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27 Views
通識科. 第一次統測內容. 現代中國 (1 小時 ). 資料題 共兩題 ( 必答 : 每題 30 分 鐘 ) 共 40 分 1. 改革 開放的 背景 建國 初期 建立 s 社會主義 制度 過程 改革 開放的主要 措施 A 農業改革 B 企業改革 C 對外開放. 對外 開放. 設立: 經濟特區 沿海經濟開放區 沿海開放城市. 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和挑戰. 農業改革的成果和挑戰 改革 開放後「三農」的轉變 — 農村 基礎 建設更 完善 改革開放後「三農」的轉變 — 農民 擇 業自由更大
E N D
通識科 第一次統測內容
現代中國 (1小時) • 資料題 共兩題 (必答: 每題30分鐘) 共40分 • 1. 改革開放的背景 • 建國初期建立s社會主義制度過程 • 改革開放的主要措施 A農業改革 B企業改革 C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 • 設立: • 經濟特區 • 沿海經濟開放區 • 沿海開放城市
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和挑戰 • 農業改革的成果和挑戰 • 改革開放後「三農」的轉變 — 農村 基礎建設更完善 • 改革開放後「三農」的轉變 — 農民 擇業自由更大 3. 改革開放後「三農」的轉變 — 農業 • 農業生產現代化
企業改革的成果 國企轉變經營模式
對外開放的機遇及挑戰 • 國際競爭導致部分企業倒閉 • 反傾銷指控及國際貿易糾紛
改革開放帶來的貧富懸殊問題 • 城鄉收入的差距 • 城鄉收入的嚴重差距其實反映了「三農問題」: • 農村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緩慢等 • 農民問題: 農民的失業、收入低、社會保障 不足、生活條件惡劣及城鄉差異等 • 農業問題: 農業生產因技術落後及資金不足而缺 乏競爭力
原因 • 戶籍制度對農民不公平 • 城市發展速度超越農村
解決城鄉差距問題的對策 • 改善社會保障制度
地域差異加深貧富懸殊問題 • 西部缺乏人力資源及基礎建設 • 西部投資環境較差 造成東西地域貧富差距的原因 • 在改革開放初期,西部並不受到政府重視 • 沿海城市有先天優勢,競爭力較強,加上政府給予很多優惠,產生雪球效應 • 這個循環導致東部地區與內陸(中、西部)地區的人民收入的差距逐漸擴大
解決地域貧富差距問題的對策 • 加速發展西部等低收入地區的基礎建設 • 1999 年,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政策,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 • 西部大開發政策包括四個主要項目: • 西電東送 • 西氣東輸 • 南水北調 • 青藏鐵路
改革開放後的「三座大山」 • 「三座大山」成為生活重擔 • 1980 年代中期以後,政府全面落實市場經濟,更多人須要支付教育、醫療及住房方面的費用
內地教育費用變得高昂 • 在中、小學教育方面,自 1980 年代開始,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 在大專教育方面,1978 年恢復高考(大學入學試),並協助大學生就業 • 當時一般人也能負擔大專教育的費用,因此不少農民子弟取得學位 • 但 1990 年代中期開始,很多貧民子弟卻因為教育費用高昂,逐漸被迫退出大學甚至高中
「看病難、看病貴」的醫療體制 • 改革開放前,內地醫療保障幾乎覆蓋所有城市人口和 85% 的農村人口 • 在改革開放後,不少內地人失去免費醫療保障,而且整體醫療服務質素出現下降,例如: • 病人輪候時間長 • 藥費昂貴 • 醫護人員「先付診金後醫治」
改革開放前的住房情況 • 改革開放以前,內地不存在房地產市場,土地屬於國家,使用權由中央委託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按計劃行使 • 當時住房支出只佔內地居民的生活費總支出一個很小的比例 • 1985 年以後,內地經濟改革的重心轉移至城鎮和非農業,房地產市場趁機興起,住房制度出現顯著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