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钟建法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07-11-22 北京

钟建法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07-11-22 北京 . 馆 藏 复 选 原理、方法与操作. 主要内容. 馆藏复选的概念和对象 馆藏复选的动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复选现状 馆藏复选的目的和原则 馆藏复选的一般标准 馆藏复选的常用方法 馆藏复选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一、馆藏复选概念. 概念提出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图书馆学家格里科尔耶夫提出 馆藏复选概念 是指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馆藏文献进行筛选、调整和剔除的过程。

tessic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钟建法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07-11-22 北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钟建法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07-11-22 北京 馆 藏 复 选 原理、方法与操作

  2. 主要内容 • 馆藏复选的概念和对象 • 馆藏复选的动因分析 •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复选现状 • 馆藏复选的目的和原则 • 馆藏复选的一般标准 • 馆藏复选的常用方法 • 馆藏复选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3. 一、馆藏复选概念 • 概念提出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图书馆学家格里科尔耶夫提出 • 馆藏复选概念 是指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馆藏文献进行筛选、调整和剔除的过程。 通过对馆藏文献的选择,了解馆藏的利用情况和物理状况,从而确定馆藏文献的馆内调配、剔除或复本增加策略,不断完善馆藏的管理、存取和利用。 • 讨论:复选过程是从验收阶段算起,还是从入藏后开始?验收阶段是初选过程的延续,还是复选的开始?

  4. 藏书剔除概念 藏书剔除是指图书馆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或无用的文献,从馆藏中分离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的过程。采进剔出,藏书剔除强调的是入藏文献的逆过程。 • 复选与剔除的关系 从外延上看,馆藏复选包含了馆藏剔除,馆藏调整和剔除构成馆藏复选的主要内容。从功能上看,馆藏复选强调对整个馆藏系统的合理调整和优化,而不仅仅是剔除文献。 • 建议使用馆藏复选概念,因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对馆藏文献优化管理、动态组织的思想。

  5. 二、馆藏复选的对象 • 复选对象是图书馆馆藏的各类型文献。包括: • 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印刷型文献。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资料等。其中,图书和期刊是复选的主要对象。 • 图书馆具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电子文献。如磁盘、光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二次文献数据库(包括题录、文摘、索引)和其他数据库等。 • 图书馆收藏的各种视听文献和缩微文献。包括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 • 经图书馆加工整序的免费网络信息资源。 • 图书馆收藏的其他文献。如模型等立体文献、手稿等。

  6. 三、馆藏复选的两大动因分析 • 根本动因——呆滞馆藏的大量存在与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文献服务的矛盾 • 呆滞馆藏大量存在的原因 • 文献内容老化是呆滞文献大量产生的本质原因 案例:05年317所高校馆纸质图书累积量排名前五: 北京大学481万多册 山东大学402万册 四川大学392万册 南京大学376万册 复旦大学371万册 • 文献老化规律与“二八规律”

  7. 入藏文献与读者需求不符、复本量过多或采选失误是形成呆滞文献的另—重要原因 • 本科教学评估压力下的图书采购“大跃进”现象 案例:05年320所高校馆当年采购图书量排行榜(万册) 山东轻工业学院图书馆 71.7 (04年54,合计125) 南京工业大学 70.4 天津师范大学 69.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6.6 涪陵师范学院图书馆 65.7

  8. 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变化,馆藏中会不断涌现出一些不再符合本校任务和需求的多余文献。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变化,馆藏中会不断涌现出一些不再符合本校任务和需求的多余文献。 • 电子文献的产生及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纸本文献的使用分流和替代作用,降低纸本文献的使用率。 • 呆滞文献的大量存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贮空间,也严重影响了读者的使用效率。 案例:某高校馆流通书库232875册图书(1956—2004年出版)流通数据统计结果:占总数50.7%的117991册图书在2005年未被借出过;占总数59.3%的图书在2006年上半年未被借出过。

  9. 一方面,呆滞书刊大量产生和存在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有科学管理馆藏和提供高质量文献服务的强烈要求,随着这两方面矛盾运动的加剧,就形成推动馆藏复选工作的强大内在动力。一方面,呆滞书刊大量产生和存在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有科学管理馆藏和提供高质量文献服务的强烈要求,随着这两方面矛盾运动的加剧,就形成推动馆藏复选工作的强大内在动力。 • 通过复选,对藏书体系中各种门类、各种用途、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上的比例失调现象,进行优化和调整 • 通过复选,实现馆藏在多级藏书体系中的馆内调配或剔除,达到馆藏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吐故纳新 • 通过复选,提高馆藏的质量与利用率,从而提高文献服务工作效率。

  10. 直接动因——馆藏存贮空间危机 • 馆藏飞速增长+文献需求不断提高→书库危机日益严重 • 书库空间扩充永远也赶不上藏书增长幅度,“书满为患” 案例:某图书馆总馆馆舍2.2万平方米,2005年初对基本书库和阅览室进行调查,共有书架15562米,藏书达14272米。满架率达到91.71%。另有3个专业分馆属教室改造,通常进新书挪旧书 • 控制新书增长量和利用电子文献替代外,经常性、制度化地剔除呆滞书刊是解决书库危机有效途径

  11. 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复选现状 • 理论调研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剔除”为关健词进行检索,检到1981-2007年间发表论文总数为339篇;以“复选”为关健词,检到13篇。 • 理论研究多,实践案例少;经验方法多,客观方法少。 • 实际调研 发放“高校图书馆馆藏复选与剔除调查问卷”,15个馆返回问卷:北大、清华、武大、西安交大、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

  12. 馆藏复选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 馆藏复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 • 馆藏复选工作的开展仍然比较薄弱 • 馆藏复选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 复选方案比较粗略 • 复选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度还很不够 • 结论: 馆藏复选仍然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展馆藏复选研究,以期提高馆藏复选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提升馆藏的质量和活力。

  13. 五、馆藏复选的目的 • 缓和有限的存贮空间和不断增长的馆藏之间的矛盾,增强馆藏存贮空间的实用性,节省文献存贮空间和利用有限成本,以利于现在和未来的馆藏增长。 • 优化馆藏。通过对失去使用价值、保存价值低、利用率低或多余复本的馆藏文献的馆内调整或剔除,实现馆藏的合理配置,提高馆藏的质量和活力。 斯洛特明确提出了核心藏书与非核心藏书的概念。 他认为剔除的目标就是保留核心藏书,以满足读者对现有整个藏书95%至99%的需求。 当一个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馆将馆藏的16-28%予以剔除,仅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

  14. 通过对利用率高低不同馆藏的重新配置和流通阅览书库中呆滞书刊规模的压缩,活化馆藏,方便读者,提高馆藏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率。通过对利用率高低不同馆藏的重新配置和流通阅览书库中呆滞书刊规模的压缩,活化馆藏,方便读者,提高馆藏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率。 • 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使馆藏布局和馆藏结构更趋合理、系统与完善。 • 调剂余缺,有利于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

  15. 六、馆藏复选的指导原则 • 应在了解学校教学科研计划和馆藏发展规划、调查读者需求、评估现有馆藏,广泛征求读者和馆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开展馆藏复选工作。 • 应综合考虑图书馆的目标和规划、存贮空间状况、馆藏布局、馆藏特点和使用状况、读者特点、馆藏资源特性等因素制定馆藏复选方案,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复选标准和剔除数量。馆藏复选方案应定期修订 。 • 应结合文献采选的原则和标准来制定馆藏复选的原则和标准,并将馆藏复选的信息及时反馈给采编、典藏等业务环节,保持馆藏发展方针的一致性和连惯性,特别要注意保持本校重点学科文献和有长期保存价值文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6. 应加强对馆藏复选标准和复选方法的研究和选用,并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以使之适应本馆实际,使馆藏复选工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具效率和效果。应加强对馆藏复选标准和复选方法的研究和选用,并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以使之适应本馆实际,使馆藏复选工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具效率和效果。 • 应建立明确的馆藏复选组织机构,加强馆藏复选馆员的培养,吸收教学科研人员和有经验的馆员参与馆藏复选工作,充分听取学科专家意见,以期合理调调配馆藏,避免误剔原本重要或有潜在价值的文献。 • 应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馆藏复选工作,根据馆藏实际加强馆藏复选工作的计划性和步骤性,避免因复选时间间隔过长而造成复选工作量过大,或运用过多的人力和时间。

  17. 应对被剔除文献进行妥善处理。制定统一的文献剔除方案,根据被剔除文献的状态和特点区别对待,决定是否移入储备书库、提供给外部机构、出售或丢弃。处理这些文献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法律限制。应对被剔除文献进行妥善处理。制定统一的文献剔除方案,根据被剔除文献的状态和特点区别对待,决定是否移入储备书库、提供给外部机构、出售或丢弃。处理这些文献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法律限制。 • 对于馆际协作计划确定的由本馆分工收藏的文献、本馆特藏文献和善本书,原则上不予剔除。对珍贵性的、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有潜在使用前景的、重点学科文献原则上应保留品种。

  18. 七、馆藏复选的一般标准 • 馆藏复选的标准,是进行馆藏调配、剔除和复本增配的准则。 • 一般标准主要包括: • 内容标准 • 物理标准 • 使用频率标准 • 复本量标准 • 滞架时限标准 • 书龄标准 • 替代标准 • 语种标准 • 保障标准

  19. 内容标准 以文献内容为复选标准。主要包括:内容陈旧过时,已为新的出版物所取代;内容现在已不正确;内容重复,已有新的修订本或新的版本;内容已不符合本馆方针任务或不适应本馆需要;内容不健康或政治观点有异议,按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或通知应停止流通的 • 物理标准 以文献的外观、印刷质量或介质为复选标准。对于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外观陈旧影响使用;纸张、印刷、装订很差;污损、残缺或变质影响阅读;多次修复无法再使用。对于视听文献、缩微文献和电子文献,主要包括:制作质量差,阅读设备已无法正常读取;已老化、变质或变形;记录内容已部分或全部被抹去或破坏。

  20. 使用频率标准 以一定时期内流通、阅览、预约、检索或下载次数和利用率等为复选标准。 文献的利用率是最具实践性的评定标准。 • 复本量标准 以文献复本量多寡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为复选标准。包括两种情况:多余复本(含重印本,以及只是出版地、日期或印次不同的复本)和复本不足。 复本量标准的确定往往建立在对各学科或主题文献的读者需求量大小的经验判断上,属于比较主观和粗放的标准,虽然缺乏应有的可靠性,但因其便于执行和操作,反倒常见于图书馆现有的剔除方案中。

  21. 滞架时限标准 以文献在两次流通之间(包括最后一次流通至今)滞留在书架上未被使用的时间长度为标准。滞架时限是确定流通书库中文献馆内调拨、提存和剔除的最佳标准。 大量研究表明,滞架时限是预测一书今后使用的最佳数据,且数据来源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流通阅览统计数据,详实可靠,是确定“呆滞书刊”最有用的客观标准,是进行馆藏调配和剔除的重要依据。 • 书龄标准 以文献的出版日期、版权日期、印刷日期、采购日期或进入流通日期至复选时所经历的年限作为复选标准。 由于书龄和文献利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书龄标准可作为确定复选年代范围复本处理的重要依据。

  22. 替代标准 以不同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作为复选标准。 主要考虑电子文献对印刷型文献的替代性,如果替代性高,则可剔除相应的印刷型文献的品种或复本。 完全替代性:外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 部分替代性:中文期刊、外文图书、中文图书等 • 语种标准 以馆藏文献的语种为复选标准。主要包括:文献语种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不一致;无人问津的语种;译自中文文献的不常用语种版本。

  23. 保障标准 以文献的保障要求作为复选标准。对于馆际协作计划确定的由本馆保障的文献或馆藏体系明确要求保障的文献,不进行复选或仅剔除多余复本;其余文献均属于复选的范围。 • 问卷调查中复选标准的使用排序 根据被调查馆所选择的常用复选标准的排序,进行加权统计分析后发现,最常用的是复本量标准,排在其后的依次为使用频率标准、内容标准、滞架时限标准、物理标准、书龄标准、替代标准、语种标准。可见,复选工作要从以经验判断为主导转向依靠客观使用数据分析为主导的计算机程序规模处理还需要较长的过程。

  24. 八、馆藏复选的主要方法 • 馆藏复选的关键在于找出馆藏中读者多用、少用、不用或无用的文献进行调整和剔除。 • 对馆藏文献进行审查、鉴别和复选,必须依据馆藏复选标准,综合运用各种馆藏复选方法。 • 复选方法主要包括: • 经验判断法 • 滞架时限法 • 书龄法 • 利用率分析法 • 数学方法或程序方法 • 书目比较法 • 内容层次判断法 • 物理状况判断法 • 半衰期测定法

  25. 经验判断法 • 根据文献外观、文献价值、读者文献利用取向、复本量需求、各种文献日常借阅频率等的感性认识和平时文献管理的经验,决定馆藏文献取舍的方法。经验判断法相对简单、缺乏精确,不同馆员或专家的主观评判意见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馆藏使用的客观统计数据和制定严格的书面复选标准才能弥补经验判断法的不足。 • 实践工作中的“五看一查”法: 看破损程度,看积尘厚薄,看复本多寡,看年代远近,看内容层次,查使用好坏。

  26. 滞架时限法 • 根据文献在两次流通之间滞留在书架上未被使用的时间长度,即滞架时限来确定藏书去留的方法。由于滞架时限是预测书刊今后使用的最佳数据,所以滞架时限法成为确定“呆滞书刊”并对其进行馆调配或剔除的有效方法。使用滞架时限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完整的文献借阅记录供参考、计算。目前流通记录大都可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完整调出,而阅览记录则较难收集。 • 案例:某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图书1997—2005年逐年以来的滞架率

  27. 书龄法 • 根据书龄长短确定馆藏文献取舍的方法。文献半衰期理论揭示出,文献的使用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馆藏文献剔除应同文献老化的速度一致,才能保证馆藏文献具有活力。通过对不同书龄馆藏结构和使用状况的分析,可粗略地确定需要重点复选的馆藏年代范围,或对馆藏在多级藏书体系中进行调整。 • 案例:统计某高校馆流通书库收藏的1986—2005年间出版的图书,各年度图书在2005年至2006年7月被借阅过的册数占各年度总册数的比率。结果显示,馆藏的使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文献出版年代越早,近年来利用率越低。出版年限达到10年以上,文献利用率降至50%以下;出版年限达到15年以上,文献利用率往往降到30%以下。

  28. 使用统计分析法 • 通过对读者利用馆藏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馆藏的使用状况,分析馆藏的强弱之处及其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依此对馆藏进行复选的方法。 • 包括流通记录分析法、阅览记录分析法、检索统计分析法、下载统计分析法、预约记录分析法、馆际互借记录分析法、引文分析法等。 • 馆藏的实际利用情况是最具实践性的评定标准和预测指标。 • 案例

  29. 数学方法或程序方法 • 数学方法用数量表示某些变量,并运用专门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复选决定的方法。 • 载文量、引文量、书龄、复本量、滞架时限和使用频率等均可作为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复选的重要参数。通过参数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批量计算和处理,这为开展馆藏大规模复选工作提供了可能。 • 计算机程序方法客观性强、效率高,但由于数学建模以及模型的理解与应用难度较大,成为复选方法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 案例:建立中文图书剔除模型的尝试

  30. 书目比较法 • 也称书目核对法、书目对比分析法等 • 它是将本馆的馆藏与一些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机构制定的馆藏目录以及替代书目等进行比较,对馆藏进行复选的方法。 • 标准书目,主要是指由有关权威机构或专家编制的,进行有关学科的学习或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文献目录,或专门为有关图书馆编制的必备书刊目录。 • 核心书目是由有关单位编制的、反映那些学术价值较高或读者经常利用的书刊目录,这些书刊将构成图书馆馆藏的核心部分。

  31. 读者评议法 • 主要通过访问、交谈、表格调查、网络调查、电子邮件等用户调查方式,了解用户对馆藏的总体或个体的评价与建议意见,作为复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 可分为专家评议法和一般读者评议法。专家评议意见在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 读者评议意见往往比较零散和偏面,应注重汇总、分析、概括和总结,形成综合评议意见。

  32. 内容层次判断法 • 将文献按其内容的深浅分为几个层次,并将各种文献归入相应层次,低于所需层次的文献列为剔除对象。 • 物理状况判断法 • 如果馆藏资源的物理现状有所退化,以致于无法继续使用或者对于整体馆藏质量已经丧失利用和收藏价值,则需剔除。 • 有的文献经过多次修补,已无法再使用;有的纸张、印刷、装订质量很差,严重影响文献的内容;有的污损、缺页严重;已不具备内容的系统性;介质损坏,无法读取等,这些文献均属于剔除的范围。

  33. 半衰期测定法 • 不同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 文献的利用衰变与文献增长有密切关系,不同学科的文献有不同的半衰期。 • 应用此方法,应先确定各学科文献不同的有效时间,然后根据文献半衰期指标,制定出一个指标体系,即各学科专业、各类型文献、各水平层次文献的最高保存期,从而确定各类藏书的取舍。 • 由于测定文献半衰期的难度较大,在复选实践中往往是直接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 其它复选方法

  34. 九、馆藏复选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 图书复选 以图书为例,展开复选工作的全过程 • 期刊复选 • 视听文献、缩微文献和电子文献复选 • 特种文献资料复选

  35. 以图书为例,组织和开展复选工作 • 图书复选 • (1)成立馆藏复选机构,协调馆内外关系 • 馆藏复选机构由领导小组和业务执行小组两部分组成。 • 馆藏复选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复选工作,制定调研计划,确定书面复选方案和审批制度,明确复选成员职责和权限,监督检查业务执行小组的工作进度和复选效果,协调馆内相关部门和馆际协作的关系。由一位馆领导担任组长。 • 业务执行小组负责开展调研工作,拟定馆藏复选草案,研究和合理运用馆藏复选方法,依据馆藏复选方案中确定的原则和标准对馆藏进行复选。 • 业务小组成员由文献采选、典藏、流通阅览相关人员,以及教师代表、读者代表组成。

  36. (2)调查研究,深入分析 • 直接观察馆藏,听取读者意见 • 研究和参照有关馆藏评价标准和评估要求的规定 • 馆藏空间分析 • 重点:书库架位饱和度和预计馆藏年增量的调查和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二者关系,确定复选的强度、范围和周 期。 (较低,较低或较高)零星复选,复选周期放长 (较高,较低)小规模复选,周期适中 (较高,较高)复选规模较大,周期短。扩充书库。

  37. 馆藏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 目的:把握馆藏总体概况,确定哪些类型文献为复选的 方向、范围和重点。 • 总量分析:馆藏数量统计、经费投入情况统计 • 结构分析: 书龄结构:考察馆藏出版或入馆时间的年度分布和比例,分 析馆藏信息含量和活力。 学科结构:考察各学科馆藏比例,及其与读者需求适应程度 文献类型结构:考察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比例,书、刊以及 非书资料的比例等。 文种结构:考察馆藏的文种比例,及其与读者需求符合程度

  38. 图书复本分析 • 目的:把握复本状况,重点关注复本异常情况,确定 复选的复本重点。 • 年度平均复本量分析 重点关注由于特殊原因(如本科教学评估等)导致的年度采购平均复本量异常的情况。在小规模复选中,这类书刊往往首当其冲。 • 单一品种复本量异常 如早期的马恩列斯毛著作,教学参考书,赠送图书,时政学习图书等。

  39. 图书使用统计分析 • 目的:确定复选的具体范围和重点。 • 分析重点: ①书龄与利用率分析。二者负相关。重点分析书龄与利用率衰减之间的大致规律。 ②书龄与滞架率分析。二者正相关。重点分析书龄与滞架年限长短之间的大致规律。 ③学科利用率分析。分析不同学科类别图书的利用率的差别,作为复本调整和剔除时的依据。 ④复本与利用率分析。 ⑤电子和纸本图书重叠量及其使用率分析。

  40. 制定规划,确定方案 • 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制定馆藏复选整体规划(近期、中期、长期)及实施方案(复选原则、标准、范围、方法、步骤),确定各时期的复选方向、复选重点和复选强度。 • 方案中要明确的重点事项有: (1)明确图书复选的原则 (2)明确图书复选的标准 图书复选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理多余品种或复本、调整呆滞图书和补充复本不足。剔除的主要对象则是破损严重,过多滞架、内容陈旧图书。

  41. 图书复选标准 ①根据书库空间和馆藏实际,综合运用书龄、滞架时限、使用频率、学科类别和复本量等五项主要指标,对藏书进行馆内调整和重新布局。 ②拒借率或预约率较高的常用书,反馈给采访部门及时补充图书复本或电子图书。 ③长期压架的多余复本应予以剔除。重点剔除配置过多的复本或不配套的多卷书、丛书复本。 ④内容陈旧过时的图书,重复收入小说丛书的早期书,低质量的赠阅本,可予以剔除。

  42. 内容有错误,不宜公开流通的图书应予以剔除或另外保存。 ⑥ 残缺破损不堪使用的图书应予以剔除。 ⑦ 实用性差、利用率很低的图书应予以剔除。重点剔除滞架时限长、使用频率低的图书,采购失误图书,主题内容、文种、水平深度不符合本馆任务和读者实际需要的图书,已有电子图书替代的利用率很低的图书。 ⑧ 适当考虑电子图书对纸本图书的替代性。

  43. (3)针对不同类型图书采选和使用上的特点,制定阐述更为详细的复选方案。(3)针对不同类型图书采选和使用上的特点,制定阐述更为详细的复选方案。 ①中文图书 多数中文图书都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中文图书的复选工作首重在教学用书的再选择,这些教学用书包括习题集、教材、科普读物、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计算机软件教程等;次之为文艺类作品的自然损耗;再次为一些复本较多,但适用面较窄的专著。 教学参考书往往在某一时期内集中使用,需求量大而复本储备较多;但因学科的发展,比较容易造成压架,新的教学参考书也不断大复本地涌入馆藏。对教学参考书的复选工作是一项应与其他类型图书区别对待的工作,必须经常性地进行。

  44. ②外文图书 外文图书较之中文图书,受经费波动的制约较大,赠送和交换图书占了较高的的比例,容易造成复本不当、品种不宜的现象。 外文图书本身的潜在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又要求剔除标准中的滞架时限较中文图书相对宽松一些;同时上架的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其平均的第一次使用时限相差甚大;语言障大大缩小了外文图书的读者范围,但同时也使得这些读者具有更高的阅读需要。 外文图书复选的通常原则是:原版书一般不抽,同时有原版和影印的保留原版;注意工具书多留复本和多卷书的配套等。

  45. ③会议录、文集、科技报告 大多数的会议录、论文集和科技报告具有很突出的时间性和情报性。因而这类文献的书龄在5年之后一般就已少人问津,只需留存极少量复本即可。 ④工具书 工具书中需求量较大的语言学习辞典通常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其他的一些专科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标准汇编、法律汇编等类型的工具书可予保存少量复本。但一些内容重复、版本不断更新、或其内容与编辑方法已明显过时、或因装订、纸张等因素无法继续使用的工具书应予以剔除。

  46. (4)针对不同类型书库的特点,制定差异性的复选方案(4)针对不同类型书库的特点,制定差异性的复选方案 ◆ 在图书馆各种书库中,客观存在着服务方式的不同,如开架、半开架、闭架,短期借阅和长期借阅等;存在着功能作用的差异,如流通书库、阅览书库、保存本书库、提存或储备书库的区分,必然导致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的差异。因此,在制定复选原则和标准时,必须把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区别对待。 ◆流通阅览书库 流通阅览书库是复选工作实施的主要对象,复选时应根据架位情况、图书价值和利用情况,对下架的图书分别采取调拨、提存、注销剔除等方法。 类型:实行借阅一体化书库;实行三线典藏制的书库 案例:厦大图书馆藏书调拨和剔除细则

  47. ◆提存(或储备)书库 提存书库具有相对封闭性,其管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对一种书未来使用的预测成为相对较难的工作。因此,一般采取主观剔除为主的原则,针对某一品种的复本量、书龄、本学科具体情况以及同类图书品种的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提存书库主要有回拨和注销剔除两种处理方法。 ◆保存本书库 保存本系列书库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基本齐全的品种,不储藏复本书,以承担馆际互借和参考阅览的任务;书库布局要比流通书库密集,服务方式亦较保守,如未遇极度的书库危机,一般不进行藏书剔除。

  48. (5)明确图书复选的操作原则和办法 ⊙ 小批量复选:“五看一查”法 ⊙ 规模性复选 方案A: 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处理结果再交由经验馆员和专家核定。 方案B——通常做法 在使用统计分析、书龄分析、滞架时限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馆藏复选或剔除准则的宽泛性规定,由馆员复选时结合主观经验判断。 案例一:北大图书馆的“剔除下架规定” 案例二:北师大图书馆的“文献剔除标准”

  49. (6)明确复选的周期、审核流程与操作方法 (7)明确复选文献的处理方案 ①调拨 实行多线典藏制的图书馆,根据利用率高低,将馆藏在多级藏书体系中进行内部调整。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对总馆不实用,流通率低或多余复本,对其它分馆却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图书,可以 调配给其它分馆; ②贮存 对利用率低但仍有一定价值的剔旧图书可放置二线书库或贮存书库中存放;

  50. ③交换 对不适合本馆的剔旧图书可制成剔书目录与其它图书馆进行交换; ④赠送:对不适合本馆的剔旧图书可赠送给其它图书情报机构 ⑤削价处理 对旧版图书或工具书,可能对读者有用,可采取削价处理的方式,使之发挥最大效用; ⑥报废 对内容不可取、破损严重的无用文献做报废处理。 ⑦处理这些资源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法律限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