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实验四

实验四. 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实验目的. 刚体 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转动定律.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 .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 .学会使用通用电脑计时器测量时间; 4.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 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 M=Jβ ,. 未加砝码时 –Mμ=J1β1. 加砝码后:

cheu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四 转动惯量的测定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实验数据处理 • 注意事项 • 思考与练习

  2. 实验目的 刚体 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转动定律

  3.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通用电脑计时器测量时间; 4.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 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M=Jβ , 未加砝码时 –Mμ=J1β1 加砝码后: m(g-Rβ2)R-Mμ=J1β2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 被测圆环的转动惯量:

  5. 实验原理

  6. 实验原理 2.β的测量

  7. 实验原理 3.平行轴定理 质量为m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O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J0最小。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后,绕新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为: J=J0+md2

  8. 仪器与器材 ZKY-ZS转动惯量实验仪, ZKY-J1通用电脑记时器

  9. 实验仪器 1. ZKY-ZS转动惯量实验仪 转动惯量实验仪 A—载物台 B—遮光细棒 C—绕线塔轮 D—光电门 E—砝码 F—滑轮 G—三角座 H—被测试件 M—滑轮支架 N—固定滑轮扳手

  10. 实验仪器 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所示,绕线塔轮通过特制的轴承安装在主轴上,使转动时的摩擦力矩很小。塔轮半径为15,20,25,30,35㎜共5挡。 被测试样有1个圆盘,1个圆环,两个圆柱;试样上标有几何尺寸及质量,便于将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圆柱试样可插入载物台上的不同孔,这些孔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50,75,l00㎜,便于验证平行轴定理。 铝制小滑轮的转动惯量与实验台相比可忽略不计。 2只光电门1只作测量,1只作备用。

  11. 实验仪器 2. ZKY-J1通用电脑计时器 复位 待测/+ 返回/— ZKY-J1通用电脑计时器 通用电脑计时器操作面板如图2-8所示。测量时左边计数显示器显示最新记录的记数次数,右边计时显示器显示相应的时间。计时范围为0—999.999秒,计时误差<0.0005秒。

  12. 方法与步骤 1.实验准备 ZKY—ZS转动惯量实验仪调平,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绕线塔轮槽等高,且其方位相互垂直。 通用电脑计时器上两路光电门的开关应一路接通,另一路断开作备用。当用于本实验时,建议设置一个光电脉冲记数1次。

  13. 方法与步骤 2. 测量并计算实验台的转动惯量J1 ⑴ 测量β1 a.电脑计时器进入设置状态,不用改变默认值; b.作匀减速运动; c.测量光电脉冲次数及相应的时间; d.仪器进入查阅状态,将查阅到的数据记入表中; e.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对应各组的β1值,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β1的测量值。

  14. 方法与步骤 ⑵测量β2 a.选择塔轮半径R及砝码质量,将1端打结的细线沿塔轮上开的细缝塞入,并且不重叠的密绕于所选定半径的轮上,细线另1端通过滑轮后连接砝码托上的挂钩,用手将载物台稳住; b.计时器进入工作等待状态; c.释放载物台; d.计算β2的测量值。

  15. 方法与步骤 3.测量并计算实验台放上试样后的转动惯量J2,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J3并与理论值比较。 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并与测量值J3比较,计算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16. 方法与步骤 4.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两圆柱体对称插入载物台上与中心距离为d的圆孔中,测量并计算两圆柱体在此位置的转动惯量。将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若一致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17.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1 测量实验台的角加速度

  18.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2 测量实验台的角加速度

  19.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3 测量实验台加圆环试样后的角加速度 R外=120㎜ R内=105㎜ m圆环=436g

  20.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4 测量实验台加圆环试样后的角加速度 R外=120㎜ R内=105㎜ m圆环=436g

  21.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5 测量两圆柱试样中心与转轴距离d=100㎜时的角加速度 R圆柱=15㎜ m圆柱×2=332g

  22.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6 测量两圆柱试样中心与转轴距离d=100㎜时的角加速度 R圆柱=15㎜ m圆柱×2=332g

  23.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将表5中数据代入(2-12)式可计算空实验台转动惯量 J1=㎏㎡ 2.  将表6中数据代入(2-13)式可计算实验台放上圆环后的转动惯量 J2=㎏㎡ 计算圆环的转动惯量测量值 J3=㎏㎡ 计算圆环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5.54×10-3㎏㎡ 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 E=

  24. 注意事项 1.连接,应找准位置,顺势插入。 2.塔伦绕线不能重叠。 3.选择适当的塔轮,保证有至少8组可用数据,砝码落地后所记数据为无用数据。 4.保持滑轮与所选塔轮等高。 5.当试样的转动惯量远小于实验台的转动惯量时,误差的传递公式可能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大。 6.可改变实验条件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规律,寻求发生误差的原因,探索测量的最佳条件。

  25. 思考与练习 1.  总结本实验所要保证的实验条件,说明它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 2.  请想出办法粗略检查所得数据的正确性。 3.  转动惯量还可以用其他那些方法测定,请查找资料。

  26. 实验目的 retur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