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中药学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含义: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服用这类药物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所以又称为利尿药。 性能功效: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适应范围: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等病证。 使用注意: 1 .阴亏津伤的病证,慎用。 2 .有些药物其性滑利,易伤胎元,孕妇慎用。. 茯 苓. 来源:多孔菌科茯苓的菌核。. 茯 苓.

ang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药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2.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3.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 含义: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服用这类药物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所以又称为利尿药。 • 性能功效: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4.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 适应范围: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等病证。 • 使用注意: • 1.阴亏津伤的病证,慎用。 • 2.有些药物其性滑利,易伤胎元,孕妇慎用。

  5. 茯 苓 • 来源:多孔菌科茯苓的菌核。

  6. 茯 苓 • 利水渗湿之要药,适用于寒热虚实所致的各种水肿 • 性能特点:本品性质平和,既能利水通窍除邪热,又能滋补心脾而益肺,利而不猛,补而不峻,为利水渗湿之要药,适用于寒热虚实所致的各种水肿。脾虚湿盛、心神失养而心悸失眠者,亦为常用之品。

  7. 茯 苓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利尿作用,主要成分茯苓素,调节免疫机能,镇静等药理作用)

  8. 茯 苓 • 主治: • 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茯苓作用比较缓和,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在临床上对寒,热,虚,实均可适用,常配伍泽泻、猪苓等,如五苓散。前人经验说“痰饮必用茯苓。 • 2.脾虚诸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党参、白术、山药-参芩白术散。 • 3.心悸、失眠。酸枣仁、党参、龙眼肉-归脾汤。

  9. 茯 苓 • 备注:在临床上常用的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两种。 • 白茯苓:除去外皮,其内呈白色。-偏于补益 • 赤茯苓:除去外皮,其内呈淡红色。-偏于渗利 • 另外在白茯苓中生长着天然松根部分为茯神-偏于养心安神。白茯苓,赤茯苓的黑褐色外皮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

  10. 猪 苓 • 来源:多孔菌科猪苓的菌核。 • 功专利水,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 • 功效:利水渗湿. •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 • 水肿、泄泻、淋浊、 • 带下等。

  11. 猪 苓 • 备注: • 猪苓乃常用药,为多孔冬寄生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因其表皮黑褐色,内部呈黄褐色,成块如猪屎而得名。《神农本草经》称其为猪屎,列为中品,庄子谓豕橐,《图经本草》名为"地乌桃",亦名"生山谷"。 • 欲论猪苓药效,一般认为渗湿利水堪称佳品,而《神农本草经》确定的"久服轻身耐老"作用,鉴赏者已乏其人,推崇者更属罕见。先人用之,多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淋浊带下、妊娠子肿胎肿、脾湿引起的泄痢和痰湿引起的湿疟等证。今人用之,多针对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各种原因发生的胸水、腹水,下肢浮肿和泌尿系统诸疾患。

  12. 猪 苓 • 考据历代文献,几乎都把猪苓的利水道功效作为首选。对其"轻身耐老"作用均持否定态度。博览群书,尚未知晓取"轻身耐老"作用而专用猪苓者。反之均主张猪苓"不入补剂,"更有甚者,告诫之,猪苓"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清·叶天士大师不愧为临床巨匠,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解释猪苓的功效时论述到"猪苓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辛甘益肺,肺主气,气和故身轻也"。叶氏虽做了精辟的阐述,然临床并未见其把猪苓做"轻身耐老"而专用之。余在诊治恶性肿瘤晚期病人过程中,留意观察,猪苓或入煎剂,或做食疗,用量一般都在30克之多,用期亦不知,服后反应良好,不见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更无损肾昏人目之弊端。大部分病人食欲增强,气力增加,精神转振。中医学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食欲增强,说明脾胃得健,正如叶氏所教,血气旺盛,则能耐老轻身。

  13. 猪 苓 • 余所用食疗方为二苓薏仁大枣粥,其组成为猪苓30克、茯苓30克、生薏仁30克、大枣10冰枚、加冰糖适量,亦有时加入山药、银耳之品。纵观其方为健脾利湿之剂无疑,食用后理应尿量增多,但不尽然,常服反能使体重增加,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达此效果实非轻易之举,它起到了存活时间增长的良效。

  14. 猪 苓 • 结合现代对猪苓研究的结果看,猪苓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的葡聚糖,诸凡多糖类的中药,大都有一定的扶正抗癌作用,如常用的茯苓、云芝等,此点通过我们多年使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制之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的疗效观察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疗效满意,已能肯定是较好的免疫调节剂。使用后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免疫功能的增强,中医学讲就是扶正。正气得复,就能"轻身耐老",实验业已证明,大凡使用健脾之剂,都能获得免疫功能的提高(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余冒昧认为,扶正之功,猪苓应列为前茅,在此也大胆提出,猪苓"不入补剂"之说应予纠正,单纯把猪苓用于"利水道"而选之,则多具片面性,且因小失大,不免可惜,应为猪苓的"轻身耐老"作用而正名之。

  15. 茯苓、猪苓 • 均甘淡,性平,善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泄泻等水湿内停证,无论寒热皆宜。 • 茯苓:又能健脾、安神,治脾虚诸证以及心悸、失眠。 • 猪苓:功专渗利而力强。

  16. 泽 泻 • 善利水渗湿,泻肾与膀胱之热(具有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 功效:利水渗湿, • 泄热。

  17. 泽 泻 • 主治:小便不利, • 水肿,泄泻,淋 • 浊,带下。

  18. 薏苡仁 • 来源:禾本科植物 • 薏苡的成熟种仁。

  19. 薏苡仁 • 淡渗清补之品,尤宜用于脾虚湿滞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 •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 • 脚气,脾虚泄泻,风湿 • 痹痛,筋脉挛急,肺痈 • (咳脓痰),肠痈。

  20. 车前子 • 来源: • 车前科植物车 • 前或平车前的 • 成熟种子。

  21. 车前子 • 治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小便淋沥涩痛尤为适宜 •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 主治:暑湿泄泻, • 利小便而实大便。 • 入煎剂宜包煎。

  22. 滑 石 • 治湿热淋证的要药 •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 主治: • 热淋, • 石淋。 • 八正散。

  23. 茵 陈 • 来源: • 菊科植物茵陈蒿 • 或滨蒿的幼苗。

  24. 茵 陈 • 治黄疸要药 • 性能特点:苦辛散寒,其气清芬,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要药。 • 功效: • 清热利湿, • 退黄疸

  25. 茵 陈 • 主治: • 1.黄疸。无论阳黄、阴黄均可以选用。湿热阳黄者,常配伍栀子、大黄,如茵陈蒿汤;若黄疸湿重于热,则配茯苓、猪苓,如茵陈五苓散。若寒湿阴黄者,常配伍附子、干姜。 • 2.湿疹,湿疮。常与黄柏、苦参等同用,亦可煎汤外洗。

  26. 茵 陈 • 现代用治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胆石症等。 • 从古至今,茵陈为主治黄疸之要药,清热利湿、退黄利胆、功不可没。 • 但在乙型、丙型肝炎高流行的今天,茵陈不减当年勇,单味茵陈,每日不拘数量,浸泡当茶饮,再配其他药物,持之以恒,必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经发现染有肝炎病毒,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日用量,因茵陈无毒副作用,故无需定时定量,对活动性乙肝、丙肝,日用量可增加到100g,分数次泡茶饮,增加排尿量,致使加快分解肝病毒。笔者近20年来,在临床应用茵陈单味,辅助其它药物,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7. 金钱草 •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 • 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28. 金钱草 • 主治: • 1.湿热黄疸。本品长于利胆退黄,并能清利肝胆湿热,为治湿热黄疸常用之药,治肝胆结石所致的黄疸尤宜。常与茵陈、大黄、郁金同用。 • 2.石淋、热淋。治石淋,可单用本品大剂量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利尿通淋排石药配伍;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单用或与蒲公英、野菊花同用。 • 用量:煎服,30-6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