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47 Views
秦漢中央政制.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 : 輔助天子 , 總理全國政務 , 無所不統 , 位極人臣 , 秩萬石。 太尉 : 掌軍事 , 秩萬石 , 但並非常設。 御史大夫 : 掌文書、監察 , 為丞相副貳 , 可升遷為丞相 , 為君主牽制丞相的官員. 。. 九卿名稱及職責. 三公九卿制的特色. 丞相位尊權重, 為政府核心, 可與天子抗爭。 相權強弱繫於皇帝,因丞相權力大小視乎皇帝是否放權 尚餘封建色彩,即大臣要主理國政, 又要理皇室事務 九卿服務皇帝為主, 只有典客、治粟內史和廷尉主理國事。. 問題討論 : 三公九卿制有何可取的地方?
E N D
秦漢中央政制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輔助天子, 總理全國政務, 無所不統, 位極人臣, 秩萬石。 太尉:掌軍事, 秩萬石, 但並非常設。 御史大夫:掌文書、監察, 為丞相副貳, 可升遷為丞相, 為君主牽制丞相的官員 。
三公九卿制的特色 • 丞相位尊權重, 為政府核心, 可與天子抗爭。 • 相權強弱繫於皇帝,因丞相權力大小視乎皇帝是否放權 • 尚餘封建色彩,即大臣要主理國政, 又要理皇室事務 • 九卿服務皇帝為主, 只有典客、治粟內史和廷尉主理國事。
問題討論: • 三公九卿制有何可取的地方? • 此制又有何不足之處? • 三公九卿制對後世有何影響?
唐代中央 三省六部制
吏部:掌官吏銓選升降; 戶部:掌天下稅收財政。 禮部:掌全國禮儀、祭祀、科舉及教育。 兵部:掌全國軍事國防; 刑部:掌全國律令、司法、刑獄; 工部:掌全國建設、各項工程等。 六部的內容
三省制的優點 • 避免權力過份集中; • 集體議政,集思廣益; • 宰相眾多,官員升遷較易; • 政府事務與皇室事務劃分清楚。
唐代相制的演變 • 安史之亂時,翰林學士取代中書舍人起草詔令,稱為內相。 • 君主如武后、中宗、睿宗時,外戚奪三省之權。 • 唐中以後,樞密使由宦官主持,宦官左右朝政,大權漸移樞密使手中。
宋之中央政制-二府三司 台(御史台)諫(官)獨立,對象為大臣和宰相。 學士院:有翰林學士和館閣學士。 審刑院:覆核刑部大案件。 三班院:掌內廷供奉及殿直官。
權力分散.. 分割宰相之財權、軍權、用人、監察權。又分散六部之權,如三司分戶部之權。 • 官職紊亂..宋代有官未必有職,須由皇帝別敕差遣。 • 相權低落..宰相無財權、軍權、用人權、監察權,宰相下的稱為生擬,決定權在皇帝手中。 宋代中央官制之缺點
相權低落 • 政出多門 • 皇權集中 • 諫院權大 • 冗官眾多 宋代中央官制之影響
明代內閣制的由來 •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藉口胡惟庸作反,罷去中書省(宰相) ,並下詔以後不可再有宰相。 • 廢相後,君主事務繁多,太祖乃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作為君主秘書。 • 殿閣大學士只「侍左右,備顧問,不得平章軍國事」。
有謂: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此說當否?有謂: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此說當否?
清內閣制之由來: • 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 • 康熙仿明內閣而成定制
清內閣內容: • 職掌:起草詔令、票擬批答、收發本章、撰擬徽號諡號、保管御寶、修纂實錄等。 • 組織:大學士滿漢各二人,正一品,下有協辦大學士、侍讀學士等共一百人。 • 演變:為康熙時「南書房」及雍正時軍機處奪權,權力大削。
軍機處有助君主專制? 種族色彩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