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34 Views
四清运动. 马海妃. 一、事件概述. 四清运动 ,简称四清,是 1963 年至 1966 年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得一场政治运动。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称“小四清”,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农村的四清运动与城市里的五反运动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 年 2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从国内形势看 , 由于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 “ 左 ” 倾错误,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E N D
四清运动 马海妃
一、事件概述 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1963年至1966年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得一场政治运动。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称“小四清”,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农村的四清运动与城市里的五反运动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党中央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导致了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大讲阶级斗争,决定在城乡发动四清运动。 在毛泽东看来,开展阶级斗争,已势在必行。 从国际形势看,就四清起源的角度看,当时中苏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分歧,二是苏联对中国国内政策,特别是“三面红旗”的批评。 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环境也日趋紧张。中印边境上的冲突与对抗正在加剧;美国侵略越南的战火日益扩大;美国和国民党蒋介石不时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等等。 二、事件原因
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更加警觉“中国出现了修正主义该怎么办”的问题。1962年8、9月间,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新强调阶级斗争,他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修正主义。他明确指出:"要花几年功夫,对干部进行教育,把干部轮训搞好,不然,搞一辈子革命,却搞了资本主义,搞了修正主义。"提出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家"走向反面"。不久之后,一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四清运动在全国展开了。
三、事件过程 试点:1963年5月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五月工作会议”,会议讨论制订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前十条》颁布后,各地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开始进行社教运动的试点工作。 全面展开:11月,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将《前十条》、《后十条》这两个文件发到农村每个党支部,由县委、区委、公社党委领导干部负责向全体党员和全体农民宣读。四清运动在全国展开。
高潮:《后十条》的颁布以及夺权样板在全国的推广,四清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大兵团作战搞四清。大兵团作战,百万干部下乡蹲点搞运动,一场四清革命高潮于1964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地区掀起。 各省参加运动的人数也多在万人以上。 转折:但是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和刘少奇 产生严重分歧,毛泽东对文化批判也日益不满,认为四清与文化批判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而转向酝酿和发动"文化大革命"了。
尾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正式爆发,为了使文化大革命能够顺利展开,各地将四清计划纳入了文化大革命之内。四清运动正式结束。 1963年起,四清运动在全国展开,每天都要集中人们在广场上开会。
四清运动时期,缴纳赔款是的收据。 ▲ 开会之前,往往都要唱革命歌曲。 ▲
四、影响 积极影响: 1、这场运动对于纠正干部中存在的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等作风和集体经营管理方面的许多缺点,起了一定的作用。 2、对于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刹住封建迷信活动等歪风,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消极影响: 1、在“阶级斗争为纲”方针的指导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使许多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错误的处理; 2、在一些问题上颠倒是非,如将包产到户理解为“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被强行制止,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3、在工商业中,对于很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予以否定,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4、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左的错误。
五、性质 农村“四清”运动,是中共中央发动和领导的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在全国农村的一次实践。这场大规模的、长时期的政治运动,使延续多年的“左”倾错误又有了新的扩展,对农村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后果。
六、四清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 1963年兴起的四清运动实际上相当于 “文革”的预演,许多在“文革”中出现的口号和斗争手法早就在“四清”运动中广泛使用了,而“四清”运动的第一线领导人刘少奇,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与毛泽东的矛盾愈演愈烈。随着毛刘之间分歧的扩大。毛泽东敏锐的意识到刘少奇和他的派系已经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权力,因此四清运动最终发展成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导火索之一。
七、启示 1.从四清运动的方式来看, 利用群众运动整党整风,容易忽视团结, 产生消极后果。所以要与时俱进的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2.从指导方针政策来看,要确保整党的正确性, 客观上改善基层干部的作风。 3.还有要加强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预防官僚主义;在干部工作方面,要增强务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