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548 Views
鱼和蛙的比较解剖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蛙的外部形态和内脏器官,了解两栖动物的一般特征; 2 )通过对鲫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 3 )学会蛙类、鱼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4 )了解鱼类适应生活环境的身体结构特点; 5 )了解两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身体结构特点。. 二 实验内容 1 ) 蛙的外形与鱼的外形及其结构特点观察; 2 )蛙的解剖及内部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肌肉、泄殖等系统的观察; 3 )熟悉鱼的解剖及鱼类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特点; 4 ) 通过外形观察和解剖,了解鱼类和蛙类分别对水生生活及 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性。.
E N D
鱼和蛙的比较解剖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蛙的外部形态和内脏器官,了解两栖动物的一般特征; 2)通过对鲫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 3)学会蛙类、鱼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4)了解鱼类适应生活环境的身体结构特点; 5)了解两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身体结构特点。
二 实验内容 1) 蛙的外形与鱼的外形及其结构特点观察; 2)蛙的解剖及内部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肌肉、泄殖等系统的观察; 3)熟悉鱼的解剖及鱼类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特点; 4) 通过外形观察和解剖,了解鱼类和蛙类分别对水生生活及 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性。
三 实验材料与器材 1 实验材料 鲫鱼和牛蛙 2 实验器材 蜡盘、解剖盘、成套解剖工具、大头针、卫生卷纸 成套解剖工具清单: 镊子 3 把; 剪刀 2把; 解剖刀柄 1 把;解剖针 2 根。
四 作业与评分标准 1 列表比较鱼、蛙的心脏及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0.5分); 2 简述两栖动物在适应陆地生活方面,其身体结构的进化特点(0.5分) ; 3 解剖结束后,随机提问每人2个问题(2分); 4 标本解剖技术及解剖标本完整性(1分); 5 解剖后桌面卫生、解剖器材卫生及器械完整无缺(1分)。
五 实验操作 四人一组,每两个人以一种材料为主进行操作,两人配合。 (一) 实验材料和用具 1 材料: 牛蛙、鲫鱼 2 用具:解剖盘、解剖器材
(二)鲫鱼 1 外形 身体分头部、躯干不和尾部。重点内容是学会硬骨鱼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测量指标和术语的定义。如全长、鳍式、尾柄长、尾长、鳞式等。
(二) 鲫鱼解剖 2 内部结构 解剖注意:不能直接从肛门入剪刀,否则肠壁肯定破裂 。
(二) 鲫鱼解剖 2 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主要识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
(三) 牛蛙解剖 分先后重点观察口咽腔及消化、呼吸、泄殖、循环等系统。 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舌、内鼻孔、齿、耳喉管孔、声囊孔、喉门、食道口 消化系统:食道、胃、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泄殖腔、肝脏、胰脏、脾 呼吸系统:喉气管室、肺 泄殖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脂肪体、精巢、输精管、毕氏器(雌性:卵巢、输卵管。 循环系统:血液、心脏、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
(三) 牛蛙解剖 1 外形 分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牛蛙 Bull frog (Rana catesbeiana shaw) 两栖纲,无尾目,赤蛙科。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 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
(三) 牛蛙解剖 2 内部解剖,重点观察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系统。 1)用双毁髓法处死牛蛙(注意针尖刺入颅腔(头部眼后端)毁脑时,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用食指按头部前端,拇指按背,中指抵颈部。针从枕骨大孔刺入。 2)剪开腹壁时,应沿腹中线稍偏左侧剪,以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的腹静脉;将右侧腹壁翻开前,先将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 3) 展开、拉直四肢,用大头针将蛙固定在腊盘上。沿腹中线稍偏左侧优厚先前剪开腹壁,直至下颌,然后再前肢和后肢处沿肢内侧中线向两侧横剪。拉开腹壁,即可观察内部器官。剪刀尖应向上挑,以免损伤内脏。
蛙的处死方法 毁髓针刺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