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社会分工论

社会分工论. 王岳伦. 目录 ------ 劳动分工的功能. 导言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第二章 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结 第三章 分工形成的团结,或有机团结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第五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第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续)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第一卷逻辑结构. 压制性制裁. 集体意识.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恢复性制 裁. 社会分工. 导言. 问题的所在 : 分工现象的出现,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和商业。

eagan-bes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会分工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分工论 王岳伦

  2. 目录------劳动分工的功能 • 导言 •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 第二章 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结 • 第三章 分工形成的团结,或有机团结 •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 第五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 第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续) •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3. 第一卷逻辑结构 压制性制裁 集体意识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恢复性制裁 社会分工

  4. 导言 • 问题的所在:分工现象的出现,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和商业。 • 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逐渐成了一种规范和责任。 • 相关的批评。

  5. 研究内容 • 考察分工的功能,即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需要; • 确定分工得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 研究失范的分工。

  6. 一.确定功能的方法 • 不能用道德的方法确定劳动分工的作用 • 分工的道德影响和功能----以夫妻关系史为例 • 证实上述观点的方法-----法律类型:压制法与恢复法

  7. 法律类型

  8. 二.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结 • 压制法环境下的犯罪和运行机制 • 共同意识及其特征 • 犯罪惩罚的特征(宗教) • 对惩罚的分析 • 本章小结

  9. 本章小结 • 团结的作业不仅在于能够使普遍的、无定的个人系属于群体,还能使人们具体的行为相互一致。 • 惩罚通过维护一种充满活力的共同意识来极力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如果这种意识遭到了否定,社会团结的纽带就会松弛。 • 因此一旦集体意识遭到了反抗,它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立场,说明集体意识是完整的,触犯社会的行为必须补偿。

  10. 三.分工形成的团结,或有机团结 • 有机团结的法律类型 • 有机团结的关系模型 • 恢复法本身包含的法律系统:家庭法、契约法等 • 两种团结的区别

  11. 两种团结的区别 • 在第一种团结中,个人不带任何中介地直接隶属于社会;在第二种团结中,个人之所以依赖于社会,是因为它依赖于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 • 考察社会的视角不同:第一种情况是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所有群体成员的共同感情和共同信仰组成,集体类型;第二种是当我们与社会发生连带关系时,社会是由一些特别而又不同的职能通过相互间的确定关系结合而成的系统。 • 第一种团结的强度必须要达到这种程度: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观念和共同倾向在数量上和强度上都超过了成员自身的观念和倾向。因此,这种团结的发展与人格的发展逆向而行。后一种团结中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动范围和人格,集体意识逐渐让位于个人意识。

  12. 四.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 社会的原始性,构成的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 低级社会中的法律的压制性:《摩西五经》《圣经》《十二铜表法》 • 压制法十分发达

  13. 五.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 劳动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的纽带,不再依赖于共同信仰和情感 • 由团结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 共同意识和个人意识之间的关系 • 集体意识的平均强度 • 集体意识的确定程度

  14. 部分犯罪类型的消失和刑法的变迁-----以罗马、雅典为例。部分犯罪类型的消失和刑法的变迁-----以罗马、雅典为例。 • 共同意识的减弱和个人意识的增强。个人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成为更加重要的要素,个人所获得的这种重要地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个别意识在绝对意义上有所增加,也表现在它比共同意识更加发达。

  15.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衰微。起初任何事物都带有宗教色彩,可以说宗教和社会是同义的。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和科学等功能逐渐从宗教功能中脱离出来,它们的世俗性质越来越明显。 • 高等统一的社会需要社会分工来维持

  16. 六.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续) • 社会结构的变迁 • 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的特征 • 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的特征: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则不同,它们是由不同机构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而且它们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社会的各个要素不仅不同的要素,而且有不同的组合方式,相互协调,相会隶属,共同组成一个机构,并与有机体的其他机构相互制约,而环节组织的越来越走入穷途,职业组织粉墨登场和逐渐发展。 氏族 社会

  17. 对斯宾塞的批评 • 斯宾塞认为群体之所以不断吸引个人,是因为在低级社会漫长的战争状态中,必须要认为地建立一种强制性组织。事实上,低级社会并没有给个人的人格留下任何余地,也谈不上人为地限制和压制它们。

  18. 七.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 斯宾塞关于工业社会的观点:团结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强制力量来促使它的产生,维持它的生命,无须干涉,和谐就会自然形成,工业社会的团结是一种自发和自觉地团结,与分工无关。 • 契约关系的发展:以收养契约为例 • 契约和行政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19. 八.总结 • 社会生活的两个来源:个人意识的相似性和社会劳动分工 • 意识相似性所产生的法规是受压制手段管辖的,它强迫人们去执行一致的信仰和实践 • 劳动分工所产生的法规确定了已经产生分化的各种职能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 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具有权威性 • 利他主义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基础

  20. 九.提出的问题 • 涂尔干在本书中提出用法律类型的变化来划分社会团结,这种划分是否显得过于单一或者武断?

  2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