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74 Views
第三章 环境伦理 第一节 环境伦理学概述. 环境伦理学( environmental ethics )又叫生态伦理学 (ecological ethics) ,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 (the moral relations) 的系统研究。 一、环境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 . 18 世纪开始产生的生态伦理思想。 2 . 20 世纪在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之前,为环境伦理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3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在西方已受到广泛关注 。. 二、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E N D
第三章环境伦理第一节环境伦理学概述 • 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又叫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the moral relations)的系统研究。 • 一、环境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1.18世纪开始产生的生态伦理思想。 • 2.20世纪在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之前,为环境伦理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在西方已受到广泛关注 。
二、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 环境伦理学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是: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物之间有没有道德关系?如果认为有道德关系,那么,该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物之间的道德关系? • 1.责任与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可能性问题等 ; • 2.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技术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 • 3.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争论反映着关于环境伦理学的根本分歧,这种分歧决定着对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纲领的对立并不仅表现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应该自私自利的分歧,双方的对立还深涉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关于人类理性的信念。 • 1.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与笛卡儿以来的主客二分以及机械论世界观密切相关。 • 2.人类中心主义更深层的根源还在于它的一个本体论和认识论相互纠结的信念:人类凭科学理性可以穷尽宇宙的一切奥秘。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社会伦理 • 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观其基本要点是:只有人才是道德主体(moral agent),道德关系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人类社会才是道德共同体(moral community)。若把专讲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伦理称为社会伦理,即环境伦理只是社会伦理的一个分支。 • 依照非人类中心主义纲领,环境伦理学就不只意味一个社会伦理学分支的出现,而且意味着一场“伦理学革命”的开始。这场革命应实现如下两个目标:⑴在认识和实践中将道德共同体由人类社会扩及生物界或整个生态系统;⑵在伦理学理论上突破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节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 从哲学上看,有三个层面的整体主义,相应地有三个层面的个体主义: • 第一个层面:形而上学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 第二个层面:方法论或认识论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 第三个层面:伦理学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 其实,极端整体主义和极端个体主义都是错误的。如果能辩证地理解个体与整体、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避免冲突。
第五节 环境道德规范 • 为走出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根本改变文明的发展方向,即改变资本主义方向和工业主义方向。我们须明确几点: • ⑴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科技问题; • ⑵科学不可能囊括一切宇宙奥秘; • ⑶现代人类所正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抑制贪欲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 ⑷人类不应再一味追求征服自然的力量,而应追求正确使用自己力量的智慧。
鉴于此,我们就应努力促成如下的转变: • ⑴由工业主义生产方式转向生态主义生产方式; • ⑵在生活方式上须摒弃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 ; • ⑶由把握自然的科学转向理解自然的科学 ; • ⑷由征服自然的技术转向保护地球的技术 ; • ⑸在思维方式上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非人类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