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k likes | 8.1k Views
挪亞方舟 _ 電影介紹與心得. 南台科技大學 資 傳一乙 4a2f0025 呂亞倪. 電影 / 挪亞方舟. 這是這一大陣子去電影院看了比較有感想的一部片子,先做些有關影的片介紹再來說說我的看法。. 導演 / Darren Aronofsky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戴倫 · 艾洛諾夫斯基 ( Darren Aronofsky , 1969 年 2 月 12 日-)是一位美國電影導演與 劇本家 ,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戴倫 · 艾洛諾夫斯基也是第三位獲得 威尼斯影展 金獅獎的美國導演 。
E N D
挪亞方舟_電影介紹與心得 南台科技大學 資傳一乙 4a2f0025 呂亞倪
電影 / 挪亞方舟 • 這是這一大陣子去電影院看了比較有感想的一部片子,先做些有關影的片介紹再來說說我的看法。
導演 / Darren Aronofsky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1969年2月12日-)是一位美國電影導演與劇本家,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戴倫·艾洛諾夫斯基也是第三位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美國導演。 • 他的畢業電影《掃描超市》(Supermarket Sweep),由他的同學和朋友西恩·格萊特(Sean Gullette)所主演。這部影片在1991年的學生電影學院獎進入決賽。他在1991年以優異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他從美國電影學院音樂教室獲得藝術創作碩士並榮獲該研究所著名的富蘭克林沙夫納獎章。 • 艾洛諾夫斯基在1998年執導首部電影《π》,這是一部黑白的美國心理恐怖片。他以此片贏得1998年的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獨立精神獎最佳處女劇本獎與瓦拉多利德國際影展(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首獎。
作品 • 1998年:《π》 • 2000年:《噩夢輓歌》 • 2006年:《真愛永恆》 • 2008年:《力挽狂瀾》 得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 2010年:《黑天鵝》 • 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提名—金球獎最佳導演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提名—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 2014年:《挪亞》
編劇 • 編劇(英語:Screenwriter)是通過文字創作出劇本的作者,其往往是電影、電視劇集的故事泉源。 • 編劇涵蓋戲劇、電影電視等領域,分類可以為:電影編劇、電視編劇、話劇編劇等。 • 編劇往往是故事以及電影電視劇原創作者,一齣電影往往是由編劇首先創作好劇本,然後交付導演進行二次創作,而在這段二次創作,是由導演以及編劇一同完成(劇本的修改權歸編劇所有)。 • 此部為戴倫艾洛諾夫斯基與阿里漢道爾共同編劇,而阿里漢道爾還身兼製作人。
文本 • 文本,是指書面語言的表現形式,從文學的角度說,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義(Message)的一個句子或多個句子的组合。一個文本可以是一個句子(Sentence)、一個段落(Paragraph)或者一個篇章(Discourse)。
電影工業各項要素 • 要完成一部電影,需要靠著很多人的力量才能完成,有導演、製片、美術、編劇、攝影、後製、場務、場記、化妝、燈光…等等,少了一項都會變得不完整。
電影介紹 挪亞方舟 • 這是一部經由聖經故事改寫的電影,聖經裡描寫的篇幅不長但是卻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 本片講述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眼見世上充滿敗壞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決定以洪水毀滅地球上大多數生物。上帝指示挪亞(羅素克洛 飾)建造一艘木製方形船,讓他一家人與成雙的各種動物搭載,躲過即將淹滅地球的大洪水災難。 • 每晚,挪亞都會被無盡洪水吞噬地球的噩夢所困擾,他是一個熱愛地球與動物的人,卻因為人類對待地球的方式而感到失望。漸漸地,他相信這是造物主給他的暗示:上帝要懲罰人類,不留任何生命。但是祂也給了挪亞最後的機會,保存地球上的生命...
《挪亞方舟》是戴倫亞洛諾夫斯基至今最大規模的製作,預算高達1.3億美元。雖然是宗教意味濃厚的題材,但是導演表示將不會過分強調其宗教色彩。而劇中的挪亞將由羅素克洛飾演,妮佛康納莉飾演挪亞的妻子,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挪亞的祖父,969歲的瑪士撒拉。《挪亞方舟》是戴倫亞洛諾夫斯基至今最大規模的製作,預算高達1.3億美元。雖然是宗教意味濃厚的題材,但是導演表示將不會過分強調其宗教色彩。而劇中的挪亞將由羅素克洛飾演,妮佛康納莉飾演挪亞的妻子,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挪亞的祖父,969歲的瑪士撒拉。 從13歲開始就和挪亞方舟結下了不解之緣,受到挪亞方舟蘊含的勇氣、犧牲、希望和救贖所啟發的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才決定拍攝這部電影。
心得感想 •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表示,這次拍攝本片的核心主題,在於探討「生而為人的意義」,電影雖然是宗教意味濃厚的題材,但不會過分強調宗教色彩 • 其實一開始看完我其實蠻不暢快的,本 身為一個基督徒,會認為當中有 很多都沒有交代清楚,跟聖經 所描寫的故事相差很大。但經 了解過後便知道為什麼導演會 照麼詮釋了。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猶太裔背景,讓他深諳妥拉傳統中對於「不能妄稱耶和華的名」以及「不能雕刻什麼偶像像是上帝」的真理規範,因此,全片的上帝都處在於隱而未現的狀態之中。為了讓這位無法具象化,也不可具象化的上帝「出場」接受辯護,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選擇使用「擬人法」的形式,營造出「同理心」的觀影策略,讓觀眾藉由片中的主角挪亞,體會到上帝何以在本質上既是公義又是慈愛的結合。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猶太裔背景,讓他深諳妥拉傳統中對於「不能妄稱耶和華的名」以及「不能雕刻什麼偶像像是上帝」的真理規範,因此,全片的上帝都處在於隱而未現的狀態之中。為了讓這位無法具象化,也不可具象化的上帝「出場」接受辯護,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選擇使用「擬人法」的形式,營造出「同理心」的觀影策略,讓觀眾藉由片中的主角挪亞,體會到上帝何以在本質上既是公義又是慈愛的結合。
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神義論中「矛盾的上帝」,說到底是我們無法接受世界以祂為中心進行解釋,「人類」堅持沒有自由意志做出的判斷,都是不被接受的判斷。也因此,「起來背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這種在慾望中的「自我覺醒」,在一場令觀眾椎心的混亂扭打中,藉由「叛亂領袖」土八該隱宣告了含「終於成為人」的荒謬!在此,我們看見「運用自由意志成為人」與「順服上帝成為人」之間的具體角力。劇本對終止扭打的精心設計,巧妙地呈現了看似缺席的上帝那恩典的在場形式。慾望,人類終其一生驅動成長的動力,表面上實現了自由意志的運用,實際上卻導致資源過度開發的悲劇結果,以及不斷鬥爭攻訐的悲哀過程。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神義論中「矛盾的上帝」,說到底是我們無法接受世界以祂為中心進行解釋,「人類」堅持沒有自由意志做出的判斷,都是不被接受的判斷。也因此,「起來背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這種在慾望中的「自我覺醒」,在一場令觀眾椎心的混亂扭打中,藉由「叛亂領袖」土八該隱宣告了含「終於成為人」的荒謬!在此,我們看見「運用自由意志成為人」與「順服上帝成為人」之間的具體角力。劇本對終止扭打的精心設計,巧妙地呈現了看似缺席的上帝那恩典的在場形式。慾望,人類終其一生驅動成長的動力,表面上實現了自由意志的運用,實際上卻導致資源過度開發的悲劇結果,以及不斷鬥爭攻訐的悲哀過程。
最後,近乎無聲、看似無辜的雅弗,在改編劇本的設定中以年齡上的幼小作為童真無邪的象徵,是對於「神義論」輪番抗辯的最後一棒。這個尚未被慾望啟蒙的兒子,在母親的眼中「若是沒有婚姻的關係,將會孤苦無依地孤單死去」,他比起那些在方舟外被洪水吞沒的人類更應當被成全。這個出自母親的控訴,究竟如何能回覆呢?奧古斯丁曾指出:「嬰孩不是無辜沒有罪的人,只是尚未具有犯罪行為能力的人。」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則賦予父親挪亞,回答這個來自母親千古難題的責任。當挪亞聽見母親對每一個兒子都是美善的分析時,挪亞的回答最精彩的部份不是解析每一個兒子背後隱含的問題,而是對自己乃是「當毀滅之罪人」的「自我覺察」。最後,近乎無聲、看似無辜的雅弗,在改編劇本的設定中以年齡上的幼小作為童真無邪的象徵,是對於「神義論」輪番抗辯的最後一棒。這個尚未被慾望啟蒙的兒子,在母親的眼中「若是沒有婚姻的關係,將會孤苦無依地孤單死去」,他比起那些在方舟外被洪水吞沒的人類更應當被成全。這個出自母親的控訴,究竟如何能回覆呢?奧古斯丁曾指出:「嬰孩不是無辜沒有罪的人,只是尚未具有犯罪行為能力的人。」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則賦予父親挪亞,回答這個來自母親千古難題的責任。當挪亞聽見母親對每一個兒子都是美善的分析時,挪亞的回答最精彩的部份不是解析每一個兒子背後隱含的問題,而是對自己乃是「當毀滅之罪人」的「自我覺察」。
挪亞的價值並不來自他的好行為,而是來自上帝恩典的揀選。當土八該隱代表人類的歷史向上帝咆哮、高舉人的決斷力與行動力時,挪亞用了他痛苦、煎熬、近乎走不下去的身軀來傳達出對上帝的順服,我們看見「自我覺察」與「自以為義」之間的戲劇性張力。挪亞的價值並不來自他的好行為,而是來自上帝恩典的揀選。當土八該隱代表人類的歷史向上帝咆哮、高舉人的決斷力與行動力時,挪亞用了他痛苦、煎熬、近乎走不下去的身軀來傳達出對上帝的順服,我們看見「自我覺察」與「自以為義」之間的戲劇性張力。
結語 • 推薦也鼓勵大家有空可以去電影院看看,享受特效和聲音的衝擊,但是看後也鼓勵大家可以主動去了解與聖經之中的差異性,因為這部有許多的隱喻不了解原來的故事很有可能無法吸收透徹,經由瞭解可以更懂所有出現在畫面中的影像意義,更能體驗出所有情緒。
資料來源 • 圖片:google搜尋 • 文字:維基百科、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