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k likes | 2.73k Views
电 视 技 术. 教 案. 第一章 电视信号的产生、发送与接收. 。视频信号: 由图像的光信息转变成的电信号。 。音频信号: 由声音转变成的电信号。. 第一节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一、 图像的顺序传送 (如图 1-1 ) 1 、像素: 构成一幅图像的基本单元。 像素越小、越密、越多,图像越清晰。 2 、顺序传送的方式: 发送端按一定顺序分别将各像素的亮度变成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来。 接收端按同样的顺序把电信号变成相应的亮点重现出来。. 二 .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E N D
电 视 技 术 教 案
第一章 电视信号的产生、发送与接收 。视频信号:由图像的光信息转变成的电信号。 。音频信号:由声音转变成的电信号。
第一节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一、 图像的顺序传送(如图1-1) 1、像素:构成一幅图像的基本单元。 像素越小、越密、越多,图像越清晰。 2、顺序传送的方式: 发送端按一定顺序分别将各像素的亮度变成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来。 接收端按同样的顺序把电信号变成相应的亮点重现出来。
二 .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摄取:由摄像管来实现光-电转换 。光电靶:由半导体光敏材料制成。把“光像”变成“电像”。 。电信号的输出:光点的亮度越亮,电平越低;亮度越暗,电平越高-----负极性视频信号。 2、重现;显像管来实现,电----光转换。 。显像管结构:由电子枪和荧光屏两部分组成,如图1-3。 。显像管显示图像的基本条件: (1)电子枪各极加上适当的直流电压。 (2)偏转线圈中通入合适的电流(锯齿波电流)。 (3)阴栅间叠加上图像电信号。
三.电视扫描原理: 1、行扫描和场扫描: 。扫描:电子束在屏幕上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运动。 。行扫描:电子束在屏幕上沿水平方向扫描。 行正程:电子束从左到右扫描。(THS) 行逆程:电子束从右到左扫描。(THr) 行周期TH=64us。行频fH=15625Hz。 。场扫描:电子束在屏幕上沿垂直方向扫描。 场正程:电子束从上到下扫描。(TVS) 场逆程:电子束从下到上扫描。(TVr) 场周期TV=20ms。场频fV=50Hz。 2、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光栅:屏幕上一行一行的亮线的合成 。逐行扫描:自上而下一行接一行的扫描方式。(如图1-6) 。隔行扫描:一幅(帧)分两场,先扫描奇数行,然后扫描偶数行。(如图1-7) 。每帧扫描625行。 。电视技术采用隔行扫描。
四.重现图像的基本参数 1、几何特征: 。屏幕的大小:用对角线尺寸来表示。 。图像的失真: 。非线性失真:锯齿波电流的非线性引起。(图1-8) 。几何失真: 2、图像清晰度和系统分解力 。清晰度:图像细节的清晰程度。与系统传送图像细节(即图像的高频分量)的能力-系统分解力有关。 。垂直分解力:垂直方向能分解的像素数。其大小取决于扫描行数。 。水平分解力:水平方向能分解的像素数。其大小取决于视频带宽和电子束的截面积。 3、亮度,对比度,灰度等级: 。亮度:光的明暗程度。 。对比度: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也称为黑白对比度。 。灰度等级:能加以区分的亮度层次数。 4、视频带宽: 。我国规定:视频带宽为6MHz。
第二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 图像信号 • 复合同步信号 • 复合消隐信号
全电视信号 1、图像信号:反映所传送的图像信息。 。负极性图像信号: 。正极性图像信号: 。正程期间传送图像信号,逆程不传送。 。图像信号的特点:单极性,相关性,周期性 2、复合消隐信号: 。行消隐信号:在行逆程期间传送。用于消隐行回扫线。 。 场消隐信号:在场逆程期间传送。用于消隐场回扫线。 。消隐电平:75%,相当于图像信号的黑电平。 3、复合同步信号: 。同步:电子束的扫描规律收发同频同相。 。行同步信号:行消隐期间的脉冲信号。用于同步接收端的行扫描规律。 。场同步信号:场消隐期间的脉冲信号。用于同步接收端的场扫描规律。 。同步电平:75%---100%。 # 开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4、.黑白全电视信号: 。组成:图1-18。 特点:脉冲性,周期性,单极性。
第三节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一、 光与彩色: 1、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380—780nm,人眼可以看见,称为可见光。 2、色:光对人眼的视觉反映。波长不同,彩色不同。 二、彩色三要素: 1、亮度:光的明亮程度。 2、色凋:彩色的类别。 3、色饱和度:彩色的深浅程度。色调和色饱和度合称为色度。 三、 三基色原理与混色法: 1、三基色:红(R),绿(G),蓝(B)。 2、相加混色法:R+G=黄,R+B=紫,G+B=青 R+G+B=白 四、亮度公式: Y=0.30R+0.59G+0.11B
第四节 兼容制彩色电视 一、兼容制彩色电视的要求: 1、兼容:黑白电视机能接收彩色电视信号(显示黑白图像)。 2、要求: 二、兼容制彩色电视发送的信号 彩色电视发送的图像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 1、三基色信号的形成: 彩色图像经分色系统分解为R、G、B三基色图像,光电转换成三基色电信号UR,UB,UG 2、亮度信号: 由矩阵电路将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相加得到UY。图1-22。 3、色差信号: 由矩阵电路将三基色分别与亮度信号相减得到UB-Y,UR-Y,UG-Y。 三、编码: 1、编码:将三基色信号按一定的处理方式进行组合编排,得到彩色全电视信号FBYS。 2、彩色电视制式: 世界流行的三大彩色制式:NTSC制,PAL制,SECAM制。
第五节.NTSC制编码原理 • 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 • 特点:两个色差信号对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 • 优点:兼容性好,解码电路简单。 • 缺点:相位敏感,易产生色调畸变。 • 色副载波的频率fsc:有4.43MHz和3.58MHz两种制式。
一、色差信号的压缩 一、色差信号的压缩。 1、频带压缩:如图1—25 Uy的频带宽度为0~6MHz,不作压缩。 UR-Y、UB-Y的频带宽度压缩为0~1.3MHz。 2、幅度的压缩。 UR-Y的压缩系数为0.877,压缩后得到V信号,即V=0.877UR-Y UB—Y的压缩系数为0.493, 压缩后得到U信号,即U=0.493UB—Y 二、频谱间置(难点) 1、亮度信号的频谱(如图1—27) 以行频及其各次谐波为主谱线,场频及其谐波对称分布在行频主谱线两侧 的离散频谱群。 各主谱线之间有空隙,且频率越高空隙越大。 2、频谱间置 把色差信号的频谱平移插到亮度信号频谱空隙中。 即先将色差信号对色副载波调制,得到的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混合。 。NTSC 制采用半行频间置,fsc=(2n-1)fH/2。
三、正交平衡调幅 1、平衡调幅: 抑制载波的调幅,即不输出载波信号。其频谱如图1-30。 。平衡调幅波的特点: 。平衡调幅波的波形:图1-30。 2、正交平衡调幅: 。U、V分别对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的色副载波进行平衡调幅。 U信号调制0°的fsc,得到Fu。 V信号调制90°的fsc,得到Fv。 。Fu和Fv 相加混合得到色度信号F。 Fu+Fv=F 。色度信号的波形:如图1-33。 3、彩色矢量图:如图1-34。 四、彩色全电视信号(FBYS) 1、组成:亮度,色度,色同步,复合同步,复合消隐。 2、FBYS信号的波形:图1-35(负极性视频信号) 3、色同步信号: 。波形:图1-36 。作用:
第六节 PAL制编码过程 • 逐行倒相:红信号采用逐行倒相调制(±Fv) • 优点:克服相位失真引起的色调畸变 • 缺点:解码电路复杂 • 我国彩色电视制式采用PAL制 • 色副载波fSC=4.43MHZ
一 逐行倒相 一、逐行倒相 。红色度信号是逐行倒相的,即若第n行为Fv则第n+1行为-Fv 。F=F U±FV (不倒相行称为N行,倒相行称为P行)。 。逐行倒相原理:图1-37 二、PAL制对色调畸变的校正原理:图1-38 三、PAL制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PAL制的频谱间置:采用1/4行频间置。 Fsc=(n-1/4)fH=283.75fH+25Hz≈4.43MHz 四、PAL制色同步信号 。 PAL制色同步信号的形成:图1-40 。 PAL制色同步信号包含的信息: .色副载波的频率 .色副载波的相位 .逐行倒相识别 .ACC, ACK控制 五、PAL制编码器 。组成框图:图1-41. 。编码过程:
第七节SECAM制编码器 • SECAM编码器组成:图1-42 • 两色副载波频率不同: fSR=4.406MHZ, fSB=4.250MHZ • 采用调频制 • 两个色度信号逐行轮换传送
第八节电视信号的发送 • 伴音采用调频制 • 图像采用调幅制,残留边带发送 一、图像信号与伴音信号的调制: 1、图像信号的调制: 。采用负极性调幅: 。用负极性视频信号对载波调幅 。波形如图1-43 。负极性调制的优点: 。采用残留边带制发送: 频谱:图1-44 。残留边带制发送的优点 2、伴音信号的调制 。采用调频 。伴音载频(fs)比图像载频(fp)高fSIF=6.5MHz(伴音中频) 。伴音带宽B=250KHz 3、高频电视信号(RF)的频谱 。频谱图:图1-45 。RF信号的带宽为B=8MHz,即每一频道占8MHz的带宽
二、电视频道的划分 • 我国无线电视广播频道划分:表1-2。 。甚高频(VHF):分为VL频段(1--5频道)和VH频段(6--12频道) 。特高频(UHF):UHF频段(13--68频道) • 我国有线电视增补频道的划分:图1-46。
第九节 彩色电视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图1-47 。公共通道:包括高频头,中频电路。作用是选择接收RF信号,并对RF放大、混频,变成IF信号,经中频电路处理解调出FBYS和第二伴音信号。 。解码电路:由亮度通道,色度通道,色副载波恢复电路,解码矩阵电路组成。作用是对FBYS进行解码,还原出R,G,B三基色信号。 。伴音通道:作用是对第二伴音中频信号放大、鉴频,解调出音频信号,并经功率放大后推动喇叭发出电视伴音。 。图像重现系统:包括同步分离,行扫描、场扫描,高压电路,显像管及视放输出电路。 。遥控系统:对电视机进行远距离操作和控制。 。电源电路:为电视机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采用开关电源。
第一章小结 •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光—电转换,电—光转换,电子扫描(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图像的失真(非线性失真和几何失真) • 全电视信号的组成:黑白全电视信号,彩色全电视信号(FBYS),电视信号的特点(有脉冲性,周期性,单极性) •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光与色的关系,彩色三要素(是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基色(是红R,绿G,蓝B),相加混色。 • 兼容制彩色电视:兼容的概念,亮度信号的形成,色差信号的形成。 • 三大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PAL制,SECAM制。 • 色差信号的压缩:频带压缩为0~1.3MHZ,幅度压缩 V=0.877UR-Y、U=0.493UB-Y。 • 频谱间置:NTSC制为1/2行频间置,PAL制为1/4行频间置。 • 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逐行倒相是指±FV,平衡调幅的概念,正交调幅的概念。 • 电视信号的发送:RF信号的频谱图(带宽为8MHZ),图像采用负极性调幅、残留边带制发送,伴音采用调频制。 • 电视频道划分:VHF(VHF-L,VHF-H),UHF。 • 彩色电视机的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 高频头第一节 概述 • 高频头的作用:选频,放大,混频。输出中频电视信号 • 高频头的组成:如图2-1。 输入电路,高放,本振,混频。 • 高频头的性能要求: • 高频头的类型:有机械式和电子式。现采用电子式,有普通全频道高频头和CATV全增补频道高频头。 • 高频头的幅频特性:图2-2。
第二节 电子调谐器 一、组成:图2-3 由VHF高频头和UHF高频头两部分组成一体化的结构。 二、电子调谐回路: 1、基本回路:图2-4。 。回路由电感和电容(变容二极管)组成。 。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容量随所加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图中的RP电位器:是调谐电压控制器,调节RP(即调节调谐电压BT),可改变回路的谐振频率。 。BT电压在0~30V内变化。 2、频率覆盖与开关二极管: 。VHF频段分为VHF-L段和VHF-H段来接收,通过开关二极管来切换调谐电感。如图2-5中的VD2及L2。 。当VD2截止时L1与L2串联,L2参与谐振,回路频率低,接收VL段 。当VD2导通时,L2被C2旁路,谐振电感只有L1,回路频率高,接收VH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