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实 验

实 验. 汽车运用部分. 实验一 前轮侧滑量测定 实验二 车轮定位参数测量 实验三 制动力台架实验 实验四 底盘测功 实验五 汽油发动机的诊断 实验六 汽油车废气排放 实验七 柴油发动机的诊断 实验八 柴油车烟度测定 实验九 发动机密封性诊断 实验十 前照灯检验与调整 实验十一 车轮动平衡实验 实验十二 汽车噪声测定 实验十三 汽车运行工况实验 实验十四 车辆预检 实验十五 转向力角测定. 实验一 前轮侧滑量测定.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要求

faun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 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 验 汽车运用部分

  2. 实验一 前轮侧滑量测定 实验二 车轮定位参数测量 实验三 制动力台架实验 实验四 底盘测功 实验五 汽油发动机的诊断 实验六 汽油车废气排放 实验七 柴油发动机的诊断 实验八 柴油车烟度测定 实验九 发动机密封性诊断 实验十 前照灯检验与调整 实验十一 车轮动平衡实验 实验十二 汽车噪声测定 实验十三 汽车运行工况实验 实验十四 车辆预检 实验十五 转向力角测定

  3. 实验一 前轮侧滑量测定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4. 一、实验内容 在侧滑试验台上测定前轮侧滑量。如侧滑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则调整前轮前束;检查实验车轮胎的磨损情况,分析轮胎异常磨损现象。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侧滑试验台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熟悉国家标准,掌握测试方法;对前轮轮侧滑量超过标准规定的原因和轮胎异常磨损能作出判断。 三、仪器设备 侧滑试验台 1台 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以RIPOMETER侧滑试验台为例。 1.做好试验台周围场地的清洁工作,排除杂物,以免带到试验台上。 2.接通电源,对试验台进行“零位”检查;在左右移动滑动板,检查仪表显示是否灵活。 3.实验车轮胎应干燥、清洁,胎面无嵌石、铁片或扎钉等异物;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值。 五、实验步骤 1.松开试验台限位装置,接通电源。 2.实验车以低速(小于4km/h),直线通过试验台。 3.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如侧滑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则调整前轮前束后再试验。 5.实验结束后,切断试验台电源,试验台重新限位。 6.检查实验车轮胎磨损情况。

  5. 六、注意事项 1.不允许超过试验台额定载荷的汽车作实验,以防压坏机件或使滑动板变形。 2.实验车在试验台上不得转向或制动,因滑动板只能左右移动,而不能前后移动或转动,否则将会损伤测量机构。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内。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车前轮前束与外倾的配合情况和调整方法。 3.分析车轮轮胎磨损情况以及造成异常磨损的原因。 八、前轮侧滑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实验车型: 轮胎气压:KPa 轮胎花纹深度 mm 仪器设备:————— 实验指导:—————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6. 实验二 车轮定位参数测量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7. 一、实验内容 测量实验车前轮的前束、前轮外倾、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并对照该车技术条件作出分析;检查并分析实验车轮胎的异常磨损和轮辋变形;测量后桥(非转向桥)几何位置及与前轴的平行度,检查车轮的前束和外倾,对故障原因作出诊断;用前束尺或钢卷尺作前束值的简易测量。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车轮定位仪的测试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前轮定位参数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车轮定位仪对车辆的前后轴平行度进行检查的方法。 三、仪器设备 1.车轮定位仪 1台 2.实验车 1辆 3.千斤顶 2个 四、准备工作 以GCO—1型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为例。 1.停车于水平地面,使前轮处于正常的直线行驶状态。 2.检查并按标准充足轮胎气压。 3.检查实验车转向机构、悬架、制动系统的技术状况。 4.顶起前轮放置于转盘上,后轮用一定厚度的平整木块垫起,使前后轮处于同一水平面。

  8. 五、实验步骤 1.前束的测量: 1)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调节标杆长度,使标牌内间距段略大于实验车的轮距,聚光器光束指针大约可投射到标牌的中间位置。标牌间距一定要相等,两根标杆互相平行且垂直于车辆纵轴线。 2)将标杆分别放置于被测车桥的前后且平行于该桥,使标杆间距为车轮前束规定测量点直径的7倍。 3)把一侧聚光器光束投向前标杆牌某一整数如“20”上,再投向后标杆标牌,左右平行移动标杆,使指针落在与前标杆标牌同一数值上(如“20”),尔后将另一侧聚光器依次向前、后标杆投射光束,依其指示值计算前束值。如前标杆指示值为22,后标杆指示值为24,则前束值为24-22=2mm。 注:前束的简易测量法:按车辆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测量部位,在轮胎相应部位分别做一个记号,顶起被测车辆的前桥,转动左右车轮使两个标记处于轴线的前面,用前束尺或钢卷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L;然后将两个车轮分配转为180°,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为L′,则前束值为L′-L。 2.车轮外倾角的测量: 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将水准仪兰黑箭头所示的定位销轴插入待测车轮上支架中心孔,并使水准仪大致处于水平状态,拧紧弹簧卡锁紧螺钉,固定水准仪。转动“α”调节盘,直到水准仪气泡处于正中位置。在“α”盘上读出红线所示角度值,即为该车轮的外倾角。

  9. 3.主销后倾角的测量: 按“2”的测量,不动水准仪。将车轮向内转20°(左转向左、右轮向右),松开弹簧卡锁紧螺钉,水准仪大致平行于地面后固定水准仪。转动“γβ”调节盘,使其红线与0°线重合。 调整相应水准泡组件的调节旋钮,使气泡处于正中位置。然后将车轮向相反方向转动40°,调整“γβ”盘,直至气泡恢复正中位置。在兰盘上读出“γβ”盘红线所示值,即为该车轮主销后倾角。 4.主销内倾角的测量: 该项测量过程,应使行车制动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以红黄箭头所示定位销轴插入待测车轮上支架的中心孔中。向内转动车轮20°(左轮向左,右轮向右),水准仪大致平行地面后,拧紧弹卡销紧螺钉,将水准仪固定。然后转动调节盘“γβ”,使其红线与0°线重合;并调节相应水准仪组件的调节旋钮,使气泡处于正中位置。 再将车轮向相反方向转动40°,调整“γβ”盘,直至气泡恢复正中位置。在黄盘线红盘上所示之值,即为该车轮的主销内倾角,其中左轮在黄盘上读数,右轮在红盘上读数。 5.后桥(非转向桥)安装位置的测量: 车轮均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转盘扇形刻度尺处于零位。将聚光器及支架装于每一后轮,把三角架形式的标尺依前轮中心定位安于左右两侧。其左右两侧标牌相对于前轮中心的距离应相等。转动聚光器,将光束指针投射到标牌上。若左右两侧读数相同,则后桥相对于前轮之几何关系是正确的。 某些车辆后桥车轮具有前束和外倾角,其测量方法同前。

  10. 六、注意事项 1.用千斤顶顶起车轮安放转盘及垫木时,应选好支撑点;在顶起过程中,严禁人员上下车或晃动车辆。 2.车轮定位仪各部件均需轻拿轻放,严禁磕碰摔打,以防变形、损坏,造成测量失准。 3.实测车轮定位参数时,除必须外,不得随意上下车及晃动车辆。 4.测量主销内倾角过程中,应始终使行车制动器处于工作状态。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将实验数据依次记入实验报告。 2.按实验车技术条件检查实验数据是否合于技术条件。 3.若数据异常,试分析其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八、车轮定位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车 型: 发动机号:—————— 底 盘 号: 轮胎型号:_________ 轮胎气压: 轮胎花纹深度:_________ 仪器设备: 测试地坪:____________ 实验指导: 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11. 实验三 制动力台架实验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12. 一、实验内容 通过轮重仪检测各轮轮载质量;在制动试验台上测量车轮阻滞力、车轮制动力、制动协调时间、释放时间和驻车制动力;测定制动踏板力及制动系管路压力;解析制动曲线及制动过程各参数;对制动性能作出评价、诊断,并就车调整。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测力式制动试验台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熟悉国家标准(GB7258-87)中“用制动力检验制动性能”有关规定,掌握制动力台架实验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掌握制动系常见故障的诊断和调整方法。 三、仪器设备 1.测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 1台 2.轮重仪 1台 3.空气压缩机 1台 4.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以R13u测力式制动试验台为例。 1.实验车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值;轮胎应清洁、干燥,以防嵌石、铁片或扎钉等异物刮伤滚筒表面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排除实验车漏油、漏气、漏水部位故障。 3.开启轮重仪电源开关,按下清零键后仪表显示“零”,再开启打印机电源开关。

  13. 4.检查制动试验台仪表指针是否“回零”。 5.开启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使试验台气压达到规定值。 6.开启主电源,按下按钮,使试验台预热。 7.根据车型,选择合适的制动力测量量程及滚筒转速、滚筒间距。 8.按下指针锁止按钮,根据实验要求选择自动或手动。 五、实验步骤 1.实验车正直、缓慢开上轮重仪,待实验车在轮重仪台面停稳后,按下“开始”键,读取并记录左、右车轮的轮载质量值(前轴测完、再测后轴)。 2.实验车继续前行,缓慢开上制动试验台,车轮落稳在两滚筒之间后,变速器置于空档位置。 3.行车制动力测试 1)分别按下操作按钮,使左、右滚筒转动,观察仪表指针摆动情况,判断车轮是否有阻滞现象。 2)平缓踩下制动踏板,待灯亮时,读取仪表上制动力指示值。 3)前轴测完,再测后轴,方法同前。 4.驻车制动力测试。 1)视驻车制动作用的不同,待实验车相应车轴车轮停稳于滚筒之间后,使滚筒转动。 2)拉驻车制动杆,直至仪表指针指示有下降趋势,读取仪表上的最大值。

  14. 5.制动协调时间、释放时间测试 1)将踏板力传感器安放在驾驶室内制动踏板上。 2)按下绿色按钮,绿灯亮。 3)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开始约1-2s,记录仪进行记录,并维持记录4-5s。 4)仍缓慢踩制动踏板。 5)快速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力迅速增长,直至某一车轮抱死;松开踏板,20s后绿灯熄灭。 6)按下黄色按钮,使记录纸回到起始位置。 7)裁下记录纸,记录纸上记录了制动全过程——制动曲线,从制动曲线上读取制动协调时间和释放时间,以及踏板力。 6.制动管路压力测定 1)用一软管将实验车气压管路与转换器气缸接口相连通。 2)将制动力传感器平放于支架上,拧紧滚花螺母,使可动元件表面刚好与传感器接触。 3)实施制动。 4)仪表板表头指示计或记录纸上读取数据。 六、注意事项 1.实验车的轴荷不应超过轮重仪和试验台的允许载荷,以免损伤仪器设备。 2.实验车驶入、驶出轮重仪和制动试验台时应低速、平稳,以免冲击。 3.当实验车驶出试验台时,应使滚筒转动,便于实验车离开试验台。

  15.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内。 2.分别计算实验车主要承载轴的制动力占该轴轴荷的百分比和制动力总和占整车车荷的百分比,以及前、后轴左右车轮制动力之差与相应车轴轴荷的百分比;计算驻车制动力与整车车荷的百分比。 3.根据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判断实验车的制动性能,并分析制动系有何故障。 4.结合制动曲线判断故障的原因,应如何调整或检修。 八、制动力台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 实验车型: 轮胎气压:kPa 轮胎花纹深度:mm 仪器设备: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16. 实验四 底盘测功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17. 一、实验内容 按照GB 7258-87要求,校验实验车的车速表;测定驱动轮输出功率;测定燃油消耗量;测定实验车的加速性能;测定实验车的滑行性能;根据国家标准测定排放(见实验6与8)。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底盘测功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整车性能测试方法,综合处理测试结果,对车辆技术状况作出较正确的判断。 三、仪器设备 1.底盘测功机 1台 2.燃油流量计 1台 3.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1.实验车准备 1)实验车应清洁,无漏气、漏油、漏水、漏电现象。 2)轮胎气压,花纹磨损、破裂和割伤程度应符合GB7258-87的有关规定,轮胎不得有嵌石、鼓包、补钉等情况。 3)发动机技术状况正常,无异响现象。传动系各部件及轮胎不得有明显的松旷、摆动,动力传递可靠。 4)纵向约束装置完好有效。

  18. 2.仪器设备 以德国申克公司346L——D700底盘测功机为例。 1)开启底盘测功机主电源及控制面板上的各电源开关。 2)选择试验模式,试验模式一般有“F”、“V”、“V=Const”、“F~V2”、“EXTERNAL”五种。按试验要求,选定其中一种。按实验车辆发动机功率大小选定功率量程档,确定最大试验速度,开启相应按钮。 3)如采用水力测功机,应开启进水阀。如滚筒采用气动控制锁止,应接通压缩空气。 4)按实验要求,使用相应的冷却装置。 5)预热测功机至规定时间,即可开始实验。 五、实验步骤 1.校对车速表 1)测功机预热完成后,操纵控制器,锁止滚筒,实验车驶入试验台。按照实验车驱动形式布置纵向约束装置。然后操纵控制器,释放滚筒,使其处于自由滚动状态。 2)逆时针旋转加载电位器旋转,使测功机处于无加载状态(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3)驾驶员起动实验车,当仪表显示车速为40km/h时,检查实验车车速表读数,记录数据后,减速停车。

  19. 2.驱动轮输出功率测试 1)重复上述实验“1”中“1)”和“2)”。 2)指挥驾驶员操纵实验车,二档起步,连续换档至直接档,油门踩到底,待实验车速度达到实验要求的车速后,即适当加载,使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稳定状态,同时读出仪表显示的驱动力“F”(N)、速度“V”(km/h)、功率“P”(KW),并记录。 3)逆时针旋加载电位器旋钮到底,卸载减速停车。 3.油耗测量 1)重复“1”中“1)”和“2)”。 2)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将燃油流量计按其使用说明书要求串入发动机油路。 3)开启燃油流量计电源开关,进行预热。同时在流量计控制显示板上,选择测量模式,测量时间,并把开关搬至相应位置。 4)指挥驾驶员操纵汽车。换档加速,使实验车处于经济车速稳定状态,然后开启“start”(开始)按钮,使流量计开始工作。到达所选定的测量时间时,显示屏显示小时油耗“kg/h”或累计油耗“g”,记录结果。 5)减速、停车。 4.加速时间测量 1)按照实验车质量,挂上相应质量的飞轮以模拟车辆质量的影响。 2)重复“1”中“1)”和“2)”。 3)实验车在预定档位,以预定的稳定车速,迅速踩油门踏板到底,在踩油门的同时,启动计时器,加速汽车至该档最大车速的80%以上,对于轿车达到100km/h以上,与此同时,停止记时,记录加速时间。一般作最高档与次高档加速性能实验。

  20. 4)将实验车置于起步档位,迅速起点并将油门踏板快速踩到底,使车辆尽快加速行驶,当发动机达到最大功率运转时,力求无声地换档,换档后立即将油门踩到底,直至最高档最高车速的80%以上,对于轿车应加速至100km/h以上。用计时器记下起步连续换档加速时间。 5.滑行实验 实验车速为50km/h时,开始滑行,直至停止,记下滑行距离。 6.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锁止滚筒,指挥实验车驶出试验台,然后关机。 六、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不符合测试技术条件要求的实验车不得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实验车的发动机,传动系及轮胎状态,如有异常,应迅速停止实验。 2.在实验车前进方向禁止站人,并布置好车辆纵向约束装置。 3.注意发动机、轮胎的热负荷状态,可用吹风机吹风散热,连续试验不要超过3min。 4.测功机的试验模式选择键,只有在滚筒静止时才可以有效操作。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 2.试验车速为40km/h时,根据GB7258-87要求,车速表显示值应在36-46km/h之间,判断车速表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1. 3.功率值既可以从仪表上直接读出,亦可由 (P(kw), F(N),V(km/h))计算得出,检查两值是否一致并说明发动机功率和驱动轮输出功率的联系与区别。 4.油耗分析 由仪表上显示的每小时油耗 (km/h),通过下式换算成百公里油耗Q (L/100km); 式中: : 每小时油耗,(km/h); V :试验车速,(km/h); :油料密度,kg/L; :百公里油耗,L/100km。 比较实验车油耗试验值与原厂规定值,分析判断实验车燃油经济性状况。 5.试分析加速时间与滑行距离的影响因素。 八、底盘测功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 实验车型: 发动机功率:KW 轮胎花纹深度:mm 轮胎气压:kPa 仪器设备: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22. 实验五 汽油发动机的诊断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23. 一、实验内容 测试汽油发动机点火系重叠波、并列波、平列波;测试并调整分电器触点闭合角,点火提前角,各缸点火电压,进行各缸动力均匀性检查;测量蓄电池电压,起动电压;测量并调整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诊断异响,设几个常见故障,比较用仪器检查和主观判断的差异。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汽油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能根据测试结果,初步分析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以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排除方法。 三、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综合测试仪 1台 2.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1.实验车准备 检查实验车点火系各连线,做到连接正确并无破损漏电现象。 2.仪器准备 1)移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至适当位置,以便在实验车上布置传感器夹,如是滚动小车型测试仪应锁住滚轮。

  24. 2)在实验车蓄电池正、负极,点火线圈至分电器之间的中央高压线 上,分电器至第一缸火花塞之间的高压线上以及蓄电池搭铁导线上, 夹好相应的传感器夹。 五、实验步骤 开始实验时,把电源插头插上220V电源上,并开启测试仪电源开关。 1.点火系重叠波,并列波与平列波形观察 1)选择电压量程档、波形扫描模式。 2)起动发动机并稳定于适当转速(1200r/min)下。 3)依次选择压下示波器上重叠波,并列波及平列波按钮,观察波 形。操作波形移动旋钮,调整波形位置,使其显示完整、清楚,并 处于显示屏上相应位置。如有与正常波形存在差异的情况出现,调 整或检修实验车点火系相应部位后,重新检测。 2.触点闭合角,各缸点火电压测试 依次选择触点闭合角、点火电压测试项,使发动机综合测试仪进行相 应测试状态,从显示屏上读取数据并记录。 3.点火提前角测量 择点火提前角测试项。在怠速下运转发动机,频闪灯闪动光束对准 上止点记号处。改变频闪灯上设置的延时电路电阻器阻值,使在光亮 处动、静两记号重合,此时显示屏上的显示值即为点火提前角。

  25. 4.各缸动力均匀性检查 1)运转发动机至一定转速(1000r/min)状态。 2)使测试仪进入各缸动力均匀性测试状态。 3)依次读取各缸点火短路时发动机车速下降值。 5.使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依次处于蓄电池电压,起动电压测试状态。从测试仪上的显示屏读取并记录蓄电池电压,起动电压。 6.配气相位测试 1)传感器垂直于缸盖正对各缸进气门或排气门附近布置,具体布置 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2)使测试仪进入配气相位测量状态。 3)运转发动机至稳定转速(800r/min)状态。 4)按下并列波选择按钮,操纵波形移动旋钮,并使波形的两端与显 示屏上凸轮角刻度的两端对齐,使综合测试仪进入点火提前角测量 状态,打开频闪灯开关,找准一缸上止点记号,逐点改变传感器测 点位置并将出现进排气门响声波形的凸轮角度减去上止点的角度, 即为进排气门关闭在上止点后的度数。 7.异响分析 1)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布置传感器,注意传感器布置的位置与方 向。 2)操作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使其进入异响分析状态。观察在示波器 上经过相频选择的振动波形的时序、振幅、相位。

  26. 六、注意事项 1.各测试项下的传感器的布置,要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每项测试前,应重新检查或布置传感器。 2.确保实验安全。在接线时,不得开启测试仪电源及起动车辆。在实验时,不得触摸连接线路的任何带电部件。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把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2.分析波形形状,判断发动机点火系技术状况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波形出现,分析造成异常原因。 3.分析点火提前角,触点闭合角,点火高压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4.根据各缸逐次短路点火后,发动机转速下降值,判断各缸动力性;根据最大转速下降值与最小转速下降值之差,判断各缸动力均匀性。 5.分析配气相位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6.根据异响的振动波形,分析相应机构的技术状况。 八、汽油发动机诊断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__ 实验车型: 发动机点火顺序:__________ 仪器设备: 实验指导:__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27. 实验六 汽油车废气排放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28. 一、实验内容 怠速工况试验,按照GB3845-83标准,测量实验车CO,HC,并与国标GB3842-83允许值对照,判定试验结果;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负荷、转速、点火提前角、水温等参数,测量CO、HC,观察分析使用因素对排放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不分光红外线排放分析仪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掌握测试方法;能根据实验车的排放特点,判断发动机技术状况,并初步掌握对主要影响参数的调整方法。 三、仪器设备 1.不分光红外线排气分析仪 1台 2.底盘测功机 1台 3.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1.实验车准备 1)实验车发动机应达到规定之热状态,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 2)应保证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内深度不小于300mm,否则排气管应加接,并保证接头不小于300mm,否则排气管应加接,并保证接头不漏气。 2.仪器准备 1)清洁取样探头,做到无尘无水分。 2)开启仪器电源开关,3min后,再开启计量泵开关,仪器进入自校状态,10s后进入测量状态。

  29. 五、实验步骤 1.实验车怠速工况CO、HC测量 1)起动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中等转速,维持5s以上,再降至怠速状态。 2)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内,深度不少于300mm。 3)读数取最大显示值,并记录。 4)若为多排放管时,取各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负荷改变条件下测量 1)将实验车驶入底盘测功机试验台,测功机的操作按实验四所述进行。 2)控制油门踏板位置,使发动机分别处于小、中、全负荷状态,测量并记 录CO、HC浓度。 3.转速、点火提前角、水温改变条件下的测量。 1)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依次在不同的转速、点火提前角、水温改变条件 下,测量CO,HC浓度。 2)记录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注意试验安全,当在实验车底盘下固定或卸下取样探头时,严禁移动车辆。 2.测量仪器使用温度为+5℃~40℃。

  30.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怠速工况实验 先根据GB3842-83判定实验车类别,以确定实验车CO、HC的限值。 2.当使用实验条件改变时,CO、HC的浓度与会发生变化。分析为什么对负荷、转速、点火提前角、水温等主要使用因素进行正确的调整,可使CO、HC的排放特性得到改善。 八、汽油车废气排放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___ 实验车型: 发动机号:__________ 仪器设备: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返回

  31. 实验七 柴油发动机的诊断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32. 一、实验内容 测量柴油机各缸压缩压力,压力差;配气相应,喷油压力及压力波形;测量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开闭压力,升程及喷油正时;进行各缸负荷测功及各缸工作均匀性检查,判断发动机的均匀性。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柴油机综合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能根据测试结果,初步分析发动机性能,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排除方法。 三、仪器设备 1.柴油机综合测试仪 1台 2.实验车(柴油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1.实验车准备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无泄漏现象。 2)柴油机无明显异响。 2.仪器准备 1)保证传感器夹头无水、油、泥、尘污染等情况。 2)移动综合测试仪实验小车,放置于实验车旁的适当位置,使传感器夹接方便。

  33. 五、实验步骤 1.各缸压缩压力,压力差测量 1)将气缸压力传感装在喷油嘴、预热塞、或空气起动活力门处。 2)采用断油法使发动机不着火。 3)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 4)使测试仪进入各缸压缩压力测试状态。 5)按各缸供油顺序,依次测定各班压缩压力,确定压力差。 2.配气相位测试 1)将油压传感器接在1缸或6缸上。 2)运转发动机稳定在800r/min。 3)使综合测试仪进入配气相位测试状态,并调出并列波。 4)用正时灯打到飞轮上止点记号,将振动传感器顶在进排气门处。 5)观察分析波形,记下各缸配气相位。 3.测量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开闭压力,升程、喷油压力及压力波形 1)将油压传感器串在被测缸的高压油管上。 2)运转发动机稳定在800r/min。 3)使综合测试仪进入供油压力测试状态,并调出并列波,显示屏上显示的就是高压泵转一周时,该缸的供油规律。 4)观察和分析波形,确定喷油器针阀的开闭压力、升程。

  34. 六、注意事项 1.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未准备完毕前,不得发动实验车,在进行试验时,不得触摸连接线路上的任何带电部件。 2.各传感器与发动机的安装连接,要严格遵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上述测试参数,综合地反映了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等的技术状况,如超过原厂规定值范围或许用额定值,分析原因和确定调整方法。 八、柴油发动机诊断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 实验车型: 发动机型号:_______ 仪器设备: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35. 实验八 柴油车烟度测定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36. 一、实验内容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按照GB3846-83标准进行,并按GB3843-83判定试验结果,改变实验车负荷、转速、喷油正时、水温等参数,分析对烟度值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滤纸式(Bosch)烟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测试方法;能根据实验车的排放特性,判断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并初步学会对主要参数的调整方法。 三、仪器设备 1.滤纸式(Bosch)烟度计 1台 2.底盘测功机 1台 3.实验车(柴油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1.实验车准备 1)实验车发动机应达到规定之热状态,排气系统应无泄漏现象。 2)应保证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少于300mm,否则排气管要加接,并保证 接头无泄漏。 3)必须采用生产厂家规定的柴油并不得加入消烟剂。 2.仪器准备 1)开启压缩空气进气阀,调整压缩空气压力至规定值。 2)开启仪器电源开关,自校,预热。

  37. 五、实验步骤 1.自由加速烟度试验 1)取样探头逆气方向固定于排气管内,并使其中心线与排气管轴线平行。 2)由怠速工况将油门急速踩到底,约4s后松开,如此重复三次,开启测量 循环开关与踏板急踩动作同时进行,严格同步,急踩油门踏板到底,至4s 后即松开油门踏板,由表头读数。下一次踩油门间距15s,如此重复三次, 取三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所测烟度。如表8-1所示。 图8-1 柴油机排气烟度自由加速法测试规范 2.负荷改变条件下烟度测定 1)将实验车驶入底盘测功机试验台上。测功机的操作方法同实验四。 2)选定实验车经济车速,在发动机分别处于小、中、全负荷状态,测定烟 度值。 3)在每一负荷下的烟度值应连续测量三次,每二次测量时间间隔不超过 1min,以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3.转速、喷油正时,水温改变时的烟度测定 1)发动机处于相应工况,依次改变喷油正时,转速,水温等参数,测定烟 度值。 2)每一条件下的烟度测量应连续三次,每二次相隔时间不超过1min,取三 次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六、注意事项 1.取样探头不应受到排气动压的影响。 2.应该保证取样,滤纸走位,读数及压缩空气清洁试管在15s内完成。 3.注意安全、人在车底拆装取样探头时,严禁移动车辆。

  38.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自由加速工况试验,根据GB3843-83确定实验车允许的烟度值,判定 实验结果。 2.柴油车烟度值随使用因素的改变而变化,注意观察使用因素的改变对 烟度的影响。 八、柴油车烟度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_ 实验车型: 仪器设备:_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39. 实验九 发动机密封性诊断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40. 一、实验内容 测量发动机运转时进气岐管真空度;测量气缸压缩压力并计算各缸压力差值;测量曲轴箱漏气量。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有关仪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影响发动机泄漏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三~七项 按实验内容分别叙述。 进气岐管真空度测量 进气岐管真空度是表征发动机技术状况的综合参数之一,与气缸活塞组的磨损、气门、进气系统和衬垫的密封性、化油器、点火系、配气机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是发动机维修质量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 三、仪器设备 以NP101A型数字式负压计为例。 1.数字式负压计 1台 2.发动机转速表 1台 3.实验车或汽油发动机(台架) 1辆 四、准备工作 1.将负压计接通电源,预热30min,调节调零电位器,使仪表显示00.0kPa。 2.安装发动机进气岐管测量接口,用胶管与负压计连通。 3.起动发动机并升温至75~85℃,维持稳定运转。 4.安装发动机转速表,按发动机气缸数选定转速表档位,观察指示数,应稳 定正常。

  41. 五、实验步骤 1.仪器调零 2.通过旋动怠速调整螺钉改变节气门开度,调整发动机转速。按GB3799- 83《汽车发动机大修峻工技术条件》1.6条规定达到500~600r/min 或该 发动机的怠速转速稳定运转。 3.记录负压计读数。 4.调整发动机转速,如自怠速逐步提高至额定转速、猛加速再返回怠速 等工况;记录真空度,观察变化特点。 六、注意事项 1.实验车应可靠地驱车制动,注意相互照应,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2.连通仪表管路及接线时,要注意安全。 3.进气岐管至仪表间管路及接头部位,应密封良好,防止泄漏。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根据实验地所处海拔高度,对所测真空度值进行修正。 2.对照国家标准要求及实测真空度变化特点,试对发动机技术状况作出分析和判断。 气缸压缩力测量 气缸压缩终了的压力,反映气缸与活塞,气门及气缸衬垫等的密封性,并与缸内积炭、机油粘度等因素有关。测量气缸压缩力是车辆维修质量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

  42. 三、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用气缸压力表 1个 2.汽油发动机转速表 1个 3.实验车或汽油发动机(台架) 1辆(台) 四、准备工作 1.检查蓄电池充电状态。 2.发动机水温达80~85℃时,熄火,拔去火花塞端高压线接头,充分清洁 火花塞及火花塞孔凹部;拆除点火线圈中央高压线。 3.装接发动机转速表。 4.检查阻风门,应在全开位置。 五、实验步骤 1.用专用套筒拆卸火花塞并仔细清洁火花塞孔,防止脏物落入气缸内。 2.用气缸压力表锥形橡皮头抵紧火花塞孔。 3.踩下加速踏板至节气门全开,以起动机带动发动机3~5s(应达到150~ 180r/min)。 4.逐缸测试,观察、记录发动机转速及压力表指示值,每缸测量2~3次, 对个别缸指示值偏低,可试用注入机油判断气门密封状况。 5.恢复火花塞,恢复点火线路,并起动发动机至能正常运转。 六、注意事项 1.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及起动机的技术状况良好。 2.发动机的水温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3.测量每缸压力时,压缩行程应不少于4次。

  43.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每缸测量2~3次,计算平均值;并根据实验地点所处海拔高度,修 正气缸压缩力值。 2.对个别缸、相邻缸压缩力读数偏低,个别缸偏高或读数时高时低, 应根据使用因素作出切实的判断。 曲轴箱漏气量测量 发动机运转时,曲轴箱漏气量与气缸活塞组件的磨损有关。由此,可以通过测量曲轴箱漏气量来评价气缸活塞组以至整个发动机的技术状况。 三、仪器设备 1.漏气量测量仪 1台 2.底盘测功机(或发动机测功机) 1台 3.实验车(或发动机台架) 1辆 四、准备工作 以SLQY型漏气测量仪为例。 1.在稳压箱上装配测量仪,连接测量仪电路,通过检查并预热30min . 2.将实验车发动机运转,达到正常热状态后熄火。 3.堵塞曲轴箱与外界的其它通道,如机油尺插孔、气门室盖、气门室 罩等孔道。 4.用导气软管将发动机曲轴箱通风口与稳压箱连接。

  44. 五、实验步骤 1.开启测量仪,选定量程。 2.起动发动机,使实验车(或台架发动机)逐渐加速、加载至节气门全 开,满负荷运转。 3.当实验车(或台架发动机)稳定运转10min后,开始记录漏气量值。 4.限值控制测试:根据实验车型(或发动机型)的技术条件或参照同类 车(发动机)型所规定的漏气量允许值,作限值控制测试。 1)旋动限值调整电位器,至量程规定限值。 2)发动机满负荷运转,如漏气量超限,则“流量”限值灯(缘色)亮。 3)连续运转5s以上,如漏气量持续超限,则“故障”灯(红色)亮, 表明该发动机漏气严重,技术状况低下,需修理。 5.记录测试值,并重复2~3次,取算术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在底盘测功机或发动机测功机上,须注意人—车(台架)—仪器配合, 防止发生事故。 2.记录漏气量值,应取运转工况稳定时的值,其它实验参数(如车速、 转速、功率等)应同时记取。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实验车中,应对实验车或发动机运转时的其它特征,如噪声、异响、振动、废气等作出观察和记录。根据漏气量测定值,作出技术状况的综合分析。

  45. 八、发动机密封性诊断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 车 型: 发动机型:_______________ 后 缩 比: 海 拔:m 行驶里程:km 机油牌号:℃ 冷却液温度:℃ 机油温度:________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______ 1.实验记录 1)气缸压缩力测量实验记录 仪器设备:____________ 发动机转速:___________ 2)进气岐管真空度实验记录  仪器设备:____________ 3)曲轴箱串气量测定实验记录  车 型: 发动机型:___________ 仪器设备: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46. 实验十 前照灯检验与调整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47. 一、实验内容 测试实验车前照灯主光束偏斜量,测量前照灯发光强度。若前照灯主光束偏斜量不合乎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就车进行调整,演示暗区屏幕检查及调整方法。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前照灯检验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检验实验车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主光束偏斜量及掌握前照灯主光束偏斜量的调整方法。 三、仪器设备 1.前照灯检验仪 1台 2.实验车 1辆 四、准备工作 以自动追踪光轴式前照灯检验仪为例: 1.前照灯检验仪的聚光透镜应清洁无污,如发现污垢,可用麋皮或柔软棉布擦拭。 2.应检查光度计指针是否对准零位,如不在零位,可把它校正到零位。 3.前照灯检验仪下部的导轨应清洁无杂物,以保证检验仪导轨顺利移动。 4.清除实验车前照灯上的污垢,实验车蓄电池电压应充足,车轮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

  48. 五、实验步骤 1.实验车尽可能与导轨保持垂直方向驶近检验仪,使前照灯与检验仪受光器的距离符合规定。 2.用车辆找准器使检验仪与实验车对正。 3.开启前照灯。 4.接通检验仪电源,用上下、左右控制开关移动检验仪位置,使前照灯光线照射到检验仪受光器上。 5.接下测量开关,根据受光器追踪到前照灯主光束时的光轴偏斜指示计和光度计的指示值,即可得出主光束偏斜量和发光强度值。 六、注意事项 1.检验仪的底座应保持水平。 2.不要让检验仪受外来光线的影响。 3.必须在实验车驾驶室内保留一名驾驶员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4.实验车有四只前照灯时,一定要把辅助照明灯遮住后再进行测量。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内。 2.试分析影响前照灯发光强度的因素。 3.试分析影响前照灯主光束偏斜量的因素和调整主光束偏斜量方法。

  49. 八、前照灯检验与调整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__________ 实验车型: 轮胎气压:__________ 蓄电池电压:V 仪器设备:__________ 实验指导:_______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果分析 返回

  50. 实验十一 车轮动平衡实验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目的要求 • 三、仪器设备 • 四、准备工作 • 五、实验步骤 • 六、注意事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