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64 Views
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s Nursing). 泌尿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陈玲玲. 主要内容.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 述. 病 因. 发 病 机 理. 临 床 表 现. 治 疗 原 则. 护 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熟悉 : 急性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掌握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E N D
泌尿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陈玲玲
主要内容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 述 病 因 发 病 机 理 临 床 表 现 治 疗 原 则 护 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熟悉:急性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小儿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 • 解剖特点 • 生理特点 • 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1、解剖特点 肾:相对大,位置低 输尿管:长而弯曲,易被压扁 膀胱:位置较高,充盈时可入腹腔 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男婴尿道虽长,但常有包茎,可引起上行感染。
2、生理特点 • 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已达成人水平,也具备大部分成人的功能,但由于发育尚未成熟,整个机体和肾脏的调节能力较弱,肾功能仅能满足健康状态下的需要而缺乏储备,一般至1~1.5岁才达到成人水平。
生理特点 1.胎儿肾功能(通过胎盘完成机体的排泄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2.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4.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 5.酸碱平衡(碳酸氢盐的阈低,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生酸中毒) 6.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等于/高于成人)
肾小球滤过率 • 生后一周为成人的1/4 • 早产儿更低 • 3~6个月为成人的1/2 • 6~12个月为成人的3/4 • 1~1.5岁达成人水平 • 不能有效地排出过多的水分和溶质
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 新生儿肾糖阈较成人低,iv输入/大量口服G.S时易出现尿糖; • 新生儿排钠能力较差,输入过多钠,钠潴留和水肿; • 低体重儿排钠较多如输入不足,可出现钠负平衡而致低钠血症。
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 • 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较差 • 大量水负荷/输液过快时易出现水肿 • 入量不足时发生脱水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3、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1)尿量和排尿次数 (2)排尿控制 (3)尿的性质
(1) 尿量和排尿次数 • 尿量为每小时1~3ml/kg 为正常 • 每小时< 1.0ml/kg 为少尿 幼 儿< 200ml/m² 学龄前< 300ml/m² 学龄期< 400ml/m² • 每小时< 0.5ml/kg 为无尿( < 30∼50ml/日) • 正常每日尿量(ml)约为(年龄-1)×100+400
排尿次数(日) 尿量(ml/日) 新生儿期 20—25 80—200 婴儿期 15—16 400—500 幼儿期 6—7 500—600 学龄前期 600—800 学龄期 800—1400
(2)排尿控制 • 脊髓反射完成,以后建立脑干—大脑皮层控制 • 3岁左右小儿能控制排尿 • 通过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会阴肌控制排尿 • 若3岁以后仍保持这种排尿机制,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则出现不稳定膀胱,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偶然尿失禁和夜间遗尿。
(3)尿的性质 • 尿 色 正常小儿尿色淡黄 • 酸碱度PH值在5~7范围 • 尿液渗透压和尿比重 • 尿蛋白 • 尿细胞和管型
尿液渗透压和尿比重 • 尿液渗透压从新生儿时期逐渐增加,一岁约接近成人水平 • 儿童通常为500~800mmol/L; 尿比重为1.011~1.025 • 尿渗透压(mmol/L)大致相当于(尿比重-1.000)×40000
尿蛋白 • 定性为阴性 • 定量<150mg/日 • 一般为40~80mg/日
尿细胞和管型 • 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透明管型 • 12小时Addis计数: • 红细胞<50万 • 白细胞<100万 • 管型<5000个
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迁延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单纯性肾病 肾炎性肾病 家族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家族性复发性血尿 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 紫癜性肾炎 2.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狼疮性肾炎 药物中毒性肾炎 乙肝相关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理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治疗要点 • 护理
一、概述1 •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指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 •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预后良好。
概述2 • 但如处理不当也可于急性期死于肺水肿、高血压脑病或急性肾功能不全(ARF) • 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即通常临床所谓的急性肾炎。 • 5~14岁多见,男女比例为2: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 细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 病毒—流感、腮腺炎、乙肝… • 其他—肺炎支原体、真菌…
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 抗原成分 机体 产生抗体 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 肾小球免疫和炎症反应 内皮C肿胀,系膜C增生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毛细血管腔闭塞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 少尿 无尿 肾小球滤过率↓ 球管失衡 水肿 高血压 急性循环充血 钠/水潴留 血容量增加 2、发病机理
3、病理 • APSGN典型病理表现是: 弥漫性、渗出性和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 典型表现 水肿 少尿 血尿 高血压 严重循环充血 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功衰 严重并发症 不典型表现 无症状病例 肾外症状性肾炎 具肾病表现的急性肾炎
典型表现 水肿、少尿 血尿 高血压
水肿、少尿 • 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同时伴尿量减少 • 70%有水肿 • 水肿特点: • 下行性 • 非凹陷性
血尿 30~50%有肉眼血尿,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
约30~70%可有高血压 学龄前儿童> (120/80mmHg) 学龄儿童> (130/90mmHg) 高血压
急性期严重并发症 • 多发生在起病1~2周 • 严重循环充血 • 高血压脑病 • 急性肾功能不全
严重循环充血 • 胸闷不适、烦躁不安 • 咳嗽、端坐呼吸 • 肺底细湿罗音、吐粉红色泡沫痰 • 心率增快、心界扩大、奔马律 • 肝颈征阳性、肝大压痛
高血压脑病 • 呕吐 • 剧烈头痛 • 视力障碍 • 惊厥 • 昏迷
急性肾功能不全 • 尿量减少(24h尿量<250ml) • 氮质血症 • 电解质紊乱 • 代谢性酸中毒
四、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 • 血液检查 • 肾功能检查 • 病灶细菌检查 • 抗链球菌的抗体检查
尿常规 • 尿蛋白++~+++ • 尿沉渣红细胞++~+++ • 白细胞+~++ • 可有透明、颗粒和红细胞管型
血液检查 • 常有轻~中度贫血 • 白细胞可增高或正常 • 血沉增快
肾功能检查 • BUN(血尿素氮)可增高 •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降低
五、治疗要点 • 一般处理 休息 饮食 • 抗生素 青霉素连用7~10天, (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残留病灶)青霉素过敏改用红霉素 • 对症治疗利尿、降压、止痉等
利尿 • 有明显水肿、少尿或有高血压及全身循环充血者,应用利尿剂 • 呋噻米(速尿)1~2mg/kg/次 Po, im或iv注射6~8小时1次。
降压 • 如舒张压持续升高在90mmHg (12.0kPa)以上时,可用降压药 • 降压药首选: • 硝苯地平(心痛定) po或舌下含服 • 也可用肼苯达嗪po • 利血平口服或肌注(0.07mg /kg.次 • 必要时加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口服
止痉 • 选用: • 水合氯醛 • 苯巴比妥(鲁米那) 1.5~2.5mg/kg im、iv,0.1(100mg)/支 • 地西泮(安定)0.1~0.3mg/kg,im、iv 慢推(呼吸抑制)10mg/支(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