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68 Views
如何製作科學展覽 ( 以化學科為例 ). 台東女中 校長 林光輝. 內容大綱. 一 . 前言 二 . 科展專題研究步驟 三 . 設計研究 四 . 繕寫結論 五 . 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六 . 如何增加尋找科展題目能力 七 . 科展報告的內容 八 . 參展板面的設計 九 . 參展當日的口試解說同學. 一、前言. 什麼是科展作品 :. 學生嘗試使用 科學方法 →解答問題及解決困難. 設計科學專題研究. 個人成果的展示. 二 . 科展專題研究步驟. 1 、疑問與問題的陳述 ︰
E N D
如何製作科學展覽(以化學科為例) 台東女中 校長 林光輝
內容大綱 一.前言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 三.設計研究 四.繕寫結論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六.如何增加尋找科展題目能力 七.科展報告的內容 八.參展板面的設計 九.參展當日的口試解說同學
一、前言 什麼是科展作品: 學生嘗試使用科學方法 →解答問題及解決困難 設計科學專題研究 個人成果的展示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 1、疑問與問題的陳述︰ 2、提出假設: 3、背景資料的尋找: 4、實驗: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續) 1、疑問與問題的陳述︰ 必須對研究的疑問及問題 作出清楚簡短的陳述, 讓其他研究者了解你要進行的研究。 例如︰ 是有C12或是ClO2產生嗎?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續) 2、提出假設: 給一個暫時的答案或解釋你問題的陳述。 假設也可作為研究及實驗的方向。 例如: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續) 3、背景資料的尋找: • 尋找文獻(書、雜誌、期刊) • 記錄別人已在同一研究主題的資料 例如: 1.了解Cl2及ClO2性質。 2.了解Cl2及ClO2的檢驗方法。 3.尋找曾經研究記錄。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續) 4、實驗:是計劃的主要部份。 好的實驗計劃 →會搜集到有關研究的事實性的資料 →並能用來測試假設。 例如: 1.將MnO2催化KClO3熱分解 產生的氣體通過潮濕的KI澱粉試紙。
二.科展專題研究步驟(續) 4、實驗: 2.將MnO2催化KClO3熱分解, 產生的氣體導入水中,取出少量水溶液, 用HNO3酸化再滴入AgNO3,檢驗Cl-離子。 例如(續): 3.使產生的氣體導入KI溶液, 再用已知濃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三、設計研究 1、控制變數: 2、收集資料: 3、儘可能使用愈多的嘗試或物體去實驗。 4、分析和展示資料:
三、設計研究 1、控制變數: 尋找MnO2催化KClO3熱分解反中可能影響生成物 的因素如反應物與催化劑的質量比、催化劑種 類、儀器裝置等。 必須刪除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其它因素。 例如: 每次實驗採用相同儀器裝置,反應物與催化劑 的質量比固定。刪除可能影響產物的變數。
三、設計研究 2、收集資料: 在實驗中必須詳細指明,已完成的部份 你如何完成,包括所有的觀察資料。 這些資料儘可能量化(多少、多高、多熱)。 搜集有關研究問題的事實。
三、設計研究 2、收集資料: 1.產生的氣體能使潮濕的KI澱粉試紙變藍色。 例如: 2.產生的氣體導入水中,取出少量水溶液, 用HNO3酸化再滴入AgNO3產生白色沉澱。 3.產生的氣體導入KI溶液, 再用已知濃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記錄消耗Na2S2O3的量。
三、設計研究 3、儘可能使用愈多的嘗試或物體去實驗。 以便刪除任一個差異。 例如: 使用相同反應物與催化劑質量比、操作方法及儀器裝置,作五次實驗。
三、設計研究 4、分析和展示資料: 將五次實驗結果分別詳細記錄變化情形。 消耗Na2S2O3的量必須列在表格上。 收集資料之後,必須用 圖表 來 組織、分析、發表這些資料。 例如: 而平均數、標準差、或然率都要計算出來。 依據KClO3用量及Na2S2O3消耗量知,產生氣體含有3%體積非O2的氧化性氣體。
四、繕寫結論 • 討論如何比較你的結果和假設。 • 資料支持你的假設嗎? • 你不能改變實驗資料, • 但你可以改變或修正你的假設, 也許再設計和執行一組新的實驗。 例如:由以上探討活動僅能做如下結論 以MnO2催化KClO3熱分解,除了產生O2外同時產生具氧化性氣體。此種氣體可能是O3、ClO2、Cl2。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1、改變課本實驗,方便操作及提高準確度。 2、科學原理的重新解釋, 突顯實驗的成果。 3、科學原理的應用,提升生活與工作品質。 4、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找出規律性與相關性。 5、教具的改進與創新,以提升教學品質。 6、生活與環境的相關探討,凸顯環保的重要性。 7、鄉土性的研究,了解環境並做防治。 8、科技的整合運用,達到統整學習之目的。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1、改變課本實驗,方便操作及提高準確度。 通常課本用碳棒做電極, 以硫酸加入水中做電解質。 例如:水的電解 → 可以改進用其他物質做電極 及用鹼類或鹽類做電解質,做為實驗的方向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2、科學原理的重新解釋, 突顯實驗的成果。 例如:水波速度的測量 通常用振動法產生線形波測量 →誤差很大。 如改用電腦加上PC多功能的設計程式; 則可測得千分之一秒的精確度。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3、科學原理的應用,提升生活與工作品質。 但如利用巴斯卡原理, 用水柱法測量體重, 準確度極高。 例如:體重測量器 通常測量體重,都用磅秤,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4、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找出規律性與相關性。 每日定點測量當時之溫度、濕度、風力、 風向、降雨 等等數據資料, 例如:地區性的天氣變化走勢 加以作圖分析, 形成完整的區域性氣候走勢圖。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5、教具的改進與創新,以提升教學品質。 若能將幻燈機改成小型方便攜帶, 不必帶銀幕,人手一個, 老師使用率自然會高。 例如:教室幻燈機的改進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6、生活與環境的相關探討,凸顯環保的重要性。 垃圾的分類、再生利用、成分分析 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題材。 例如:垃圾的處理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7、鄉土性的研究,了解環境並做防治。 地區性的水質 常受工廠廢水及家庭洗滌水的影響而惡化, 例如:水質污染 因此朝分析水質成分、酸鹼值、 對生態影響及防治之道等方向研究 不失為實用之題材。
五、尋找科展題目的方向 8、科技的整合運用,達到統整學習之目的。 利用顯微鏡投射方式 將結晶的過程予以放大, 便於觀察分析,並作相關討論。 例如:結晶生成的探討
六、如何增加尋找科展題目能力 • 要有聯想的概念 • 多看優勝作品 • 多閱讀科學書籍 • 多關察事物
七、科展報告的內容 (一)研究動機 (六)實驗結果 (七)結果與討論 (二)研究目的 (三)原理 (八)結論與展望 (四)儀器藥品 (九)參考資料 (五)實驗方法
八、參展板面的設計 1.內容充實能一目瞭然,不宜過分花俏。 4.在展覽前一週完成,以便加上修飾。 2.看板是濃縮重點的展示。 3.應著重在自創的實驗與結果討論部分。
九.參展當日的口試解說同學 1.最好是實驗的全程參與者。 3.參展前一週,應當與指導老師 再行演練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 2.口齒、頭腦清晰,不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