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9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项分析工作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 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2 )定性检验;( 3 )试样的分解;( 4 )干扰的消除;( 5 )测定;( 6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在定量分析中往往用样本平均值来估计总体平均值。这就要求进行测定时所使用的分析试样具有高度代表性,即样本平均值能代表总体平均值,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一、气体样品的采取. 气体样品为均匀样品。可采用直接法和浓缩法。. 二、液体样品的采取. 基本上可认为是均匀样品。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样品的均匀性。. 三、固体样品的采取.

ell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项分析工作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2)定性检验;(3)试样的分解;(4)干扰的消除;(5)测定;(6)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2.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在定量分析中往往用样本平均值来估计总体平均值。这就要求进行测定时所使用的分析试样具有高度代表性,即样本平均值能代表总体平均值,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3. 一、气体样品的采取 气体样品为均匀样品。可采用直接法和浓缩法。

  4. 二、液体样品的采取 基本上可认为是均匀样品。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样品的均匀性。

  5. 三、固体样品的采取 经常遇到的是矿石、合金、盐类、土壤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采样。

  6. 如矿石样,本身是不均匀的。取样时,要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愈多愈有代表性,但采样量不能过大。一般情况下,采样量与矿石的性质、均匀程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过可用公式计算如矿石样,本身是不均匀的。取样时,要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愈多愈有代表性,但采样量不能过大。一般情况下,采样量与矿石的性质、均匀程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过可用公式计算

  7. 式中,m为最小采样量(kg);d为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K和a均为经验常数。通常K为0.02~1,a为1.8~2.5。显然矿石的颗粒越大,采样量应越多。式中,m为最小采样量(kg);d为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K和a均为经验常数。通常K为0.02~1,a为1.8~2.5。显然矿石的颗粒越大,采样量应越多。

  8. 原始试样经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即可制备成量少而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原始试样经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即可制备成量少而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

  9. 对于金属或合金试样,组成比较均匀。可以采取剪或钻等方法。对于金属或合金试样,组成比较均匀。可以采取剪或钻等方法。 对于粉末状,由于本身比较均匀,可在不同部位取少量试样混匀,即可作为分析试样。

  10. 四、湿存水的处理 一般试样由于其表面及空隙中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湿存水,其含量多少随试样的粉碎程度和放置时间而改变。随着湿存水含量的变化,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在测定前,必须先将试样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用烘干试样测定的结果是恒定的。

  11. 第二节 试样的处理 1. 试样处理必须完全;2. 不应有损失;3. 不应引入杂质。 一、溶解法 水溶;酸溶(盐酸、硝酸、硫酸、磷酸、高氯酸、氢氟酸和混合酸)、碱溶。

  12. 二、熔融法 熔融法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利用试样与熔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使试样的全部组分转化成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如钠盐、钾盐、氯化物等。酸熔融、碱熔融、烧结法。

  13. 三、消解法 主要针对有机试样。为了测定有机(或生物)试样中的某些元素(如金属、硫、卤素等)的含量,必须先将试样分解。通常有湿法消化和干法灰化两种。

  14. 干法灰化 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400~700℃),以大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使之分解,然后加入少量浓盐酸或热浓硝酸浸取燃烧后的无机残余物。

  15. 氧瓶燃烧法广泛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卤素的测定。类似于物化的燃烧热测定。氧瓶燃烧法广泛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卤素的测定。类似于物化的燃烧热测定。

  16.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和氢通常采用燃烧法测定。 低温灰化法——等离子体法。采用射频放电来产生活性氧游离基,在低温下氧化有机物。最大限度减少挥发损失。

  17. 干法灰化法的优点是空白值低,即减少了由于大量使用溶剂所引进的杂质;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大批量试样,广泛用于生物试样及环境试样中无机成分的测定。如加入某种助灰化剂,则有助于生成溶于酸的成分,并防止某些组分(As)挥发损失。干法灰化法的优点是空白值低,即减少了由于大量使用溶剂所引进的杂质;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大批量试样,广泛用于生物试样及环境试样中无机成分的测定。如加入某种助灰化剂,则有助于生成溶于酸的成分,并防止某些组分(As)挥发损失。

  18. 湿法消化 将试样与混酸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煮。常用的混酸有:硫酸—硝酸—高氯酸等。 高压消化法 将试样与混酸密闭在反应容器中加热。 微波消解法

  19. 第三节 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20. 在定量分析中,当试样组成比较简单,所选择的测定方法有较高的选择性时,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即可直接测定。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是组成比较复杂的试样,在测定其中某一组分时,共存的其它组分往往会产生干扰。在定量分析中,当试样组成比较简单,所选择的测定方法有较高的选择性时,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即可直接测定。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是组成比较复杂的试样,在测定其中某一组分时,共存的其它组分往往会产生干扰。

  21. 为了消除干扰,可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若仍无法消除干扰,就需要将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分离是消除干扰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也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分离方法(Separation Method)是分析化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要求测定含量极微的组分,目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又不够高,这时必须先对待测组分进行富集(Enrichment)。即在分离的同时,设法增大待测组分的浓度。富集过程显然也是分离过程(从大量基体中分离出被测组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要求测定含量极微的组分,目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又不够高,这时必须先对待测组分进行富集(Enrichment)。即在分离的同时,设法增大待测组分的浓度。富集过程显然也是分离过程(从大量基体中分离出被测组分)

  23. 例如,测定海水中的痕量铀,通常1 L海水中,只有1~2 g U(VI),往往难以直接测定,如果将海水经过某种分离手段最后处理成10 ml溶液,即将U(VI)的浓度提高了100倍,既解决了测定方法灵敏度不够的问题,又达到与海水中其它金属杂质分离的问题。

  24. 对分离的要求是: (1)分离效果 即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是否分离完全(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到忽略不计) (2)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简单且快速,保证待测组分的回收率)

  25. 如何衡量分离的完全程度(分离效果),要看具体情况,一般用回收率和分离率来衡量分离效果。如何衡量分离的完全程度(分离效果),要看具体情况,一般用回收率和分离率来衡量分离效果。 回收率越高越好,即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尽可能小。采用加入法来测回收率。

  26.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待测组分含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对回收率的要求随待测组分含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

  27. 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SB/A(分离因素)表示 分离因素SB/A等于干扰组分B的回收率与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之比。由于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一般接近100%,

  28. 所以 SB/A越小,A与B的分离越完全。组分之间尽可能分离完全,在相互的测定中彼此不再干扰。分离对分离率的要求和样品中A和B的含量有关。10-4%

  29. 根据分离时组分所处的相 固—液分离 沉淀、离子交换、色谱 液—液分离 萃取、液膜 气—液分离 挥发、蒸馏

  30.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沉淀分离法、挥发和蒸馏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沉淀分离法、挥发和蒸馏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等。

  31. 二、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常用于分离常量组分(毫克级以上)。

  32.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有选择地沉淀某些离子,而其它离子则留在溶液中,从而得到分离的目的。沉淀分离法的主要依据是溶度积原理。在定性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是主要的分离手段。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有选择地沉淀某些离子,而其它离子则留在溶液中,从而得到分离的目的。沉淀分离法的主要依据是溶度积原理。在定性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是主要的分离手段。

  33. 在定量分析中,因为任何沉淀在定条件下总有一定的溶解度,故沉淀分离只适合常量组分而不适合微量组分的的分离。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在定量分析中,因为任何沉淀在定条件下总有一定的溶解度,故沉淀分离只适合常量组分而不适合微量组分的的分离。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34. 与沉淀重量法类似,如果欲将待测组分沉淀下来,则既要让它沉淀完全,又要求沉淀不被干扰组分污染。而沉淀完全就是要求回收率,不被污染就是要求分离率低。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与沉淀重量法类似,如果欲将待测组分沉淀下来,则既要让它沉淀完全,又要求沉淀不被干扰组分污染。而沉淀完全就是要求回收率,不被污染就是要求分离率低。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35. 一、无机沉淀剂

  36. 1.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由于各种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有很大差别,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酸度使某些金属离子相互分离。

  37. 理论上,知道金属离子浓度及其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就可以计算出该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及沉淀完全的pH值。理论上,知道金属离子浓度及其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就可以计算出该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及沉淀完全的pH值。 设金属离子浓度为0.01 mol/L

  38. 实际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都以简单的金属离子形式存在,可能形成羟基络合物或与其它阴离子形成络合物。因此,金属离子的分离的最适pH范围与计算值常会有出入,必须由实验确定。实际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都以简单的金属离子形式存在,可能形成羟基络合物或与其它阴离子形成络合物。因此,金属离子的分离的最适pH范围与计算值常会有出入,必须由实验确定。

  39. 进行氢氧化物分离,通常采用NaOH(强碱)作沉淀剂,使两性元素与非两性元素分离。采用 NH3·H2O, 在铵盐存在下,控制溶液的pH为8~9,使高价金属离子(如Al3+、Fe3+等)与大部分一、二价金属离子分离。

  40. 采用一些有机碱作沉淀剂。如六次甲基四胺、吡啶、苯胺等,与其共轭酸组成缓冲溶液,可控制溶液的pH,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达到沉淀分离的目的。采用一些有机碱作沉淀剂。如六次甲基四胺、吡啶、苯胺等,与其共轭酸组成缓冲溶液,可控制溶液的pH,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达到沉淀分离的目的。

  41. 采用ZnO悬浊液或一些微溶性碳酸盐或氧化物的悬浊液作沉淀剂。在酸性溶液中加入ZnO悬浊液,ZnO与酸作用逐渐溶解,使溶液pH升高,达到平衡后,可控制溶液pH约为6,使一部分氢氧化物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除ZnO悬浊液外,其它碳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镁等的悬浊液,也有同样的作用,但所控制的pH范围各不相同。采用ZnO悬浊液或一些微溶性碳酸盐或氧化物的悬浊液作沉淀剂。在酸性溶液中加入ZnO悬浊液,ZnO与酸作用逐渐溶解,使溶液pH升高,达到平衡后,可控制溶液pH约为6,使一部分氢氧化物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除ZnO悬浊液外,其它碳酸钡、碳酸钙及氧化镁等的悬浊液,也有同样的作用,但所控制的pH范围各不相同。

  42. 一般氢氧化物沉淀为胶体沉淀,共沉淀比较严重,所以分离效果不理想。在利用氢氧化物沉淀进行分离时,既要设法提高选择性,又要考虑共沉淀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分离效果。一般氢氧化物沉淀为胶体沉淀,共沉淀比较严重,所以分离效果不理想。在利用氢氧化物沉淀进行分离时,既要设法提高选择性,又要考虑共沉淀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分离效果。

  43. (1)利用控制酸度和选择沉淀剂 例如使 Al3+、 Fe3+与 Cu2+、 Co2+、 Ni2+、Cd2+、Zn2+、 Mn2+ 分离,如用过量氨水,虽然Cu2+、Ni2+、Cd2+、Zn2+不沉淀,但往往有共沉淀。若用六次甲基四胺,可控制溶液的pH在5.5~6,溶液pH较低, Cu2+等离子不生成氢氧化物,不但可以分离,而且没有共沉淀问题。

  44. 使用氨水分离时,通常加入氯化铵,其作用有三:控制溶液的pH为8~9,防止Mg(OH)2沉淀和减少Al(OH)3的溶解;大量铵盐存在,可减少氢氧化物沉淀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大量存在的电解质可促进胶体沉淀凝聚。使用氨水分离时,通常加入氯化铵,其作用有三:控制溶液的pH为8~9,防止Mg(OH)2沉淀和减少Al(OH)3的溶解;大量铵盐存在,可减少氢氧化物沉淀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大量存在的电解质可促进胶体沉淀凝聚。

  45. (2)利用均相沉淀法消除共沉淀 (3)利用小体积沉淀法减少或消除共沉淀 在尽量小的体积和尽量大的浓度,同时有大量没有干扰作用的盐类存在下进行沉淀。

  46. 由于离子的水合程度低,可得到含水量少而比较紧密的沉淀。大量无干扰作用的盐类存在,一方面降低离子的水合程度,同时减少沉淀对其它组分的吸附,提高分离效果。NaOH小体积沉淀法常用于使Al3+与Fe3+、Ti(IV)等的分离。由于离子的水合程度低,可得到含水量少而比较紧密的沉淀。大量无干扰作用的盐类存在,一方面降低离子的水合程度,同时减少沉淀对其它组分的吸附,提高分离效果。NaOH小体积沉淀法常用于使Al3+与Fe3+、Ti(IV)等的分离。

  47. 将试液蒸发至2~3ml,加入固体NaCl 5 g,搅拌使呈砂糖状,再加浓NaOH溶液进行小体积沉淀,最后加适量热水稀释后过滤。

  48. 用氨水沉淀也可用小体积沉淀法(加入大量NH4Cl),可用于Cu2+、Co2+、Ni2+ 等与Al3+、Fe3+、Ti(IV)的分离,操作同NaOH小体积沉淀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