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教师如何做研究? —— 基于案例的启示

教师如何做研究? —— 基于案例的启示.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跃跃.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 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键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 —— 一位网友的倾诉. 启示: “ 职业倦怠 ” 的危害.

ait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师如何做研究? —— 基于案例的启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如何做研究?——基于案例的启示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跃跃

  2.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3. “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键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键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 ——一位网友的倾诉

  4. 启示: “职业倦怠”的危害 重复而又繁忙的教学生活节律容易滋生惰性,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它不仅可能销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使工作成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机械运作,激情不再。

  5.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

  6. 直面“低效” 初三的中考复习,都是大量综合练习的训练。在某些地区,学生最后一百天中将可能领到超过千张的讲义。差不多每天每科都会发1—2张综合卷。这种题海训练模式得到商业性的练习开发机构的支持。但其效果如何,很难证明,但老师总还是不放心地继承着这一模式。

  7. 面对题海战术给师生带来的疲惫、无奈和低效,有位老师进行了如何有效复习的研究。发现:与其目的性不甚明确的漫练,不如针对性强一些的精练。面对题海战术给师生带来的疲惫、无奈和低效,有位老师进行了如何有效复习的研究。发现:与其目的性不甚明确的漫练,不如针对性强一些的精练。 • 做法:根据学生常见的错误,以及自己对中考的理解,集中编拟了三份综合卷,在三、四月间让学生分别完成,而后他将每一学生的三份卷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并试图就每一学生该学科的掌握情况作一诊断,并给每一学生在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以明确的建议,这件事情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在他与学生一一谈话,进行反馈指导后,学生最后阶段的复习情况出奇的好,考试的结果也便可想而知。

  8. 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价值

  9. 二、什么是教师的研究?

  10. 案例1:牛头真的对上了马嘴 •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察觉到自己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出了个笑话,落了个满脸通红。 • 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 “a+1,a+2,a+3,a+4,a+5,a+6,a+7”.而后下课铃声响了,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

  11. 思考: • 这件事情是否到此就算了结了? •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 你能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吗?

  12. 启示: 教师的研究就是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学习、实践、反思中提炼出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规律和思想。而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

  13. 备课是策略研究 • 上课是临床研究 • 听课是比较研究 • 评课是诊断研究 • 教后记是反思性研究

  14. 什么是校本教研?

  15. 案例:初中社会学科“优化情境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案例:初中社会学科“优化情境教学”主题教研活动

  16. 情境创设 观察评价 1、生活情境导入  课前起立问侯→校园中的礼仪 2、穿越时空 ①丧礼a.出示《八礼内容》 b.《对“死的称呼”》 ②宾礼a.出示《诗经》《鹿鸣》 b.多副歌舞图片 c.编钟模型 ③采访周王,角色扮演 a.出示分封制地图 b.出示宗法制图片 3、回归现实  讨论古代礼乐制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利弊 生活情境自然贴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兴趣高,达到导课目的。 材料情境具体生动,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礼乐文明的影响和它森严的等级性,达到教学目的。 虽然情境能反映当时宾礼的情景,没有知识点的错误,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不能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兴趣度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丰富了情感体验,但只起到过渡作用,对教学目标的达度作用不大。 不足: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没有达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情境材料过多,问题设置难度过大。 第一次活动观课分析的记录 课题:八年级上册《礼乐文明的确立》

  17. 第二次活动主题: 提高情境的利用率,情境创设要少而精

  18. 情境创设 观察评价 情感式情境,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易于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激情中接受教育。 问题式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启发学生通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围绕情感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四种“典型”的烦恼,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烦恼”的真实的突出的表现,设置较科学,课堂围绕小小少年的烦恼,引导学生寻找原因,探索解决的对策,情境的针对性强,利用率高,层层深入剖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珠能力。 不足:老师过于注重自己预设的情境,对学生谈话中产生的新情境——学生的“烦恼”剖析不够。 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真情流露,达到情感的内化。 1、歌曲《小小少年》 你们现在有没有遇到类似小小少年的烦恼? 2、预设生活情境 小乙的烦恼:①不喜欢爸妈;②班干部落选;③死要面子;④经常胡思乱想 3、青春感悟  写赠言给《追风少年》 烦恼原因 解决对策 ① ② ③ ④ 第二次活动观课分析的记录 课题:七年级上册《我和青春有个约会》

  19. 第三次活动主题: 处理课堂中情境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20. 情境创设 观察评价 1、校园照片 2、多伦的巨变 ①图片:“美丽的多伦” “荒凉的多伦”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再次运用“多伦图片” ③请为多伦人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引出环境要素,学生兴趣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究,解决环境破坏的原因。 再次运用“多伦”的情境,解决环境问题的危害 充分运用多伦这一情境,层层深入,情境利用率高,以一情境牵动整个课堂。 生成情境 观察评价 1、在环境问题的危害这一问题中产生:臭氧层破坏、赤潮、一次性筷子等新情境 2、在为多伦人出谋划策中产生:“狼与羊的故事”, “休渔政策”,“轮牧”等 老师及时引导,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 老师运用新情境、解决本课的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第三次活动观课分析的记录 课题:八年级上册《环境问题》

  21. 对“优化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1、情境设置要科学而有效; 2、情境的设置不能太多,要充分利用; 3、要注重情境的预设与生成。

  22. 对教研主题滚动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1、关注教研主题的预设与生成 2、关注教研主题的滚动与发展

  23. 启示1: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24. 启示2:校本教研的内涵 一个落点:落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的 具体问题上 两个主体: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 三个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5. 启示3: 校本教研是传统教研的继承和发展

  26. 传统教研活动: 教研目的指向不明,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讨; 教研内容主要停留在布置分配工作任务,或随意性讨论层面,不注重理论的学习,缺乏规律的提炼; 教研方法还停留在经验性层面,科研含量不够……

  27. 校本教研: • 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 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 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 提高教研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 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28. 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波斯纳(G. J . Posner,1989)

  29. 三、研究什么? • 课堂教学 • 教研活动 • 教学管理 • 教育方法……

  30. (一)课堂教学 • 教师的教学行为 • 学生的学习行为

  31. 案例4: 《一种创意带来的两重天地 ——两则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32. 启示: 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3. (二)教研活动 • 教研活动策划

  34. 教研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 怎样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 • 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有什么方法和策略?

  35. A1尝试课 B、C会诊课 A2赏析课 案例5 滚动焊接式 B、C会诊课 c b A2赏析课 A1尝试课

  36. 案例6:自主组合互助式教研 自组团队:自主组合同伴互助小组,自主推荐小组长 自拟主题:自己提出自身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自拟个性化主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自行备课:教师根据自己拟定的教研主题备课,可以同伴互助; 设计量表:设计听课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展示:同小组老师一定要听课,其他小组没有上课的老师也要听课,并作好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 研讨反思:课后针对性评课研讨,个别交流、网上点评、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并存。

  37. 启示1: • 教研活动的形式举不胜举。当然,每种形式都有存在的条件,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应甄别不同的形式并阐释其功能,具体分析每一种实施形式在什么条件下,对什么学校,对怎样的教师的适用性。

  38. 启示2:确立教研问题的四大原则 • 该问题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 • 该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可能的; • 该问题应该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 该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9. 启示3:怎样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 • 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 基于问题解决的建设性; • 关注教研过程的生成性; • 重视方法规律的探索性。

  40. (三)教学过程管理 • 备课管理 • 上课管理 • 课后管理 • 作业管理 • 考试管理 • 评课管理 • 评价管理……

  41. 案例7:集体备课的问题 • 1、以主备的备课结果代替自己的思考。 • 2、以教材为本,而不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 • 3、先入为主,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利。 • 4、教师工作比较繁忙,难以集中在一起真正静下心来备课。

  42. 集体备课应该是集体智慧的共享 • 问题会诊:一个单元做一次,将自己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 智慧共享:将自己或他人备课中的一些独到想法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 • 单元课例: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典型课例作为集体备课的载体,充分展示大家的才能,突出单元特点。 • 主题备课;分主题进行集体备课,突出教师的特长和个性。

  43. 集体备课的诊断与检查 • 变期末集中检查为推门课临时检查,要看课堂与教案的思想是否基本吻合(真教案还是假教案),并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备课的质量与作用,再利用课例讨论提出分析改进建议,下次检查则在这次的基础上,再评价,再改进。

  44. 思考: • 1、必须在个人充分思考下进行; • 2、必须有安全的心理环境; • 3、必须有观点的碰撞; • 4、必须对教学预设进行多方位的检验; • 5、必须根据个人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 • 6、将诊断与检查相结合,变检查为学习,改进。

  45. 启示: • 教学过程管理研究要做到三个关注: • 研究关注管理的适切性; • 研究关注管理的创新性; • 研究关注管理的人文性。

  46. (四)教育方法 爱心与教育智慧 教师的移情作用 教师的人际知觉

  47. 案例8: 差距产生之后

  48. 启示: •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 ——王晓春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9. 四、怎么研究?

  50. (一)课堂教学 • 课例研究 • 行动研究 • 案例研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