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多情多義 的上帝 與 忘恩負義 的子民

多情多義 的上帝 與 忘恩負義 的子民. 彌 6 : 1 - 8. 引言. 做基督徒很不容易! 神要求很高 全然奉獻、捨棄自我、 刻苦己心 、凡事討主喜悅 不清楚神的旨意、摸來摸去、又要等候、做錯咗好驚 “好艱難!好煩!”. 引言. 彌迦 先知 公元前 8 世紀猶大國 主要信息 (關乎社會、國家、國際) 罪惡 社會不公 審判 國 破家亡 復興 普世和平. 引言. 彌 6 : 1 - 8 神與子民爭辯: “ 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 ?” 子民認為服侍神很困難,無好處 神拿出歷史證據證明他的公義 子民 無 理由厭煩神 ;堪稱忘恩負義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多情多義 的上帝 與 忘恩負義 的子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多情多義的上帝與忘恩負義的子民 彌6:1-8

  2. 引言 • 做基督徒很不容易! • 神要求很高 • 全然奉獻、捨棄自我、刻苦己心、凡事討主喜悅 • 不清楚神的旨意、摸來摸去、又要等候、做錯咗好驚 • “好艱難!好煩!”

  3. 引言 • 彌迦先知 • 公元前8世紀猶大國 • 主要信息 • (關乎社會、國家、國際) • 罪惡 • 社會不公 • 審判 • 國破家亡 • 復興 • 普世和平

  4. 引言 • 彌6:1-8 • 神與子民爭辯: • “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 • 子民認為服侍神很困難,無好處 • 神拿出歷史證據證明他的公義 • 子民無理由厭煩神;堪稱忘恩負義 • 事實是子民误解、违背了神的要求 • 就是“公義、憐憫、謙卑”的要求 • 反代之以外表的宗教禮儀

  5. 1,2節 - 山與地一同聽訟 • “…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 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 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 • 有關歷史與前途的大爭辯

  6. 1,2節 - 山與地一同聽訟 • “聖約訴訟”形式 • 子民違背聖約條款,神要“打官司” • 子民罪行極重,神乃按照聖約,提出指控,啟動辯論、執行審判

  7. 1,2節 - 山與地一同聽訟 • “…向山嶺爭辯,使崗陵聽… 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聽…” • 存在已久,見證歷史,為有力證人

  8. 3節 –神的質問 •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 • 無正面指出罪行 • 反而“懷疑自己” • “被屈”的感覺

  9.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早期歷史四個階段 • 出埃及、蒙救贖 • “我曾將你…領出來”, he-eliticha • 相對“我…使你厭煩”,hel-eiticha • “我豈不是常常服侍你? 你為什麼 鄙視 我?” “狗咬呂洞賓”

  10.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曠野路上,領袖在前 • 摩西– 法律界 • 亞倫– 宗教界

  11.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米利暗 • 民間(婦女)領袖 • 出15 • 女先知 • 過紅海後率領婦女拿鼓跳舞歌頌

  12.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出2 • 河邊追踪嬰兒摩西 • 勇敢向埃及公主獻計 • 名字意思 - 反叛、不服權威 • “女 長毛”?

  13.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我也差遣…在你前面行” • 神選擇的領袖比彌迦當代的腐敗領袖好得多 • 3:11 “首領為賄賂行審判; 祭司為雇價施訓誨; 先知為銀錢行占卜…”

  14.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曠野路上,制勝敵人 • 民族存亡重要關頭– 參民22-24 • “摩押王巴勒所設的謀” • 陰謀幾乎得逞(書24:9,10) • “巴蘭回答他的話” 民24:12,13 “巴蘭對巴勒說…我也不得越過耶和華的命…耶和華說什麼,我就要說什麼”

  15.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終止漂流、進入福地 • 什亭 • 入迦南前最後一站(書3:1) • 吉甲 • 入迦南後最早一站(書4:19)

  16.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目的 – “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 • 歷史證明神已按照立約中的承諾,照顧子民,所有行為完全正確 • 故子民絕無理由厭煩神

  17. 4,5節 – 神提出歷史舉證 • 以賽亞指出事實真相是“子民使神厭煩”! • 賽1:11-14 “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於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 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 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裡恨惡,我都以為麻煩;我擔當,便不耐煩” (+/-)

  18. 6,7節 –子民爭辯 • “…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麽?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油河麽? 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麽” • 直接問題 • “神既在歷史中救贖、領導、保護我們,那我們對他應該有何回應?是不是應該奉獻牛、羊、油、長子…等等?”

  19. 6,7節 –子民爭辯 • “朝見”、“至高神”、“跪拜” • 禮儀用語 • 反映心態 • 尊敬 • 真誠感恩(或自以為如是),要盡力討神喜悦 • 可惜誤解了神的要求太多、太高;令人感覺厭煩、千辛萬苦、有心無力

  20. 6,7節 –子民爭辯 • 子民心目中討神喜悅的方法– 獻祭 • “一歲的牛犢為燔祭” • 符合律法規定 (利9:3) • 高價 • “千千的公羊…萬萬的油河” • 超越律法要求

  21. 6,7節 –子民爭辯 • “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 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 • 真誠、嚴肅對付罪惡;不惜一切 • 可惜偏離律法;進而混合異教信仰

  22. 6,7節 –子民爭辯 D以色列人真係蠢,做埋呢 D野; 我地梗係唔會啦! 我地會…… • 奉獻金錢、時間、職業、家庭、兒女(教導他們認識、學習主)、甚至生命(讓神作主) • 勤於操練聖潔、對付罪惡 • 常常讀經、禱告、敬拜、讚美、傳福音… • 服侍有需要的人

  23.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記取歷史 經驗和教訓 • 奴僕出埃及、走曠野、入迦南 • 早已經驗神的公義 • 計畫未來 管治和政策 • “神的百姓”面對迦南“新時代、新環境” • 神早已指示如何發展 •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應有的國家法治、與社會善政

  24. 8節 – 法治與善政 • “世人哪” • 從“我的百姓”轉稱“世人” • 以色列人雖為神的特別選民,但神對他們在生活上的要求,在“核心价值”上與一般世人無異 • 神所指示者为“普世價值”

  25.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 • 意指“律法” • 申4:13,14 “他將所吩咐你們當守的約指示你們,就是十條誡,並將這誡寫在兩塊石版上。 …又吩咐我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過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

  26.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詩147:19 “他將他的道指示雅各,將他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 亦即“公義”

  27. 8節 – 法治與善政 • “善” • 神的律法/話語/道路是“好的”(性质) • 遵守的人是“有福的”(效果) • 申12:28 “你要謹守聽從我所吩咐的一切話,行耶和華─你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這樣,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永遠享福”

  28. 8節 – 法治與善政 • 申12:28 “你要謹守聽從我所吩咐的一切話,行耶和華─你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這樣,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永遠享福” 神的律法為本 擬订善政 人民 享福

  29.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聽從神的話“勝過”獻祭禮儀 • 撒上15:22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

  30. 8節 – 法治與善政 • 神與子民的爭辯在於雙方有無按聖約條款行事 • 神提出歷史證據,證明自己公義 • 反之,子民 • 無遵行律法(尤指有關公義、憐憫的要求) • 亦误解律法,崇尚虛有其表的獻祭禮儀 • 神透過先知提醒子民,神要的是什麼 (+/-)

  31. 8節 – 法治與善政 • “他向你所要的…” • 尋求 • 要求、查找、考究、追討 • 神不喜悅公羊, 但他要求公義

  32. 8節 – 法治與善政 • 公義 (mishpat ) • “管治”,與管治所依据的“律例” • 上帝是最高管治者 • 他按自己公義的本性來管治世界

  33. 8節 – 法治與善政 • 公義 • 上帝已把公義的精神、原則與方法寫成律法 • 上帝亦訓令一些僕人來管治社會 • 統治者與人民共同遵守神的律法

  34. 8節 – 法治與善政 mishpat 管治 律法 公義

  35.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行公義”的社會效果 • 公義的律法與統治者確保 • 貧窮、弱勢者不被強勢者欺壓 警惡懲奸

  36. 8節 – 法治與善政 • 憐憫 • 忠誠的愛 • 基於信守立約、承諾 • 出20:6 “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 詩136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26x)

  37. 8節 – 法治與善政 • 憐憫/忠誠的愛 • 有別於感覺、激情 • “自從俾我遇到妳,日日開心到飛起” • 重視關係;“同舟共濟”、“同撈同煲” • “重會愛埋妳屋企,恭請外母收陀地; 第時就算八十幾,老公都噏我愛妳”

  38. 8節 – 法治與善政 • 憐憫/忠誠的愛 • 因同屬一群體而有的愛 • 表現於隨時、樂意、慷慨地保護與帮助群體中有需要的成員 团结互助 、患難相扶

  39. 8節 – 法治與善政 • “行公義,好憐憫” • 鋤強扶弱 • 相輔相承 •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 • 但還有一件?

  40. 8節 – 法治與善政 • 「咁究竟香港係法律大?政策大? 定係特首最大?」 • 「咁究竟香港/全世界 係法治大?善政大? 定係你/我/佢 最大?」 “咩野/边个最大?”

  41. 8節 – 法治與善政 •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聖經信仰與別不同之處 • “公義、憐憫”為對人的責任 • 十誡第二部分的精神 • “謙卑與神同行”則為對神的順從 • 十誡第一部分的精神 “上帝最大”

  42. 8節 – 法治與善政 • 也就是聖經倫理的核心 • 申6:5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 利19:18 “…要愛人如己…” • 路10:27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43. 反省、信息 • 我們都想做個像樣的基督徒,會想做 很多事情來取悅神,都認為是按照聖經教訓作的 • 例如奉獻金錢和時間、敬拜、傳福音、對付自己一些罪惡、讀經、禱告… • 出發點往往是“我能力所及的我都願意做”,為要討神喜悅”

  44. 反省、信息 • 正確的出發點是: • 神要我為我所屬/服侍的群體、周圍的人、社會、世界做些甚麽有關公義和憐憫(慈愛)的事情? • 我很可能沒有什麼能力做這些事情 • 正因如此,我更要謙卑的與神同行,服从他的监督、依靠他的能力 某前司长: “ 秉行公義,知易行难”

  45. 反省、信息 • 現在很多信徒(包括社會中好些知名人士)也宣稱以“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為座右銘;我們要慎防把 這重要信念變質成為徒有外表的敬虔口號 “行公義的耶 X?(局長名)!” “官商教勾結!”

  46. 反省、信息 • 一前主要官員: “主耶穌教我們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我仍然在不斷學習,特別是學習謙卑。我希望以後能緊跟主的命令, 榮神、益人、盡己” (???下任特首人選)

  47. 反省、信息 • 參考弥6:10–16中神所羅列當代社會的罪證,我們的信仰是否名副其實,還要看我們對這些罪惡的態度: • 家中非義之財 • 市場中可惡的小升斗、不公道的天平、詭詐的法碼 • 有錢人剝削窮人 • 居民都是騙子 • 仿效北方腐敗政府的惡法和歷朝的惡行,延續他們的政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