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五讲 选题与文献回顾(一)

第五讲 选题与文献回顾(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田 飞.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四节 文献回顾. 提出问题的意义. “ 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研究问题的概念 研究问题的来源 一个实例.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ros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讲 选题与文献回顾(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 选题与文献回顾(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田 飞

  2.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四节 文献回顾

  3. 提出问题的意义 • “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4.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 研究问题的概念 • 研究问题的来源 • 一个实例

  5.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 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 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的的确确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但社会研究的问题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

  6.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 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 与问题相比,主题更显得宽泛,也更有一般性。 • 比如: • 主题: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 问题:“青年结婚消费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如何”、“三代人家庭中的成员关系与互动方式是怎样的”。

  7.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 一个研究主题,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 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往往是从选择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的,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 从客观上讲: • 社会生活包括众多的层次和方面,构成众多不同的领域。研究者只能有针对地研究。 • 有的研究层次深,有的层次浅。

  8.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 从主观上讲: • 研究者的水平也会影响到问题的选择。 • 研究者的水平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开阔的视野、明锐的洞察力,强的判断能力、社会生活经验。

  9.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 要从现实社会中选择出一个有着明显的研究需要和研究价值的特定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尤其是对初次独立进行一项社会研究的人来说,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甚至比实际去研究这个问题还要困难。 • 对于社会研究者来说,要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新意的、可行的、并且适合个人情况的研究问题,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 • 有的问题可能来自: • 好奇,偶然碰到的一件事,朋友的一次聚会,无意中读到的一篇文章、杂志或书籍等等。

  10.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 但不能只是依靠这些“灵感”、“机会”,而应该主要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所具有的水平,以及对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的某些带规律性的方法和常见的选题途径的熟悉和了解。 • 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某种具体的思想开始的,这些思想有时是规范的假设,有时是研究者个人的知觉,有时则仅仅是偶然的思想火花。 • 了解这些思想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研究计划,对于社会研究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举例: • 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是个自行车迷。研究美国自行车竞赛联合会的比赛记录时发现集体项目的成绩优于个人比赛成绩。(一个好奇、一个思想)。 • 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动力渊源问题(当代社会促进论的原型)。“其他人的行为是一个刺激因素”。如果这个结论正确,不仅适用于自行车比赛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活动。(选择问题) • 为了验证,设计了一项绕线实验。选择40个儿童,其中一部分自己单独绕线,另一部分在一起比赛绕线。(实验研究) • 结果证实:一起比赛的孩子比单独的孩子绕线的速度要快的多。

  12.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 现实社会生活 • 个人经历 • 相关文献 • 媒体 • 网络

  13. 研究问题的来源1--现实社会生活 •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 比如:对于生活在城市社区的人们来说,居住在单元楼房,安个防盗门,出门锁门,回家开门,邻里之间很少串门等等。当从认识和理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这一目的的出发,自己提出一些“为什么”的时候,就会从这些很熟悉、很普遍、很一般的现象中,抽出诸如“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与邻里关系研究”、“城乡社区邻里关系比较研究”这样一些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来。

  14. 研究问题的来源1--现实社会生活 •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善于考察、勤于思考。 • 养成良好的经常问个“为什么”的习惯。 •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更需要深入生活,才可能获取“灵感和火花”。

  15. 研究问题的来源2—个人经历 • 每一个人所走过的往往是一条特定的人生道路,对社会的认识就有做不同,对社会的具体感受也不同。 • 一种现象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理所当然、司空见惯;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或许会不惑大解、十分新奇。 • 因此,我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观察、各种感受,常常是众多合适的研究问题的最初来源。

  16. 研究问题的来源2—个人经历 • 比如,一对中年夫妇离婚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破碎了。 •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现象不希奇,也就不值得研究。 • 如果你的邻居、身边的好朋友、或他的姐姐离婚了,对你的触动很大,很可能成为你的问题来源。

  17. 研究问题的来源3—相关文献 • 学术著作、教科书、专业杂志、学习笔记、谈话记录等。 • 国内主要社会科学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青年研究》。

  18. 研究问题的来源3—相关文献 • 即使通过文献发现问题来源,也需要留心和思考。具体来说: • 阅读各种文献时,始终带着审视的、提问的、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地”、“崇拜地”和盲目地接受文献上所说的一切。 • 进行广泛的联想。

  19. 研究问题的来源3—相关文献 • 比如: • 读一篇关于独生子女具有许多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并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的结论。但发现它的证据主要来自几个十分特别的个案时,对其结论就要打问号了?形成一个与其相关的问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 • 读到市场经济大潮对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献时,就可以进一步展开联想:市场经济大潮对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消费行为、人际关系是否产生同样的影响?市场经济大潮是否也对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军人等的择业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20. 研究问题的来源4—媒体 • 电视、广播、报纸、生活杂志等。 • CCTV-1: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 • CCTV-新闻频道:360度、中国周刊、新闻周刊、法制在线、纪事、共同关注、面对面、社会记录。

  21. 研究问题的来源5—网络 • 搜索引擎:Google(谷歌)、百度、雅虎。 • 新闻网站:搜狐、新浪、网易等。 • 博客网站:中国博客网、博客网、搜狐博客、新浪博客等。 • 专业网站: • 中国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default.htm • 社会学吧 http://www.sociologybar.com/index.asp

  22. 研究问题的来源 • 以上是分别从几个大的方面介绍了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和寻找方法。 •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项研究问题的确定,往往是不同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 比如: • 现象发生—好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感受、体会、认识—对现象的产生、后果与其他现象的关系有了推测、判断或估计—联想到自己曾经阅读、学习的某些知识、理论或观点—将判断与理论结论进行比较—一旦出现分歧—新的研究问题诞生了! • 现有的知识尚未涉及思考的问题,即无法回答现象—新的研究问题也诞生了!

  23. 一个实例(P51) • 引发研究者兴趣—农村改革的两件大事:乡镇企业和农民流动;(积蓄能量) • 思想火花---研究者的个人经历;(引爆) • 关键----“经验”差异、“文化”差异。

  24.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 重要性 • 创造性 • 可行性 • 合适性

  25.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 • 重要性(Significance):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 通俗地讲,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是否值得做。 • 三种情况: • 理论方面的意义: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能作出的贡献。 • 实践方面的意义: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 • 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意义

  26.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 • 比如: • “社会转型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职业流动现象与整个社会的转型之间的关系。 • “当前我国的吸烟现象及其防治对策研究”,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社会问题。

  27.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 •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问题面前,评价一项社会研究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等于问自己:该问题有没有用途?有什么用途?有多大用途? • 两方面: • 理论上:提高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过程、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 应用上: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管理、提出社会政策。 • 越有用途、用处越多、用处越大,就越是值得研究。

  28. 选题的标准—创造性 • 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Creativity of Innovation):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 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每一项具体研究必须能够在某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 认识,提供新知识,而不能总在同一个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别人的研究。 • 最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是那种全新的、前人没有做过的问题。即“填补空白”。但世上基本已经没有那种“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29. 选题的标准—创造性 • 所以,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所谓创造性,是指:该问题在研究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或几个方面,有自己独到、新颖的地方。 • 比如:已有“大城市青年结婚消费问题研究”。 • “中小城市青年结婚消费问题研究” • “大城市青年结婚仪式选择研究” • “大城市青年择偶标准研究”

  30.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 • 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的主、客观条件。 • 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造性的问题,越是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即可行性往往很差。 • 主观限制:研究者自身方面的限制,如,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性别、年龄、语言、体力。 • 比如:年轻的男性大学生---“离婚妇女的心理冲突与调适研究”

  31. 选题的标准—可行性 • 客观限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限制,如研究时间不够、经费不足、有关文献无法获得、有关对象单位不予配合和支持、问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令、问题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违背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 比如:“青少年初次犯罪原因研究”---公安局、监狱、看守所等。

  32. 选题的标准—合适性 • 合适性(Suitability):所选择的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 个人特点: • 对该研究的兴趣 • 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 • 与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 • 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 • 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 • 比如:作为大学生研究者,“目前大学生的婚姻观”---“目前青年工人的婚姻观”。

  33. 选题的标准—四条标准间的关系 层次关系

  34. 05级社会工作

  35. 05级社会学

  36. 05社会学社会统计学设计题目 • 大学生购买电脑人数、品牌、时间、心理调查 • 双语教学质量评估调查(学习部分) • 对安徽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关于同性恋问题的认识、态度和看法的调查 • 手机使用情况关于对大学生月支出的调查 • 宿舍电脑对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大学生每天睡眠几小时? • The relation among grade, gender and book collection. • Are there more towels for girls than for boys? • 安徽大学05级学生周入校图书馆次数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ght and weight; Are weight and snacks re related? • 空闲时间男女生的体育锻炼对比 • 男生女生有对象的,对象为本校还是外校生? • Which kind of girls prefer to make hair,form the north or the south?

  37. 05社会工作社会统计学设计题目 • 女生是否比男生更易记起父母的生日? • 拥有鞋子数量与仔细时间的关系 • 子女体重与父母体重是否相关 • 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Jay Chou?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the opinion of living together unmarri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 是否需要在安大建雕塑来增强学校的人文气息? • Gender and Views on college love • 大学生在校外购物情况研究 • 大学生经济计划开支打电话

  38. 04社会学高级社会统计学设计题目 • 关于安徽大学(新校区)学生零花钱情况的调查 • 关于安徽大学(新校区)学生对校医院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的调查 • 安徽大学(新校区)女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职业规划状况调查 • 安徽大学(新校区)05级学生借书情况调查 • 关于社会学系学生学科自信心的调查 • 安徽大学在校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程度以及获取渠道 • 安徽大学学生如何看待高校扩招现象 • 安徽大学2004级本科生“五一”假日活动情况调查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新校区)学生玩网络游戏情况调查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新校区)学生的电脑使用情况调查 • 安徽大学05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情况 • 关于梅园电费问题的调查 • 安徽大学(新校区)社会学系学生身体状况调查 • 安徽大学(新校区)学生自习状况

  39. 03社会学高级社会统计学设计题目 •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食堂服务情况调查 • 安大新区自行车普及率的调查 • 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 • 关于安大新区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 • 03-05社会学系学生宿舍楼限时供电问题 • 安徽大学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 • 大三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 • 关于2003级社会学系学生冬季洗澡消费情况的调查 • 安大新区逃课情况 • 桔园关于寝室卫生打扫情况与寝室卫生评比结果相关性调查 • 社会学系03级手机消费情况调查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学生业余活动情况调查 • Our topic is to 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2003-graded students in Anhui university who tend to take the 研究生考试 this year or next year. • 笔记本电脑调查

  40. 03社会工作高级社会统计学设计题目 • 安徽大学03级在校本科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的调查 • 四、六级成绩相关分析 • 关于03级社会学系学生自习状况的调查 • 安徽大学新校区三年级学生寝室电脑普及率的调查 • 关于安徽大学2003级学生择偶观的调查 • 03级社会学系人均拥有各类证书的数量 • The average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in our dormitory of Grade 2003 in the second term between 2004-2005. • 了解03级同学同意预订2006年教材的情况 • 关于安大新校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 • 关于社会学系05级学生参加社团状况的调查 •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