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力 学

力 学. 第二章. 杨维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代物理系.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常见的力 §2.3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 §2.4 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 §2.5 非惯性参考系、虚拟力.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 牛顿第二定律 2.1.3 牛顿第三定律.

bla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力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力 学 第二章 杨维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代物理系

  2.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常见的力 §2.3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 §2.4 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 §2.5 非惯性参考系、虚拟力

  3.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 牛顿第二定律 2.1.3 牛顿第三定律

  4.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作用(或所受合力为零),则它将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的最初表述是伽利略提出的,后经笛卡尔改进,牛顿使之进一步完善。关于第一定律,有下列几点需要说明。 1. 惯性定律是不能直接用实验严格地验证的,它是理想化抽象思维的产物。 我们不妨改用下列较为现代化的说法来表述惯性定律: 自由粒子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第一定律提出了力和惯性这两个重要概念。

  5.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1 牛顿第一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3. 第一定律是大量观察与实验事实的抽象与概括。 4. 第一定律定义了一类重要的参考系——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一定存在这样的参考系,在该系中,所有不受力的物体都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这类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或称惯性系。 即:惯性定律断言,惯性系一定存在。 5. 惯性不是个别物体的性质,而是参考系的性质,或者说,是时空的性质。 虽然惯性定律保证了惯性系的存在,但惯性系究竟在哪里?牛顿给出了一个原则的标准,他认为存在着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那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个最基本的惯性系。历史上,人们为了寻找这样“绝对静止”的“绝对空间”曾多次努力,但最终失败了,绝对空间(或最优越的参考系)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留到“相对论”一章中再来探讨。

  6.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运动的改变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发生在所加的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该定律的主要思想在伽利略对抛体和斜面运动的分析中已有体现,牛顿将其总结为定律。关于第二定律,有下列几点需要说明。 1. 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为: 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作用力,m是质量,在牛顿力学的范围内,它是常量。

  7.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 质量 m和力 F 的定义。 牛顿认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 然而,这不能作为定义。什么叫“物质的量”?仍然是不确定的。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必须同时给出利用其它能够量度的量来计算它的一套规则。 定义: 质量就是质点所受外力与所产生的加速度之比。 作用在一个质点上的力就是它的质量乘以由于该力所产生的加速度。 逻辑循环 ?

  8.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 质量 m和力 F 的定义。 离开了具体的物理背景,去分析这两个定义,无疑会出现逻辑循环。但对于我们所碰到的具体物理情况,它是不混乱的。物理规律的作用在于把许多已知的实验结果统一起来,联系起来,给出许多实验现象的统一的解释,并且根据这种解释去预测一些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只要定义、定律确立的联系测量数据的规则是明确的、不含糊的,那就没有任何混乱可言。具体说来,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质量和力必须满足的一个关系式,在质量和力这两个物理量中,如果我们规定质量是基本量,则力可以看成是导出量。我们先定出基本量,然后再来确定导出量。

  9.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 质量 m和力 F 的定义。 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的两个物体,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设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有: 若取 m1 的质量为标准质量(可以取为 m1=1 ),由于a1、a2都是可以测量的,那么 m2 的质量可以完全确定。一旦确定了质量,由 m1a1或 m2a2就可以完全确定作为导出量的作用力F。由此可见,我们并没有逻辑循环或逻辑混乱。

  10.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 质量 m 和力 F 的定义。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标准是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中的一个铂铱圆柱体。在原子尺度上,利用原子质量单位,用12C作它的标准,国际协议规定12C的原子质量精确地等于12个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与千克的关系为 1原子质量单位= 千克 我们这里定义的质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的,所以我们又称它为惯性质量。 有了质量的单位,我们可以定义力的单位为牛顿,定义为: 1牛顿= 1千克×1米/ 秒2

  11.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3. 质量 m是绝对量。 由于: 同一个质点在不同的惯性系中,a、F 不变,故 m不变。 于是在牛顿力学中,是绝对量,与时间的选取无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 实验表明,在高速运动中,质量会大大增加。这是由于高速运动会导致时空变形,我们到相对论一章再进行讨论。只是在牛顿力学中,质量才是绝对量。

  12.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4. 质量具有可加性。 理由? 不是来自于牛顿第二定律,而是来自实验。 • 实验:在足够光滑的水平平面上,如图2.2所示,我们做三个实验。 • 物体A(质量mA)与一弹簧相连,把弹簧拉到长L,然后释放物体A,在弹簧的牵动下,A作加速运动,测量出开始时刻的加速度aA; • 用上述弹簧与物体B相连,仍拉长到L,测出释放时刻的加速度aB; • 仍是上述弹簧,拉长到L,和捆绑在一起的A,B相连,测出释放时刻的加速度aAB。

  13.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4. 质量具有可加性。 如果: 则: 而aA,aB,aAB都可以测量,如上式满足,则质量有可加性。 实验表明,在宏观低速运动时,质量具有可加性。

  14.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4. 质量具有可加性。 注意: 只依靠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运动性质,还是不够的,必须扩充其它假定,如弹簧拉到同样长度产生同样大小的弹力,这与数学不同。 外加的假设,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或说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模型。在什么地方应当补充些什么,或者说用什么模型去描述客观世界,是物理的难点。

  15.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5 . 第二定律适用的参考系是惯性系。 6. 第二定律是矢量式,因而力是矢量。 7. 第二定律是瞬时关系式。 8. 第二定律中的各量可直接测定,因而所给出的预言是明确的,可以用实验证伪。

  16.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我们知道,任何实验都是有误差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不会是 F=ma1+△ 或 F=ma1-△,△=10-n 为一个正数?当 n 的值较大时(比方说 n > 20),那么目前我们的任何实验都无法区分F=ma1+△ 或 F=ma1-△与F=ma有什么差别。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为F=ma,究竟理由何在? 这是由于我们相信:自然规律是简单的、和谐的。如果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为F=ma1+△ 或 F=ma1-△,我们就要问,这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自然界会是这么一种不和谐的样子?这里我们看到,物理学来自于自然哲学,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一旦物理学的知识不够用了,它就要到自然哲学中去寻找武器,到数学中去寻找工具。这一点,相对论的发展给了我们极好的例子,我们到相对论一章中再详谈。

  17.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9. 物理学的量纲和量纲分析。 由于物理量之间有定义和定律相联系,所以在量度物理量时,不必给所有的物理量规定单位,当少数几个物理量的单位规定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即可由它们导出。这些被选定并规定单位的物理量叫基本量,基本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其余的物理量就叫导出量,它们的单位就叫导出单位。选定的基本量及其单位不同,对应的单位制就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及电流、发光强度、温度和物质的量),速度、加速度、力等就是导出量。 基本量选定以后,导出量的单位可从基本量的单位的组合而得到。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力学量只要三个基本量,即长度、质量、时间,分别用 L、M、T 表示这三个基本量,则任何力学量 A(就其单位量度来说)总可以写成 L、M、T 的一定幂次的组合: 上式右边就称为力学量 A 的量纲。

  18.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9. 物理学的量纲和量纲分析。 只有量纲相同的物理量才能相加,相减和相等,这一法则叫量纲法则。量纲法则是量纲分析的基础。量纲分析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它的主要用处有: (1) 在基本量相同的单位制之间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要知道牛顿与达因的换算关系,可由力的量纲[F] = L M T-2得到。由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得1牛顿=100×1000 达因=105 达因。 (2) 验证公式。 因为只有量纲相同的量才能相加,相减,相等,一个物理公式只有在量纲正确的情况下才可能正确。 (3) 为推导某些复杂公式提供线索或直接推导公式。

  19.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2 牛顿第二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10. 用定律作物理量定义式的注意事项。 • 因为物理定律不是绝对真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出了适用范围,定律一般不再正确,这时的定义也就不再合适了,因而不能再这样定义,解决方法为: (a) 增加一个基本量; (b) 用新的定律做定义式。 这一点和数学不同,数学上的定义没有这种情况。 • 用牛顿第二定律作力或质量的定义,并不排斥我们寻求不依赖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于力和质量的定义。如果我们找到了这样的新定律,则: (a) 在牛顿第二定律适用范围内,新的定律等价于它; • 若新的定律又是一个独立的定律,则又可以减少一个基本量。

  20.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3 牛顿第三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对抗;或者说,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数学表达式: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从动力学角度看,有了前两个定律已经完整了。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性质的定律,而不是动力学本身的定律,它是牛顿独立发现的。 关于牛顿第三定律,有下列几点需要说明: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譬如都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弹性力等。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永远不会相互抵消。

  21.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3 牛顿第三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3. 适用范围 • 由于第三定律不涉及运动,因而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并不要求参考系是惯性系。 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并不因为在时空中是否存在物质或者是否存在运动而改变时空的结构和性质,因而空间可以用欧几里德空间来描述,它是处处“平坦”的,是各向同性的。同一个力在不同的参考系看来,其大小和绝对的方向都是不会改变的。牛顿的这个宇宙观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几百年来都无人怀疑,我们称之为“经典时空观”,相对论的问世对此提出了质疑。

  22.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3 牛顿第三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 对于接触力,第三定律总是正确的。对于非接触力,第三定律则不一定正确。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而反向是以力的传递不需要时间即传递速度为无限大为前提的,这是牛顿的超距作用的观点。如果力的传递速度是有限的,作用与反作用就不一定相等。 设想物体A静止不动,另一物体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t时刻它在B点,t/ 时刻它在B/ 点,如图 2.5。如果力的传递速度有限,当它处在图中B/ 点时,它在时刻 t 对A的作用力刚传到A物体上,方向向下,而物体受到物体A 的作用力则指向左上方,这是因为物体A 静止不动,它的作用早已传到空间各处。故

  23.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3 牛顿第三定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在通常的力学问题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往往不大,即使力以有限的速度传递,但因传递速度比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得多(如引力以光速传递),力以有限速度传递的效应并不显著,可不必考虑。但在有些情况,如在较强电磁力作用下,粒子速度往往可与光速相比拟,牛顿第三定律就不再正确了。我们将用动量守恒等一些守恒定律来代替牛顿第三定律,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可以参见第四章的对称性、因果关系与守恒律一节。

  24.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2 常见的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找到了动力学基本方程之后,关于运动的定律已经有了。物理学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力,即根据给定物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性质来计算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并寻找各种不同类型的力的统一。如果弄清楚自然界中的最基本的力,我们在原则上就能解释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运动现象。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力。

  25.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1. 弹性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变形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性力。当形变不大时,弹性力与形变成正比: 这就是胡克定律。其中 k 是一个常数,称为倔强系数或劲度系数,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负号表示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胡克定律的成立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形变太大时,胡克定律将不再成立,这时,即使撤去迫使形变的外力,形变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不能恢复的性质称为范性,或称塑性。在塑性阶段,金属具有类似液体的流动性质。 如物体的变形很轻微(不少情况如此),可近似认为不变形,是刚性的,但弹性力仍来自形变。这样对同一物体会又使用刚性又有弹性两个似乎矛盾的概念。

  26.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 摩擦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当两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前者称为滑动摩擦力(简称动摩擦力),后者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是最常遇到的力,但是关于它的规律却是复杂的。我们在这里仅谈几条简单的规律。 摩擦力分类: (1) 干摩擦 (2) 湿摩擦

  27.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 摩擦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1) 干摩擦 两块干燥固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干摩擦,服从以下的规律: (a) 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物体的表观接触面积无关; (b) 当相对速度不很大时,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 • 静摩擦力可在零与一个最大值(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视相对滑动趋势的程度而定。最大静摩擦力也与正压力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它大于动摩擦力。 这三条规律通常称为库仑摩擦定律,是库仑(C.A.de. Coulomb,1736一1806)确立的。实际上早在库仑之前,阿蒙顿(G. Amontons 1663一1705)已基本上确认了前两条定律。

  28.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 摩擦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1) 干摩擦 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定律,写成表式为: 式中 分别称为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 通常在0.15~0.5之间。 略大于 。 摩擦的起因相当复杂,主要与接触面的局部形变和表面的分子引力有关。

  29.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 摩擦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2) 湿摩擦 流体不同层之间由于相对滑动而造成的阻力叫湿摩擦力或粘滞阻力,当相对速度不很大时,粘滞阻力与速度的横向变化率、接触面积及粘度成正比。固体与流体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的起因与此相同,当相对运动速度不大时,与固体相对流体的速度 v 成正比,即: 其中 是粘滞系数。应该指出的是,此定律是一条粗糙的经验定律,当速度较大时,比如飞机飞行中所受的阻力,它近似地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 通常湿摩擦比干摩擦要小得多,且不存在静摩擦力。利用润滑油以减少固体间的摩擦,就是这个道理。

  30.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3. 重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在地球表面附近,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大小为 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重力主要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

  31.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4. 万有引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任意两个质点 m1 和 m2 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力的大小为: 其中 m1 和 m2 称为引力质量,G 称为引力常数,以后将专题讨论。

  32.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5. 库仑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因而称之为库仑力。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电荷 q1,q2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r 的平方成反比,方向沿着两点电荷的连线。如果电荷是异号的,则为吸引力,如果是同号的,则是排斥力。其表达式为: 其中 k是比例系数,选取适当的单位,可以令 k = 1。

  33.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6. 分子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较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一般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简化模型处理问题,可近似地用下列的半经验公式来表示: 式中 r为两个分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都是正数(需根据实验数据加以确定)。 上式中的第一项是正的,代表斥力;第二项是负的,代表引力。由于 s 和 t 都比较大,一般约为6~7,所以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地减小。这种力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的有效作用距离,超出有效作用距离,作用力实际上可以完全忽略。由于 s > t,所以斥力的有效作用距离比引力的小。力 F 随 r 的变化情况大致如图 2.6 所示。

  34.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7. 核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核力是把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力。这种力有效作用距离极短,对于大于约10-13厘米的距离,核力很快就变得很小,可略而不计了。但在小尺度内,它却超过核子之间的一切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占支配地位。这是一种异常复杂类型的相互作用,直到大约0.4×10-13厘米,它还是吸引力,大小可表示为: 其中 C 为常数,r 是两个核子间的距离,r0 ≈ 10-13厘米。但距离若再小,就成为强排斥力了。

  35.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8. 洛伦兹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一个带电荷 q 的点电荷以速度 v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磁场中运动,要受到磁场的作用力,此种力称为洛伦兹力,其表达式为: 以上我们列举了八种力,当然,还可以举出很多种。在绪论中,我们指出,物理学并不仅仅满足于把各式各样的力罗列出来,因为,物理学认为客观世界的现象虽是复杂的,但原因却是简单的,从本质上讲,自然界并不存在如此多种类型的力,我们希望寻求各种现象的统一。

  36.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力的统一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在目前的宇宙中,存在着四类基本的相互作用,所有的运动现象的原因都逃不出这四类基本的力,各式各样的力只不过是这四类基本力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而已。四类基本作用是: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而在宇宙的早期,这些力之间表现的不同可能也不存在,它们逐步合成最基本的力。例如,在宇宙年龄约1秒之前,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差别可能完全消失了。

  37.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3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动力学的典型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 • 已知质点的运动情况,求其他物体施于该质点的作用力,即研究质点何以作这种运动; • 已知其它物体施于这质点的作用力,求质点运动情况; • 已知质点运动情况与所受力的某些方面,求质点运动情况与所受力的未知方面。

  38.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3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求解关键是力。牛顿运动定律指出,力使质点获得加速度。而质点在各个瞬时的加速度(附以适当的初始条件)则完全确定了质点的运动情况,这是我们在质点运动学中已研究过的问题。这样,力对质点运动情况的影响是通过加速度表现出来的,因此,加速度这个物理量起着很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将牛顶运动定律与质点运动学结合起来,而牛顿运动定律与质点运动学知识相结合,就提供了解决各种各样质点动力学问题的原则依据。

  39.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当质点运动时,常常受到预先给定的限制,如斜面上的物体只能沿斜面运动,等等。我们把限制质点自由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通常用约束方程来表示质点所受的约束。 约束物体与被约束物体之间在接触点处互施作用力,我们把作用在被约束物体上的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或简称约束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外力,如果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约束无关,则称为主动力。 约束反力以主动力的存在为前提,但主动力与约束反力存在根本的差别。主动力要么大小、方向均已知,如重力等;要么大小、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某些瞬时量有关,如万有引力和弹簧的弹性力由质点的瞬时相对位置决定,粘滞阻力则与质点的瞬时相对速度有关。总之,主动力与约束条件无关,不管其运动服从什么样的微分方程,也不管除了它以外还有别的力存在,它的变化规律是已知的。而约束反力其大小和方向一般都是未知的,它既与约束条件有关,又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必须通过求解运动微分方程才能确定。例如,摩擦力与物体在接触面的正压力有关。

  40.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约束运动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独立坐标的数目减少了; • 由于运动微分方程中出现了未知的约束反力,使方程式中未知量的个数增多了。 正因有如此特点,结果从牛顿定律所能得到的代数方程的数目会少于未知量的个数。因此,必须引人约束方程才能构成完备的方程组,以便达到求出未知量的目的,这一点对求解约束运动非常重要。

  41.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综上所述,求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步骤为: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 隔离物体:如果所讨论的问题多于一个质点,可以把几个物体分别隔离出来,对每个物体分别加以讨论。 • 受力分析:采用图示方法把质点受到的力(主动力与约束力)全部示于图中,不得遗漏。为防止遗漏某些力,应当注意掌握力的特性,即除了万有引力之外,所有的力都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相互作用(近代物理认为就连万有引力也不过是物体通过引力场而相互作用)。因此,为考察某一物体受到哪些力作用,除了重力之类的万有引力(这通常是不致遗漏的)以外,只须注意这一物体与哪些物体相接触,只有在与其他物体相接触处才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而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这样作就能有效地防止遗漏某些作用力。

  42.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综上所述,求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步骤为: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 运动分析:对质点进行运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必要的运动分析,加上正确的受力分析,提供了给出动力学方程的前提条件。 • 选定坐标系、列出方程:动力学方程是矢量方程,为了算出结果,一般应写出分量方程。在什么坐标下写分量方程,往往应根据运动或受力进行选取,选取得当可以使求解简洁,不易出错。对于约束运动往往还需要列出约束方程。 • 方程求解、讨论:对分量方程进行数学求解,必须注意结果的合理性,给出必要的讨论。

  43.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例2-2:阿脱武德机。图2.8所示的装置称为阿脱武德机,左、右两边原挂有质量均为 M 的物块,在右物块上又放有质量为m 的小物块。忽略滑轮和绳的质量及轮轴上的摩擦,求左物上升的加速度、m 与 M 之间的作用力及支点 A 所承受的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本例中有两点值得指出: • 当把 M 与 m 看成一个物体时,N 是内力,不出现在运动方程中。要求出 N,必须把 m(或 M )隔离,这样,原来的内力就成了外力,出现于运动方程中。 • A 点的支承力并不等于三物体的重量之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这是由于三物体都在作加速运动的缘故。

  44.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解:把右物块 M 与 小物块 m 看成一个物体,设绳中张力为 T,画出左右两物块的受力分析图2.8(b),取向上为正的竖直坐标,可列出下列方程: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解得: A 点所受的支承力:

  45.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阿脱武德机是阿脱武德(G. Atwood,1746~1807)为研究落体定律而发明的一种著名装置,它与伽利略所用的斜面一样,具有减慢落体加速度的作用,使实验易于观测。

  46.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例2-3:一动滑轮与一定滑轮连接,如图2.9(a),已知 m1=400 克, m2=200克, m3=400克,略去摩擦及动、定滑轮质量,绳长不变、质量可不计,求每个物体的加速度及各绳中的张力。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解:

  47.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例2-4:竖直上抛物体最小应具有多大速度 v0 才不再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引力正比于 1/x2( x 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解:由于物体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初速度的方向与之相反,这是直线运动,只须取一维坐标,很自然以地球为参考系,如图2.10建立坐标系。 初始条件:t=0 时,x=R,dx/dt=v0 列出运动方程为: 注意该方程的特点是并不显含时间 t,而题目也没有要求我们去求坐标和时间的关系 x(t),而只有当上抛的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变为零后,才有可能落回地面,故只须知道速度是否可能变为零即可,无需求解 x(t)。

  48.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将上述方程两边同乘以 dx,可得: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利用初始条件积分得: v=0 时,物体这时折回而向地面降落。 若 则永远有 v>0,物体永远向上运动,不再回到地球。所以竖直上抛物体若要不回地球,它的初速v0 最小应为: 若

  49.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例2-5: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置于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如图2.11,物体与斜面的静摩擦系数为 。现用一水平外力 F 推物块,欲使物块不滑动,F 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此例有两点值得指出: • 静摩擦力 f 并不是一个定值,它可以取一个 到 之间的任一个值,究竟取何值,由具体情况而定,不要一提起静摩擦力,就套上了的公式 。 • 斜而上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也不能简单地套用 ,而要由运动方程决定,如本例中,F 的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使正压力增大。

  50.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解:这是一个平衡问题,平衡问题可以看成动力学的特例,即合力为零的情形。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杨 维 纮 平衡条件: 取图上所示的坐标,考察即将下滑的情形 解得 : 即当作用力小于 F1 时,物块将下滑。但 F 也不能太大,因为物体还可以上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