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559 Views
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使用數位 教材行為 意圖之研究-以烘焙丙級麵包產品為例 Research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use of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behavioral intentions: A case study of C level Bakery product. 高雄應用科技 大學 觀光管理 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 指導教授:李明聰 博士 報告人 :林庭榛.
E N D
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使用數位教材行為意圖之研究-以烘焙丙級麵包產品為例Research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use of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behavioral intentions: A case study of C level Bakery product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觀光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 指導教授:李明聰 博士 報告人 :林庭榛
4. 研 究 結 果 與 討 論 6. 研 究 限 制、後 續 建 議 2. 文 獻 探 討 3. 研 究 方 法 5. 研 究 結 論 1.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目的 Outline
1. 研究背景與動機、目的 • 研究背景與動機: • 21世紀網際網路發展普及 • 數位學習目的 • 數位學習 V.S 傳統面對面學習 • 研究目的: • 探討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相容性、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知覺財務成本及知覺資訊品質對使用數位教材之行為意圖有預測作用關係。 • 探討相容性和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有預測作用關係。
2.5電 腦 自 我 效 能 2.1 數 位 學 習 2.7知 覺 資 訊 品 質 2.3 創 新 擴 散 理 論 2.6知 覺 財 務 品 質 2.2科 技 接 受 模 式 2.4電 腦 焦 慮 2. 文獻探討
2.1 數位學習 • 數位學習定義: • Rosenberg(2001)指出數位學習利用網路科技傳遞更多元的資訊以增進知識和學習成效的方法。 • 數位學習優缺點: • Rovai(2000): • 優點:(1)互動多元化(Interactive Diversity) • (2)教材多樣性(Teaching Materials Diversity) • 缺點:(1)資訊來源(Information Sources) • (2)教學情境(Teaching Situations)
2.2 科技接受模式 • Davis、Bagozzi和Warshaw(1989)
2.3 創新擴散理論 • Rogers(1983):認為「創新」是個人或決策組織認知到一個新的想法;「擴散」是指創新在一定時間內,透過特定的管道在社會組織的成員間傳遞的過程,並認為由四個重要因素所構成:創新、溝通管道、社會體系以及時間。
2.4 電腦焦慮 • Leso和peck(1992)提出電腦焦慮是一種情境焦慮,通常由外在環境所引起內在焦慮。 • Rosen和Weil(1995)電腦發展至今,人們對於資訊科技會有一些負向的心理反應,及一些生理上的變化,多數的學者常使用電腦恐懼症(Computer Aversion)、電腦抗拒(Computer Resistance)、電腦逃避(Computer Avoidance)和電腦焦慮(Computer Anxiety)說明該情況,其中較偏重於個人對電腦的負面情緒反應以電腦焦慮(Computer Anxiety)一詞的採用最為普遍。
2.4 電腦自我效能 • Compeau和Higgins(1995)指出電腦自我效能的三個向度分別為: • (1)廣度 • (2)強度 • (3)普遍度
2.6 知覺財務成本 • Tung、Tung和Chou(2008)認為知覺財務成本是使用數位資訊系統花費金錢的程度。相對於管理成本而言,財務成本最大的特點是,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為確定數位教材一定時期的成本耗費。雖然財務成本的核算資料能滿足基本管理要求,但不能滿足各種變化多端的特殊成本管理的需要,而要滿足這些需要,必須要運用管理成本的概念。
2.7 知覺資訊品質 • DeLone和McLean(2003)提出九個衡量資訊品質尺度:正確性、精確性、流通性、及時性、可靠性、完整性、簡潔性、編排格式以及關聯性。 • Sundar和Nass(2001)提出資訊品質衡量構面:資訊本質、資訊脈絡、資訊可得性、資訊代表性。
3.1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3.2抽 樣 方 法 3.3問 卷 設 計 3. 研究方法
3.2 抽樣方法 • 數位教材使用平台:高應大李明聰博士-永續餐飲管理教學研究室之數位學習平台 • 研究對象:以台南市育德工家-餐飲科、高雄市樹德家商-餐飲科、高雄市高英工商-餐飲科、新竹市中華大學-餐旅管理學系、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之學生為研究對象。 • 問卷發放:於2014年2月14日至3月11日進行,以Google線上問卷進行資料蒐集。 • 問卷回收成果:共填寫429份,有效問卷為346份,無效問卷為0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81%。
3.3 問卷設計(1/2) 社經背景 :5題 1.類別尺度:性別。 2.順序尺度:(1)在校年級 (2)平均每日使用電腦、手機/上網時間 (3)數位學習使用經驗 (4)曾經學習紅豆餡甜麵包的課程 Kuo、Walker、Schroder和Belland(2014)、Lee和Lee(2008)、Ozkan和Koseler(2009)以及Shyu和Huang(2011)
3.3 問卷設計(2/2) 電腦焦慮:7題 知覺易用性:4題 電腦自我效能:6題 知覺財務成本:4題 相容性:5題 知覺資訊品質:4題 知覺有用性:5題 使用數位課程之行為意圖:5題 問卷設計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 Cheng(2013)、Lee(2010)、Lee(2008)、Ong和Lai(2006)、Tung和Chang(2008a)以及Tung和Chang(2008b)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4.2 多元回歸分析 4.3研 究 結 果 4. 研究結果與討論
5.研究結論 • 最高影響: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數位教材之行為意圖多元迴歸分析 • 次高影響: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數位教材之行為意圖多元迴歸分析 • 第三高影響:知覺資訊品質對使用數位教材之行為意圖多元迴歸分析
6. 研究限制、後續建議 • 研究限制: • 影響因素無法窮舉 • 教材內容的限制 • 後續建議: • 相關議題之延伸方面 • 樣本性質之延伸方面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