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910 Views
第 3 章 Wigner 分布. 3 .1 Wigner 分布的定义 3 .2 WVD 的性质 3 .3 常用信号的 WVD 3 .4 Wigner 分布的实现 3.5 Wigner 分布中交叉项的行为 3 .6 平滑 Wigner 分布. 3.1 Wigner 分布的定义. 时-频分布分类 线性形式的时-频分布: STFT 、 Gabor 变换 及小波变换。 双线性形式时-频分布 : 是指所研究的信号在时-频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中以相乘 的形式出现两次。又称非线性时-频分布。 Wigner 分布
E N D
第3章 Wigner 分布 • 3.1 Wigner分布的定义 • 3.2 WVD的性质 • 3.3 常用信号的WVD • 3.4 Wigner分布的实现 • 3.5 Wigner分布中交叉项的行为 • 3.6 平滑Wigner分布
3.1 Wigner分布的定义 • 时-频分布分类 • 线性形式的时-频分布: STFT、Gabor变换 及小波变换。 • 双线性形式时-频分布: • 是指所研究的信号在时-频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中以相乘 • 的形式出现两次。又称非线性时-频分布。 Wigner分布 • 及Cohen类分布。
联合Wigner分布定义 令信号 , 的傅立叶变换分别是 , ,那 么 , 的联合Wigner分布定义为: (3.1.1) 信号 的自Wigner分布定义为: (3.1.2) Wigner分布又称Wigner-Ville分布,简称为WVD。 若令 ,则 ,代入(3.1.1)有 (3.1.3)
令 , 则式(3.1.1)可变为: • 令 ,则上式变为 • (3.1.4) • 对自WVD,有 • (3.1.5) • 显然,WVD在时域和频域有非常明显得对称形式。
若令 • 则 • (3.1.6) • 显然这是普通的傅立叶变换式,只不过它依赖于时间t。但此 • 处的 并不是我们以前定义过的相关函数。在时-频分 • 析中,我们称 为瞬时自相关。
3.2WVD的性质 • 的奇、偶、虚、实性 • 不论 是实信号还是复值信号,其自WVD都是t和 的实函数,即 (3.2.1) • 若为 实信号,则 不但是t、 的实函数,还是 的偶函数,即 (3.2.2) • 对 , 的互WVD, 不一定是实函数,但具有如下性质: (3.2.3)
WVD的能量分布性质 • 时间边缘(timemarginal)性质令(3.1.1)式两边对 积分,有 (3.2.4) 该式表明,信号x(t)的WVD 沿频率轴的积分等于该信号在时刻 的瞬时能量。由此可看出WVD具有能量分布性质。
频率边缘性质 • 同理,令(3.1.5)式两边同时对积分,有 • (3.2.5) • 即WVD沿时间轴的积分等于在该频率处的瞬时能量。
(3.2.6) • (3.2.7) • (3.2.8)即, 在某一时间带内对时间的积分等于信号在该带内的能量,在某一频带内的积分也有着同样的性质。而 在整个平面 上的积分等于信号的能量。由后面的讨论可知, 在平面上某一点的值并不能反映信号的能量,这是因为 有可能取负值。
由WVD重建信号 • 由(3.1.1)式,我们有 • 令 这一特定时刻,有 • 于是 • (3.2.9) • 若 含有常数的相位因子,如 ,由于 • 因此由WVD恢复出的 将不会有此相位因子。
WVD的运算性质 • 移位——WVD的移不变性 • 令 • 则 (3.2.10) • 调制——频率调制不变性 • 令 • 则 (3.2.11) • 移位加调制 • 令 • 则 • (3.2.12)
时间尺度 • 令 ( 为大于零的常数) • 则 • (3.2.13) • 信号的相乘 • 令 • 则 • (2.3.14)
即 两个信号积的自WVD等于这两个信号各自WVD在频率 • 轴上的卷积。 • 这是WVD的一个很好的性质,因为对无限长的信号加窗截短 • 时,只影响其频率分辨率,而不影响其时域分辨率。 • 信号的滤波 • 令 • 则 • (3.2.15)
信号的相加 • 令 , 则 • (3.2.16) • 即 两个信号和的WVD并不等于它们各自WVD的和 • 式中 是 和 的互WVD,称之为“交叉项”, • 它是引进的干扰。交叉项的存在是WVD的一个严重缺点。 • 进一步,若令 ,
则 • 后两项也是交叉项干扰。一般,若会有N个分量,那么这些分量之间共产生 个互项的干扰。
WVD的时限与带限性质 • 若在 和 时, ,即 是时限的,则对一切 ,有 • (3.2.18) • 由上述结论,若 , 均是因果信号,及当 时 , 那么 • (3.2.19) • 若当 和 时, ,即 是带限的,则对一切的t ,有 • (3.2.20)
解析信号的自WVD • 令 是 的Hilbert变换,则 • 是 的解析信号。由Hilbert变换的性质可知: • (3.2.21) • 由WVD的带限性质可知,当 时, ,并有 • (3.2.22) • 将式(3.2.21)代入得: • (3.2.23)
上式积分号中相当于乘了一个从 至 的矩形窗。由 • 运算性质5,可得信号x(t)和其解析信号z(t) 的WVD之间的 • 关系,即 • (3.2.24)
瞬时频率与群延迟 • 设信号 可写成解析形式,即 ,其WVD • 为 ,则 的瞬时频率和WVD有如下关系: • (3.2.25) • 群延迟和WVD的关系 : • (3.2.26)
WVD的Parseval 关系 令 和 的WVD分别是 和 ,则 • 该式又称为Moyal’s 公式。
WVD的缺点 • 两个信号和的WVD有交叉项存在,使得两个信号和的分布已不再是两个信号各自分布的和; • 由于WVD是信号能量随时间-频率的分布,因此,理论上讲, 应始终为正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 是 的傅立叶变 换,因此,可以保证始终为实值,但不一定能保证 非负。
3.3常用信号的WVD • 几种典型信号的WVD • 例3.3.1、令 • (3.3.1) • 求 。 • 解:确定对 的积分限,由 • 得 或 • 所以 • (3.3.2)
图3.3.1 例3.3.1的WVD 在时间轴上只在的范围 内有值,在频率轴上是的函数。最大值出现在 处,最大值
例3.3.2 令 ,求 。 • 解:由定义 • 即 • (3.3.3) • 本例的 为一确定性复正弦信号,当然也可以把它看 • 作一个平稳的随机信号,因此,其WVD与时间 无关。对任 • 意的时间 , 都是位于 处的 函数。如图3.3.2所 • 示。
例3.3.3 令 是由三个不同频率的复正弦信号首尾相连而形成的,即 • 式中 , , 。 • 为某一基本频率。图3.3.3 • 是该信号的WVD。由该图可 • 清楚地看出WVD的时-频定 • 位功能。 • 注意,三段信号时频分布之间 • 有交叉项存在。 图3.3.3 例3.3.3的WVD
例3.3.4、 令 ,求 。 • 解: 因为 ,由上例结果及WVD的运 • 算性质6,有 • (3.3.4) • 的谱线包含两个分量,它们分别位于 处,因此 • 可看作两个复指数 的和。但是 的WVD除了在 • 处各有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谱线外,在 处还引入了随时间作 • 余弦变化的交叉项,且此交叉项的幅度还是真正谱线的两倍。如 • 图3.3.4所示。图中点 处在频率轴的中点。
例3.3.5 令 • (3.3.5) • 可求出其WVD为 • (3.3.6) • 这是一个二维的高斯函数, • 且 是恒正的, • 如图3.3.5所示。 图3.3.5 例3.3.5的WVD,(a)高斯信号,(b)高斯信号的WVD
如果令 • , • 则x(t)的谱图 • 它也是时-频平面上的高斯函数。当其峰值降到 时,椭圆 • 面积 。这一结果说明,WVD比STFT有着更好的时-频分 • 辨率。
例3.3.6 令 (3.3.10) • 的WVD是 图3.3.6 例3.3.6的WVD,(a)Chirp信号,(b)Chirp 信号的WVD
例3.3.7 令 为一多普勒信号,图3.3.7给出了该信号的 • 时域波形、频谱及时-频分布。由该图可看出信号的能量随时 • 间和频率的分布。 • 图3.3.6 例3.3.6的WVD
3.4 Wigner 分布的实现 • 若令对信号 的抽样间隔为 ,即 ,并令 , • 则 ,这样, 中对 的积分变成对k的求和,即 • (3.4.1) • 若将 归一化为1,并考虑到相对离散信号的频率 ,则 • 上式变为: • (3.4.2)
将 变成 ,则 的频谱 将变成周期为 的频 • 谱 ,且 对应的抽样频率为 。同样, 的WVD • 也变成周期的 ,且周期为 ,即: • (3.4.3) • 若 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抽样频率至少满足 • 如若按 对 抽样,那么用抽样后的 做WVD, • 由于其周期变为 ,因此在WVD中必将产生严重的混迭。解 • 决这一问题的直接方案是提高抽样频率,要求 至少要满足
解决混迭问题的较为简便的方法有两个: • 采用解析信号 由解析信号的性质可知,将 作Hilbert变换得到 ,按构成 解析信号 。 只包含的正频率部分。这样,既 可减轻由正、负频率分量所引起的交叉项干扰,又可在保持原 有抽样频率 的情况下,避免了频域的混迭; • 对 作插值 具体办法是:若想将抽样频率 提高一倍,则可将 每两点 之间插入一个零,然后再让该信号通过一低通数字滤波器,从 而将插入的这些零值变成原信号相应点的插值。
图3.4.1 的解释 离散WVD • 令 (3.4.5) • k是信号x的时间序号,n代表时移 ,并假定的长度为N, • 即 ,现分析一下 的取值情况。
当时N=6时,不难写出: • 假定将 都扩充成N点序列,即在其后补零,那么, • (3.4.2)式可写成 • (3.4.7)
以上方法有明显的缺点,即在不同的n下,计算时所利用的以上方法有明显的缺点,即在不同的n下,计算时所利用的 • 的点数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外,由于WVD是二次函数 • 的分布,有交叉项存在。针对这两个原因,人们自然提出了 • “加窗WVD”,即“伪WVD(Pseudo WVD,PWVD)”。
现将 离散化,可将 分成 等份,即 ,则上式变 • 为: • (3.4.10) • 式中 ,即 • (3.4.11) • 即 以L为周期。这样,若按(3.4.10)式计算2L点 • FFT,则求出 的将有一半的冗余。通常,我们假 • 定: (3.4.12) • 是(3.4.10)可变成
3.5Wigner分布中交叉项的的行为 • 交叉项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对自项的识别,从而也就严重影 • 响了对信号时-频行为的识别。目前人们已提到了十多种具有 • 双线性形式的时-频分布,它们被统称为“Cohen类”。这些分 • 布提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削弱Wigner分布中的交叉项,并改进 • 自项的分辨率。
例3.5.1 设信号由两个“原子”信号复合而成。 • 所谓“原子信号”,是指: 这一类信号,其中 • 为时域有限长的窗函数,在构成“原子”时,常用的是高斯 • 窗。因此,“原子”通常是在时域和频域都相对集中的信号。 • 设 、 是两个“原子”,信号 。下 • 面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它们的WVD: • 设 和 具有相同的频率,但具有不同的时间中心 即
图3.5.1a 两个时-频“原子”的WVD中交叉项的行为,(具有相同的频率) 显然,在 及 处是两个“原子”的自WVD,而二 者之间的是交叉项。该交叉项位于两个自项的中间,频率与 自项相同,其位置大致是
图3.5.1b 两个时-频“原子”的WVD中交叉项的行为,(具有相同的时间中心) • 和 具有相同的时间中心,但有不同的频率 令 其时-频分布如图3.5.1b所示。 显然,两个自项均位于同一时 刻 处,频率分别是 0.1和0.4;两个自项中间的是 交叉项,其位置大致是在
例3.5.2 设 也是由两个原子复和而成。它们的位置分 • 别位于 , 处,其时-频分 • 布如图3.5.2a所示。 • 显然,两个自项的位置 • 也分别在 , • 处。交叉项在两个自项 • 的中心连线上,位值大 • 致在 • 处。 图3.5.2 (a)两个时间不同,频率不同的“原子”组成的信号的WVD(两个时-频“原子”都为复信号时)
如果对该信号的实部求WVD,其WVD如图3.5.2b所示。如果对该信号的实部求WVD,其WVD如图3.5.2b所示。 • 由于有两个原子复合而成的是解析信号,故无负频率存在,交 • 叉项只有一项(见图3.5.2a)。仅取它的实部,这时就有两个 • 负频率分量存在。 • 该信号的WVD共有 • 四个自项,分别位于 • , 处。 图3.5.2 (b)两个时间不同,频率不同的“原子”组成的信号的WVD——其实部的WVD
例3.5.2 令 由四个“原子”复合而成, • 即 , • 这四个“原子” 的位值分别是 , , • , 。该信号的WVD如图3.5.3a所示。 • 如果我们在对该信号求WVD时用伪WVD,即对 • 作加窗处理,那么,所得WVD如图3.5.3b • 所示。显然,这时的交叉项可得到有效的抑制,即交叉项由 • 六个变成了两个 。
图3.5.3 四个“原子”迭加后的WVD(a)没加窗的WVD,图3.5.3 四个“原子”迭加后的WVD(a)没加窗的WVD,
图3.5.3 四个“原子”迭加后的WVD (b)加窗后的伪WVD
例3.5.4 令 • (3.5.1) • 显然, 由两个频率调制高斯信号所组成,中心分别在 • 和 处。可求出 • (3.5.2) • 上式包含两项,第一项是的WVD的自项,中心也分别位于 • 和 处,它们都是高斯型函数。第二项是其交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