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感觉信息加工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模式识别. 第一节 感觉信息加工. 一、感觉信息加工概述 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二、感觉测量 感觉阈限的测量 信号检测理论. 第二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的性质。 Warren 等在 1970 年的音素恢复试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感知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感知觉 感觉信息加工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模式识别

  2. 第一节 感觉信息加工 一、感觉信息加工概述 • 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二、感觉测量 • 感觉阈限的测量 • 信号检测理论

  3. 第二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的性质。Warren等在1970年的音素恢复试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4. 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 假设考验说 依照Bruner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地解释,这被称作为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5. 刺激物说 刺激物说与假设考验说相反,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著名代表人物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如Gibson结构密度级差的实验。

  6. 三、知觉加工 •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7.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知觉过程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整体和部分的知觉问题: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各个部分? 内温(Navon,1977、1981)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整体加工优先的观点。

  8.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因此,对物体、图像、语音、符号或人脸的识别过程,即为模式识别。

  9. 二、模式识别过程 • 模式识别的初级阶段——分析 •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比较 • 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决策

  10. 三、模式识别理论 • 模板说 也叫模板匹配理论,是模式识别的最简单的一种理论假设。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Template),它们与外界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刺激信息与脑中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11. 原型说 也叫原型匹配理论。这个假说主要是针对模板说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其主要特点是,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 原型是指一类客观事物的抽象物,是一类客观事物所共有的关键性特征。原型并不是表示任何特殊的、具体的事物,而是代表人对一类事物的内部表征,它反映着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基本的、共同的特征。 该模型假设,由于原型是一种概括化了的内部表征,因此它们并不要求与外部刺激信息的严格匹配,只需要能近似匹配即可。

  12. 特征说 也叫特征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特征(Feature,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外部刺激载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鬼城”模型是Selfridge(1959)提出的一个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

  13. 结构优势效应 1.词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这种现象叫字词优势效应 。 2.客体优势效应 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起来要优于组织较差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Weisstein 和 Harris将其称之为客体优势效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