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漢族. 獻主會小學.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吳凱鋒. 5A25. 簡介. 漢族 是中國的主體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目前,漢族人口約為 13 億,佔世界 總人口 的 20% ,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大中華地區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漢」原指天河、宇宙河, 《 詩經 》 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在現代,還有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稱呼。. 漢人王朝列表.

abbot-cas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漢族 獻主會小學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吳凱鋒 5A25

  2. 簡介 •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20%,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大中華地區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漢」原指天河、宇宙河,《詩經》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在現代,還有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稱呼。

  3. 漢人王朝列表 漢族在中國建立多數王朝,長久主導中國政治,期間也有被異族征服統治的歷史,北宋亡於女真人建立的金,南宋亡於蒙古,明亡於女真人即滿洲人建立的後金,最後於1911年推翻滿人政權建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4. 朝代年份 • 有熊氏 • 高陽氏 • 高辛氏 • 陶唐氏 • 有虞氏

  5. 漢族與中華民族關係 自漢族王朝先後亡於蒙古族與滿族以後,漢族支離破碎而近乎瓦解。自清末革命以後,「五族共和」(滿蒙回漢藏,回指維吾爾族)之中華民族,團結滿、蒙、維吾爾族等其他民族,創建中華民國。 「中華民族」一詞的演進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來國族與民族主義的相關爭議。 因為「五族共和」口號關係,一般認為中華民族也包含了漢族,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藏族。但漢族諸多民系中,並不包含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

  6. 大中華地區 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分布於各個省市;在台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漢人是世界人口,歷史文化第一大民族。

  7. 民系 北方民系:分佈在中國北方,廣府民系:分布於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 吳越民系:分佈在江蘇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人口約8000萬,操吳語和徽語 贛府民系:分佈在江西大部、湖南東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人口約2100萬,操贛語 湖湘民系:分佈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重慶市和廣西部分地區;人口約3600萬, 客家民系: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交界,閩海民系:分布於福建、台灣兩地大部分地區,以及巴蜀民系:分布於四川、重慶大部分地區,

  8. 漢族文化 漢文化為今日中華文化的主體,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漢族思想與文化兩千餘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

  9. 語言與文字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國內學術界傳統上認為漢語是單一語言,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即為南京官話,後於民國時代爆發京國之爭,便以滿清官話做為現代標準漢語,也就是標準官話。其稱謂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別稱為普通話(中國大陸和港澳地區)、國語(台灣)、華語(馬新地區)。香港澳門把標準粵語(廣州話)列為其官方語言之一。作為金陵雅音傳承之南京官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而失傳。

  10. 姓氏 其他族群不同,漢族的姓氏多為單字: 張、陳、李、王、楊等,也有複姓:司徒、歐陽、上官等。 •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11. 飲食&藝術 漢族人通常以稻、麥為主食,搭配蔬菜、肉食和豆製品等多種菜點,通過蒸、炒、煎、炸、煮等等不同烹飪方法製作主食和菜點。 漢民族善於烹飪,經過幾千年的烹飪歷史發展,菜式基本分為八大菜系,即川、魯、蘇、粵、皖、湘、浙、閩等八大菜系,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豆腐、茶、筷子、酒等等。 • 以下是一些常被提及的漢族藝術品或漢文化概念: • 漢文化概念: • 武俠文化、儒家思想、琴棋書畫、成語、道教、禪宗、茶藝、花藝。 • 藝術品: • 水墨畫、書法、刺繡、中國結、陶器、瓷器、漆器、玉器、青銅器。 • 以及因亡國或戰亂而消散沒落的。 • 雅樂。

  12.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製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麵、糍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麵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麵、四川擔擔麵、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肴的眾多不同類型。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肴類型的重要因素。

  13. 傳統禮儀 • 坐禮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下跪於地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 正坐不但重視修身養性,同樣也重視導引等強身功法,正坐之法可由傳統醫學氣功方面學習。 • 而 • 送禮 • 漢族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型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家庭稱呼來表達的。個人與社會的聯繫被稱作「關係」,而這種聯繫裏面的情感被稱作「感情」。華人的社會關係通常是通過互相送禮來進行。 • 喪葬 •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14. 服飾 漢族服飾被現代人稱之為「漢服」是從三皇五帝至明朝漢族一直沿襲下來的民族服飾。其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寬袍大袖。在部分新一代漢族青年人中,復興漢服運動成為風尚,但大部分漢族人還是穿着較為普世的T恤西裝牛仔褲為主。

  15. 中國建築 漢族居房建築的民族形式為斗拱挑簷的木結構,俗稱“大屋頂”。這種斗拱既起支撐的力學作用,又有裝飾的藝術效果,體現了漢族住房建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歷史發展中,這種大屋頂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樑畫棟的宮殿形式和青磚黑瓦、樸素簡易的民居形式。     漢族建築佈局的特點一般是平而向縱深發展,分上房下房、正房側房、內院外院,樓最高不過二層,往往形成左右嚴格對稱,庭院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封閉獨立的住宅建築群。 漢族建築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現在,城市雖出現不少高層住房建築,但重要的建築物往往採用漢族傳統的民族建築形式,如北京的十大建築就保留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在農村,北方仍流行四合院,南方還興建五間堂。新的建築材料雖已出現和普遍使用,但大量的、基本的還是“秦磚漢瓦”的磚木結構或泥木結構的房屋。

  16. 教育 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如今大陸地區主要實行高考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臺灣地區則是以學力測驗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 高考、學力測驗等等。

  17. 傳統節日 漢族歷史悠久,世代傳襲,逐漸形成了民族傳統節日的一個完整體系。一年之中,其主要節日,按農曆順序排列有:     正月初一為元旦,即春節。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又叫元宵節或燈節。二月十二為花朝節,又叫百花生日。三月三為上已節,又叫修禊節。三月還有清明節、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為寒食節。四月初八為佛節。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七月初七為七夕,叫乞巧節或女兒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又叫鬼節。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十一月有冬至節。十二月最後一天的晚上為除夕。另外還有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伏日,祭祀以隱代避盛暑;臘日,祭百神以逐疫。

  18. 總結 • 中國是一個漢族的國家,他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及節日,中國人注重團體活動及家庭觀念.之今有二千幾年的歷史.

  19. 感想 • 我覺得成為中國人是值得驕傲及自豪的.中國今日的科技及軍事一日千里,達到世界的尖端.

  20. 鳴謝 • 陳旭麗老師

  21. 資料來源 1. 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50.htm 2. http://zh.wikipedia.org/zh-hk/漢族 3http://hk.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p=%E6%BC%A2%E6%97%8F%E6%9C%8D%E9%A3%BE&js=1&ni=21&ei=utf-8&fr=FP-tab-img-t&xargs=0&pstart=1&b=22

  22. 版權聲明 本作品只作非商業用途, 無意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