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重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重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杨立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ylx@ruc.edu.cn. 一、福利国家与残疾人社会保障. 自由主义型 保守主义型 社会民主主义型. “ 自由主义 ” 福利体制基于家计调查,为穷人提供帮助. 美国的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是主体 社会保险依靠市场 社会福利水平较低. “ 保守主义 ” 福利体制基于社会保险,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使中产阶级受惠. 德国 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等为主体的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抚恤、社会救济以及青少年救助和住房自助等;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重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重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杨立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ylx@ruc.edu.cn

  2. 一、福利国家与残疾人社会保障 • 自由主义型 • 保守主义型 • 社会民主主义型

  3.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基于家计调查,为穷人提供帮助“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基于家计调查,为穷人提供帮助 • 美国的福利制度 • 社会救助是主体 • 社会保险依靠市场 • 社会福利水平较低

  4. “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基于社会保险,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使中产阶级受惠“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基于社会保险,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使中产阶级受惠 • 德国 • 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等为主体的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 • 社会抚恤、社会救济以及青少年救助和住房自助等; • 以“共同决定权”和劳动保护为主体的雇员保护政策体系。

  5.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以平等为目标,建立普惠式受益制度。“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以平等为目标,建立普惠式受益制度。 • 瑞典 • 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保险等; • 儿童、遗属、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 • 除现金津贴外,还提供医疗、护理等项服务。

  6. 三种福利国家的保障层次 广泛的社会服务 与就业相关联的社会保险 以生活状况为基础的社会救助 社会民主主义型 保守主义型 自由主义型

  7. 福利国家社会性支出占有很大比重

  8.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重点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对象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重点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对象 • 英国的福利国家进程,首先是从对穷人、残疾人等边缘性群体的保护开始的 •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工人的职业安全 • 美国的老年、残障和遗属保险制度确保了残疾人失能后的生活待遇 • 各种残疾人福利项目使残疾人有尊严地生存

  9. 多数国家的残疾人受益人数增加

  10. 国外残疾人社会保护模式 • 医疗模式 • 救济色彩:福利提供层次不高 • 倾斜性和选择性:涉及的福利领域不够宽广 • 社会模式 • 发展性 • 均衡性

  11. 二、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护模式 •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2. 中国残疾人保护模式—“居养” • 早期对残疾人“上收而养之” • 新中国成立后的残疾人机构收养 • 残老院和儿童教养院 • 五保 • 病患居养 • 集中安置就业

  13. “居养”模式的特点 • 重养轻教、重养轻治 • 以生存保障为主 • 保障“慈善化” • 社会规制 • 社会隔离

  14.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 一般性社会保障制度 • 一般性社会保障制度之上的优待 • 提高低保标准 • 参保资助 • 待遇优待 • 特殊性社会保障制度 • 康复 • 教育 • 就业

  15.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 • 应保未保问题突出 • “兜底性安全网”仍未健全 • 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 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 • 缺乏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项目 • 保障层次和保障水平低 • 服务保障水平低 • 非均等化保障明显 • 城乡差距 • 地区差距

  16. 残疾人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基础 • 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citizenship) • 民事权(civil rights) • 政治权(political rights) • 社会权(social rights) • 从怜悯优待到公平优先 • 差异原则:适合于最少收益者(the least adventaged)的最大利益(the greatest benefit) • 机会均等原则: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将职务和地位向所有的人开放 • 从居养到社会融合 • 权利平等 • 环境无障碍

  17. 残疾人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 • 普遍性保障和特殊保障相结合 • 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 • 法定权利与适当义务相结合 • 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

  18. 特殊性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康复 生活保障 教育就业保障 社会福利 1.扩大医疗保险范围 2.建立康复救助 3.建立护理津贴 4.康复设施建设 1.困难生活津贴 2.残疾养老保障 1.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 2.社会优待 3.社会服务 1.特殊教育保障 2.就业保障改革 图 基于特殊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19. 从工作到人力资本:残疾人就业模式转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 杨立雄 ylx@ruc.edu.cn

  20. 一、残疾人就业政策是残疾人事业的重点工作 • 《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明确指出,任何人都有权自由选择谋生的工作机会。 •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其他 • 《残疾人就业条例》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暂行规定》 • 各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地方立法,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

  21. 残疾人就业政策 • 税收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殖税税率和若干项目增殖税的通知》、《关于对残疾人员个体开业给予免征营业税照顾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等. • 福利企业优惠政策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2006〕111号)、《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1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调整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2006〕135号) • 《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 个体就业和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 •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 • 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22. 探索多种残疾人就业渠道 • 在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 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中按比例就业 • 自愿组织起来从业和个体开业 • 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23. 二、残疾人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残疾人就业参与率低 • 2000-2008年,未就业残疾人所有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的比例一直维持为23%左右,最高年份达到25%,最低年份为20% • 第二次抽样结果: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人,不在业率为36.8% • 残疾人就业质量低 • 第二次抽样调查结果: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等生产的残疾人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77%,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做负责人的比例仅只有0.49%,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只有1.8% • 对中部某省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从事“种植业”的残疾人占就业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4.9%;从事“家庭养殖业”的占14.4%,“打工”、“做生意”、“当过老板”、“盲人按摩”只占1.2%,其他则多从事算命、理发、修理、摆摊、守门、捡破烂、行乞、补鞋等。 • 对广州市农村残疾人的调查表明,有工作的残疾人主要按摩、保安、包装、缝纫、看门、卖菜、清洁、杂工、务农等,从事教师、医生、财务等技术性工作的比例不到3% • 从收入水平看,就业的残疾人收入普遍偏低,残疾人就业后普遍缺乏社会保障。

  24. 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 • 集中安置就业增长缓慢 • 按比例分散就业停滞不前 • 个体就业环境存在障碍

  25. 残疾人就业呈现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26. 三、残疾人就业政策重心前移——提升人力资本三、残疾人就业政策重心前移——提升人力资本 • 残疾人生命历程:工作年龄段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 残疾预防和康复 基本生育 公共服务 0-6岁 抢救性康复 平等的受教育权 平等就业模式 残老保障 义务教育 非义务/职业/高等教育 0岁 6岁 14岁 工作 退休 死亡

  27. 人力资本优势是就业的前提条件 • 人力资本理论 •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 • 这一理论的两个核心观点 •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28. 残疾人人力资本存在的劣势 • 健康状况不佳 • 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的金字塔现象明显 • 劳动技能水平低

  29. 人力资本提升的措施 • 0岁以前 • 改革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免费基本生育公共服务制度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0-6岁 • 抢救性康复工程;康复救助 • 6-14岁 • 治:加大康复投入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 教: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深化特殊教育 • 养:加强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托养保障 • 14-就业前 • 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教育 • 非义务教育救助 • 就业阶段 • 反就业歧视 • 就业服务保障 • 继续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 • 社会保险

  30. 残疾人各得其所 • 重度残疾人:自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依靠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是其选择 • 部分轻度残疾人:解决其后顾之忧之后,让工作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 部分轻度残疾人:就业是其第一选择,是其价值的体现

  31. 残疾人 残障程度评估 重度残障,无劳动能力 轻度残障,有劳动能力 中度残障,有一定劳动能力 竞争就业 庇护工厂 分散就业 集中安置 康复机构 家庭养育 机构托养 图 残疾人分类安置 “各得其所”——残疾人就业改革

  32. 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关键是的解决残疾人的生存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关键是的解决残疾人的生存问题 • 残疾人经济支持系统 • 最低生活保障 • 全民养老金制度(最低养老金制度) • 困难残疾津贴制度 • 困难群体的临时生活补贴

  33.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