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Flying wing – problems and decisions 飛 翼問題和 決定

Flying wing – problems and decisions 飛 翼問題和 決定. 指導老師 : 沈毓泰   組員 : 楊明祥 陳 有 朋      蕭文賢 日期 : 20140430. 目錄. 摘要 引言 初步研究 目前調查 IWB 方案 特點 結語. 摘要. 1 . 選擇固件主要設計 方案 2 . 氣動布局 3 . 結構 概念 4 . 背後理念的配置與分析 5 . FAR-25. Federal Aviation Regulations 美國聯邦 航空法規 關於適 航及環保標準. 引言. 1 . 降低票價

Download Presentation

Flying wing – problems and decisions 飛 翼問題和 決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Flying wing – problems and decisions飛翼問題和決定 指導老師: 沈毓泰   組員:楊明祥 陳有朋      蕭文賢 日期:20140430

  2. 目錄 • 摘要 • 引言 • 初步研究 • 目前調查 • IWB方案特點 • 結語

  3. 摘要 • 1.選擇固件主要設計方案 • 2.氣動布局 • 3.結構概念 • 4.背後理念的配置與分析 • 5.FAR-25 Federal Aviation Regulations 美國聯邦航空法規 關於適航及環保標準

  4. 引言 • 1.降低票價 • 2.緩解大型機場問題 1.體重效率的下降 2.機場基礎設施 降低15~20%的金額

  5. 1.將空間容納入機翼裡 • 2.增加中心部分結構深度

  6. 初步研究 • 機翼構造 • 弦外翼參數 • 動力裝置的類型及結構 • 結構概念 • 合理的飛機尺寸 初步概念設計:1.引擎位在超過後半中心部位 2.直尾翅設置在翼尖上 3.減少機頭和機尾的重量 4.承載940名乘客 5.在0.8馬赫下飛行10,000公里

  7. 機翼構造 • 利用3個不同的模型來執行空氣動力學之實驗,位於TsAGI(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進行低速風洞測試,測試結果為圖3所示。 減少中間部位翼展優點: 1.減少震波阻力 2.增加翼展的升力 3.減輕作用於乘客在X旋轉和 橫縱向的負載 減少中間部位翼展缺點: 1.減少大型結構深度,機翼重量 增加 2.部分相鄰的翼弦,導致某些誘 導阻力增加 3.客艙的伸長,其結果導致重心 加寬範圍,增加調整損失

  8. 弦外翼參數 • 整體來說它的功能和控制單元的安排是和XB-35、YB-49相同,這兩架飛機是由諾斯羅普公司在40年代所開發的。

  9. 主要利用簡單的鉸鏈來安裝襟翼位於靠近重心的位置,已盡量減少負俯仰力矩,可以由翼尖來微調升降副翼(圖4)。

  10. 動力裝置的類型及結構 • 引擎被設置在超過機翼中心後緣的掛架,這樣的設計被認為是最好的,不僅可以降低客艙噪音,當旋轉元件故障時也能增加乘客安全。

  11. 雖然後置引擎及槳扇引擎的配合,有助於降低油耗量但細部實驗分析後,發現以下缺點: • 1.為了彌補機頭向下的俯仰力矩,引擎這樣的佈置是有問題的,會導致引擎 • 的推力在起飛時嚴重損失升力 • 2.對於後置引擎的飛機不能接受測流槽不穩定,或在任何情況下,飛機載重 • 不同時,導致重心位置過寬且分散 • 3.對於相連接的引擎佈置,若其中一個故障,其他的引擎也會接連失效 • 4.無法達到所要求的巡航馬赫

  12. 結構概念 • FW客機的主要特徵是客艙的佈置在機翼中間部位,經過計算顯示出,機翼中間部位採用相當大量的上下面板,能夠使其同時間承載壓力和彎曲負荷。 • 使用平板吸收外部負載,以及圓柱型殼吸收客艙壓力的概念,在圖5、6中可呈現合理的區域。

  13. 合理的飛機尺寸 當定義一架合理的飛機尺寸(客機),耗油量和DOC(每英里票價)是作為成本因素的衡量標準,具有650-700名乘客的傳統客機,其獲利幾乎很少(圖7)。 而在實驗方面測試結果證實FW設計可以達到非常高的巡航馬赫,相對於傳統客機約高出20~25%。在同一時間,高攻角的狀態也更有利於升力和力矩特性。

  14. 目前調查 • 需求定義 • 替代配置方法 • 飛機替代變數比較

  15. 需求定義 • 初步階段獲得的結果,考慮到合作者的規格和技術水平去定義如下表: 而依現在技術,機翼(FW)概念設計的可行性,影響最大的關鍵技術為: •空氣動力的佈局 •機身/引擎的干擾 •系統提供穩定性,可控性和飛行安全 •中央翼段結構 •氣體動彈性和顫動 •FAR-25乘客緊急逃生的客艙佈置 •機場基礎設施​​的相容性 ACN: 飛機於跑道因各種因素,相互適應的具體數值。

  16. 替代配置方法 • 為了更徹底查清設計問題,我們決定了要考慮多種可能的配置,透過混合動力配置來改良傳統。四個開發配置如下: 配置1(常規): 這是一個傳統配置在尾部的設計,該乘客容納在機身的兩個階層內。

  17. 配置2(混合部局IWB): • IWB配置的總體視圖,主要特點如下: • 一體化機翼/機身結構 • 相對於中心機翼厚度大的絕對結構深度 • 簡化各艙的緊急出口配置 這個配置已經演變成基本配置。它是一個縮短機身和擴大的中心部分機翼的結合。約40%的總乘客被容納在中心翼部。其餘乘客被放置在了其他機身甲板。

  18. 配置3(LB): 該配置具有中心翼機身寬度大,乘客被容納在一個階層的,而下層為服務單位和貨艙。 其主要特點如下: •缺少上部客艙甲板 •大量貨物集中於貨運板 •廚房轉移到下層可方便服務乘客 •起落架縮短並使起飛的迎腳無限制

  19. 配置4(FW): 此配置最接近於“飛翼”定義,這裡所有的乘客容納在一個寬大的中央部分。其主要特點如下: •缺少上部客艙甲板, •通順串連控制台和中間部分

  20. 飛機替代變數比較 • 比較參考點: • •空氣動力學效率 • •重量效率 • •燃油效率 • •操作特性 • •巡航時客艙地板坡度 • •緊急出口的最大距離 • •貨物容納數量 • •經營重心範圍 如圖配置第2,3,4(IWB佈局,LB和FW)實際上已經與空氣動力效率相同在M = 0.8

  21. 重量效率比較

  22. 操作和其他特點比較 根據以上採用的標準比較,最後決定IWB方案,其中: •包括所有有關FW型的結構特殊性 •在經營和生產方面與傳統的飛機,有 許多共同的特點,圓滿解決了緊急疏 散問題 •優越的技術和經濟條件

  23. IWB方案特點 • 基本數據 • 重量範圍 • 緊急疏散

  24. 基本數據

  25. 重量範圍 飛行時中心與重心位置的空氣動力變化

  26. 緊急疏散 • FAR-25規定: • 緊急逃生口,應使用不超過50%的出口 • 座位到逃生口最大距離不能超過18.3m

  27. 結語 • 已經進行了多次定義上的配置和FW型飛機具有超強的高載客量的特徵調查,結果證實,FW型飛機與傳統飛機在技術與經濟相比是具可行性的。而在作者看來,混合佈局(IWB),它代表一個“純粹”的FW和傳統的飛機之間的綜合是最具競爭力的概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