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92 Views
基于学习评价的高中信息技术选课系统. 开 题 报 告. 计 算 机 班 第 四 组. 提纲. 二、研究方案. 一、立论依据. 5 、研究目标. 1 、问题背景. 6 、研究内容. 2 、存在的问题. 7 、关键问题. 8 、拟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3 、研究的意义. 9 、实施计划. 4 、研究现状分析. 10 、可行性和风险分析. 11 、特色及创新. 三、论文提纲(略). 12 、预期成果. 问题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选修模块涉及五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
E N D
基于学习评价的高中信息技术选课系统 开 题 报 告 计 算 机 班 第 四 组
提纲 二、研究方案 一、立论依据 5、研究目标 1、问题背景 6、研究内容 2、存在的问题 7、关键问题 8、拟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3、研究的意义 9、实施计划 4、研究现状分析 10、可行性和风险分析 11、特色及创新 三、论文提纲(略) 12、预期成果
问题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选修模块涉及五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 多 媒 体 技 术 网 络 技 术 数 据 库 程 序 设 计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存在的问题 • 学生自由选课造成课程资源的不均衡 • 自由选课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
研究的意义 • 学习评价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选课的重要参考指标; • 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 避免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研究现状分析 • 选课系统在国内的部分高校得到应用,但其选课模式并不适合高中 • 高中信息技术选课不但受到师资的限制,还受到时间和软硬件的限制 • 我们所了解的选课系统缺失学习评价这一重要的参考指标
研究目标 • 本系统是在对现有的选课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选课系统 • 通过本系统,学生可以实时知道自己的相关学习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地进行选课 • 该系统能够极大提高选课的效率,合理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
研究内容 • 对现有的选课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掌握其技术关键; • 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选课规则及其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 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系统,并进行关联和优化; • 开发在评价基础上的选课系统; • 跟踪调查新型选课系统与传统选课系统的使用效果
关键问题 • 如何合理分配选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资源; • 如何掌握学习评价与选课效果的关联度与效度; • 如何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
拟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系统是在充分了解当前国内选课系统的开发现状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选课需求的基础上,吸取并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果,力求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和能取得的支持,我们计划在Windows XP系统和Visual Studio平台下进行开发。使用Visual C++作为开发语言,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数据库。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出一套具备评价功能的选课系统。
实施计划 资源的准备收集 (二个月) 已有选课系统的研究分析 (二个月) 文 献 的 查 阅 与 研 究 数据库的建立 (三个月) 选课软件的设计 (三个月) 调试运行 (二个月)
可行性和风险分析 • 国内有比较成熟的选课系统作为参考; • 能够直接获取并分析高中信息技术选课的规则及流程; • 学生研究团队有较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综合实践能力; • 研究时间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 • 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实用价值。
特色及创新 • 提出在学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选课的选课方式; • 在学生自主选课的形式下对选课资源进行调整和限制,合理优化学习资源; • 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信息化系统。
预期成果 • 克服传统选课的低效和资源浪费 • 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 为其他课改学科的选课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四小组全体成员 姚源桥 刘黔珍 缪和平 莫树喜 张启芳 杨冬宁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