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微型机硬件结构与维护技术

微型机硬件结构与维护技术. 丰县职教中心 马华丽 200 7 年 7 月 1 日.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ttp://www.hep.edu.cn http://www.hep.com.cn. 第 1 部分 微型机系统概述 第 1 节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 早期的 计算机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 年 2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即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hea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微型机硬件结构与维护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型机硬件结构与维护技术 丰县职教中心 马华丽 2007年7月1日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ttp://www.hep.edu.cn http://www.hep.com.cn

  2. 第1部分 微型机系统概述 第1节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 早期的计算机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重量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50千瓦,价值约40万美元。 采用18000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支电容,研制时间近三年,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减法运算。 ENIAC的不足: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全部指令没有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操作复杂、稳定性差 。

  3. 2.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ohe Von Neumman)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 • 其特点是: • 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数据和计算机指令。 • 指令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 • 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 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 冯·诺依曼提出的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结构理论的基 础,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4. 3.按逻辑部件化分的计算机发展阶段 按电子部件的演变经历了四代: (1)第一代(1946年~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 (2)第二代(1959年~1964年): 晶体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减小,重量轻、省电、寿命长、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 (3)第三代(1965年~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特点:存储容量1~4兆字节。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至千万次,可靠性有较大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降低,出现了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5. (4)第四代(1971年-):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导体存储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Intel公司推出了微处理器,诞生了微型计算机,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比上一代计算机有较大突破。 4.按计算机应用划分的计算机发展阶段 (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 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 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6. 5.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Intel4004,4位

  7. 1.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 朝着微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两级方向发展。 • 当前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是多媒体计算机。 • 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总趋势是智能化计算机。 • 今后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网络技术。 • 非冯·诺依曼型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是提高现代计算机性能的另一个研究焦点。 • 后PC时代。

  8. 2.新型计算机 • 神经网络计算机:建立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上,从内部基本结构来模拟人脑的神经系统。用简单的数据处理单元模拟人脑的神经元,并利用神经元节点的分布式存储和相互关联来模拟人脑的活动。 • 生物计算机:使用由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分子为材料的“生物芯片”,不仅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而且能以波的形式传播信息。由于它具备生物体的某些机能,所以更易于模拟人脑的机制。 • 光子计算机:用光子代替电子,用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用光硬件代替电子硬件,用光运算代替电子运算。

  9. 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地址: 1、计算机学报 北京2704信箱19分箱(100080) 2、软件学报 北京2704信箱19分箱(100080)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京东城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4、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沈阳和平区三好街100号(110003) 5、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京德外苇子炕卧虎桥甲6号(100083) 6、计算机应用研究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610041) 7、计算机应用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成都237信箱(610041) 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上海愚园路546号(200040) 9、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西安市8号信箱(710054) 10、计算机工程 上海800-209信箱《计算机工程》编辑部(201800) 11、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长春凯旋路52号(130052)

  10. 资料查询常用网址: 1、中国期刊网 www.cnki.net 2、重庆维普网 www.cqvip.com 3、万方数字化期刊 www.wanfangdata.com.cn 4、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www.lib.fzu.edu.cn/qkwx/zgxsqk7.asp 5、人大复印资料 www.lib.fzu.edu.cn

  11. 第2节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2.  1.主机系统 主机系统通常包括机箱、电源、主机板、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各种卡件是插接在主机的扩展槽上,以解决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问题,常用的卡件有声卡、显卡和视频卡等。 (1)机箱 机箱作为计算机主机的外壳,它既是微型机系统部件安装架,同时还是整个系统的散热和保护设施。机箱按其外型可分为卧式机箱和立式机箱如图1-2所示。

  13. (2) 电源 电源是计算机主机的动力核心,它担负着向计算机中所有部件提供电能的重任。目前计算机中所使用的电源均为开关电源。 (3) 主板 主板又称为主机板、系统板等,是安装在机箱内最大的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主板上一般安装有CPU、内存、各种板卡的扩展插槽,以及相关的控制芯片组,它将微型机的各主要部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整个系统的枢纽。

  14. (4) CPU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是整个微型机系统的核心。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 CPU的主频越来越高(目前已达到3.06GHz以上),在其中所集成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5)内存 内存是指中央处理器(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主存。由于内存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内存都采用速度较快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 168线SDRAM 与184线DDR SDRAM内存条

  15. (6)显卡 显卡又称为显示卡,它的主要作用是将 CPU 送来的影像数据,处理成显示器可以接受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屏上形成影像

  16. (7)声卡 声卡也称之为声音卡、音频卡、音效卡等。声卡是微型机系统中用于声音媒体的输入、输出、编辑处理的专用的扩展卡。 (8) 视频卡 视频卡是微型机系统中用于对视频进行采集,播放处理的部件。

  17. (9) 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是计算机的标准外部存贮器,有时可以用来启动微型机系统。由于其盘片的可换性和可携带性,还可以用来传递、备份一些比较小文件。但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文件,容量小、速度慢的 1.44MB 软盘驱动器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越来越不适应微型机的需要。目前1.44MB 软盘驱动器作为微型机标准配置尚可维持一段时间。 (10) 硬盘驱动器 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由于采用了温切斯特技术(Winchester)所以又称为温盘,它是微型机最重要的外部存贮部件,操作系统及安装在微型机中的各种软件和数据都保存在硬盘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盘无论速度和容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今大容量,高速硬盘已成为微型机的基本配置。

  18. (11) CD-ROM驱动器 CD-ROM是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的缩写,是一种只 读光盘驱动设备,简称光驱它是采用光学方式的读出装置,其存贮 信息的光盘具有标准化、大容量、检索方便,信息保存时间长,价 格低廉的特点,可同时有效地各种信息,光驱已成为微型机不可缺 少的配置。 2.外部设备 微型机系统的外部设备,除了常用的人- 机交互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之外,还包括视频输入设备,以及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如,如摄像机、话筒、音箱、和MIDI设备等。

  19. (1) 显示器 显示器是微型机与用户沟通的窗口,是微型机必备的外部设备。目前,最常见的显示器就是阴极射线(CRT)显示器,这也是几十年来显示器家族中的主力成员。现17寸的纯平显示器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液晶显示器与普通CRT显示器相比,屏幕尺寸更大,体积却小得多,也更加美观。另外,由于液晶显示器的可视区域是平面的,因此,可视范围比同尺寸的CRT显示器大得多。一般来说,一台15寸的液晶显示器可提供和普通17寸显示器相当的可视面积。液晶显示器的图形更清晰,不存在刷新频率和画面闪烁的问题。 (2) 打印机 打印机是多媒体微型机系统重要外围输出设备之一,可以把在计算机上设计的文档实实在在地打印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刷品。目前常用的打印机类型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20. (3) 键盘 键盘是微型机最重要的外部输入设备之一。最初的键盘为84键,后来出现 了101键的键盘,在Win 95出现以后,104键的键盘又出现了,它和101键的键盘 相比,多了几个快捷键,用来快速调用Win 95里的菜单。微软的Windows 98流行 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108键的“Win 98”键盘,区别是多了Win 98的功能键: Power、Sleep和Wake Up。 (4) 鼠标 鼠标是微型机系统中的一种辅助输入设备,它可增强或代替键盘上的光标移动键和其他键(如回车键)的功能,使用鼠标可在屏幕上更快速、更准确地移动和定位光标,并可点击相应的命令使其执行。

  21. (5)扫描仪 扫描仪是除键盘和鼠 标之外被广泛应用于微 型机的输入设备,扫描 仪使用光源照射被扫描 物,利用光电转换原理, 将被扫描物上的图形转 换成为数字信号输入微 型机。 (6) 音箱 在微型机系统中,音箱已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声卡只提供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能力,而要让微型机能输出声音,音箱则是关键设备。

  22. (7)上网设备 调制解调器,俗称作“猫”, 是使微型机系统的信息能在电 话网和互连网上传输,而使用 的信号变换器。Modem可分为外 置式、内置式两类。 外置式又称为台式Modem, 是一台独立的设备,使用电缆 通过RS-232接口与主机相连; 内置式又称为卡式Modem, 是一件专门的扩展卡,插在微 机的扩展槽中使用,具有通用 Modem的功能。

  23. 第3节 微型机系统的硬件资源管理 微型机系统中往往要使用多种系统卡件和I/O设备,这些卡件和设备一般都 要占用系统的IRQ中断、I/O地址和DMA通道。然而微型机系统的硬件资源是有限 的,因此避免IRQ、I/O地址和DMA通道的冲突,是硬件安装和维护的十分重要的 问题。本节将较详细的介绍I/O地址、IRQ中断请求、及DMA通道的基本概念、使 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中断请求 中断是一种使CPU中止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其它事件的操作,是计算 机与外部设备通信的一般方式。在微型机上一般有16个IRQ地址,即IRQ0-IRQ15 然而一些作为基本计算机功能已被系统占用。 2. DMA通道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是“直接内存访问”之意。主机系统与外部设备 之间交换信息是计算机最重要和最频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对微型机系统来说, 由于输入/输出数据量十分浩大,其输入/输出能力的大小和速度的高低,是决定 整个系统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3.I/O地址 I/O地址又称为设备地址、口地址。系统卡件和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的通信, 就是通过这个地址来实现的。

  24. 第4节微型机配置的一般原则 1. 配置与用途相适应 2. 总体配置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 兼容性或可扩充性 4. 性能价格比 5. 售后服务

  25. 4.1 设计和讲评装机方案 4.1.1 专业图形设计型 图形设计硬件平台的选择重点是显卡,最好选择专业图形卡; 内存条应选择容量不低于512MB知名品牌的DDR内存 SATA的硬盘、19英吋纯平CRT显示器 P42.8G或AMD Athlon XP 2500+ CPU均可满足图形设计要求 主板要注意与CPU、内存、硬盘、显卡的搭配以及其扩展性。

  26. 配件 型号 价格(元) CPU AMD Athlon XP 2500+(0.13盒) /Intel P4 2.8E(风扇自带) 670/1270 风扇 Cooler Master 酷冷-R81 60/0 内存 金士顿 DDR400 256M x 2/512M x 2 750/1450 主板 硕泰克SL-KT880E-RL /升技IC7-G 660/1580 硬盘 希捷 串口硬盘120G/7200转/8M缓存 820 显卡 宇派GeForce FX5500 BT特供版显卡/XFX 哮天狼FX5700 128Mb/128bit 580/988 声卡、网卡 板载 0 显示器 飞利浦107P4 1640 光驱 先锋121A DVD 260 软驱 无 0 音箱 漫步者R1000T 160 机箱 爱国者月光宝盒T01 (带电源) 320 键盘鼠标 微软极动键鼠套装 249 合计 6169/8737 专业图形设计型电脑的推荐配置

  27. 配件 型号 价格(元) CPU AMD Athlon XP 2500+(0.13盒) 750 内存 金士顿 DDR400 512M/金邦 DDR400 512M 720/650 主板 微星K7N2 (nForce2Ultra400) 570 硬盘 西捷 7200.2 80MB 8M缓存 630 显卡 铭瑄R9600 PRO 899 声卡、网卡 板载 0 显示器 飞利浦107p4 /三星763MB 1640/1120 光驱 先锋121A DVD 260 软驱 无 0 音箱 漫步者R1000T 160 机箱 富士康风云机箱(自带300W电源) 260 键盘鼠标 罗技光电高手套装 150元 合计 6039/5449 4.1.2 游戏玩家型 表4.2 游戏玩家型电脑的配置方案

  28. 配件 型号 价格(元) CPU CeleronD 2.53G(盒) 640 内存 威刚 DDR333 256M 310 主板 微星P4MAM-V(P4M266A) 490 硬盘 迈拓80G (盒) 650 显卡 主板集成 0 声卡、网卡 板载 0 显示器 优派E71fsb 990 光驱 台电52x 155 软驱 Sony 1.44 65 音箱 漫步者R1000T 160 机箱 大水牛 0203A(带电源) 250 键盘鼠标 E国时代光电套装 60 合计 3770 4.1.3 商务办公型 商务办公型电脑的配置方案

  29. 配件 型号 价格(元) CPU AMD Barton 2500+(盒) 750 内存 金士顿 DDR333 256M 330 主板 升技NF7 559 硬盘 希捷 7200.7 80G 2M缓存 510 显卡 技嘉Radeon9550 64M 499 声卡、网卡 板载 0 显示器 飞利浦107F6 1088 光驱 先锋121A 16X DVD-ROM /明基银色月光 16X DVD-ROM 260 软驱 Sony 1.44 65 音箱 漫步者R231T 150 机箱 爱国者月光宝盒+长城电源 300 键盘鼠标 ACER光电套装 68 合计 4579 4.1.4 校园学生型

  30. 配件 型号 价格(元) CPU AMD Athlon XP 2500+(盒)/赛扬D 325 2.53G(盒) 750/680 内存 HY DDR333 256MB 240 主板 昂达的KT600N/微星P4MAM-V 488/490 硬盘 西部数据 WD800BB 80G 480 显卡 昂达 雷霆8955(Radeon 9550) 570 声卡、网卡 板载 0 显示器 三星 153v 液晶 2900 光驱 台电 52x康宝 395 软驱 Sony 1.44 65 音箱 冲击波 SC-2105 260 机箱 大水牛A0205A 220 键盘鼠标 摩西 MK600A2 键鼠套装 88 合计 5976/5908 如选用飞利浦107F6 CRT显示器 4164/4096 4.1.5 家庭多媒体型

  31. 第2部分CPU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称即 中央处理单元,也称为微处理器。 2.1概 述 2.1.1 CPU的基本组成 CPU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序电路 等几个主要部分。 2.1.2 CPU的发展 1. 从8086到80486 2. Pentium(奔腾)和Pentium MMX 3.Pentium Pro 4.Pentium II 和Pentium III 5.Pentium 4

  32. 2.1.3 CPU的性能指标 1. 主频、外频、倍频 CPU主频又称为CPU工作频率,即CPU内核运行时的时钟频率。一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CPU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目前CPU的主频一般都在1.7GHz以上。 CPU外频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也称为前端总线频率(FSB)和系统总线频率,是CPU与主板芯片组、内存交换数据的频率。虽然CPU可以采用很高的时钟频率工作,但CPU以外的其它部件却不能以同样高的速度工作,因此CPU外频远低于CPU的工作频率。目前Pentium 4 CPU的外频有400MHz和533MHz两类。 倍频系数CPU内部的时钟信号是由外部输入的,在CPU内部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提高时钟频率的比例称为倍频系数。关系为:主频=外频×倍频。 2. 字长 字长是指在算术逻辑单元中采用运算的基本位数,即CPU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3. 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指的是指CPU正常工作时需要提供的电压值。

  33. 4. L1/L2 高速缓存 L1/L2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和速度对提高整个系统的速度起关键作用。L1 Cache是CPU芯片内内置的高速缓存,它对提高CPU的性能有显著作用。目前CPU的L2 Cache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设在CPU芯片内的L2 Cache其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设在CPU芯片外的L2 Cache其运行速度一般是主频的1/2。 5.支持的扩展指令集 X86扩展指令主要有Intel公司开发的MMX(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和SSE(互联网数据流单指令扩展)和AMD开发的3D NOW!和增强版3D NOW!其中MMX有57条指令,SSE有71条指令,而3D NOW!和增强版3D NOW!分别有21条和45条指令。在扩展指令集中SSE和3D NOW!都是为了弥补MMX不足而开发的。目前所有X86系列的CPU都支持MMX。但Intel CPU只支持SSE,而AMD CPU仅支持3D NOW!而Intel Pentium 4 CPU新增了SSE2扩展指令集,它拥有144条新指令、一个128位单指令多数据整数运算和128位单指令多数据双精度浮点指令。

  34. 2.1.4 CPU的封装方式 目前CPU按其安装插座规范可分为Socket x和Slot x Socket 1是用于486芯片的插座,以后在Socket 1的基础上又开发了Socket 2、3、4、5,6、7和Super7。目前,主流CPU的封装均采用Socket x架构,主要有Socket 370、Socket 462(Socket A)、Socket 423和Socket 478。 1.Socket 370 为了与AMD抢占低档市场,Intel于是在PⅡ时代就开发了一种新的架构,称之为Socket 370架构,当时主要是为了一种PⅡ的简化版本Celeron(赛扬)系列微处理器而开发的。后来的Intel PIII Coppermine也采用了Socket 370这一CPU架构,一直到CeleronⅡ。目前,还可看到一种改进后的Celeron产品—Tualatin(图拉丁)仍然采用Socket 370架构。 2. Socket 462(Socket A) 当Intel从Slot转回Socket时,AMD也亦步亦趋,从Slot A转回了Socket A。Socket A有462个脚,目前AMD的主流CPU都是Socket A类型的。 3. Socket 423 Intel最初推出P4(0.18微米,核心代号Willamette)时,重新开发一种基于Willamette核心的Socket 423架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推出后不到半年就被Intel否定了,这样Socket 423版本的Pentium 4就成了个过渡产品。 4. Socket 478

  35. 在推出Socket 423架构的P4几个月后,Intel推出了Socket 478架构的P4。随后核心代号为Northwood的P4出现了,它采用0.13微米工艺,L2-Cache达到了512KB,也是Socket 478架构。 2.3主流CPU简介 2.3.1 Intel 系列 1.Pentium III CPU Pentium III CPU是Intel公司1999年第一季度发布的新产品,首批产品代号为〝Katmal〞产品设计上它仍保持了0.25μm,半速512KB Cache和slot1接口技术,它最重要的改进是采用了SSE指令,以增强三维和浮点运用能力。在设计中并考虑了互联网的应用。它的另 一个特点是微处理器中包含 了序列号,每个Pentinm III 微处理器都有一个特定的号 码,用户既可以用它进行对 机器认证,也可以用它进行 加密,以提高应用的保密性。

  36. 1999年10月,Intel正式发布了代号为Coppermine的新一代Peneium Ⅲ微处理器,在继承KatmaiCPU特性的基础上,扩展并提高了一些新的功能。Coppermine采用了0.18μm设计降低了发热和功耗,提高了系统的效率。由于采用新工艺,Coppermine的集成度大大的提高。其内置有2800万个晶体管。Coppermine 内核的Peneium Ⅲ微处理器,将L2Cache内置于CPU,并与处理机同速运行,接口采用了Socket 370结构Tualatin是最后一代Peneium Ⅲ微处理器,其接口也是用Socket 370,但针脚的定义,工作电压,内核封装等又有变化,需新的主板才能支持。在Talatin制造采用了0.13微米的技术。工作电压为1.2V-1.425V,工作频率可达到1.33GHZ。 2. Pentium 4 CPU Pentium 4微处理器是Intel公司 全新推出的IA-32结构微处理器。 Pentium 4微处理器没有使用P6架构, 而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全新NetBurst 构架。采用了多种新技术。现在市 场上能够看到的Pentium 4 CPU 有 1.7GHz、1.8GHz、1.9GHz、2.0GHz 2.2 GHz 和2.4GHz等几种。

  37. 3.  Celeron CPU Intel的Celeron系列CPU是Intel面向低端市场的产品,最初1998年推出的主 频为300 MHz的两款产品,采用了Pentium II的大部分相同的设计方式,只是其 总线频率为66 MHz并去掉了L2 Cache,其实就是Pentium II的简化版。但由于其 去掉了重要的L2 Cache,导致整数运算能力低下,只是超频性能较好,并未获得 很大成功。稍后于1998年8月Intel推出了Celeron A,内置了全速的128K L2 Cache,经过大量测试表明。Celeton A虽然在整数性能上比PentiumII慢一点, 但其浮点性能仍保持了PentiumII的优秀特性,从整体来说,Celeron A在不少 方面和同频的Pentium II已差距不大。2000年3月29日Intel推出了采用简化版 Coppermine核心的Celeron微处理器。该款微处理器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核 心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采用FC-PGA封装,Socket 370架构,128KB二级缓存。 继Coppermine核心的Celeron微处理器后,Intel又推出Tualatin内核的Celeron 微处理器—Celeron-T,使用0.13微米制造工艺,铜连接,256KB二级缓存,采用 Socket370架构,属于Tualatin内核Pentium Ⅲ的低端产品。

  38. 伴随着Pentium 4微处理器的推出,Intel又推出了基于Pentium 4的Celeron微处理器。2003年5月15号,Intel正式对外发布Willamette核心Celeron CPU。该微处理器采用0.18微米工艺制程、Socket478接口,支持400MHz FSB和SSE2指令集。它使用FC-PGA2封装,工作电压1.75V,不过缓存只有Willamette Pentium4微处理器的一半,也就是128KB二级缓存,功耗为63.5W,主频有1.70GHz、1.80GHz,以及2. 0GHz三个版本。

  39. 2.4 CPU的性能测试 目前常用的CPU测试软件有很多,如WINCPU、WCPUID、Intel微处理器Frequency ID Utility 、SiSoftware等,下面仅对常用的Frequency ID Utility 和SiSoftware测试软件作简要的介绍。 1. Intel微处理器Frequency ID Utility 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是Intel推出的权威测试软件,目前它的最新版本是5.0。 2. SiSoftware SiSoftware是一个Windows综合类型测试软件,拥有超过30 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CPU、Dr4es、CD-ROM/DVD、Memory 的Benchmark 工具,还可将分析结果报告列表存盘,在SiSoftware 2003最新版本的测试项目中,已经包含了Hyper-Threading测试。 2.5 CPU的选用与安装 2.5.1 CPU的选用 1.按所组装微型机的用途来选用CPU 2.综合考虑与周边设备的搭配 3.注意Remark CPU (1)观察法 (2)软件识别法

  40. 2.5.2 CPU的安装 1.安装前的注意事项 安装微处理器前,应当确保所选用的主板完全支持该型号的微处理器。例如,Intel Pentium 4(478 pin)微处理器,必须使用ATX 标准(2.01版本或以上),或者microATX 标准(1.0版本或以上)底板;具有超线程技术的微处理器,所使用的主板也应当支持超线程技术等。另外,也要选择电源, Pentium 4(478 pin)微处理器必须使用ATX12V标准电源,同时具备一个2x2—4芯 的12V电源连接器,给微处理器供电。 2.散热风扇支架的安装 Intel Pentium 4微处理器使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架构方式,其散热器需要安装在主板的风扇支架上。该风扇支架的安装步骤如下: (1)将白色的按钉从黑色的塑料扣件中取出(图2-11 a); (2)将风扇支架放在主板上,并使四角的安装孔对齐(图2-11 b、c、d),把四 个黑色的塑料扣件分别插入对应的四个安装孔内(图2-11 e),注意应当将扣件完全插入; (3)将白色按钉插入黑色塑料扣件中(图 2.-11 f),固定风扇支架。

  41. 安装微处理器和散热风扇 • (1)先将Socket 478插座的手柄拉起来(图2-12 a); • (2)将CPU按照正确方向放入插座,使CPU每个接脚插入对应孔中,注意要放到底,但不要太用力(图2-12 b); • (3)按下微处理器插座上的手柄,这样CPU就牢牢固定在主机板上了。 • (4)安装CPU的风扇,风扇是用一个弹性铁架固定在插座上的,按图2-13所示的方法可将风扇固定在插座上; • (5)连接风扇电源线。

  42. 4.微处理器的拆卸 在拆卸微处理器前应当确保采取一些防静电措施(如佩戴防静电腕带,使用防静电材料等),同时应当注意不要损坏散热器底部的导热材料。拆卸微处理器请遵循以下步骤: (1)关闭计算机,拆除主板上的电源线; (2)拆除散热风扇的电源线; (3)松开风扇夹上的压杆(图2-14 a),用一字螺丝刀从上面插入风扇夹扣钩和支架之间(图2-14 b、c),轻轻用力将扣钩与脱离(图2-14 d); (4)依次把风扇夹上的四个扣钩打开,然后将散热器连同风扇一并取下,注意不要损坏散热器底部的导热材料。

  43. 2.6 CPU的常见故障处理 1. 使用不当 (1) 因插拔不当造成CPU接脚歪斜,甚至接脚折断或接脚因环境不良而腐蚀、生绣或CPU没有插好与插座造成接触不良。对于这些情况只要查明原因,排除后重新安装即可; (2) CPU过热,CPU是微型机的心脏,温度太高将无法工作,甚至烧毁。CPU过热往往是由于CPU风扇故障、导致CPU散热不畅所致。可打开机箱,加电压后仔细检查CPU上的小风扇是否转。另外,在天气比较炎热时,要注意保持计算机工作环境的温度,平时应多注意观察计算机工作时的状况,以使故障发生时,能及时处理。 2. 设置故障 (1) CPU电压设置不对,造成CPU电压过高,导致CPU过热甚至烧毁或电压过低CPU不能正常工作; (2) 频率设置不对,内、外频调整不对或超频过高造成死机或无法启动; 3.匹配故障 (1) CPU与主机板芯片组互相不匹配,互相挑剔; (2) CPU与内存不匹配,即CPU与内存的速度特性不匹配; (3) CPU与外围接口的速度特性不匹配。

  44. 第3部分 主板 • 主板又称为主机板(Main Board)、系统板(System Board)或母板(Mother Board)等。 • 第1节主板的结构组成 • 目前常用的主板结构有:ATX和Micro-ATX 两种。在ATX标准之前曾使用过AT标准的主板,但是由于AT结构的主板存在多种弊端,目前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AT结构的主板了。另外,还有一种NLX标准的主板,则主要是供品牌机(尤其是国外品牌)厂家生产整机使用。 • 3.1.1 主板的结构 • ATX结构

  45. 2. Micro-ATX结构 3. NLX结构 3.1.2 主板的组成 目前主流的主板依据其使用的芯片组不同可划分为多个类别,但它们在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上基本相同,而且多数都是使用ATX结构,都是由相同的几个部分组成,主板的结构如图3-2、3-3所示。 1. CPU插座 2.内存插槽 3.扩展槽 4.芯片组 5.BIOS系统 6.IDE接口和软驱接口 7.I/O接口 8.AMR和CRN插槽 9.CPU电源插座 10.电池 11.电源插座 12.跳线开关

  46. 第2节主板的参数和测试 3.2.1 主板的参数 下表列出了主板常用的几项参数指标 3.2.2 主板的参数测试 (1)SiSoftware:该软件是Windows综合类型测试软件,拥有超过30 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还有CPU、Drives、CD-ROM/DVD、Memory 的Benchmark 工具,还可将分析结果报告列表存盘。

  47. 运行SiSoftware后,显示SiSoftware的使用界面如图3-4所示,双击主板信息图标,就会在弹出的新窗口内显示主板的各项运行SiSoftware后,显示SiSoftware的使用界面如图3-4所示,双击主板信息图标,就会在弹出的新窗口内显示主板的各项 参数,如图3-5所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