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931 Views
第 十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 发展 :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发展 文化事业:重在建设 文化建设事业必须重实效:进头脑是关健.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文明和文化的含义 2 、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 1 、文明和文化的含义. 文明 ,与野蛮相对,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 ,大多数情况下则表示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和水平。. 文 明. 文明.
E N D
第 十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发展文化事业:重在建设 文化建设事业必须重实效:进头脑是关健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明和文化的含义 2、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
1、文明和文化的含义 文明,与野蛮相对,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大多数情况下则表示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和水平。
文 明 文明 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产物; 文明程度的高低标志着一定的历史阶段; 一定的历史形态下社会进步的程度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有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狭义文化: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观念形态。
黑格尔 一个国家要是没有哲学,就等于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没有神一样。
三大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五大的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含 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首先,指导思想一致,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其次,科学内涵一致,都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 再次,奋斗目标一致,都是使我国人民成为“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一是鲜明的时代性 二是浓郁的民族性 三是海纳百川的开放性 四是广泛的群众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1)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1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 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2-2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有”公民 有理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有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有纪律,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传统。 ——
实现奋斗目标 当前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坚决惩治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优良党风政风。 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大力培养爱岗尽责、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 三是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四是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初步呈现优秀精神产品大量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有序的繁荣景象。 五是坚决治理一些地方治安不好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创建更多的文明村镇和文明城市。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统领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1、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五层涵义 一是规定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方向 二是规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三是提出思想文化战线的任务 四是明确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五是指明文化建设的目的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基本方针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思想支配行动,理想决定行动。 理想是有层次的。 共同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为之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邓小平 靠什么把我们的人民团结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革命时期,我们的力量来自哪?也是靠理想,靠纪律。
理想的层次性与时代性 ☆没有人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都存在着一个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阶段共同理想
张闻天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以爱国主义为 核 心
中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勤劳勇敢 爱好和平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
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 下 为 公 ——孙中山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精 忠 报 国 ——岳 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民族精神的丰富 • 井冈山精神 • 长征精神 • 延安精神 • 红岩精神 • “两弹一星”精神 • 雷锋精神 • 大庆精神 • 抗洪精神 • 抗“非典”精神
江泽民倡导的时代精神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尊重科学,真抓实干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崇尚先进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加强思想建设 3、加强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思想建设 1 2 3 4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全民族思想水平。 要始终不渝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目标。 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 十五届中央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首先表现在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最集中的体现。 再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使爱国主义具有了更大的生命力和精神魅力,并且爱国主义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弘扬和升华。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南极考察 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 江总书记指挥唱《歌唱祖国》 学子们从海外归来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加强道德建设 首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再次,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第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孔子“为政以德”理念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有礼,有耻且格。” 译文:“行政刑罚约束民众,民虽暂且免于犯罪,却不知犯罪为耻。用道德礼仪引导使之以犯罪为耻,即自觉行为端正。”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核 心 原 则 基本要求 着力点 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 “五 爱” “三 德”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 服务
核 心 核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就是道德建设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