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k likes | 1.29k Views
参考书目. 1. 激 光 技 术 , 蓝信钜 , 科学出版社. 2. 激 光 技 术 , 天津大学精仪系编译. 3. 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 , 俞宽新等, 北工大出版社. 4. 激 光 原 理 , 陈钰清,浙江大学出版社. 5. 激 光 原 理 , 周炳琨,国防大学出版社. 邓振波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Tel: 5168 8675 , E-mail: zbdeng@center.njtu.edu.cn 若下载课件请进入: http://doctor.njtu.edu.cn/dengzb
E N D
参考书目 1.激 光 技 术, 蓝信钜 , 科学出版社 2.激 光 技 术, 天津大学精仪系编译 3.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 俞宽新等, 北工大出版社 4.激 光 原 理, 陈钰清,浙江大学出版社 5.激 光 原 理, 周炳琨,国防大学出版社
邓振波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Tel: 5168 8675, E-mail: zbdeng@center.njtu.edu.cn 若下载课件请进入: http://doctor.njtu.edu.cn/dengzb 或者进入交大校园网,点击“学科师资”下的“博导风采” 再点击“导师风采”下的“博导风采”,然后到下面“光学”学科里面点击“邓振波”。然后可找到课件和作业。 ------------------------------------------------------------
绪论 激光(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激光器(件):是在量子物理基础上诞生 的新型光源。 无辐射跃迁 Light or laser 激 光: 属于受激辐射相干光,具有高亮度、 高方向性和单色性好等特点。 普 通 光: 属于自发辐射非相干光。 E=hν, P=h/λ, λ=h/P=h/mv
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标志着激光科学技术的诞生。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标志着激光科学技术的诞生。 从此,给古老的光学学科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引起现代光学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亦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个世纪60年代是Laser发展最快的时期。
61年,He-Ne Laser, Nb 玻璃Q开关Laser, 红宝石 倍频Laser ; 62年,半导体Laser用于全息照相; 63年,液体Laser ; 64年,钇铝石榴石Laser, CO2Laser, 化学Laser 和 锁模Laser ; 65年,Laser参量振荡器; 66年,染料Laser ; 67年,超短脉冲Laser ; 68年,金属蒸气Laser ;
70年,异质结半导体Laser,真空紫外分子Laser;而后,高气压气体Laser,气动Laser,高功率化学Laser, 准分子Laser,自由电子Laser等相继问世,至今已有几千种。 然而,真正有实用价值的Laser为数还不多。所以,不断地改进Laser的性能,提高效率和功率、压缩其脉冲宽度以及改变输出频率等(以适应各种应用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乃是研究Laser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程(激光技术)就是为解决上面提到的“提高”、“压缩”以及“改变”等而设的,旨在改善和提高激光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本课程(激光技术)就是为解决上面提到的“提高”、“压缩”以及“改变”等而设的,旨在改善和提高激光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激光的调制技术和传输技术等。 调Q技术和锁模技术; 选模技术和稳频技术;
第一章 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
§ 1.1 调制的基本概念 激光是一种频率更高的电磁波,它具有很好相干性,因而象以往电磁波(收音机、电视等)一样可以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波。 由激光“携带”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通过一定的传输通道(大气、光纤等)送到接收器,再由光接收器鉴别并还原成原来的信息。这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的过程称之为调制, 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调制器。其中激光称为载波;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解调:调制的反过程,即把调制信号还原成原 来的信息。
激光光波的电场强度是: 式中 , , 。根据调制器和激光器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内调制和外调制。 内调制:是指加载调制信号是在激光振荡过程中进行的,即以调制信号去改变激光器的振荡参数,从而改变激光输出特性以实现调制。
例如,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改变它的泵浦驱动电流,使输出的激光强度受到调制(也称直接调制)。还有一种内调制方式是在激光谐振腔内放置调制元件,用调制信号控制元件的物理特性的变化,以改变谐振腔的参数,从而改变激光器输出特性,以后介绍的调Q技术实际上就是属于这种调制。例如,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改变它的泵浦驱动电流,使输出的激光强度受到调制(也称直接调制)。还有一种内调制方式是在激光谐振腔内放置调制元件,用调制信号控制元件的物理特性的变化,以改变谐振腔的参数,从而改变激光器输出特性,以后介绍的调Q技术实际上就是属于这种调制。
外调制:是指激光形成之后,在激光器外的光路上放置调制器,用调制信号改变调制器的物理特性,当激光通过调制器时,就会使光波的某参量受到调制。外调制方便,且比内调的调制速率高(约一个数量级),调制带宽要宽得多,故倍受重视。外调制:是指激光形成之后,在激光器外的光路上放置调制器,用调制信号改变调制器的物理特性,当激光通过调制器时,就会使光波的某参量受到调制。外调制方便,且比内调的调制速率高(约一个数量级),调制带宽要宽得多,故倍受重视。 激光调制按其调制的性质可以分为调幅、调频、调相及强度调制等。
§1.1.1振幅调制 振幅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的振荡,简称调幅。 设激光载波的电场强度如: 如果调制信号是一个时间的余弦函数,即: 其中 Am和 ωm分别是调制信号的振幅和角频率,当进行激光振幅调制之后,(1.1-1)式中的激光振幅 Ac不再是常量,而是与调制信号成正比。
其调幅波的表达式为: (1.1-3) 利用三角公式: (1.1-3`) 得: (1.1-4)
式中, 称为调幅系数。可见调幅波的频谱是由三个频率成分组成的,其中,第一项是载频分量,第二、三项是因调制而产生的新分量,称为边频分量 (见下图1.1-1) 。 调 幅 波 频 谱
对于调频而言,就是(1.1-1)式 中的角频率ωc不再是常数,而是随调制信号而变化,即: §1.1.2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简称调频和调相 调频或调相就是光载波的频率或相位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改变的振荡。因为这两种调制波都表现为总相角(t) 的变化,因此统称为角度调制。
若调制信号仍是一个余弦函数,则调频波的总相角为: 其中 称为调频系数,kf称为比例系数。 则调制波的表达式为:
同样,相位调制就是(1.1-1)式中的相位角 不再是常数,而是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调相波的总相角为: (1.1-8) 则调相波的表达式为: (1.1-9) 式中, 称为调相系数。
下面再分析一下调频和调相波的频谱。由于调频和调相实质上最终都是调制总相角,因此可写成统一的形式下面再分析一下调频和调相波的频谱。由于调频和调相实质上最终都是调制总相角,因此可写成统一的形式 (1.1-10) 利用 三角公式展开(1.1-10)式,得: (1.1-11)
将式中 两项按贝塞尔函数展开: 知道了调制系数m,就可从贝塞尔函数表查得各阶贝塞尔函数的值。
将以上两式代入(1.1-11) 式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式: 和(1.1-3`)式 可得: (1.1-12) 返回
可见,在单频正弦波调制时,其角度调制波的频谱是由光载频与在它两边对称分布的无穷多对边频所组成的。各边频之间的频率间隔是 , 各边频幅度的大小 由贝塞尔函数决定。
0.77 0.44 0.11 0.02 图1.1-2角度调制波的频谱 如下图是m=1时的角度调制波的频谱。 显然, 若调制信号不是单频正弦波, 则其频谱将更加复杂。另外,当角度调制系数较小(即m<<1)时,其频谱与调幅波有着相同的形式。
§1.1-3强度调制 强度调制是光载波的强度(光强)随调制信号规律而变化的激光振荡。激光调制通常多采用强度调制形式,这是因为接收器(探测器)一般都是直接地响应其所接收的光强度变化的缘故。 激光的光强度定义为光波电场的平方,其表达式为(光波电场强度有效值的平方):
于是,强度调制的光强表达式可写为 : (1.1-14) 式中, 为比例系数。设调制信号是单频余弦波 , 将其代入上式, 并令 (称为强度调制系数),则 (1.1-15) 光强调制波的频谱可用前面所述类似的方法求得,但其结果与调幅波的频谱略有不同,其频谱分布除了载频及对称分布的两边频之外,还有低频 和直流分量。
§1.1-4脉冲调制 以上几种调制形式所得到的调制波都是一种连续振荡的波, 称为模拟式调制。另外, 在目前的光通信中还广泛采用一种在不连续状态下进行调制的脉冲调制和数字式调制(也称为脉冲编码调制)。它们一般是先进行电调制(模拟脉冲调制或数字脉冲调制), 再对光载波进行光强度调制。
周期脉冲序列载波 脉冲调制是用一种间歇的周期性脉冲序列作为载波,这种载波的某一参量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调制方法。即先用模拟调制信号对一电脉冲序列的某参量(幅度、宽度、频率、位置等)进行电调制,使之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 如图1.1-4所示, 成为已调脉冲序列, 然后再用这已调电脉冲序列对光载波进行强度调制, 就可以得到相应变化的光脉冲序列。
周期脉冲序列载波 图1.1-4脉冲调制形式
§1.1-5脉冲编码调制(一般了解) 这种调制是把模拟信号先变换成电脉冲序列,进而变成代表信号信息的二进制编码(PCM数字信号), 再对光载波进行强度调制来传递信息的。 要实现脉冲编码调制, 必须经过三个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
§1.2 电光调制 电光调制的物理基础是电光效应,即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将发生变化,当光波通过此介质时,其传输特性就受到影响而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1.2.1 电光调制的物理基础 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受到介质折射率分布的制约,而折射率的分布又与其介电常量密切相关。晶体折射率可用施加电场E的幂级数表示,即
或写成 式中,γ和h 为常量,n0为未加电场时的折射率。在(1.2-2)式中, γE是一次项,由该项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称为线性电光效应或泡克耳斯(Pockels)效应;由二次项 γE2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称为二次电光效应或克尔(Kerr )效应。对于大多数电光晶体材料,一次效应要比二次效应显著,可略去二次项,故在本章只讨论线性电光效应。
1.电致折射率变化 对电光效应的分析和描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磁理论方法,但数学推导相当繁复;另一种是用几何图形───折射率椭球体(又称光率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方便,故通常都采用这种方法。 在晶体未加外电场时,主轴坐标系中,折射率椭球由如下方程描述:
式中,x,y,z为介质的主轴方向,也就是说在晶体内沿着这些方向的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是互相平行的;nx,ny,nz为折射率椭球的主折射率。式中,x,y,z为介质的主轴方向,也就是说在晶体内沿着这些方向的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是互相平行的;nx,ny,nz为折射率椭球的主折射率。 当晶体施加电场后,其折射率椭球就发生“变形”,椭球方程变为 如下形式:
比较 (1.2-3)和 (1.2-4)两式可知,由于外电场的作用,折射率椭球各系数 随之发生线性变化,其变化量 可定义为 式中,γij称为线性电光系数; i取值1,…,6;j取值1,2,3。(1.2-5)式可以用张量的矩阵形式表式为:
= . (1.2-6)
式中, 是电场沿 方向的分量。具有 元素的 矩阵称为电光张量,每个元素的值由具体的晶体决定,它是表征感应极化强弱的量。下面以常用的KDP晶体为例进行分析。 KDP(KH2PO4)类晶体属于四方晶系, 42m点群, 是负单轴晶体, 因此有 这类晶体的电光张量为:
而且, 因此,这一类晶体独立的电光系数只有 两个。将(1.2-7)式代入(1.2-6)式,可得: 电光系数:γ63
由上式可看出, 外加电场导致折射率椭球方程中“交叉”项的出现, 说明加电场后, 椭球的主轴不再与 x, y, z轴平行, 因此, 必须找出一个新的坐标系, 使(1.2-9)式在该坐标系中主轴化, 这样才可能确定电场对光传播的影响。为了简单起见, 将外加电场的方向平行于轴 z ,即 , 于是(1.2-9)式变成: 将(1.2-8)式代入(1.2-4)式,便得到晶体加外电场 E后的新折射率椭球方程式:
(1.2-11)式中, x’, y’, z’为加电场后椭球主轴的方向,通常称为感应主轴; 是新坐标系中的主折射率,由于(1.2-10)式中的 x和y是对称的 , 故可将 x 坐标和 y 坐标绕z轴旋转α角,于是从旧坐标系到新坐标系的变换关系为: xz 错 为了寻求一个新的坐标系 (x’, y’, z’),使椭球方程不含交叉项,即具有如下形式:
y’ y x’ α x 令交叉项为零,即 ,则方程式变为 (1.2-14) 将(1.2-12)式代入(1.2-10)式,可得: 这就是KDP类晶体沿 Z轴加电场之后的新椭球方程,如图所示。其椭球主轴的半长度由下式决定:
y y' x' 450 x 图1.2-1加电场后的椭球的形变
由于γ63很小(约10-10m/V),一般是γ63EZ <<, 利用微分式 , 故 即得到(泰勒展开后也可得) :
由此可见,KDP晶体沿 z(主)轴加电场时,由单轴晶变成了双轴晶体,折射率椭球的主轴绕z轴旋转了45o角,此转角与外加电场的大小无关,其折射率变化与电场成正比,(1.2—16)式的△n值称为电致折射率变化。这是利用电光效应实现光调制、调Q、锁模等技术的物理基础。
(1.2-14) 2.电光相位延迟 下面分析一下电光效应如何引起相位延迟。一种是电场方向与通光方向一致, 称为纵向电光效应;另一种是电场与通光方向相垂直, 称为横向电光效应。仍以KDP类晶体为例进行分析, 沿晶体 Z轴加电场后,其折射率椭球如图1.2-2所示。如果光波沿 Z方向传播,则其双折射特性取决于椭球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相交所形成的椭园。在(1.2-14)式中,令 Z = 0,得到该椭圆的方程为:
nz=n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