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 —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 国卷一第37题为例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 —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 国卷一第37题为例. 一、题目原型 37 .(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 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 8 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 尼罗河. 0°. 湖泊. 维多利亚湖. 河流. 瀑布. 30°. 36°. 时令河. 图 8.

just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 —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 国卷一第37题为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第37题为例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第37题为例

  2. 一、题目原型 •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3. 尼罗河 0° 湖泊 维多利亚湖 河流 瀑布 30° 36° 时令河 图8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4. 通过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对比可以看出:看似题目很难,但评分细则则相对宽松很多。这也是命题的一个特点,看上去不好回答的问题,答案其实较为简单;看上去很熟悉、很专业的问题,答案可能很苛刻,术语要求很高。所以在回答综合题时,即使不会也不要空,仔细审题,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其实你看过答案后发现,很多答案就出现在材料或者图例当中。问题很熟悉,也不要大意,严谨答题。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通过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对比可以看出:看似题目很难,但评分细则则相对宽松很多。这也是命题的一个特点,看上去不好回答的问题,答案其实较为简单;看上去很熟悉、很专业的问题,答案可能很苛刻,术语要求很高。所以在回答综合题时,即使不会也不要空,仔细审题,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其实你看过答案后发现,很多答案就出现在材料或者图例当中。问题很熟悉,也不要大意,严谨答题。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

  5. 二、命题背景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北美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面积约6.9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苏必利尔湖。湖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337千米,东西最宽240千米,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赤道横贯北部,是因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而形成的浅的集水盆地。维多利亚湖有200多种鱼类,湖里盛产鲈鱼和罗非鱼。

  6. 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呈银色,带淡蓝色。它们有特别黑的眼,外圈呈鲜黄色。它们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最长可达近2米,重达200公斤。成鱼可栖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环境,幼鱼则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处。尼罗河鲈是凶猛的掠食者,以鱼类(包含自己的同类)、甲壳类和昆虫为食;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食。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它们凭借着超强的捕食能力,维多利亚湖里原有的小鱼几乎吃了个精光,只有那些生活在石缝和浅水区的鱼类幸免于难。这样的不计后果,使自己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研究显示,现在尼罗河鲈鱼主要依靠吃自己的幼鱼维持生命。这种亲子相食也不可能维持很久的,所以尼罗河鲈鱼也可能会因为食物的问题而绝迹。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呈银色,带淡蓝色。它们有特别黑的眼,外圈呈鲜黄色。它们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最长可达近2米,重达200公斤。成鱼可栖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环境,幼鱼则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处。尼罗河鲈是凶猛的掠食者,以鱼类(包含自己的同类)、甲壳类和昆虫为食;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食。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它们凭借着超强的捕食能力,维多利亚湖里原有的小鱼几乎吃了个精光,只有那些生活在石缝和浅水区的鱼类幸免于难。这样的不计后果,使自己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研究显示,现在尼罗河鲈鱼主要依靠吃自己的幼鱼维持生命。这种亲子相食也不可能维持很久的,所以尼罗河鲈鱼也可能会因为食物的问题而绝迹。

  7. 三、试题分析 第一,该题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 该题以维多利亚湖及其附近地区为载体,考查没有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尼罗河鲈鱼快速繁殖的维多利亚湖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捕捞业、经济发展等,体现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特点,所涉及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捕捞业、经济发展等问题,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为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相关精神要求。 第二,该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考查学生能力的效果突出。   要完成第2题,“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必须认真解读该题所给的文字材料,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或者根据图示信息该湖泊位于赤道附近,东西跨越约3个经度,即240千米。南北较东西还要长一些。可知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中生存空间大;“尼罗河鲈鱼属肉食性鱼”,“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可知尼罗河鲈鱼到维多利亚湖中食物丰富。要完成第1题,“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则需要从图中的河流、瀑布获取信息,才能得出“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尼罗河上游多瀑布”等,此处无等高线信息却考查了地形,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4题,要求学生对维多利亚湖引进尼罗河鲈鱼后的 “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经济发展”进行推测、分析与判断,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探讨论证问题的能力。

  8. 第三,设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由自然到人文,过渡自然;紧扣背景,环环相扣;线索明晰,引人探究。4个问题,先是读材料与图片即可解决的1、2题,再是分析研究方能得出答案的3、4题,先是自然条件(原因)的分析,再是资源、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先是无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再是有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激发探究的欲望。 第四,材料选取典型,设问角度新颖。    该题选择维多利亚湖及附近地区,为很多老师与学生相对熟悉。而该题的4个设问与材料结合紧密,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新颖的设问角度更加值得肯定。该题涉及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信息,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被称作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由于能量有限,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人类活动现已深刻影响生态系统的运转。①对植被的破坏;②对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破坏 如:物种入侵和大规模捕杀。③对无机环境的污染。该题含动物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知识,知识点考查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备课与教学中广猎知识。 基于对该题的分析,提出几点备考建议:

  9. 三、试题对高一地理教学的启示   第一,重视基础,立足学科核心知识。    该题主要考查渔业,属农业系列题。通过材料和图表,考查与渔业相关的水文条件,渔业发展条件,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    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打好基础的时期,高一地理教学中,应该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知识,抓好主干知识,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活学活用。

  10. 第二,重视图表,挖掘信息。 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秉承“无图不成题”的地理学科特点,是否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找到规律,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定性阐述,不仅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致胜的法宝。 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高中地理,对图表的解读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中规范读图程序,首先要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从图中获取地理事物信息,其次要分析掌握图表所要表明的地理事物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尤其注重教材中的图表的分析,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图表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