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1.06k Views
講題 : 華嚴經 淨行品. 講演者 : 普觀法師 地點 : 華嚴 宜蘭分會 時間 :2008.12.22—24( 週一 .. 週三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海會佛菩薩 一心禮敬 賢首堂上 歷代祖師菩薩大德 一心禮敬 賢首宗主 賢首菩薩法藏大師 一心禮敬 傳賢首宗四十二世 海雲繼夢和上. 壹 .. 華嚴經 淨行品 玄談 ( 前言 ). 主要疑情 : 為什麼學佛? 學佛是為了什麼?. 主要疑情 : 1. 人生 2. 生活 3. 生命 之 : -1. 目標 -2. 方向 -3. 意義
E N D
講題 : 華嚴經 淨行品 • 講演者:普觀法師 • 地點:華嚴 宜蘭分會 • 時間:2008.12.22—24(週一..週三)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海會佛菩薩 一心禮敬 賢首堂上 歷代祖師菩薩大德 一心禮敬 賢首宗主 賢首菩薩法藏大師 一心禮敬 傳賢首宗四十二世 海雲繼夢和上
主要疑情: 為什麼學佛? 學佛是為了什麼?
主要疑情: 1.人生 2.生活 3.生命 之: -1.目標-2.方向-3.意義 -4.價值-5.實相-6.存在 是什麼?
主 要 疑 情 : • 為什麼 要學佛? • 學佛 是為了什麼? • 學佛 之 : -1.目標 -2.方向 -3.意義 -4.價值 是什麼?
五祖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 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那堪作佛? 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奇哉 ! 奇哉 ! 無一眾生 而不具有 如來智慧 但以妄想 顛倒 執著 而不證得 若離妄想 一切智 自然智 無礙智 則得現前。
學 佛 目 標 Yes vs No Yes: (無漏法 無為法 真實人生) • 斷煩惱 得解脫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 了生死 出三界 離世間 入法界 • 聖解脫道 轉凡成聖 • 圓融道 三世間成就圓滿 建立淨土 ……. No:(有漏法 有為法 虛幻人生) • 不當福報 不當之神通感應 ……..
學 佛 目 標 --利樂有情 莊嚴淨土 饒益眾生 普度眾生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自利 :令自己增長智慧、增長慈悲、 增長幸福安樂 --利他 :令他人增長智慧、增長慈悲、 增長幸福安樂
華嚴經 (恆順眾生--1): •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 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 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華嚴經 (恆順眾生--2):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 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 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 成等正覺 是故菩提 屬於眾生 若無眾生 一切菩薩 終不能成 無上正覺
學佛綱領(華嚴經之核心架構) 佛 之 境 界 (大方廣) 成 佛 之 道 (佛華嚴)
學 佛 要 點 --方向、目標 祖師西來意? 佛陀(師父)要告訴我們什麼? --發心、願力、動機、心態 我們(弟子)要向佛陀學習什麼?
光曰:諸佛法印 可得聞乎。 師曰:諸佛法印 匪從人得。 光曰:我心未寧 乞師與安。 師曰:將心來 與汝安。 光曰: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我與汝安心竟。
有一居士問師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師曰:將罪來與汝懺。 居士良久云:覓罪不可得。 師曰:我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 師曰。是心是佛 是心是法 法佛無二 僧寶亦然。 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如其心然 佛法無二。
有沙彌道信 年始十四 來禮師曰: 願和尚慈悲 乞與解脫法門。 師曰:誰縛汝。曰:無人縛。 師曰: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 服勞九載 後於吉州受戒 侍奉尤謹 師屢試以玄微 知其緣熟 乃付衣法。
師一日往黃梅縣 路逢一小兒 骨相奇秀 異乎常童 師問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 不是常姓。 師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師曰:汝無性耶。 答曰:性空故。 師默識其法器 即遣侍者至其家 於父母所 乞令出 家 父母以宿緣故 殊無難色 遂捨為弟子 名曰弘忍
涅 槃 近 因 涅槃經云 有四法是涅槃近因 一 近善知識 二 聽聞正法 三 思惟其義 四 如說修行
一 近善知識 華嚴經云 : 善男子! 汝今發心 求菩薩道 為欲成就一切智智 應當勤求真善知識。 善男子! 求善知識勿生厭足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 當念隨順 不應違逆 於善知識善巧方便 但應恭敬 勿見過失。
二 聽聞正法 --1 由聞知諸法 由聞遮諸惡 (戒) 由聞斷無義 (定) 由聞得涅槃 (慧)
戒 定 慧 : 三學 三增上學 三無漏學
六祖大師云 : • 心地無非 自性戒 • 心地無癡 自性慧 • 心地無亂 自性定
二 聽聞正法 --2 無聞慧 如覆器 不能受水。 無思慧 如漏器 雖受而失。 無修慧 如穢器 雖不漏失 穢不可用。
二 聽聞正法 --3 斷器三過: 1.器倒覆 --不屬耳 (不願聽聞) 2.器向上 不潔淨--雖屬耳 然有邪執. (願聽聞 但有邪分別 執著) 3.並雖潔淨 若底穿漏--無上說彼等眾過 然所受義 不能堅持。 (不願 如實依教奉行 如實精進修行)
二 聽聞正法 --4 具六種想: 1.於自安住 如病想 2.於說法師 如醫想 3.於所教誡 起藥品想 4.於殷重修 起療病想 5.於如來所 住善士想 於說法師 發起恭敬 6.於正法理 起久住想
三 思惟其義 • 無聞慧 如覆器 不能受水。 • 無思慧 如漏器 雖受而失。 • 無修慧 如穢器 雖不漏失 穢不可用。
四 如說修行 • 無聞慧 如覆器 不能受水。 • 無思慧 如漏器 雖受而失。 • 無修慧 如穢器 雖不漏失 穢不可用。
如 何 聽 聞 --諦聽 諦聽 ! 善思 ! 念之 ! --水老鶴 故事: *若人生百歲 不見水老鶴 不如生一日 而能得見之. (錯誤 某弟子言) *若人生百歲 不解生滅法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正確 阿難言)
一尊者曰 : 彼者念諷偈 實非諸佛意 今遇歡喜尊 而可依了之 (*歡喜尊 ,指阿難尊者)
講 說 要 點 1.於自所,應起醫想。 2.於法,起藥想。 3.於聞法者,起病人想。 4.於如來所,起善士想。 5.於正法理,起久住想。
如 何 講 說 • 具 足 正 知 見 • 自 不 講 錯 • 不 令 他 聽 錯 • 不 令 他 傳 達 錯
華嚴 之 願景 • 建構和諧世界 • 創造人間淨土
華嚴 之 : 使命 核心價值 • 開啟自性覺知 • 促進人際和諧 • 維護地球生態 • 架構正確的思維模式 行為模式
行 動 方 針 …尊 重 …包 容 …珍 惜 …感 恩
三 世 間 圓 滿 ..智正覺世間 (五蘊世間之轉化) ..眷屬世間 (有情世間之轉化) ..國土世間 (器世間之轉化)
普賢行者二十一行 -- 1 -壹,硬體道場:目前積極建設中 -貳,教學體系:確立三階段教學法 -參,確立新世代的僧團、僧制與僧倫 -肆,學理發展:自「法身論」以下已列 -伍,華嚴六科:禪、淨、律、密、 經教、華嚴學(生命學)。
普賢行者二十一行 -- 2 -陸,經典詮釋:已開語言模式、思惟模式、 行為模式 -柒,行法展開:聖解脫道及圓融道 -捌,新時代正法行 四大工程 :結界工程、 華藏工程、BQ廣場、華嚴大學 -玖,生命學:五大議題、五大誘因 -拾,資糧道:人格性健全、出離心、 • 追求真實生命 -拾壹,普賢乘宗旨:建構和諧世界最適人居世界
普賢行者二十一行 -- 3 -拾貳,生命改造工程:技術面與工程面 -拾參,修行開始線:技術面─禪行三要件; 工程面─淨識 -拾肆,心靈年齡成長的研究計劃─擬自人類 行為及修行功課上,觀察成長軌跡 -拾伍,擬針對「古典華嚴學」作總整理,並 擬全面推動「新古典華嚴思想」
普賢行者二十一行 -- 4 -拾陸,重建新時代宗教體系,積極與其他文 化體系及宗教體系合作 -拾柒,提出華嚴憲章 -拾捌,積極向全球各地弘法 -拾玖,重建僧團及籌建僧才教育制度 -貳拾,籌組三大語系之佛教研究系統 -貳拾壹,與學界展開全方位合作計劃
成 就 在 人 格 仰 止 唯 佛 陀 成 就 在 人 格 人 成 則 佛 成 是 則 名 真 實
華嚴經 vs. 人類古典文明 • 華嚴經 : 人類古文明的精華 • 古文明: 四大文明 或 五大文明
五 大 古 文 明 印度 巴比倫 中國 希臘 埃及
五大古文明 • 埃及 • 巴比倫 • 印度 • 中國 • 希臘
華嚴思想 vs 五大古文明 • 華嚴思想: 五大古文明的精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