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694 Views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 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 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 、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E N D
教学目的 • 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十七大报告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 ———温家宝 • 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的含义 •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关于文化的定义达300多种。 • 从“文化”概念的语言原义来考察,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征。 “文化”一词在西方产生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引申为耕种的作物。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对文化的转义作了明确的表述,文化一词从此就具有了培养、教育、发展、信仰、尊重等含义。
“文化”概念两个层面的理解: • “狭义文化”认为,文化是指作为观念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知识学问等。 • “广义文化”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凡是打上人的印记的存在均为文化。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 (2)邓小平创造性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3)江泽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江泽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 时代性 • 民族性 • 开放性 • 群众性 奥运景观雕塑作品亮相北京王府井
(4)胡锦涛强调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内容。 •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其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应该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又应该有精神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同时也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建立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3)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3)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个方向。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4)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还要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高级专门人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保证,文化是基础) •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昆曲牡丹亭 古琴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远山的红叶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德国科隆大教堂 昆山江南水乡
哈尔滨 圣索非亚教堂 故宫
布鲁塞尔的巴洛克建筑 土家吊脚楼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案例:大众文化 “太平盛世”下的危机 镜头一:芙蓉姐姐能否承载“行为艺术”的嬗变 2005年,在网络舞台上,第一个大红大紫的莫过于芙蓉姐姐了。 年初,一个网名叫“芙蓉姐姐”的女性,在网络上陡然窜红。她成名的诀窍是,不断地在水木清华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同时以令人生畏的激情,在网上发表了大量与玉照交相辉映的抒情文字。她那自我陶醉地扭动舞姿,做出风情状,颇有“行为艺术”的味道,曾经每天都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待有关她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镜头二: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虽然早就拉下了帷幕,但其鸣远未收兵,演出的舞台已经从演播室转向巡回演出,商业包装,娱乐炒作,“玉米”、“凉粉”、“笔迷”等富有新型文化含义及特殊群体标志的词语火速流行,数以亿计的目光集中在那几个年轻女孩的身上,关注程度空前绝后。
镜头三:用权谋哲学“烹饪”名著 四大名著虽然人气固然很旺。和《水煮三国》、《麻辣水浒》、《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相比,对于青少年来说,究竟是原著有名,还是“烹饪”的名著影响更大,暂时还不好下结论。
镜头四:“民间国葬”演艺界明星 2005年4月10日,59岁的著名电影导演陈逸飞在上海去世,引起社会关注;8月18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为心脏病发作,在家中去世,令喜爱她的观众愕然;8月30日,演员傅彪去世,悼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者。9月1日,傅彪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几千名群众自发来到现场。网上的悼念,更是隆重之至,以至于谁不知道傅彪,会被当成“娱乐文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5年7月6日,院士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亚东说,不仅是黄昆,几乎所有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领域研究的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 物理大师黄昆
镜头五:从今往后的端午“祭”谁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2006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从今往后,端午节在世界上可能被“端午祭”所取代,一字之差,其“法人代表”已经大相径庭,端午节那天,我们祭祀屈原的同时,恐怕还需要祭祀失去了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情人节、愚人节甚至万圣节都在以迅猛的速度与超强的普及率走进国人的生活。
镜头六:真正爱国的大思考——奥运圣火到广州镜头六:真正爱国的大思考——奥运圣火到广州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指出: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五千多年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全民族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自强意识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影像 影像 胡主席与航天员通电话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第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第二、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 第三、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十六大报告在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两个概念提出来,这在文化产业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问题上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飞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