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医用诊断 X 射线 相关放射防护知识

医用诊断 X 射线 相关放射防护知识. 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徐 影 2012 年 11 月 30 日. 主要内容. 医用诊断 X 射线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 《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相关内容. X 射线基础 (X 射线的发现 ).

amaya-kirk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用诊断 X 射线 相关放射防护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用诊断X射线相关放射防护知识 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徐 影 2012年11月30日

  2. 主要内容 • 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相关内容

  3. X射线基础(X射线的发现) •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并能使荧光材料发光的射线。由于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代号,称为X 射线,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伦琴发现了X 射线,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医用放射诊断学。他的发现为自然科学的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 年伦琴荣获物理学第一个诺贝尔奖。

  4. X射线基础(1895年12月22日诞生了第一张X光照片)

  5. X射线基础 1896年X线开始应用于医学。主要是临床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当时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电流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30min~1h。 一百多年来,X射线影像设备发展历史,也就是围绕不断提高X射线影像质量和降低病人剂量的发展历史。

  6. X射线基础(X射线诊断学关键技术发展简史)

  7. 原子结构 电子轨道 • 壳层里可以容纳的最大电子数目可用2n2来表示,但是,原子核最外面的壳层却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 在某一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K壳层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最低,越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能量越高。 锌(Zn)原子的结构

  8. 原子能量的改变 • 激发——电子可以吸收外来的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这种现象叫做激发。 • 电离——如果吸收外来的能量较大,使得轨道上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种现象叫做电离。 • 特征X射线——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外层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内层轨道时,电子将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不同原子的特征X射线各异)

  9. 连续X射线 + + 特征X射线 X射线基础(X射线产生的原理) X射线的产生1:高能电子经过原子核,受到核库仑场作用,损失能量以连续谱X射线形式释放。 X射线的产生2:高能电子击飞原子内层电子,外层电子补充空穴时释放特征X射线。

  10. X射线基础(医用X射线的产生) 在医学诊断用的X线管中,被加热的灯丝发射出电子,在30~120千伏高压的作用下,灯丝射出的电子被吸引到阳极靶子上,这些电子与靶内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X射线穿过管壁发射出来。只有少于1%的入射电子能量转换成了X射线,99%的转化成热能。 旋转阳极式X线管 左图:

  11. X射线基础(医用X射线的产生)

  12. X射线基础(医用X射线的产生)

  13. + Ee :电子的动能 E γ: γ射线的能量 Ei :第i层电子结合能 γ射线 光电效应 光电子 X射线基础(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14. 出射γ射线 + θ 入射γ射线 Compton电子 Ee :电子的动能 E γ: γ射线的能量 θ :散射角(如图) meC2 :电子的静态质量能 Compton效应 X射线基础(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散射降低图象的对比度

  15. 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 X线在本质上属电磁波。 物理特性: (a)穿透作用: X线波长短,能量大,能穿透一般光线不能穿透的物质。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是很合适的。 (b)荧光作用: 当X线照射某些物质时可产生荧光,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在荧光屏上直接观察X线图像。

  16. 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 物理特性: (c)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不仅能击脱物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使该物质产生一次电离,而且脱离原子的电子又与其它原子相碰,还会产生二次电离。 气体分子被电离后,其电离电荷很容易被收集,于是人们可以根据气体分子电离电荷的多少来测定X线的剂量。许多X线检测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7. 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 物理特性: (d):生物效应: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生物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会受到损害甚至坏死。利用X线的这个效应,可以用放射治疗的方法来破坏肿瘤组织。当然,人体受到一定剂量X线的照射后,也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

  18. X射线基础(X线的性质) 化学特性: (e)感光作用:能使胶片感光,胶片乳剂中的溴化银受X光照射感光,经过化学显影,还原出黑水的金属银颗粒。 (f)脱水作用(着色作用):某些物质经X光长期照射后,因结晶脱水而逐渐改变颜色。

  19.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 辐射: 以粒子或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 粒子:中子n,质子p,α、β、重带电粒子等 • 电磁波:普通电磁波、X、γ射线。 • 辐射之所以有健康危害,是因为其具有能量。 • 大体上,能量转移越大,辐射的危害越大。

  20. 不同种类电磁波的波长

  21.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能量引起原子电离的辐射(>10eV) 核辐射(n, p, α,β,X/γ,其它带电粒子等)都是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能量不足以引起原子电离的辐射(<10eV)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电离:原子失去电子) 放射工作人员主要关心电离辐射

  22. 人类辐射照射来源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 辐射源分类 •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军事应用、核能生产、工农业生产和应用 、医用辐射照射、核事故 、未来应用

  23.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类年均受照的有效剂量(mSv)

  24.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量及其单位 • 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平均吸收的辐射能量。用符号D 表示。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机体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 吸收剂量单位(SI)是:戈瑞 ( G y ) 1Gy=1J/kg (专用单位) 对X.γ射线而言:D=f.X (f为吸收系数: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及受照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 f(空气):0.873

  25.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当量剂量HT 辐射生物学特点:电离辐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 不同的辐射对同一器官/组织造成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辐射权重因子WR , 定义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R 组织或器官当量剂量: 总当量剂量: 单位:J/kg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1 Sv = 1 J/kg

  26.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权重因子WR)

  27.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有效剂量E: 体内所有组织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即使当量剂量相同, 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组织权重因子WT定义有效剂量E 单位:J/kg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1 Sv = 1 J/kg 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单位:雷姆,1rem=0.01Sv

  28.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WT

  29.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量及其单位 • 照射量(X) 照射量是指χ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dm)空气释放出所有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 照射量的SI单位是:库仑/千克 c/kg 专用单位是:伦琴 1R=2.58×10-4c/kg

  30.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量及其单位 • 吸收剂量(D)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机体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平均吸收的辐射能量。用符号D表示。 吸收剂量单位(SI)是:戈瑞 ( G y ) 1Gy=1J/kg (专用单位) D=f.X (f为吸收系数,与受照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 f(空气):0.873

  31.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当量剂量HT 辐射生物学特点:电离辐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 不同的辐射对同一器官/组织造成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辐射权重因子WR , 定义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R 组织或器官当量剂量: 总当量剂量: 单位:J/kg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1 Sv = 1 J/kg

  32.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权重因子

  33.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有效剂量E: 体内所有组织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即使当量剂量相同, 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组织权重因子WT定义有效剂量E 单位:J/kg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1 Sv = 1 J/kg

  34.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WT

  35.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 原发作用 • 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酶等,引起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致使其正常功能和代谢作用发生障碍,造成生物大分子损伤。间接作用主要是指电离辐射使水分子电离,形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自由基(H+、H2O2、OH-、eaq-等)继而作用于生物大分子,造成损伤。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间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6.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 是在细胞损伤的基础上,引起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损伤,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甚至机体死亡。 • 继发作用

  37.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从辐射损伤出现的范围来看,可发生在受照射者本人也可出现在其后裔的身上。出现在受照射者本人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射者后裔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也可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38.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从辐射防护角度出发,将这些效应分成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二类。

  39.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随机性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 指损伤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如白血病和遗传效应的发生可视为随机性效应(也可视为远期效应),接受的剂量越大发生这种效应的机率越大。特点是线性无阈。

  40.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确定性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是指受照组织中大量细胞被杀死或严重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随剂量的大小而变化,这种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接受的剂量超过阈值,这种效应才会发生,切一定发生。如白内障、皮肤辐射损伤和生育障碍等(也可视为近期效应) 。

  41.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放射防护的目的 • 防止确定性(肯定性)效应的发生。 •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42. 辐射剂量与效应 全部死亡 部分死亡 机能、血液变化。 可恢复的机能变化 无明显病变

  43.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44.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45. 注: 1、有效剂量限值是为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定的,当量剂量限值是为防止确定性效应定的。 2、限制孕妇的受照剂量,为保护胎儿,其腹部表面的剂量限值为不超过2 mSv;在怀孕8至15周之间,严重智力障碍的危险度为0.4/Sv。对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所接受的照射,应严格按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予以控制。

  46. 3、16岁~18岁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X线的辐射,其剂量限值为:3、16岁~18岁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X线的辐射,其剂量限值为: 1) 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 mSv; 2)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 3)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

  47. 风险 有效剂量 不可接受范围对工作人员的限值(20mSv)/年 源的相关约束 允许范围 职业照射最优化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防护最优化 不可接受水平 3/10水平 1/10水平 调查水平 可耐受水平 可接受水平

  48. 注意: • 引入一个辐射实践必须是正当的,受照剂量不能超出剂量限值,同时进行最优化的放射防护设计,将辐射水平降至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安全是相对的,而危险是绝对的,“可以接受的水平”是与其他所谓安全性行业相比而得来的。在一般行业,年危险度在10-3水平是比较普遍的,10-5至10-4危险度被认为是安全水平。

  49. 医用X射线的防护

  50. X线防护的措施 • 基本措施有三种: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