擦去的PROM----- E2PROM:功能与EPROM相似 (可用电流来进行擦写,使用更方便)

  24. 2-2-2 读写存储器RAM • 基本存储电路 • 它是组成存储器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基本存储电路存储一个二进制位,“1”或“0”。 • 存储器是由大量的基本存储电路构成的,容量为1MB的存储器需要1M * 8 个基本存储电路。 • 有六管静态存储单元和单管动态存储单元两种。 • 存储器芯片(如1K 4) (地址个数与数据位数) • 由基本存储电路构成的存储体 • 外围电路:地址译码器、I/O电路、片选控制端、 输出缓冲器等。

  25. 2-2-3 RAM与CPU的接口 • CPU对RAM进行读写操作: • 首先要由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 • 然后发出相应的是读还是写的控制信号 • 最后才能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息交流。 • RAM与CPU的接口包括: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连接。 • 在接口时要考虑到: • CPU总线的负载的能力 • CPU时序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之间的时序配合问题 • 存储器的地址分配和选片问题 • 控制信号的连接

  26. 用1024*1构成1K字节RAM

  27. 用256*4构成1K字节RAM

  28. 包括RAM和ROM的存储器与CPU的接口

  29. 译码方式 • 全译码方式:全部高位地址线经过译码作为选片信号线 • 部分译码方式:用部分高位地址线经过译码作为选片信号线 • 线选方式: 直接用某一条高位地址线作为芯片的选片 例:上图中,设系统CPU有地址线16条,连接4K ROM和1K RAM。 若用高位地址线全译码输出作为个芯片的选片信号, 高地址的4条输出线接四片ROM, 最低地址的输出线接RAM, 则各地址范围是多少?

  30. 地址编码表

  31. 2-3 总线 • 总线的定义:总线是一类信号线的集合,是模块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通过它计算机各部件间可进行各种数据和命令的传送。 • 总线的分类: 片内总线、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外总线 • 总线的特性: 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时间特性 • 总线的功能特性: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电源与地线、备用线

  32. 地址总线 HOLD HLDA 总线请求 DMA请求 I / O 设备 HRQ DREQ DMAC HLDA DACK 总线响应 DMA响应 CPU 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 • 总线的操作过程: • 系统总线上的数据传送是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进行的。主控模块是有控制总线能力的模块,常有CPU、DMAC等。从属模块则只能接受和执行主控模块的命令信号。 • 在一个系统中,若存在多个可控制总线的主模块时,总线使用权的转移存在着一个请求与响应的过程。 • 申请总线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和结束阶段。 • 数据传送方式:同步式传输、异步式传输和半同步式传输。

  33. 总线体制 • PC总线(8位数据线、20条地址线) • 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16位数据线、24条地址线) • 扩展的工业总线EISA(32位数据线、32条地址线) • 外部设备互连总线PCI: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使用方便、寿命长、可靠性高、灵活、数据完整、软件兼容的优点。(32位数据线,可升级到64位、64条地址线) • PCMCIA(笔记本用,16位数据线、26条地址线 )

  34. 2-4 常用外设简介 2-4-1 键盘 • 键盘是由一组排列成矩阵方式的按键开关组成,是重要的输入设备。 • 编码键盘:用硬件识别按了哪个键,产生相应的代码。 • 非编码键盘:在软件控制下完成键盘的输入功能,在小型微机系统中使用(键盘的规模小)。 • 非编码键盘扫描按下键的工作原理: • 行线上所对应的口地址作输出,列线上所对应的口地址作输入。 • 在工作时,程序按行扫描键盘,用输入口来查询列线上的电位,看是否有低电平,由行号和列号的组合,来确定是哪一个键闭合。

  35. +5V +5V +5V +5V D0 D1 D2 D3 L0 L1 L2 L3 D0 Q0 D1 Q1 D2 Q2 D3 Q3 R0 R1 R2 R3 DLE KBSEL 用锁存器连接的4 X4 键盘阵列

  36. 行扫描法识别键按下的软件方法 首先判断有无键按下,从输出口输出全0,即使所有的行线同时都为低电平,再从输入口读入列线状态,如果有一列为低电平,说明有键按下。 从输出口输出1110,将键盘的第一行置为“0”,其它的行线为“1”,然后从输入端口读取列值,看是否有某一个列线为“0”;若没有,则接着输出1101,将第二行 置为“0”,其它的行线为“1”,如此循环,最终可对所有键扫一次,直到找到为止。 软件根据读入的列值判断出按下键的座标位置,形成键号。

  37. +5V a c com g f com a b b a c a b d f g b e f g e d c d e f g dp dp com 地 dp e d com c db (a) 管脚图 (c) 共阳级 (b) 共阴极 2-4-2 显示器 LED显示原理 LED显示器由七段 a ~ g 组成,每段是一个发光二极管。 在共阳极接法中,只要在 a ~ g 对应的输入端加上低电平,它们的公共端加上高电平,就能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使LED显示器显示相应的字型。

  38.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 CRT显示器工作方式有随机扫描和光栅扫描两种。 • 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的工作过程: • 图象生成器根据主机送来的画图命令,把图画在显示存储器中生成要显示的图形的位图。 • CRTC一方面产生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送到监视器,使CRT电子束进行扫描,形成光栅;另一方面根据电子束在屏幕上的位置生成显示存储器的相应地址,读出对应的位图数据。 • 从显示存储器读出的位图数据,经过查彩色表,转换成红、绿、蓝三原色的亮度值。 • 颜色亮度值即视频信号,控制着CDT电子束,从而使CRT屏幕上形成一幅与显示存储器中所存的映像相对应的画面。 • 为了使屏幕上显示的画面不产生闪烁,将上述过程反复进行。

  39. 字符与图形显示器的性能指标有: 分辨率、亮度等级数目、画图速度、屏幕尺寸、刷新频率等。 用于PC机显示器的显示模式有: CGA、MDA、EGA、VGA、TVGA等。 打印机常用的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光驱的种类: 只读型CD-ROM、一写多读型WORM 、可抹型。 鼠标的种类:机械式和光电式。 鼠标器通过RS—232C连至微机串口(COM1或COM2)。

  40. 软磁盘存储器与硬磁盘存储器的区别 • 软盘的盘片由聚酯薄膜作基底,涂上金属氧化物构成,硬盘由刚性的涂有金属氧化物的金属盘制造。 • 软盘工作时,磁头压向磁盘,两者是接触的,硬盘工作时,靠磁盘高速旋转,在磁头和磁盘之间形成一个气垫,使磁头悬浮,因此,硬盘的旋转速度比软盘高得多,其访问速度就比软盘高很多。 • 硬盘的位密度和道密度都比软盘高,存储容量也大得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