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张迎春 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E-mail:yingchunzcn@Yahoo.com.cn. 正在发生的变革!. 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 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 中国为什么 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 问题 1 如何理解现代化?. 现代化的标准 1 :. 人均 GDP3000 美元以上; 农业产值占 GDP 比例低于 12%-15% ; 非农业人口占 70% 以上; 服务业产值占 GDP45% 以上; 城市人口占 50% 以上; 80% 以上的人口识字;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张迎春 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E-mail:yingchunzcn@Yahoo.com.cn

  2. 正在发生的变革! • 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 • 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

  3.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 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 问题1 如何理解现代化?

  4. 现代化的标准 1: • 人均 GDP3000美元以上; • 农业产值占GDP比例低于12%-15%; • 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 • 服务业产值占GDP45%以上; • 城市人口占50%以上; • 80%以上的人口识字; • 大学入学率在10%-15%以上; • 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 • 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1000人以下; •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5. 现代化的标准 2: • 是否加入“发达俱乐部”,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6. 中国怎样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 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490美元,排名世界107位,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 我国惟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而教育是将潜在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7. 未来50年实现教育强国的理想 实现教育发展的三步历史性跨越。 • 第一步跨越 • 从目前到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从4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19%提高到20%以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从教育欠发达国家到教育中等发达国家的跨越。

  8. 第二步跨越 • 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达到教育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从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教育发达国家的跨越。

  9. 第三步跨越 • 从2021年到2050年,我国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2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各级教育都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跨入教育发达国家行列,以教育人口的绝对规模和普及化水平两个方面,成为世界教育强国。

  10.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将完成两次跃升。 • 第一次提升 • 从目前到2020年,我国18-26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将超过11年,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1500人左右,实现从人力资源欠发达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一次提升。 • 第二次提升 • 从2021年到2050年,我国25-64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大到3000人左右,实现从人力资源中等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第二次提升。

  11. 三、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 •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含了三级教育中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截至2004年,全国共有小学39.42万所,在校生11246.23万人,初中学校63757(其中职业初中697所)所,在校生6527.51万人,全国普通高中15998所,在校生2220.37万人。

  12. 表2 九个人口大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入学率情况 单位:% (引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3. 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对知识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人力资源开发要求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对知识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人力资源开发要求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实现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的任务十分艰巨 ■广大农村地区辍学人数较多 ■义务教育未完成现象突出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发展滞后,成为教育整体发展的“瓶颈”

  14. 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有那些? • 教育部于1996-1998年针对我国实施义务教育以来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 调查范围涉及9个省市的城镇和农村,调查对象涉及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和教师,以及全国政协多位委员和教科文卫委的大部分委员。

  15. 调查发现 • 在课程目标上呈现出偏重书本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16.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话题——实际关注点

  17. 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 •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比较 初中第五册语文教科书 字数 页码数 课文篇目 中国大陆 22万字 344页 67篇 台 湾 5万字 96页 28篇

  18. 繁! • 教材内容偏多给教师带来的问题:课时不够用,调查显示有50%的教师认为这是完不成教材规定内容和教学规定要求的主要原因。 • 教材内容偏多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作业量大。由于作业量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造成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19. • 简单的命题复杂化 语文中考试题 与《故乡》语句顺序完全相同的是: (1)我想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4)我在朦胧中 (5)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这正如地上的路 (7)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8)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A.(1)(7)(6)(2)(5)(4)(8)(3) • B.(1)(6)(7)(5)(2)(4)(8)(3) • C.(4)(3)(8)(1)(6)(7)(5)(2) • D.(4)(3)(8)(1)(7)(6)(2)(5)

  20. • 初中《生物》第二册(上)中,教材表述神经系统时,出现了脊神经节、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交感干、马尾、视交叉、脑桥、胼胝体、间脑、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延髓、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等人体解剖学专有名词。

  21. • 偏于知识传授; • 偏于考试科目,出偏题、怪题; • 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

  22. • 课程内容“旧”表现在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与学生的生活脱节。

  23. 在课程结构上的问题 • 表现一是学科门类多,如小学有9门课,分别是思想品德、社会、自然、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劳动;初中有13门课,分别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 • 二是以必修课为主,缺乏选修课; • 三是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学科间缺乏整合。

  24. 在课程实施上的问题 • 教学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主,学生以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学习方式单一。 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进行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 有90%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调查、收集资料、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

  25. 在课程评价上存在的问题 • 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产生了过度焦虑。 有70%的中小学生对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

  26. 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 • 中小学课程全部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课程设置简单划一。

  27. 怎样解决问题?怎样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怎样解决问题?怎样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调研所获得的结果以及相关的多项研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是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28. 资料 •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 至2007年,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向这些教学点的约510万山村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普遍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为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使3109万农村初中在校生能够逐步与3495万城镇初中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2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 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次课程改革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转变课程功能 通 过 制定课程标准 编写教材 实施教学与评价

  32. 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传授知识 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

  3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完整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体现课程内 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而是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的学习经验建构在学生现实生活基础之上。

  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构性学习《纲要》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原有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接受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

  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现行的课程评价和考试制度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过程的考查,并且课程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新课程提出的评价改革的目标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次课程改革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将一部分课程开发的权利下放到地方和学校,根据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并实施课程。这一管理体制将更好的发挥国家﹑地区﹑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有助于教材多样化,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8. 相关阅读资料 • 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任务(顾明远)《中国教育学刊》2001.1 • 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 [美]霍华德.加德纳《教育研究》2005.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