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选课与走班是怎样实现的

选课与走班是怎样实现的. 青岛二中 王祖荣. 一、对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基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基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而设计的,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新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因此新课改有三大特点,即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学生是否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权,在某种程度上衡量着一所学校推行新课改决心和程度。 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是如何处理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 高 考 —— 课 改

nerea-h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选课与走班是怎样实现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选课与走班是怎样实现的 青岛二中 王祖荣

  2. 一、对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基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基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而设计的,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新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因此新课改有三大特点,即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学生是否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权,在某种程度上衡量着一所学校推行新课改决心和程度。 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是如何处理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 考 ——课 改 学校利益 ——国家利益 (局 部) ——(整 体) 眼前利益 ——长远利益

  3. 对于基层学校和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否创设条件践行新课改,不仅仅是履行义务和职责的问题,而是能否体现国家意志,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学生未来的发展胜过一切。用高考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水平本身就是狭隘的。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历史赋予当今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未来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对于基层学校和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否创设条件践行新课改,不仅仅是履行义务和职责的问题,而是能否体现国家意志,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学生未来的发展胜过一切。用高考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水平本身就是狭隘的。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历史赋予当今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未来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 改革就要做出牺牲,如果牺牲的仅仅是学校所谓的声誉(高考升学率),而换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有特长、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4. 二、创设条件,实施选课与“走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二、创设条件,实施选课与“走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1、选课面临的问题 ——课表生成难 ——教学资源紧缺 (教师编制紧 教室数量有限) ——学生管理难 ——教学评价难 2、知难而进,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利用先进的软件系统,解决课表生成问题 ——用“切块走班”的方式,实现选课与走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5. 高中新课程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新在通过高中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人生规划能力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意识。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设计学校课程体系时,尽最大能力满足学生的选择,构建起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选课与走班,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 自高一年级第四“学段”开始,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必修模块相继结束,我们决定破除阻力,尝试“走班”制教学,为学生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为减少“走课”带来的师资、设施、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困难,我们几经摸索,研究出了一套“切块走班”的模式,将3至4个行政班组成一个“走课”单元,进行排课和“走班”。

  6. 走课时间安排: 这种设计的优点: ——减少学生运动的次数; ——缓解师资的紧缺;(同一位教师可以分别承担两个走课单元的课程) ——解决了教室的不足。

  7. 随着其他学科必修模块的相继结束,我们按上述模式重新按排走课时段,形成新的走班课表。 对于选修II的部分课程,我们则固定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第四节,进行全校走班。走班期间,所有的教室都加以编码,分别代表一门选修课程,流动使用。如:B22 S21 M210 C22 P22对于其中的活动类课程则集中在周六下午进行全校大走班(不分年级,跨年级选修)。对音体美课则安排两个班级同时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随机组成新的教学班,实现临时的跑班。

  8. 多功能厅 美术教室 音乐教室 艺术楼教学设施 美术活动室 舞蹈教室

  9. ——编制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真正了解新课改的内涵,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科学的规划,合理地进行选课,学校先后多次召开学生会、家长会,为其解读课程方案,介绍学校拟开设的课程及其特点,同时印制选课手册,组织学生进行选课。

  10. ——建立电子选课操作系统,方便学生的选课 学校建立了一套电子操作系统,学生通过这个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网上选课,教学主管部门则通过网上进行审批、调控及管理,极大方便了学生的选课过程。 电子选课系统学生版 电子选课系统教师版

  11. ——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双轨机制,解决“走班”后的学生管理难问题——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双轨机制,解决“走班”后的学生管理难问题 “走班”后,学生每天上课的教室和面临的同学都是运动变化的,因而带来了学生群体的流动性、松散性、从而导致浮躁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探索了“教学班”与“行政班”同时存在的双轨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保留“行政班”: 继续发挥行政班的教育管理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

  12. 行政班级作为一个家庭,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名成员。每个班级安排一名行政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每天早上7:30-7:50,学生到行政班级参加班会,由班主任或班干部布置一天的学习、活动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行政班班会;各项活动(课间操、“行为规范示范班级”评比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社区实践等)的评比都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 行政班主任还负责组织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指导学生收集、记录个人成长过程中点滴事迹。记录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价过程。通过整理记录,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更积极、更努力地发展自己。 随时组建“教学班”: 每个教学班安排一名任课教师担任教学班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考勤、突发事件处理等。 同时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分别负责教室的卫生、学生考勤、作业收发等工作。

  13. ——实施“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辅导。——实施“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辅导。 针对“走班”后出现的学生流动性、松散型等特点,我们推广实施了导师制。按照师生双向自愿选择、学校适当调控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导师。导师通过谈话、辅导、写信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计划、合理选课,监督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 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 了“优秀导师评选方案”,通过学生评议、工作记录、组内评议等程序评选出工作有特色、有责任心、效果显著的优秀导师,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全校共有 100余名老师与 1800余名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建立了师徒结对关系,通过阶段检查反馈,90%以上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有的老师与一个学生交流次数多达20余次。大多数 “全员导师制”搭起了师生沟通的平台,使我校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学生找老师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4. ——结合学校及学生的特色,开设校本课程,丰富选修II的内容——结合学校及学生的特色,开设校本课程,丰富选修II的内容 ★课程方案的形成 : 新的课程改革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这为学校自主办学、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对学校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更关注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管理委员会,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精细设计自己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选择内容。

  15.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高二级(共计20门) 《B2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P22:物理学史》 《S21:生活与哲学的思考创新》 《P21:无线电技术》 《S22:经济生活的轻松节拍》 《B21:生物科技与社会》 《M210:+数学思想方法》 《E220:+英语听力》 《E21:胜利之门英语》 陶艺课 心理课 学法指导课 国学课 《C22:世界名著与电影赏析》 《C21:汉语语法入门》 《M21:数学思想方法》 《k210:+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16. 高一级(35门) 新中国外交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气候经济学 数学解题方法指导 气象学、 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城乡规划 气候学 生活中的数学 趣味数学 世界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探究 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再解读 英美文化背景及实用翻译 英美概况 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解读 天文学基础 英语视听 天文观测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世界文学名著电影欣赏 生活中的物理 语文基础知识 力学方法讲座 《红楼梦》研读 电学方法讲座 西洋歌剧赏析 物理学史讲座 篆刻艺术技法 化学实验中的问题分析 中国古代经典建筑结构赏析 体育舞蹈基本功 化学学法指导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科技前沿与基础理论

  17. 例:心理健康教育课 作为校本课程,我们完全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青岛二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也是全国知名学校,生源非常优秀,因而竞争对手强,教学起点相对也较高,使得许多初入高一的新生有失败感,从而造成因学习地位的失落而迷失自我,或者消沉、自卑,或者盲目自信,还有的逃避现实。因此,我们通过“我是谁?——自我评价”、“镜子游戏——他人评价”、“孩子在我眼中——父母评价”以及心理测量等四节心理辅导课,引导高一新同学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同时,青岛二中又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彼此在一起的时间长,摩擦的机会多,加上同学间较强的竞争,这就使得同学间的良好交往显得犹为重要。为此,我们开设了“走通心与心”、“让我们同行”、“既生瑜、也生亮”等人际交往辅导课。

  18. 针对青春期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存在不少的障碍,我们又开设了“跨越代沟”、“发现母亲”等活动课。 针对异性交往开设了“爱,我准备好了吗”、“走出青春的‘雾区’”等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考试心理问题,我们开设了 “考而不死是为神”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课,还开设了 “给思维一片飞翔的天空”的创新思维训练课。 就中学生情绪的多变和挫折承受力弱的问题,开设了 “做情绪的主人” 和 “在挫折中成长”“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等心理辅导课,就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开设了“精神拍卖会”、“话说公平”、“小议面子”等辅导课。 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助精神、创新能力和班级凝聚力,我们开设了“一路有你——盲行”、“搭高塔”“盲人方阵”等心理活动课。 由于心理课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因而心理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每年的学生满意率都在99%以上。

  19.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又增加了心理选修课——心理沙龙,每周一课,共20学时。有60多名同学选修,从中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方法,提升心理能量,为终身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20. 陶艺制作 校本课程涉及科学激趣、竞赛辅导、文学艺术、人文素养、语言工具、体验感悟等类别,课程形式也多姿多彩。有以教师为主导的选修课、活动课;有以专家为主导的科技讲座或报告;更有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学生论坛、创新辩论赛、主题班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的舞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21. 学生正在进行“金星凌日”天文现象的观测与拍照学生正在进行“金星凌日”天文现象的观测与拍照

  22. ——用学分制管理,规范学生的选修行为 二〇〇四年九月,学校制定了《青岛二中学分管理办法》, 并建立了网上“阳光档案”素质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必修、选修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管理与评价。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家长、社会参与评定相结合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纵向比较的评定方式。通过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学分认定更注重过程的评价。 以授课、辅导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的学分,由"学科修习的学时数"、"平日成绩"、"模块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 学科修习的学时数占综合成绩的10%,学生只要修满该模块学时数的4/5以上就可获得满分;

  23. 平日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由学科情感、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平日测验成绩组成。其中学科情感、学习态度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评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观察、平时学习观察给定,占该项的三分之一;作业完成情况占该项的三分之一,若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抄袭他人作业,该项不得分;平日测验成绩占该项的三分之一。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类课程的学分,由学生活动的次数、参与活动的态度以及担任的角色等组成。先由组织实施的相关部门(学生会、团委)确认等级,再报请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每学年认定一次。 活动次数:参加活动次数达到总次数的3/4以上为A等,1/2至3/4为B等,未达到1/2的为C等。 态度:分A,B,C三个等级; 担任角色:艺术、体育活动中的演员或运动员为A等,观众为B等,未参加的为C等; 。

  24. 听专题报告:认真听完全场的为A等,不遵守纪律或做其它事情的为B等,中途退场或不参加的为C等。 以上考核有两个A一个B及以上的2学分,两个B一个C及以上的1学分,两个C的0学分。 考虑到学生活动类课程大多由学生干部组织策划,他们不仅付出了时间和心血,而且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决定对重要的学生干部予以学分认定。 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自治会主席、副主席设3学分,部门负责人(正副)设2学分,组长(正副)设2学分,一般成员设1学分。班长、团支书设2学分,副班长、副团支书、其它职务设1学分。

  25. 该项课程由学生处、团委负责,在广泛征求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严格考核认定,考核分A、B、C三个等级,A等可获得该职位设定的全部学分,B等可获得一半的学分,C等不记学分。班级学生干部兼任校级学生干部的,记录最高分。每学年认定一次。

  26. ——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解决教师评价与教学管理问题——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解决教师评价与教学管理问题 教师自评 同事互评 学生评价 家长评价 领导评价

  27. 三、选课与“走课”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 1、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 选课之后,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文理之分被固定在某个班级、某个教室,而是不断变换着学习的伙伴以及学习的场地,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更加多元,这在客观上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理交融、多元组合,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习惯,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更喜欢交流与合作式的学习,更喜欢争辩、喜欢探究,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每一个人都在主动发展着,共同成长着,不断超越着。 高等院校在自主招生与保送生工作中,特别青睐青岛二中的学生,看中的就是这种灵活的思维方式,喜欢思辨、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综合素质。这让我们欣喜,更让我们自信,坚信我们以课改的理念来培养人的模式是正确的。

  28. 2、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更浓了 选课之后,学生成为核心,成为主人,教师则成为被动的被选择者。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触动,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开发不出学生喜爱的课程,就意味着被冷落,甚至被淘汰,这对教师来说实在是太尴尬、太残酷了。面对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风气悄然而生,不是学校推着教师走,而是教师主动地、积极地完善自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学校管理的民主性与开放性更强了 选课与“走课”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运动的群体,时聚时散的班级,需要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干部管老师、老师管学生的上下垂直管理模式,代之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教师为顾问、干部为服务者的圆形管理模式,圆的核心是学生、外围是教师、领导干部。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管理者。学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管理的民主性与开放性更浓了,学校管理的凝聚力更强了。

  29. 干部 教师 学生 教师 教师 干部

  30. 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两年来,我们有忧虑也有欣喜,有教训也有收获。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心,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课改给学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才能生存,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发展。面对新课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机制改革,加强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建设,丰富新课改的内涵,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而求索,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谢 谢! 2006年7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