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likes | 1.8k Views
與宋元思書. 與 宋元思 書書影.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風塵煙靄均被洗得乾乾淨淨,遙天遠山彷彿同一色調。. 寫 浙東 秋景:天朗氣清,景物明淨。. 首兩句用了 對偶 手法。.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順著流水飄蕩,任江水隨意帶向何處。. 流露作者順任 自然 ,隨緣任運的心境, 心 與 物 已融為 一體 ,心情 閒適自由 。. 杭州市. 富陽. 紹興. 安徽. 富春江. 桐盧. 富春江. 蘭江. 蘭溪. 金華. 浙江. 「自 富陽 至 桐廬 ,一百許里」. 從 富陽縣 到 桐廬 縣,一百多里中. 點出 泛舟地點 。.
E N D
風塵煙靄均被洗得乾乾淨淨,遙天遠山彷彿同一色調。風塵煙靄均被洗得乾乾淨淨,遙天遠山彷彿同一色調。 寫浙東秋景:天朗氣清,景物明淨。 首兩句用了對偶手法。
順著流水飄蕩,任江水隨意帶向何處。 流露作者順任自然,隨緣任運的心境,心與物已融為一體,心情閒適自由。
杭州市 富陽 紹興 安徽 富春江 桐盧 富春江 蘭江 蘭溪 金華 浙江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多里中 點出泛舟地點。
奇峻的山,靈異的水,普天之下,首屈一指。 這兩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承上:總寫山水特色 啟下:分寫奇山異水
作者 哲理 景色 隨緣任運,物我融一 莊子:「道通於一」 總攬浙東秋景,寫出澄淨之色。 內容分析:富春江的美景 第一段 總寫富春江的「寄山異水」
水色碧綠,水深雖千丈,卻清澈見底。 這兩句用了誇張手法。 寫水的靜態。 「異水」 寫水色、水深及水清。
江中的游魚,江底的沙石,一目了然,全無阻礙。江中的游魚,江底的沙石,一目了然,全無阻礙。 寫水的靜態。 「異水」 寫水清:以水中游魚,水底細石突出和襯托水的清澈。
急流比飛箭還迅捷,威猛的巨浪彷如萬馬奔騰。急流比飛箭還迅捷,威猛的巨浪彷如萬馬奔騰。 這兩句用了比喻、誇張及對偶手法。 寫水的動態。 「異水」 寫水急:以水勢的變化來突出水的「異」。
內容分析:富春江的美景 第二段 具體描述富春江的「異水」 江水之清: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水勢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兩岸高山相夾,山頭長滿耐寒的長春樹。 「奇山」 先寫近景:寫山色之奇。
群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高高相對,遠遠相望。群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高高相對,遠遠相望。 運用了擬人法。 山峰似爭著直指向高空,形成了千百個峰巒。 「奇山」 再寫遠景:寫山勢之奇。
泉水撞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 美麗的小鳥互相呼喚,匯成動人的音韻。 蟬鳴千萬遍,唱個不停;猿啼此起彼落,無憂無盡。 「奇山」 寫山聲之奇:不同的聲音在山間縈迴。
追逐名利的人看見那自由自在的山峰,也將止息了求名利之心。追逐名利的人看見那自由自在的山峰,也將止息了求名利之心。 被國事世務所困的人看到那孕含生機的山谷,也將流連忘返。 「感想」 作者受自然的感召,產生物我齊一的心境,因而鄙棄名利,願擺脫俗務,返歸自然,遁隱山林。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深山樹木茂密,在日間也難見天日,終年昏暗,只有林間枝葉中偶然瀉漏幾點日光。深山樹木茂密,在日間也難見天日,終年昏暗,只有林間枝葉中偶然瀉漏幾點日光。 「作用」 形象地顯示萬物終歸自然的哲理。
山色之奇 山峰之奇 山聲之奇 單元四魏晉南北朝詩文 與宋元思書 內容分析:富春江的美景 第三段 具體描述富春江兩岸的「奇山」
一 結構嚴謹,條理清晰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奇」 點出富春江山水 發出感想,點明主旨 總攬景色 戛然而止 「異」
二 觀察細微,刻畫出色 高度 廣度 使群山充滿生命力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擬人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二 觀察細微,刻畫出色 水急 箭 比喻 浪闊而猛 奔 水清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映襯 泉激、鳥鳴、蟬吟、猿叫 山中之聲 烘托
三 善用典故,貼切自然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鳶飛戾天 《詩經》 張協「游魚纔灂於綠波」 王子年《拾遺記》 「蓬萊山水淺,有細石如金沙」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三 善用典故,貼切自然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孔稚珪《褚伯玉碑》「飛液突雲,奔湍急箭」 左思《蜀都賦》「驚浪雷奔」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化陳詞為己語,深切當時情景
對偶工整 傳達活躍氣韻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四 對偶工整而多變化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似對非對
四六對偶 以散間駢 • 多用於轉接處 • 駢文常用 • 有傾瀉而下之勢 • 易生板滯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五 以散間駢,詞氣流動
比喻 比喻 湍細而疾 不能互易,又可參互見義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浪闊而猛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表達情意? 六 語言清麗,洗練準確
選篇探究 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四句所寫的景色有甚麼特點?從中流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 前兩句總寫浙東秋景,表現四方融和、澄清明淨的意境; ‧ 後兩句寫作者順任自然、隨緣任運的心境。 • 遊山玩水的逍遙心境。
選篇探究 2. 文中寫了「異水」的哪些特點?作者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去描寫「異水」? ‧特點:水色縹碧、千丈之深、水清見魚、水勢急湍。 ‧描寫手法:白描、誇張、比喻、映襯。
選篇探究 3. 作者遊富春江時,產生了甚麼感想?為甚麼作者有這樣的感想? ‧ 追逐名利者將此息求名利之心;困於國事世務者將流連忘返。 ‧ 受自然景色感召,產生物我齊一的心境,願意擺脫世務。
選篇探究 4. 根據《與宋元思書》和陶潛《歸去來辭》(並序),回答所附問題。 (1)兩文的作者對隱居有甚麼看法?他們為甚麼有這種看法? ‧吳均認為奇山異水使人忘欲功名利祿;陶潛認為辭官歸隱是正確選擇。 ‧吳均受富春江景感染;陶潛做官為生計,歸隱符合其天性。
選篇探究 4. 根據《與宋元思書》和陶潛《歸去來辭》(並序),回答所附問題。 (2)兩文在句式及修辭技巧方面有甚麼異同? ‧ 句式:均以四六駢偶為主,間以散句,或雜有三、五、七言句。 ‧ 修辭技巧:《與宋元思書》用擬人、比喻、映襯等;《歸去來辭》用比興象徵。
選篇探究 5. 根據《與宋元思書》和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1)兩文在通過景色所表達的感情有甚麼不同?試舉例說明。 ‧ 《與宋元思書》的心情寧靜快樂;《登大雷岸與妹書》的心情哀傷。
選篇探究 5. 根據《與宋元思書》和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2)兩文在表現手法上有甚麼相同之處?試舉例說明。 ‧都大量運用對偶句,注重形式工整和音韻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