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12 Views
阿德勒( Adler ) 「偏差行為的形成 」. Adler 基本論點. 強調的是人格的「 社會決定論 」,而非「性決定論」; 主張人格的重心是 意識 ,而不是潛意識。 但與 Frued 相同的,是他也相信 個體的成長大大的受到人生前五年 的影響。. 兒童偏差行為的目標. 尋求注意 錯誤推論是:自以為只有 在大家注意他時 ,他在世界上 才有一席之地 。 追求權力 錯誤推論是: 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攻擊傾向, 想要當老大 。. 兒童偏差行為的目標. 報復 覺得生命對他不公平,沒有人會喜歡他。
E N D
阿德勒(Adler) 「偏差行為的形成」
Adler基本論點 • 強調的是人格的「社會決定論」,而非「性決定論」; • 主張人格的重心是意識,而不是潛意識。 • 但與Frued相同的,是他也相信 個體的成長大大的受到人生前五年 的影響。
兒童偏差行為的目標 • 尋求注意 錯誤推論是:自以為只有在大家注意他時,他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 • 追求權力 錯誤推論是: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攻擊傾向,想要當老大。
兒童偏差行為的目標 • 報復 覺得生命對他不公平,沒有人會喜歡他。 錯誤推論是: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 的地位,就如同別人傷害他一樣。 • 自我放棄(表現無能) 將無能當作盾牌,顯出無法勝任的樣子, 避免任何可能失利的狀況。
兒童偏差行為的目標 • 孩子偏差行為的目的視其環境及他自己確信用這種方式可以達到何種目的來決定,孩子可以用不同的行為方式來達成他的目的,而同樣的行為方式可能具有不同的目的。 • 瞭解行為背後的目標,才有可能 改變其企圖。
輔導方式 • 鼓勵 鼓勵與讚美不同,鼓勵著重努力的過程,讚美則是表揚事情的結果。 • 例如:告訴孩子「你畫的好漂亮」是讚美,「你很用心畫這張圖」才是鼓勵。
輔導方式 *使用自然與邏輯後果 1、自然後果是事件的自然發生;Adler認為教育 兒童最好的方式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直 接由經驗學習。上課不坐好,一直搖晃椅子的 兒童,自然的後果是可能從椅子上掉下來。 2、邏輯後果則是成人安排的合理結果。而邏輯的 後果是老師把椅子拿開,等他願意在椅子上坐 好時再還他。
輔導方式 Dreikurs建議先使用自然後果,沒有自然後果時,再使用邏輯後果,只要成人能先克制怒氣。
正確反應孩子的行為目標 *對尋求注意的孩子: 輔導者應鼓勵孩子在團體中貢獻力量, 幫助孩子發展社會興趣,而不只是特別 注意或處罰他。讓孩子知道他的壞行為 不會受到讚許,並幫助他以 良好行為去贏得注意。
正確反應孩子的行為目標 *對尋求權力的孩子: 輔導者不要與孩子陷入權力的爭戰中, 退出衝突之外,讓孩子沒有競爭對象, 並進一步請求孩子提供意見和 協助去幫助其他的孩子, 讓孩子感到自己具有威望。
正確反應孩子的行為目標 *對尋求報復的孩子: 輔導者要避免他感到受傷,因為這類 的兒童通常幼年曾受過極大的傷害, 他們的行為常常不能讓其他人接受, 然而他們需要的正是老師與同學的親 近、了解、接納與關懷,輔導者要提 供他機會展現他的特殊才能,並使他 相信他有能力讓同學樂於接近他。
正確反應孩子的行為目標 *對自我放棄的孩子: 這類的孩子讓人覺得他已無可救藥,但這樣 的孩子問題最為嚴重,輔導者必須給予大量 的鼓勵(肯定其努力的過程),設定可達到 的目標,讓他多少能感到成功的喜悅,再逐 步加深難度,誠摯的認為孩子有希望,絕不 會放棄他。
團體討論 經由同儕的合作參與,幫助有偏差行為 的兒童找到解決的方法,也使這些問題 兒童對團體產生歸屬感,激勵他改變行 為(Dreikurs & Soltz,1990)。這種 找出錯誤行為目標的團體討論,讓孩子 明白他們行為的原因,並改變其對自己 與他人的概念,最後能將其動機從敵意 改為合作。
尋求家長與教師的合作 Adler強調要從兒童整體的環境來看他的行 為,輔導者要瞭解兒童的早年經驗、生活形態 與錯誤的行為目標,就必須獲得兒童的家長與 教師的合作。在輔導兒童前與其教師晤談,可 以瞭解兒童在學校的適應情形、行為表現與老 師的處理方法;與其家長晤談則是蒐集兒童的 家庭狀況與家庭氣氛,作為了解兒童生活型態 的資料(Kottman,1995)。
尋求家長與教師的合作 Adler從他輔導的案例中不斷提出證明: 兒童的問題通常出在父母。要瞭解個體, 除非先探索他的社會背景,否則改變是不 可能的,而且如果沒有伴隨來自家庭系統 或教室系統的改變, 那麼改變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