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 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

知一题晓一路. 次坞镇中夏铁成. —— 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 九年级复习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才能有整个班级九年级数学学业考试的成功!由此九年级总复习应首先定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双基”的考查。. “ 牵牛要牵牛鼻子”。为了有效地提高九年级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我们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题目,复习知识点,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效率方法一:. 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 ( 1 )知识基础化,问题系列化.

dun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一题晓一路 次坞镇中夏铁成 ——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

  2. 九年级复习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才能有整个班级九年级数学学业考试的成功!由此九年级总复习应首先定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双基”的考查。九年级复习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才能有整个班级九年级数学学业考试的成功!由此九年级总复习应首先定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双基”的考查。

  3. “牵牛要牵牛鼻子”。为了有效地提高九年级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我们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题目,复习知识点,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4.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效率方法一: 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 (1)知识基础化,问题系列化 (2)设置问题串,知识连成片

  5. 串“知识点” 1、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 解(1)图象的开口方向: (2)顶点坐标: (3)对称轴: (4)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 (5)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 (6)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 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7)最大值或最小值: (8)y的正负性: (9)图象的平移: (10)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 向上 (-2,-1) 直线x=-2 (-3,0),(-1,0) (0,3) (-4,3) 当x=-2时,y最小值= -1; 当x=-3或-1时,y=0;当-3<x<-1时y<0;当x>-1或x<-3时,y>0 抛物线y=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2+4x+3 为2 (11)对称抛物线: 抛物线y=x2+4x+3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为y=-(x+3)(x+1)

  6. 设计意图: 通过这道题目的学习,已经基本上把二次函数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网络,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

  7. 串题目: 1 2 = - x x 2 y y=x+b P x O 1 y=ax+3 • 2、根据2008年绍兴市学业考试题串联题目 • 已知: • ②若买2支圆珠笔、1本日记本需4元;买1支圆珠笔、2本日记本需5元,则买4支圆珠笔、4本日记本需元. • ③如图,已知函数y=x+b和y=ax+3的图象交点为P,则不等式x+b>ax+3的解集为. (1)求方程(组)或不等式的解 (2)根据方程组的解,求4x+4y的值 (3)根据图像解不等式

  8. 设计意图: 这样串题目是我有时分析试卷的一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分析试卷,不能大手一挥说 “请同学们看到试卷,从第几题到第几题”,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总结方法,使学生做一题明一路。

  9. 串“典型图形” B 平移 旋转 D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 A A 30o 30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B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翻转 60o A A A A D B B C C 60o 45o A C B 45o 45o 45o 45o 45o B B B B C C C C 60o D D D D D 45o D C A 旋转 D E D

  10. 串“典型图形” B B B 45o 60o A C D 60° D 45° 45° A A C C 1、某海滨浴场的沿岸可以看作直线,如图所示,1号救生员在岸边的A点看到海中的B点有人求救,便立即向前跑300米到离B点最近的地点C再跳入海中游到B点救助;若每位救生员在岸上 跑步的速度都是6米/秒,在水中游泳的速度都是2米/秒。 1. 请问1号救生员的做法是否合理? 2. 若2号救生员从A 跑到D再跳入海中游到B点救助,请问谁先到达B?

  11. A A A A A A A A A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45o 60o 60o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A 翻转 D A 45o B C D 60° 45° C C D D B B 100米 2、如图,为了求河的宽度,在河对岸岸边任意取一点A,再在河这边沿河边取两点B、C,使得∠ABC=60°,∠ACB=45°,量得BC长为100米,求河的宽度(即求BC边上的高).

  12. P 60° 45° ⌒ ⌒ A B 3、外国船只,除特许外,不得进入我国海洋100海里以内的 区域。如图,设A、B是我们的观察站,A和B之间的距离为 160海里,海岸线是过A、B的一条直线。一外国船只在P点, 在A点测得∠BAP=450,同时在B点测得∠ABP=600,问此时 是否要向外国船只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 ┓ C

  13. 4、如图,已知铁塔塔基距楼房基水平距离BD为50米,由楼顶A望塔顶的仰角为45 º,由楼顶望塔底的俯角为30º,塔高DC为 ( )米 C 60o 60o 60o 60o A A A A E B 45o 45o 45o 45o B B B C C C D D D C A 旋转 D B D E

  14. B 平移 旋转 D A A A A C 45o 45o 45o 45o 45o 60o 60o 60o B B B C C C D D D D D D D D 60º B 60o 60o 60o 60o 60o 60o A M 60o 30º D 60o 45o A C C E D 50m B 问题1楼房AB的高度是多少? 问题2楼房CD的高度是多少? D

  15. 5、为打捞一失事飞机上的黑匣子,潜水员在A处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划行,在A处测得黑匣子B在北偏东60度的方向,半小时后到达C处,测得B在北偏东30度的方向,问潜水员继续向东划行时,距B的最近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m)5、为打捞一失事飞机上的黑匣子,潜水员在A处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划行,在A处测得黑匣子B在北偏东60度的方向,半小时后到达C处,测得B在北偏东30度的方向,问潜水员继续向东划行时,距B的最近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m) B 北 E 北 ? F 30゜ 60゜ A D C

  16.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于常见的基本模型是应使人人都要掌握的。当然,我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

  17. 心得体会: 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 近几年的九年级学业考试题型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 我们复习时就很重视钻研课本,重视课本题目的改编,把知识连成片 ,做到举一反三,形成整体知识并综合运用。效果不错。

  18.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为了赶进度,经常将“结果”直接抛给学生。我们差生的学习也就像蹩脚的杂技演员表演杂技节目“抛盘子”是接一个丢一个。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为了赶进度,经常将“结果”直接抛给学生。我们差生的学习也就像蹩脚的杂技演员表演杂技节目“抛盘子”是接一个丢一个。 为了加强复习的有效性,同时为了改进简单串联知识的做法,我们认为也可以以题带知识,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勾起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9.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二: 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1)以题带知识,应用促理解 (2)链条一环环,题目变变变

  20. y E F D N G C M B A O x 一图多换 (06浙江)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B=6,BC=2,∠DAB=45°,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等腰梯形ABCD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等腰梯形OEFG.      (1)写出C、F两点的坐标(2)将等腰梯形ABCD沿x 轴的负半轴平行移动,设移动后的OA=x,如图2 ,等腰梯形ABCD与等腰梯形O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点D移动到等腰梯形OEFG的内部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P,使△EF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M

  21. 一图多换 (1)将条件中的等腰梯形改为平行四边形 M M

  22. 一图多换 (2)等腰梯形改为菱形,边长为6 M M

  23. 一图多换 (3) 等腰梯形改为矩形

  24. 一图多换 (4)等腰梯形改为正三角形,边长为6

  25. D C D C F 1 A B G E 2 A B 一图多变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AEFG,点E、G分别在AB、AD上,点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试说明线段BE与DG之间的关系. BE=DG BE⊥DG F G M E

  26. BE=DG 一图多变 BE⊥DG C C D D F E F E G B B G A A C C D D E E F G B A B A G G

  27. 一图多变 D C D C P H E E F R A B B A Q G F G

  28. 问题的突破 (08义乌)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29. (3)在第(2)题图5中,连结DG、BE,且a=3,b=2, k= ,求 的值.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BC=b,CE=ka, 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30. 设计意图: 真正不会学习的人,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31. 心得体会: 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在复习中最忌教法单一,本来数学就抽象,加上复习又常走老路,吃倒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试题、九年级学业考试试题进行变式、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复习内容“旧貌变新颜”。

  32. 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乃至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教学只是学生发生这种作用或变化的“催化剂”。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乃至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教学只是学生发生这种作用或变化的“催化剂”。

  33.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三: 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 (1)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2)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4. 一法多用 如图1,在等边△ABC中,P为BC上一点, D为AC上一点,且∠APD=60°,BP=1,CD= , 求△ABC的边长. 3 △ABP∽△PCD

  35. 一法多用 ①将等边三角形拓展为等腰三角形 1、 如图2(1),在△ABC中,AB=AC,D、E分 别在BC、AC边上,且∠ADE=∠B,AD=DE。 求证:△ADB≌△DEC 图2

  36. 一法多用 ②将三角形拓展为四边形 2、 如图3(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B=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B。 (1)求证:∴△ABP∽△PCE; (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 (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出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3

  37. 3 、如图4(1),AB⊥BC,DC⊥BC,垂足分别为B,C. (1)当AB=4,DC=1,BC=4时,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AP⊥PD?如果存在,求线段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AB=a,BC=b,AD=c,那么当a、b、c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在直线BC上存在点P,使AP⊥PD? 图4

  38. ③把三角形推广到正多边形 4、如图5,正多边形A1A2A3…An ,只要当∠A1PQ=∠A2时,总有△A1A2P∽△PA3Q

  39. 问题的整合 • (08绍兴学业考试)问题背景 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 60°,则BM = CN. •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 90°,则BM = CN. • 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题: • 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 108°,则BM = CN.

  40. 设计意图: 对数学 “猜想—验证—推广”过程的学习,从特殊到一般进行猜想归纳,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41. 心得体会: 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 “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了解;让我做过的,我能掌握。” 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学生平时练习的题目。

  4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