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9

第六章 数据的光盘存储技术

第六章 数据的光盘存储技术. 主要内容. CD 简介 CD 的工作原理 CD 的制作 DVD 介绍 CD 的物理格式 CD 的逻辑格式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 全息光存储. 6.1 简介- DISC 与 DISK.  原先意义: 专业上一般用 DISK Professional 娱乐中一般用 DISC Entertainment 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愿意用 DISC 取代 DISK. 信息产业. 基础产业. 信息传输. 信息存储.

ryd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数据的光盘存储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数据的光盘存储技术

  2.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3. 6.1 简介- DISC 与 DISK  原先意义: 专业上一般用 DISK Professional 娱乐中一般用 DISC Entertainment 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愿意用 DISC 取代 DISK

  4. 信息产业 基础产业 信息传输 信息存储 信息处理 通信网络 光磁/盘,带,卡 计 算 机 核心产业 软 件 IC芯片 6.1 数字光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

  5. 6.1 数字光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  光盘产业是信息产业群中的基础产业, 也是一种数字化产业。  社会发展: 农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信息社会  信息是知识经济的“能源”,就像工业经 济以石油,煤为能源一样。

  6.  光盘 磁盘  光卡 磁卡、IC卡、闪存卡  光带 磁带 6.1 光存储有以下几种形式

  7. 6.1 简介— CD历史 • 1972年,Philips公司展示了播放电视节目的光盘播放系统; • 1978年,第一台光盘播放机问世; • 1982年, Philips、Sony公司制定Red Book标准,CD-DA光盘问世; • 1985年,Yellow Book标准制定,CD-ROM光盘问世; ‥‥‥等等,一系列标准和产品相继问世。

  8. 6.1 简介—光存储历史 • LD &LV (模拟存储) • CD-DA • CD-ROM • CD-I • CD-R • VCD • CD-RW • DVD

  9. 6.1 简介- LD,LV (Laser Disc;Laser Vision) 模拟存储,俗称:镭射影碟 直径× 中孔直径 × 厚度(mm) ф300×ф35×1.2,ф200×ф35×1.2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存30分/面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存60分/面 69年研究,72年DEMO,78年推向市场 荷兰philips发明

  10. 6.1.1 CD-DA 数字激光唱盘  1982年推向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的光盘产业  第1台 CD-DA 播放机(player)取名为: CDP-101 → 一百年才得一次的发明  荷兰philips / 日本sony发明  CD-DA行业标准:Red Book红皮书 国际标准:IEC908 → 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 System

  11. 6.1.2 CD-ROM计算机用只读光盘 CD-Read Only Memory,驱动器(drive) ф120×ф15×1.2,650MB,CLV, 1984年推向市场,形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概念 Philips/Sony发明 CD-ROM行业标准:Yellow Book黄皮书 国际标准:ISO/IEC10149 国家标准:GB/T16969-1997 使计算机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

  12. 6.1.3 CD-I交互式CD只读光盘 CD-Interactive 1987年推向市场,提出了“交互性”使用功能 philips/Sony发明 CD-I行业标准:Green Book绿皮书 无国际标准 商业上并不成功

  13. 6.1.4 CD-R可录光盘(一次写多次读) CD-Recordable • 1990年推向市场,利用染料(Dye)做记录介质, philips/sony发明 • CD-R行业标准:OrangeBook II橙皮书 • 无国际标准 • 市场巨大,极好的商业机会 (CD-MO,Orange Book I)

  14. 6.1.5Video-CD(VCD)数字激光视盘 俗称:小影碟 1993年推向市场,形成了中国的规模化光盘产业 philips/sony/JVC/Matsushita 发明 V-CD行业标准:WhiteBook 白皮书 无国际标准 SVCD由中国与上述4公司 共同制定

  15. 6.1.6 CD-RW可擦写CD光盘 CD-REWRITABLE,利用相变材料(phase-change)作介质,1K次擦写 1996年推向市场, PHILIPS/SONY 发明 CD-RW行业标准:ORANGE BOOK III橙皮书 无国际标准 商业价值比预想小得多

  16. 6.1.7 0.74 m

  17. 0.52 m

  18. 6.1.9 数字光盘特点(优点) 1. 记录密度高 信道间距 1.6μm->0.74μm->0.54μm CD DVD HDDVD 2. 保存期长 40至百年不等

  19. 6.1.9 数字光盘特点(优点) 3. 成本低 兆字节(MB)成本点几分至几毛钱 4. 数字化 便于传输,处理,存储 5. 携带传递方便 可脱机

  20. CD-Audio 1982 CD-ROM 1984 CD-R 1990 CD-RW 1996 CD-I 1987 V-CD 1993 DVD-Audio 1998 DVD-Video 1996 DVD-ROM 1996 DVD-RAM 1997/98 DVD-R 1997 DVD-RW, DVD+R, DVD+RW (Pioneer) (Philips) 6.1.10 小 结

  21.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22. 6.2 CD 工作原理 • 记录介质 • 读出原理 C. 记录格式 (Format) 介绍

  23. 6.2.1 光盘记录介质 光盘记录介质分为: 1. 一次写记录介质—— CD-R / DVD-R 染料以及其他一次写记录材料 2. 可擦写记录介质—— CD-RW / DVD-RW、 DVD+RW、DVD-RAM 相变 (PC) 和磁光 (MO) 光盘记录介质 PhaseChange Magnet-Optics

  24. 6.2.1 CD-R / DVD-R 记录层的染料 (Dye) 1. 用酞菁染料 (phthalocyanine) CD-R 光盘呈淡绿的银色,称“银盘”,如用 金做反射层,则呈淡绿的金色,称“金盘”。 2. 用花青染料 (Cyanine) CD-R 光盘呈绿色,称“绿盘”。 3. 用偶氮染料 (azo-dyes) 金属化的偶氮染料 CD-R 光盘呈蓝褐色,目 前较少应用

  25. 6.2.1 CD-R / DVD-R 记录原理 不管哪一种染料,其记录薄膜 (几十 nm) 的记录点是靠有机染料吸收记录激光束的 能量,由于热效应使有机染料分解,由此 引起有机染料的漂白和鼓泡(凹坑),从 而改变记录薄膜的光透光反射特性。 其记录寿命决定于染料薄膜和记录点结 构的稳定性。

  26. 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漂白(“白化”)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漂白(“白化”) 保护漆 聚碳酸脂

  27. 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鼓泡(“小丘”)— 凹坑的对应

  28. WORM (Write Once Read Many)一次写多次读记录介质 应用在档案类存储,往往在大尺寸光盘 (14"、356mm,12"、300mm) 中使用 其记录方式有:a. 烧蚀型 b. 起泡型 c. 纹理型 d. 相变型 e. 光致变色型 等

  29. 6.2.1 WORM 型一次写光盘记录原理 a. 烧蚀型 b. 起泡型 c. 纹理型 d. 相变型 e. 光致变色型

  30. a. 烧蚀型 (Ablation) 烧蚀型记录介质应有较低的熔点,如碲 (Te)、 铋(Bi) 和硒 (Se) 基合金,熔点为450度左右; 利用激光热效应,使光照微区熔化,在表面 张力作用下产生一个稳定的信息坑 (pit);加 上上述材料热扩散能力差,非常适于一次写 光盘; 目前,除 CD-R/DVD-R 外一次写光盘,大多 使用上述一次写记录材料。

  31. b. 起泡型 (Bubble) • 起泡型一次写记录介质为三层结构; • 表面层是熔点较高的金或铂薄膜,把它蒸镀在透明的染料-聚合物层上面,第三层是反射层; • 当金属膜层吸热并传给低熔点染料-聚合物时,聚焦点部位升温并分解, 产生气体使金属膜凸起,形成气泡; • 由起泡处形成的反射率与背景原始反射率形成强烈的读出反差;

  32. c. 纹理型 (Texture) 利用离子束刻蚀记录介质表面,使之形成 文理状结构,或采用真空沉积方法形成一 种既小又分离的小岛似形状; 激光束照射微区时,其纹理状膜层强烈吸 收光能,致使纹理熔化成镜面状; 形成反射率变化的一次写光记录

  33. d. 相变型 (phase-change) • 相变材料既可一次写也可用作可擦写; • 一次写一般采用一种 TeOx 的碲氧化物相变介质,其初始反射率为百分之十几,当记录光热效应使碲的微晶熔化,在宏观不变形的情况下,碲微粒倾向融合并在冷却后重新结晶,其复合反射率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几; • 为此产生反射率差,完成一次写记录过程

  34. e. 光致变色型 (photo chromism) 光致变色介质有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并同样具有一次写和可擦写两种功能; 记录特点:光照微区在记录过程中,将从一种光学状态变化到另一种光学状态,发生光呈色反应,从而实现反射率的变化; 当记录膜层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或完全破坏,则为一次写记录;为可逆并形成两种不同反射率的稳定态,则为可擦写记录。

  35. 条件:讨论只读光盘 CD-DA,CD-ROM,V-CD, DVD-Audio,DVD-ROM, DVD-Video 等 原理:利用反射光的强度变化的原理: 反射光的强度变化时为 “1” 码 反射光的强度不变时为 “0” 码 6.2.2 读出原理

  36. (0.5~0.6)λ DIA. = NA DIA. 是用光强半峰值宽度的最大值表示 (Full width half Max.,FWHM) λ 是光源波长 CD: 780 nm DVD:650 nm NA 是数值孔径,表示聚焦能力的大小 ( Number Aperture) CD: 0.45 DVD:0.6 6.2.2 读出激光光斑大小

  37. Objective Lens θ D F F: 焦距 D: 通光孔径 ( D = 2R ) 数值孔径 NA = sin = R / ( R2+F2 )½ R / F 6.2.2 物 镜

  38. 6.2.2 计算CD光盘的读出光斑大小 (0.5~0.6)λ DIA. = NA (0.5~0.6)* 780nm = 0.45 = (0.87~1.04) µm  1 µm

  39.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1 1 6.2.2 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Pit) 包括: 信息坑(groove) 信息面(land) 3.05μm 0.83µm 3T 4T 5T 7T 11T 读光斑 CLV 1.6µm 3T 4T 11T 6T 3T

  40. 时间窗口 T 是 1 ( channel ) bit 需要的时间。 • T = 1/4.3218 Mbit/s = 231.4 ns • 3T = 694.2 ns • 11T = 2545.4 ns • 1T 时间走过的距离 = 0.278 µm 6.2.2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

  41. 最短信息坑 (面):3T = 0.834 ( T = 0.278 µm ) 最长信息坑 (面):11T = 3.058 µm 信息坑宽: ( 0.5 ~ 0.6 ) µm 信息坑深: 所以,CD盘用3T,4T,…,11T共9个数表示了所有数据 λ 780 ==  0.13 µm 4n 4 *1.5 6.2.2 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

  42. 6.2.2 读出光路图(了解) 信息面 光盘 FC聚焦线圈 OBL DM盘电机 TC跟踪线圈 QP 物镜 NA = 0.45 RF (HF) 读出信号 QP1/4 波片 G PBS 偏振分束镜 FES聚焦误差信号 TES 跟踪误差信号 PD光电探测器 CL 准直镜 LD光源

  43. 6.2.2 读出光路图 (了解) 关键点:1/4 波片 ( QP ) 作用 PBS 对 P 线偏振光全透射 对 S 线偏振光全反射 P 光或 S 光二次经过1/4 波片,其角色相互交换, 即: P 线偏振光通过 QP 转 45。成圆偏振光,返回 时再次通过 QP 又转 45。成 S 偏振光。

  44. 6.2.2 读出光路图 (了解) 同时:  从PD ( photo ditector ) 上不但读出 RF 信号  还读出 FES 和 TES,保证光学头中光斑聚焦,信道跟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光电闭环数字控制系统)

  45. 6.2.3 记录格式 (Format) 介绍 • 光盘上记录方式: • 脉冲位置调制 — PPM • (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 • 脉冲宽度调制 — PWM • (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46. 6.2.3 PPM和PWM(理解) 1 0 0 1 0 0 0 0 Source signal 0100100100001000 Channel bits PPM 0100100100001000 Recorded signal PWM 0100100100001000 Recorded pits CD/DVD的记录方式 - PWM

  47.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48. 6.3 CD盘的制作 A. 盘片结构 B. 只读光盘制造:母盘、复制 C. 光盘记录介质介绍

  49. 6.3.1 盘片结构- CD 四层结构 : • 盘基 (衬底): PC塑料,PolyCarbonate 聚碳酸脂 PMMAL 有机玻璃 • 反射层: 铝 AL • 保护层: 丙烯酸脂,Lacquer • 盘 标: 印刷面 1. CD-DA,CD-ROM,VCD

  50. 印刷层 保护层 AL 信息道 PC 1.2mm OB Laser Beam R ≥ 70% 6.3.1 盘片结构- CD 只读 CD 结构示意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