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谈地理教学评价

谈地理教学评价. 南京市六合区教研室 厉兵 libingnj@126.com.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要与时俱进。.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在不断地变化,依据标准对地理教学进行的评价当然会随着时代和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一、进行地理教学评价的背景. 1 、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现在讨论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来开展的,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则是在 2000 年国家颁布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后,于 2001 年开始的。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标。.

Download Presentation

谈地理教学评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谈地理教学评价 南京市六合区教研室 厉兵 libingnj@126.com

  2.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要与时俱进。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在不断地变化,依据标准对地理教学进行的评价当然会随着时代和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3. 一、进行地理教学评价的背景 1、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现在讨论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来开展的,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则是在2000年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于 2001年开始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标。

  4.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功能的转变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课程结构的转变

  5.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的转变 (4)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转变

  6.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的转变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管理的转变

  7.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8. 变化一 关注地理课程功能定位,第一次提出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9. 变化二 强调选择“有用”的地理课程内容(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 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视角的知识; 选择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知识。

  10.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和第二条)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课程内容的选择:关键词—— 有用

  11. (1)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衣 各少数民族如藏族同胞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穿着。 • 食 主食方面:我国传统上有“南米北面”的习惯(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12. 北美因纽特人住“冰屋”;林区木屋;草原上的蒙古包 (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行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3. 地理技能方面 会辨方向、用地图、估算距离、了解地形 会看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 对自然灾害有防御意识,并有自我保护技能 会简要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理解异域文化 ……

  14. (2)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2)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 地理学习意识:遇到新的地理事物时,马上想到要去了解、要去探索,也就是主动学习地理(运用地图的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地理学习能力:从各种地理知识载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领会地理信息的含义并表达的能力、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等

  15. (3)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视角”的知识(3)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视角”的知识 “地理的视角”就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地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地理基本观念(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化观念等)

  16. 变化三: • 突出强调开放的地理课程 • 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师同样是课程内容的建设者) • 课程形态的开放(分科、综合、综合实践活动) • 课程实施的开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7. 在深刻理解及领会2000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变化精神,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们定会对教材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在深刻理解及领会2000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变化精神,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们定会对教材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这样我们在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时就紧紧围绕这些变化了的精神来进行。 评价地理教学,首先要看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教学的前提与出发点。

  18. 二、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对教材的理解应用

  19. 地理课程的内容结构 初中地理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地球与地图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概况 认识区域 概况 认识区域 海洋与陆地 气候 居民 地域发展差异 认识大洲 认识地区 认识国家 疆域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经济与文化 地域差异 位置与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乡土地理

  20.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是与学生对话的 “文本”、“桥梁”,是一种教学工具,我们需要不断地检验这种工具的有效性。 涉及到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 能否用好用足教材的功能的问题。

  21. 1、看课堂上对教材三个维度的展现 完成课标基本要求 体现先进的学科基础 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 设计精当清晰的结构 (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学习结构) 知识 思想文化内涵 地理学的科学认知价值(认知/方法/前沿) 地理学的社会价值(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学 多种方法并举,注重探究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22. 叙述课文 活动课文 阅读材料 拓展 说明地理概念的图示 阐述地理现象的对话 展现地理过程的图像 对叙述课文的深化 与叙述课文并列 有机整体 2、对教材几种呈现方式的处理情况 我们如何处理“叙述课文”与“活动课文”的关系? 对“阅读材料”及“拓展”的处理与应用如何?

  23. 3、对教材编者意图的领会。 如:教材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七年级增加了麦哲伦、哥白尼、哥伦布、魏格纳、柯本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八年级将增加李四光、竺可桢等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

  24. (二)、看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1、有没有突出地理的特点 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性

  25. 黄河 凌汛 黄河水灌溉 渤海 水土流失严重 水能发电 旱涝灾害严重 巴颜喀拉山 地上河 生态环境脆弱 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多暴雨、支流较多 淤 积 结果 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治理:生态建设

  26. 水能宝库 长江 开发 水运--“黄金水道” 唐古拉山 东海 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长江沿江地带 荆江“九曲回肠” 攀枝花

  27. 2、有没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给予,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8. 3、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 如:当前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注课堂上是否设计了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思维含量;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合作学习时主题是否具有合作的意义;学生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谨等具体情况的评价。

  29.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积极地、独立地进行空间思考和批判思考的空间。不管是传授式还是活动式(相应的,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式或发现式),只要学生有思维的自主,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体现。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积极地、独立地进行空间思考和批判思考的空间。不管是传授式还是活动式(相应的,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式或发现式),只要学生有思维的自主,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体现。

  30. 根据地理概念的认知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使用“先行组织者”,在思想方法上多做引导,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多动手、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地理概念的认知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使用“先行组织者”,在思想方法上多做引导,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多动手、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1. 感 谢 您 的 聆 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