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60 Views
第三章 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冲击载荷的特点. 1 、冲击载荷加载速率高,而静载荷加载速率低。. 2 、在冲击载荷下,冲击应力不仅与零件的断面积有关, 而且与其形状和体积有关。若零件不含切口,则冲击能 被零件的整个体积均匀地吸收,从而应力和应变也是均 匀分布的;零件体积愈大,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愈小, 零件所受的应力和应变也愈小。若零件中有切口,则切 口根部单位体积将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局部应变和应变 速率大为升高。. 第一节 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 :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用能 量定性地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征的物理量。.
E N D
第三章 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冲击载荷的特点 1、冲击载荷加载速率高,而静载荷加载速率低。 2、在冲击载荷下,冲击应力不仅与零件的断面积有关, 而且与其形状和体积有关。若零件不含切口,则冲击能 被零件的整个体积均匀地吸收,从而应力和应变也是均 匀分布的;零件体积愈大,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愈小, 零件所受的应力和应变也愈小。若零件中有切口,则切 口根部单位体积将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局部应变和应变 速率大为升高。
第一节 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用能 量定性地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征的物理量。
一、冲击弯曲试验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
①原理: 将试样水平放置在试验机支座上,缺口位于冲击相背方向。 试验时,将摆锤置于H1位置,位能GH1,释放摆锤冲断 试样后,剩余能量GH2,则GH1-GH2即为试样变形和断 裂吸收的功—冲击吸收功AK,单位“J”。 试样冲断时所消耗的冲击功A k为: A k = m g H1 – m g H2 (J)
2、 多次冲击试验 当冲击次数少于500~1000次,试样断裂规律与一次冲击 相同. 当冲击次数大于(N)>105时,断口具有典型的疲劳断口 特征,因此应进行小能量的多次冲击试验。 多次冲击试验在落锤式多次冲击试验机PC-150上进行, 冲击频率为450周次/min,600周次/min,冲击能量0.1~1.5J 可调。
二、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 1、 一次冲击 ① 冲击韧度 FN缺口处截面面积 αk表示单位面积的平均冲击功值。 αk是一个综合力学性能指标,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有关。
a、检查金属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质量 缺陷:气孔、夹杂、偏析、分层、过热、 过烧、回火脆性等。 ② 一 次 冲 击 弯 曲 试 验 的 用 途 b、测定材料的冷脆性转变温度, Ak~T曲线 c、σs相近的材料,根据Ak值评定材料对大能 量冲击破坏的缺口敏感性。 d、反映材料对一次和少数次大能量冲击断裂的抗力, 对某些在特殊条件下服役的零件,如弹壳、防弹甲板 等,具有参考价值;
2、 多次冲击 ①衡量指标:冲击能量A~冲击次数N。 ②材料对多次冲击的抗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a、冲击能量高时,材料的抗多次冲击能力主要取决于 塑性;冲击能量低时,材料抗多次冲击能力则主要取决 于强度。 大多数受多次冲击载荷作用的零件属于小能量冲击, 因此强度是影响零件寿命的主要因素。
35钢:经200℃、500℃回火后的多冲击曲线,两条曲线在35钢:经200℃、500℃回火后的多冲击曲线,两条曲线在 102周次左右相交。交点以左,经500℃回火钢塑性高、 强度低,其冲击疲劳抗力高,寿命长;交点以右,冲击 能量低时,经200℃回火钢塑性低, 强度高,其冲击疲劳 抗力高,寿命长。 回火:当把钢中的马氏 体加热到共析温度下的 某一温度时,就会沉淀 出稳态的α相和Fe3C, 这种处理称为回火。
b、不同的冲击能量要求不同的强度与塑性配合b、不同的冲击能量要求不同的强度与塑性配合 图为40钢在不同能量下的冲断次数与回火温度关系曲线, 曲线有峰值,且峰值随冲击能量的增大,向高温方向移动。 表明:不同冲击能量下,欲使 寿命提高,需不同的强度—塑 性配合。 锻锤锤杆:45Cr 油淬+650℃回火 ,αk高,塑性高,强度低,易折断,寿命低。 改用盐水淬火+350~500℃中温回火,强度提高, αk与塑性降低,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c、 αk值对冲击疲劳抗力的影响 材料强度不同,塑性和冲击韧性对冲击疲劳抗力的 影响不同。 ⅰ、高强度钢、超高强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作用大。 ⅱ、中、低强度钢,塑性、冲击韧性作用不大, 因为中、低强度钢的冲击韧性已经较高。
四、冲击脆化效应 弹性变形以声速在介质中传播,在金属介质中声速很大 4982m/s,而普通摆锤冲击试验时,绝对变形速度只有 5~5.5m/s,冲击弹性变形总能跟上冲击外力的变化, 因而应变速率对金属材料的弹性行为及弹性模量没有 影响;而应变速率对塑性变形、断裂有显著影响。
冲击载荷作用下,瞬间作用于位错上的应力相当高,结冲击载荷作用下,瞬间作用于位错上的应力相当高,结 果造成位错运动速率增加,使滑移临界切应力增大,金 属产生附加强化。使许多位错源同时开动,抑制了单晶 体的滑移,同时,冲击载荷增加位错密度,出现孪晶, 减小位错运动自由行程的平均长度,增加点缺陷的浓度, 塑性变形不均匀等等,这些都使金属塑性受到抑制 бs↑↑,бb↑→冲击脆化。
材料塑性与应变速率之间并无单值依存关系一般,材料塑性与应变速率之间并无单值依存关系一般, 缺口试样冲击试验时的塑性低于静载试验高速变 形时,某些金属可能显示高塑性。 如密排六方金属的爆炸成型
第二节 低温脆性 一、系列冲击实验与低温脆性 1、系列冲击实验:不同温度下对同一种材料进行冲击 实验。分别在低温、室温和高温下对材料进行冲击实验, 得到不同温度下材料的系列冲击值Ak(或αk),从而 获得Ak—t,或αk—t曲线。
2、低温脆性 体心立方、密排六方金属或合金在温度低于tk时,由 塑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Ak↓↓的现象,称为 低温脆性。 材料发生冷脆性转变的温度→冷脆性转变温度tk
材料低温脆性的产生:与бs、бc随温度变化有关材料低温脆性的产生:与бs、бc随温度变化有关 金属先屈服后断裂,即韧性断裂。 ① t>tk,бc>бs 金属还没有屈服及发生断裂,即脆性断裂。 ② t<tk,бc<бs 面心立方金属бs随温度变化不大, 故在很低温度下仍未与бc曲线相 交,故不表现低温脆性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可以用作低温钢
二、冷脆性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 韧性 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 塑性的综合体现。因而在特定条件下,能量、强度和塑性 都用来表示韧性。 所以依照试样断裂消耗的功,断裂后塑性变形的大小及断 口形貌均可确定tk。
1、按能量法定义冷脆性转变温度tk 能量、强度、塑性都可用来表示tk 当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吸收的 冲击能量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化, 形成一平台(低阶能),以低 阶能开始上升的温度定义tk, NDT—nil ductility temperature,即无塑性(零塑性)转变温度。 在 NDT以下,断口有100%结晶区(解理区)组成。
2、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材料吸收的能量基本不变,2、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材料吸收的能量基本不变, 形成一个平台(高阶能),以高阶能对应的温度定义为 tk,FTP(fracture transition plastic)。 高于FTP的断裂, 断口为100%的纤维状断口。 该定义tk的方法, 最为保守。
3、以高阶能和低阶能的平均值对应的温度定义tk,FTE(fracture transition elastic)。 4、以Akv=15呎磅(20.3N·m) 对应的温度定义tk, V15TT。 根据实践经验,若冲击韧性大 于15呎磅或在V15TT以上工作, 低碳钢船用钢板就不会发生脆 性断裂。
5、冲击试样断裂后,断口形貌如图 缺口分为纤维区,放射区(结晶区)和剪切区,在不同 温度下,三个区的相对面积是不同的。 温度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纤维 区面积突然减少,结晶区面积突 然增大→材料由韧变脆,当结晶 区面积占整个断口面积50%时的 温度定义为tk,50%FATT或 FATT50(fracture appearanc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50%FATT反映了裂纹扩展变化特征,可以定性评定材料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吸收能量的 能力。
冷脆性转变温度 tk反映了温度对材料韧、脆性的影响, 也是一种安全性指标。 t工作>tk,机件安全 余量:Δ=t0-tk,取20~60℃ 对于受冲击载荷的重要零件, Δ取上限; 不受冲击载荷作用的非重要零件, Δ取下限
三、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 1、晶体结构的影响 体心立方、密排六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面心 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一般不存在低温脆性。 产生原因 迟屈服现象,б>бs高速加载,体心立方金属瞬间并不 屈服,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屈服,且温度越低,持续 时间越长(不屈服,就不能削减应力峰值),这为裂纹 的发生和扩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化学成分的影响 ① 间隙溶质元素含量增加, 晶格畸变程度加大,位错 运动阻力提高,屈服强度升高,脆性增大,韧脆转变温度 提高。 ② 置换型溶质元素影响较小(也提高冷脆性转变温度)。 ③ 杂质元素S、P、Pb、Sn、As偏聚于晶界,产生 沿晶脆性断裂,提搞了冷脆性转变温度。
3、显微组织的影响 ① 细化晶粒,可提高材料的韧性,冷脆性转变温度下降。 原因 晶界是裂纹扩展的阻力;晶界增多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 降低晶界上杂质度,避免产生沿晶界脆性断裂。
铁素体:碳原子溶入到α-Fe的八面体间隙内形成的间隙铁素体:碳原子溶入到α-Fe的八面体间隙内形成的间隙 式固溶体。 奥氏体:碳原子溶入到fcc的γ-Fe中的八面体间隙内形 成的间隙式固溶体。 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贝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非层片状混合物。铁素体 为基,渗碳体为分散的圆形质点。具有硬度、强度、 韧性的最佳组合。 较高温度下形成上贝氏体,粗大。 较低温度下形成下贝氏体,细小。
马氏体:含碳低于0.2%的钢,在淬火或快冷条件下,马氏体:含碳低于0.2%的钢,在淬火或快冷条件下, FCC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无韧性,硬。 回火马氏体:十分细小的渗碳体在铁素体中的混合物, 是在马氏体形成之后重新加热时形成的。比马氏体韧 性改善。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是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 的,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 。 贝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非层片状混合物。铁素体为 基,渗碳体为分散的圆形质点。具有硬度、强度、韧性 的最佳组合。 较高温度下形成上贝氏体,粗大 较低温度下形成下贝氏体,细小
② 金相组织 a、较低强度水平(低碳钢),回火索氏体最好tk↓↓, 下贝氏体组织次之tk↓,层片状珠光体最差tk↑。 b、中、高碳钢,等温淬火→下贝氏体组织tk↓↓, 优于淬火+回火→回火马氏体组织。 c、相同强度水平,上贝氏体的tk高于下贝氏体组织 (低碳钢低温上贝氏体的韧性高于回火马氏体的韧性)。
d、低温合金钢,经不完全等温处理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d、低温合金钢,经不完全等温处理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 的混合组织,其韧性比单一贝氏体或单一马氏体组织好。 晶粒细小的混合组织。裂纹在此种组织内扩展要多次改变 方向(多裂纹陶瓷相似)消耗能量较大,故钢的韧性较高。
e、马氏体钢中存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可抑制解理断e、马氏体钢中存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可抑制解理断 裂,从而显著改善钢的韧性。 f、 第二相的影响取决于第二相的形状、尺寸、分布状态、 第二相本身的性质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力。 第二相以球状、细小、均匀分布→tk↓,韧性较好
4、温度的影响 蓝脆 碳钢、合金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出现脆性,而在该温 度范围内,钢表面氧化为蓝色,故称为蓝脆。 静拉伸: 蓝脆的温度范围为230~370℃。 冲击载荷:蓝脆的温度范围为525~550℃。
5、加载速率的影响 提高加载速率,其作用如同降低温度,使材料脆性增大, 冷脆性转变温度提高。 加载速率对 tk的影响与钢的强度水平有关 ① 中、低强度钢的 tk对加载速率比较敏感。 ② 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的 tk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较小。
6、试样形状和尺寸的影响 缺口曲率半径越小,tk越高,即V缺口试样的tk高于U 缺口试样。 不改变缺口尺寸,只增加试样的厚度时,tk升高;试样 各部分尺寸按比例增大时,tk升高。 试样尺寸增大,应力状态变硬,且缺陷增多, 脆性增大→tk↑。
作 业 第三章 1、名词解释:冲击吸收功;低温脆性;冷脆性转 变温度(韧脆转变温度) 2、用图说明体心立方(密排立方)金属的低温脆 性现象。 3、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