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国家级班主任远程案例式培训教程之一

国家级班主任远程案例式培训教程之一. 阳光心态每一天 —— 班主任的每一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宝祥. 一、综 述 —— 班主任的每一天. (一)模块与专题: 1 、“班主任的每一天”是班主任工作长河中的“活水”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2 、班主任每一天的工作,既有常规性,又有“即时性”,在基本的工作流程里,既有可以预料的也有难以预料的“细节”问题需要关注,需要处理。.

bruno-lot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国家级班主任远程案例式培训教程之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家级班主任远程案例式培训教程之一 阳光心态每一天 ——班主任的每一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宝祥

  2. 一、综 述——班主任的每一天 (一)模块与专题: 1、“班主任的每一天”是班主任工作长河中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2、班主任每一天的工作,既有常规性,又有“即时性”,在基本的工作流程里,既有可以预料的也有难以预料的“细节”问题需要关注,需要处理。

  3. 3、本模块中八个专题是每一位班主任在每一天的常规管理中都会经历或可能经历的工作内容:打招呼与尊师爱生、处理迟到有学问、班主任如何进行课堂管理、课间十分钟的教育价值、广播操比赛的输与赢、把旷课学生吸引到学校里来、午餐(午休)过程有教育、忙要忙到点子上。3、本模块中八个专题是每一位班主任在每一天的常规管理中都会经历或可能经历的工作内容:打招呼与尊师爱生、处理迟到有学问、班主任如何进行课堂管理、课间十分钟的教育价值、广播操比赛的输与赢、把旷课学生吸引到学校里来、午餐(午休)过程有教育、忙要忙到点子上。 4、实际上,班主任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只这八个专题,还有“教室保洁”、“收发作业”、“放学排队”、“临时问题处理”、“自习课管理”等,限于总体要求,不能面面俱到,学员应参考现有的案例教学,去补充,思考,总结。

  4. 二、剖析专题 1 ——打招呼

  5. 【案例故事】 • “我跟老师打招呼,老师不理我。” • 晨会课上,我与学生讨论“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学生各抒己见,提了很多建议。我点头肯定了他们的观点。我微笑着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从现在开始,从你们与老师的问候开始,我们一起努力!”这时,我班的杨阳同学站起来,看上去有些激动,认真地说:“张老师,我们每天跟老师打招呼,很多老师都不理我们。”“哎,是的。”有不少学生附和着。他们肯定与杨阳有过同样的冷遇。 • 听着孩子的话,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我们每天进校时,孩子们见了我们就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我们呢,是无暇顾及呢?还是不屑一顾呢?总是习惯的骑着车子径直冲到了校内,忽视了回应孩子甜甜的问候。孰不知,孩子们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感受?

  6. 最近我看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面对98.6%和9%这样悬殊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醒。最近我看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面对98.6%和9%这样悬殊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醒。 •  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行为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该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注意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关怀备至、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稚嫩的心灵。 • 第二天早晨,我骑车到校门口看见值日的学生齐刷刷地站在大门两边。他们正等着向我问好呢。我赶紧下了车,推车进入校园。孩子们端端正正地给我行了个队礼,甜甜地问了声:“老师早!”我冲他们点点头,微笑着回敬了一句:

  7. “你们早!”这本来微不足道的颔首一句话,竟然会让学生们很感动。他们冲我一个劲儿地笑。有个小女孩凑近同伴的耳旁说:“老师跟我们问好呢!”我从孩子们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小脸上,读出了他们的幸福与满足。看着孩子们,一种愧疚油然升起,孩子,老师太大意了。从此,我见到学生都要主动地与他们问好,因为我想留住美好,留住幸福。“你们早!”这本来微不足道的颔首一句话,竟然会让学生们很感动。他们冲我一个劲儿地笑。有个小女孩凑近同伴的耳旁说:“老师跟我们问好呢!”我从孩子们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小脸上,读出了他们的幸福与满足。看着孩子们,一种愧疚油然升起,孩子,老师太大意了。从此,我见到学生都要主动地与他们问好,因为我想留住美好,留住幸福。 •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一个生命。关注每一个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致。 • (案例提供: 张晖)

  8. 案 例 分 析 (一)“打招呼”,校园内每天发生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打招呼”的背后,相当多数的学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案例会引发班主任的思考,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打招呼”不是一种形式,不是一个程序,是培养现代文明人的经常化的生活化的实际训练,是文明礼貌道德行为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社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实习”。

  9. (三)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来说,从家庭开始,从班级开始,从校园开始。“打招呼”的意义,不只是一般的文明礼貌问题。因此,不只是师生之间的事情,涉及校园里所有的“人”,并由此拓展到校园以外。(三)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来说,从家庭开始,从班级开始,从校园开始。“打招呼”的意义,不只是一般的文明礼貌问题。因此,不只是师生之间的事情,涉及校园里所有的“人”,并由此拓展到校园以外。 (四)“打招呼”不应刻板化,发自内心的对于“人”的人格的尊重是最本质的。因此,“打招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行由心生”,关键是让人们形成一种幸福的“阳光心态”。

  10. (五)一线班主任和专家都提示我们:“打招呼”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班级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班主任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校的问题。它涉及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心理氛围以及如何创建和谐校园。(五)一线班主任和专家都提示我们:“打招呼”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班级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班主任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校的问题。它涉及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心理氛围以及如何创建和谐校园。 班主任在解决本班问题的同时,有必要通过适当方式呼吁学校领导对“打招呼”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11. 三、剖析专题 2——处理学生迟到

  12. 【案例故事】 • 替学生“撒谎” • 为了扭转班级的早自习无法正常进行的局面,我和学生约定7点20分前(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早10分钟)到教室上早自习。在安排这一约定时,我“放出狠话”:如果谁迟到了,不管什么理由,都将要受到“回家反省”的严惩;如果我迟到了,就由学生提出惩罚我的方式。 • 约定生效的第一天早晨,我到学校时不到7点20分,但我没有马上到班级去,而是坐在办公室里胡思乱想。今天是执行约定的第一天,那些懒散惯了的学生应该不会准时到的,多给他们几分钟吧,当作适应期得了;另外,真要有众多的学生迟到了,我是不可能让他们“回家反省”的;学生们真迟到了,怎么办呢?批评?写分析书?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处理那些真的迟到了的学生;或许我昨天的“狠话”会让学生们“害怕”的,他们早已到齐了吧! • 到7点23分时,我想我该去教室了。会不会有学生迟到呢?迟到的学生会是谁?教室应该很安静吧?……我一路不停地猜想着。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埋头看书。看来效果不错,我的矛盾心理又变成了一种暗自得意。

  13. 正在得意时,我突然看见有一个座位是空的——那是东超同学的位置。怎么会是他呢?在我的印象中,东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形象,没有一次违纪的记录。东超性格内向并且有点自卑,因为这一性格不足经常被同学捉弄,从这个角度分析,他也是没有胆量迟到的。那他怎么会迟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有心“放他一马”,但昨天我已经在学生面前把话说“死”了,不处罚他的话,以后其他学生迟到了我又如何面对呢?这一次,我如果在大庭广众下责令他“回家反省”,又给那些以前经常捉弄他的学生多了一个把柄,这以后东超又该如何去面对大家?……想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还是“放他一马”。正在得意时,我突然看见有一个座位是空的——那是东超同学的位置。怎么会是他呢?在我的印象中,东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形象,没有一次违纪的记录。东超性格内向并且有点自卑,因为这一性格不足经常被同学捉弄,从这个角度分析,他也是没有胆量迟到的。那他怎么会迟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有心“放他一马”,但昨天我已经在学生面前把话说“死”了,不处罚他的话,以后其他学生迟到了我又如何面对呢?这一次,我如果在大庭广众下责令他“回家反省”,又给那些以前经常捉弄他的学生多了一个把柄,这以后东超又该如何去面对大家?……想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还是“放他一马”。 • 以怎样的方式“放过”他呢?我突然想到了办公室里昨天印刷的练习题,又想到东超肯定快来了,心里便有了主意。我便从三楼走到一楼的楼道口等东超。不长时间,远远地,我看到东超跑过来了。 • 等东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时,看到我站在那里,他被吓了一大跳。 • “怎么迟到了?”我把脸一板。

  14. “我——我——我错过早班公交车了。”东超有点结结巴巴地回答,看得出,他有点紧张。“我——我——我错过早班公交车了。”东超有点结结巴巴地回答,看得出,他有点紧张。 • “你就不能早点出来等车啊?”我继续用生硬的语气询问。 • “我以为来得及的,老师,我不是故意迟到的。”东超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 • “不论是不是故意的,事实上你迟到了。你自己说说,该怎么处理吧?”我面无表情地说。 • 东超低着头,一语不发。 • 看看表,我知道早自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便“命令”道:“我今天很忙,明天再处理你迟到的事情。你去办公室帮我把昨天印的练习题拿到教室里分发。记住,先不要告诉任何同学你迟到了,就说你今早早来了,是去帮老师印刷试卷了。” 说这些话语的时候,我的脸上仍没有“放晴”的迹象。

  15. 等东超抱着厚厚的一堆练习题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全班同学发出了长长的“啊”声,接下来就是纷杂的抱怨习题太多的声音,同学们都忽略了班级中有一位同学迟到了。等东超抱着厚厚的一堆练习题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全班同学发出了长长的“啊”声,接下来就是纷杂的抱怨习题太多的声音,同学们都忽略了班级中有一位同学迟到了。 • 我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我也没有去处理东超迟到的事情。一整天,我分明地感觉到东超见到我时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 • 第二天晚上,当我刚登上QQ时便看到一个头像一闪一闪的。我打开一看,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老师,我明白了您的苦心,谢谢您的厚爱!学生东超。”读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即回复,呆呆地看着电脑屏幕。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得不落痕迹了,没想到还是让东超看出来了。 • 一次善意的谎言,保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处理那些有特殊背景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我是不是应该多“撒谎”呢?理应如此! • (案例提供者:张勇)

  16. 迟到的不同处理意见 • (一) 迟到时,学生需要的首先不是批评。很少有学生故意迟到,这是班主任分析学生迟到时应该有的第一心理准备。另外,大多数学生迟到时,迫切需要得到的是班主任的理解,而不是粗暴的指责或严厉的惩罚。换言之,这时候,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却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爱学生,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底线。如果班主任因为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而讨厌学生,那么,班主任推进的教育实践实质上在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王会光)

  17. (二) “冷处理”:班主任处理迟到的理想选择。实际上,当学生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之前,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而且,十有八九的学生已做好了应对班主任的询问、处理的心理准备:有的满肚子委屈,有的忐忑不安,也有的干脆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这时,班主任却给他们来一点“和风细雨”,或微笑,或点头,或招手示意其归位听课,理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急着处理迟到的学生,容易把整节课和全班学生的宝贵时间都“搭进去”。“冷”处理,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讲究策略。这种冷处理策略推进时,班主任的心态是平和的,迟到的同学和班里的学生也会很快调整好心态,把剩余的课堂学习时间利用好。(李慧芳)

  18. (三)面对迟到,班主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迟到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因为起床起晚了,导致上学的时候迟到;因为堵车、自行车坏了等原因导致上学的时候迟到;家中有重大事情发生影响了学生的上学导致的迟到;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厕所待的时间过长、帮任科老师收拾办公室等原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的迟到;因为去网吧玩网络游戏、购物等原因导致的上学迟到;因为对老师有意见,故意迟到;厌学,不想去学校导致的迟到等等。学生迟到的原因有多种,班主任要根据学生迟到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其迟到行为,有针对性的去处理学生的迟到行为。(刘立平)(三)面对迟到,班主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迟到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因为起床起晚了,导致上学的时候迟到;因为堵车、自行车坏了等原因导致上学的时候迟到;家中有重大事情发生影响了学生的上学导致的迟到;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厕所待的时间过长、帮任科老师收拾办公室等原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的迟到;因为去网吧玩网络游戏、购物等原因导致的上学迟到;因为对老师有意见,故意迟到;厌学,不想去学校导致的迟到等等。学生迟到的原因有多种,班主任要根据学生迟到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其迟到行为,有针对性的去处理学生的迟到行为。(刘立平)

  19. (四)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迟到时,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处理行为。第一种,发现学生迟到了,班主任当即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如果学生的迟到理由合理,班主任就不予批评,或给予关怀,马上让其回座位上课;如果学生迟到的理由不正当,班主任就给予批评教育,然后,让其回座位上课。有的班主任在这一处理环节接受后,还要在课下再和学生沟通一番,巩固处理效果。这是一般的班主任普遍选择的处理方式。第二种,班主任不问学生迟到的原因,一律让学生在门外或教室内罚站,直到这节课结束。这一种处理,相伴随的还有下课后对学生的批评。这种处理方式在班主任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市场。第三,班主任不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只要学生来了就立即让学生进教室上课。班主任抱着不给自己惹麻烦的出发点,不关心学生的成长现状,听凭个别学生放任自流地成长。不过,选择这一处理方式的班主任为数极少。后两种处理行为,班主任都有不负责的嫌疑,不利于维护班级生活的正常秩序。(晓牧)(四)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迟到时,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处理行为。第一种,发现学生迟到了,班主任当即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如果学生的迟到理由合理,班主任就不予批评,或给予关怀,马上让其回座位上课;如果学生迟到的理由不正当,班主任就给予批评教育,然后,让其回座位上课。有的班主任在这一处理环节接受后,还要在课下再和学生沟通一番,巩固处理效果。这是一般的班主任普遍选择的处理方式。第二种,班主任不问学生迟到的原因,一律让学生在门外或教室内罚站,直到这节课结束。这一种处理,相伴随的还有下课后对学生的批评。这种处理方式在班主任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市场。第三,班主任不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只要学生来了就立即让学生进教室上课。班主任抱着不给自己惹麻烦的出发点,不关心学生的成长现状,听凭个别学生放任自流地成长。不过,选择这一处理方式的班主任为数极少。后两种处理行为,班主任都有不负责的嫌疑,不利于维护班级生活的正常秩序。(晓牧)

  20. 三、本模块的理性思考 (一)班主任的每一天,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细胞”,决定班主任整个“机体”的健康。单凭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不行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多年来,中外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积累已经比较丰富,对于“常规管理”有不少可以参考的文献。应该学习、借鉴。

  21. (三)常规管理离不开教育,管理是措施、方法、手段,管理与教育紧密结合,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之一。(三)常规管理离不开教育,管理是措施、方法、手段,管理与教育紧密结合,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之一。 (四)一天工作的计划性决定一天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先决算、再预算”,分清轻重缓急,学会分类,学会分权,计划适度超前,“刚性”计划与“弹性”计划互补,提高“执行力”,这些是班主任的每一天“忙到点子上”的基本素养要求。

  22. (五)无论解决迟到问题,还是解决旷课问题,或是解决一天常规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找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任何既往的经验只是参考。即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善于积累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作为今后解决问题、获得“开锁钥匙”的普遍性参照。(五)无论解决迟到问题,还是解决旷课问题,或是解决一天常规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找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任何既往的经验只是参考。即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善于积累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作为今后解决问题、获得“开锁钥匙”的普遍性参照。

  23. (六)常规管理中必须贯彻“平行教育原则”,教育个人与教育全体学生相辅相成。避免单打一。(六)常规管理中必须贯彻“平行教育原则”,教育个人与教育全体学生相辅相成。避免单打一。 (七)一天的工作需要班主任的积极的阳光心态,爱心、责任心固然非常重要,但也要避免自身的“责任泛化”“责任扩散”,造成“焦虑心理”。学习并运用“多主体理论”对班主任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24. (八)班主任工作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是哪一种理论能够指导全部工作,常规管理亦是如此。需要班主任学习多门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益。因此,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理论学科化可能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八)班主任工作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是哪一种理论能够指导全部工作,常规管理亦是如此。需要班主任学习多门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益。因此,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理论学科化可能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了《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班级社会学引论》、《激励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集体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班集体建设》等学科化的著作。广大班主任将会对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理论做出贡献。

  25. 谢 谢 各 位! 预祝大家学有所获,与时俱进! 联系: wbx1941716@sohu.com wbx@banzhuren.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