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本课程学习方法

本课程学习方法. 陈庆章 qzchen@zjut.edu.cn 2010 年 9 月 16 日. 合格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 你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从事专业必需的辅助知识与技能( 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外语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包括互联网的知识和能力 ) 通识 / 综合知识与能力( 跨学科专业知识、有用的方法技巧,比如组织管理能力与方法 , 演讲能力与技巧等等 ) 人格 / 修养( 乐观自信、俭朴自然、诚实善良、勤奋坚毅、宽容合作、感恩助人 )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大学如何完成培养.

d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本课程学习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课程学习方法 陈庆章 qzchen@zjut.edu.cn 2010年9月16日

  2. 合格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 专业知识与技能(你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从事专业必需的辅助知识与技能(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外语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包括互联网的知识和能力) • 通识/综合知识与能力(跨学科专业知识、有用的方法技巧,比如组织管理能力与方法,演讲能力与技巧等等) • 人格/修养(乐观自信、俭朴自然、诚实善良、勤奋坚毅、宽容合作、感恩助人) •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大学如何完成培养 • 大学是一个生态型的成才环境,对学生的培养是立体的、多元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各方面能力在这里都能有锻炼的机会和舞台。 • 课堂教学 • 课外自学 • 生产实习、工程设计、科学研究 •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 “校园文化”熏陶

  4. 大学学习机会认识 • 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 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知识基础 • 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 • 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 • 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5. 大学教师的讲课 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 • 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 • 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 • 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 • 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 • 老师往往提出许多问题,但答案确没有告诉同学;老师可能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并没给出具体步骤;还可能请同学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甚至只有问题,而其他全要同学自己苦思幂想、构建实验、求出结果。

  6. 大学的学习环境 • 大学学习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的变化。 • 没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 • 多数是大班而不是小班授课; • 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同学; • 很多学习是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 • 很多“空闲”时间; • 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 • 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请牢记:大一、大二不是高四、高五!

  7. 本课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研究型学习 面向问题学习 教一、学二、考三。

  8. 考试形式 • 笔试 • 课程论文(研究报告) • 实验报告 • 小组演示(小组研究报告) • 平时占70%左右;笔试考试占30%左右。

  9. 有效的学习 • 重视课堂学习(精力集中、跟进思考、参与讨论、提出质疑) • 多参考相关书目、选择更多习题 • 重视向老师提问、质疑,带着批判性思维学习 •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业余时间 • 通过实验证明理论、方法或技术 • 参与各种研究活动

  10. 学习平台 • http://www.wsncs.zjut.edu.cn/network/ • 在 学习指南 频道中 的 课程指导 栏目 有专门陈述学习方法的指导文章。

  11. 你们需要 • 一个可靠的邮箱; • 阅读除教材之外的其他书籍 • 查阅其他相关网站

  12. 参考资料 一、参考书籍 1.《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主编:骆耀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主编:Andrew S . Tanenbaum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主编:聂真理 李秀琴 李啸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组网技术实训教程》主编:姚幼敏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计算机网络教程》主编:吴功宜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网站 • http://www.cnnic.net.cn/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http://www.apinc.org/ 亚太地区网络信息中心 • http://www.cstnet.net.cn/ 中国科技网 • http://www.edu.cn/ 中国教育科研网

  13. 珍惜年轻岁月,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探索,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善于创新!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珍惜年轻岁月,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探索,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善于创新!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陈庆章qzchen@zjut.edu.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