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实验 出凝血检查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一)血标本的采取应注意的问题. 1. PT 、 APTT 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2 .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3 .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 4 .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

ai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 出凝血检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2. (一)血标本的采取应注意的问题

  3. 1. PT、APTT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4. 2.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2.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5. 3.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3.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

  6. 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

  7. 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内。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内。

  8. 6.采血后标本在低温保存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6.采血后标本在低温保存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9. 7.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推荐使用3.2g/dl(含2H2O)或0.109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查的抗凝剂。

  10. 8.抗凝剂在血标本的绝对含量可改变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应根据患者红细胞比例(Hct)状况随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11. (二)应用试剂应注意的问题

  12. 1.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1.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

  13. 2.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通常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匀试剂,以使微粒重新均匀悬浮于液体中。2.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通常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匀试剂,以使微粒重新均匀悬浮于液体中。

  14. 3.试剂准备过程中应该使用去离子水。

  15. 4.正常对照血浆通常将多份健康人血标本混在一起,以弥补个体误差。4.正常对照血浆通常将多份健康人血标本混在一起,以弥补个体误差。

  16. (三)使用实验器材应注意的问题

  17. 1. 玻璃器皿的要求:贮存和测试时应选用干净、没有划痕的试管。

  18. 2. 温度的要求:人工测定终点法要求水浴箱的温度必须保持在(37±1)℃,并且周围照明设备要好,便于读取终点。

  19. (四)实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20. 1. 许多试验误差都来源于技术的错误。在实验技术、试剂、温度及pH值上很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试验结果明显的变化。

  21. 2. 手工法PT或试管法CT检查时,倾斜试管动作一定要轻,角度要小,以减少血液与管壁的接触面积。

  22. 3. 血液凝固主要是酶催化的反应,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理想的pH环境和溶液的离子强度。

  23. 4. 试验结果准确还取决于所用的反应物的量、加入顺序和不同反应物的孵育时间。

  24. 5. APTT、PT需乏血小板血浆。

  25. 6. 试验前检查血浆是否有溶血、黄疸、脂血和出现凝块。

  26. 7. 报告方式: • 以PT的秒(s)数报告。 • 以患者PT(s)/正常对照(s)的比(PTR)报告。 • 在口服药物治疗监控时以INR报告。 • ICSH规定,不再用百分比(活动度)报告。 • APTT以秒报告。

  27. 1987年WHO提出PT值用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PT结果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28. INR=[病人PT(s)/正常人平均PT(s)]ISI PTR=受检者PT(s)/正常对照PT(s)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1~1.9

  29. CT、PT、APTT、 RT、Fg、TT

  30. 凝 血 时 间 测 定 C T

  31. 目的:掌握玻璃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方法

  32. 原理: 离体静脉血与玻璃表面接触后,血中XII因子活化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生成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33. 器材: • 6mm直径玻璃试管3支 • 静脉采血器材 • 37℃恒温浴箱 • 秒表

  34. 步骤:3支试管各1ml血,每隔0.5min倾斜,第一管计时后,立即观察第二、三管并计时,直至血液凝固。步骤:3支试管各1ml血,每隔0.5min倾斜,第一管计时后,立即观察第二、三管并计时,直至血液凝固。 结果判断:从血液刚进入注射器至第3管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35. 正常参考值:4~12分钟 • 报告方式:CT X.Xmin(玻璃试管法)

  36. 注意事项: • 试管应洁净干燥,抽血应“一针见血”且血液中不含泡沫。 • 温度恒定为37℃,倾斜试管角度应在30°左右。

  37. 评价: • 凝血时间曾用玻片法测定,但由于毛细血管采血,易混入组织液而使凝血时间正常,属于淘汰方法。 • 延长:严重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有缺陷;血中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治疗 • 缩短:高凝状态(DIC早期)

  38. 凝 血 酶 原 时 间P T

  39. 原理: 在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钙凝血活酶)后,血浆发生凝固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PT)。

  40. 步骤: • 取空腹静脉血1.8ml加入含有0.2ml109mmol/L枸橼酸钠的试管中混匀备用。 • 抗凝血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 将试剂、正常人混合血浆、待测血浆与37℃预热5min。 • 血浆0.1ml加入混匀的试剂0.2ml,开动秒表计时。

  41. 正常参考值: • PT:11~13秒 • PTR:1±0.15 • INR:0.8~1.5

  42. 报告方式: • PT:X.Xs,正常人血浆X.Xs • PTR:X.X • INR:X.X

  43. 注意事项: • 试管应洁净干燥,抽血应“一针见血”,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应准确。取血后4h内完成测定。 • 钙凝血活酶必须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ISI越接近于1.0越敏感。 • 标本测定前应先测定正常人混合血浆,其PT值在允许范围内才能测定样本。

  44. 评价: 血浆凝血酶原是一种筛选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相应抑制物的存在,也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时引起的凝血酶原和因子VII、X水平的下降。

  45. 实质: 对检测样本(血浆)中存在凝血激酶时的再钙化反应,这种过程包括了因子VIIa、组织因子、磷脂、钙离子对凝血酶原的活化,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交联。

  4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47. 原理: 用白陶土激活XII因子、脑磷脂代替血小板磷脂,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后凝固所需时间。

  48. 步骤: • 采血 空腹静脉血1.8ml+0.2ml 109mmol/L枸橼酸钠混匀。 • 分离血浆 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 • 溶解试剂 临用时加1ml蒸馏水,室温静置15min以上,混匀后使用。 • 预温活化 0.1ml血浆+APTT试剂0.1ml混匀,37℃准确孵育3min(其间轻轻摇动数次) • 加钙计时 加入0.1ml 25mmol/L CaCl2混匀并立即开动秒表计时,20s后,观察混合液流动状态。

  49. 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3.68~40.32s(不同仪器和试剂所测之参考值有差别)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3.68~40.32s(不同仪器和试剂所测之参考值有差别) • 报告方式: APTT:XX.Xs,正常人血浆:XX.Xs

  50. 注意事项: • 采血时穿刺尽量一针见血,不要淤血和气泡,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使用枸橼酸盐(抗凝)血浆 • 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盛血浆的容器加塞,防止PH值改变 • 血浆在2~8℃下保留7天 • 钙凝血活酶必须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ISI越接近于1.0越敏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