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本節重點

【 第七章 】 夷夏爭勝與政權型態. 本節重點. 第一節文治國家的建立. 宋代的建立. 北宋 黨爭. 宋代的 國策. 文治 國家. 士大夫 政治. 北宋變法. 補充資料. 五代十國分合表. 五代 ( 皆立國於華北地區 ).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唐 618-907. 宋 960-1279. 十國 ( 除北漢外 , 皆立國於華中、華南 ). 吳 902-937. 楚 907-951. 荊南 913-963. 北漢 951-979.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本節重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夷夏爭勝與政權型態 本節重點 第一節文治國家的建立 宋代的建立 北宋黨爭 宋代的 國策 文治 國家 士大夫 政治 北宋變法

  2. 補充資料 五代十國分合表 五代(皆立國於華北地區) 後梁907-923 後唐923-936 後晉936-946 後漢947-950 後周951-960 唐618-907 宋960-1279 十國(除北漢外,皆立國於華中、華南) 吳902-937 楚907-951 荊南913-963 北漢951-979 吳越902-978 閩909-945 後蜀933-965 前蜀903-925 南漢909-971 南唐937-975

  3. 一、宋代的建立 【對應課本P.116】 1.建立:趙匡胤 (1)殿前都點檢掌控禁軍兵權 (2)陳橋兵變→建宋 2.走向統一: (1)先南後北 (2)979年宋太宗滅北漢完成統一 (3)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見121頁) (4)遼、西夏強鄰環伺

  4. 【對應課本P.116】 北宋初年疆域圖 燕雲十六州 現今地名: 1.今山西朔州 2.今山西朔州東 3.今山西應縣 4.今山西大同 5.今河北宣化 6.今河北涿鹿 7.今河北蔚縣 8.今河北懷來 9.今河北涿州 10.今河北任丘北 11.今河北河間 12.今北京延慶 13.今北京密雲 14.今北京順義 15.今北京 16.今天津薊縣

  5. 二、宋代的治國之策 【對應課本P.126】 宋代國策 中央集權 收掌軍權 削弱相權 設立諫院 重文輕武 廣開科舉 禮遇、重用文官

  6. 【對應課本P.117】 • (一)中央集權 • 1.收掌軍權 • (1)解除禁軍將領兵權(杯酒釋兵權) • (2)削弱地方節度使權力 • A.收回地方財政權 • B.改革兵制:強幹弱枝

  7. 【對應課本P.117】 2.分化相權 (1)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掌民政 (2)樞密院(樞密使) ─掌軍事 (3)三司(三司使) ─掌財政 3.設立諫院與御史臺以牽制相權: 結果: (1)宰相施政時受言官牽制,無法有作為 (2)中央行政效率低,地方無法有效防禦外患

  8. 補充資料 宋代中央與地方政治制度圖 戶部司 三司(財政) 度支司 鹽鐵司 樞密院(軍事) 皇 帝 御史臺(監察) 諫院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中書門下(政務) 參知政事 路 州 縣

  9. 【對應課本P.128】 (二)重文輕武 1.禮遇文官:宋太祖立「不殺士大夫與言官」家法 2.用儒臣來裁抑武人 3.文官待遇豐厚:免差役、享司法特權 4.卑視與猜防武人 (1)軍人素質與地位日益低落 (2)優秀人才不願從軍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goo.gl/qF9DYp,2013年12月13日。

  10. 【對應課本P.118】 宋代科舉考試圖 5.廣開科舉 (1)增加科舉錄取名額 (增加防弊措施:彌封、謄錄等) 宋代士子經過州、縣試,及格後再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省試及第,可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升殿考試,決定名次。考生於殿試後即可任官,不須再經吏部考試。 圖片來源:http://chist.yy2.edu.hk/cert_B_sungexam.htm。

  11. 【對應課本P.118】 2.重用文官 (1)各級長官大多由文人擔任─甚至是樞密院 (2)用文臣主持對西夏用兵─如韓琦、范仲淹 韓 琦 畫 像 范 仲 淹 畫 像 圖片來源:韓琦-中國華文教育網, http://goo.gl/Ifd3nV,2013年12月20。 范仲淹-談古論今,http://www.tgljw.com/staticpages/16974.htm,2013年12月20日。

  12. 士大夫的參政意識 1.背景 (1)積貧積弱國勢→經世濟民 (2)士大夫受禮遇→強烈責任感 2.表現:「以天下為己任」的自覺 (1)宋仁宗─范仲淹「慶曆改革」 (2)宋神宗─王安石「熙寧變法」 三、士大夫政治的形成 【對應課本P.118】

  13. 【對應課本P.118~119】 四、宋代的變法 (一)變法的背景 1.就軍事而言: (1)重文輕武→士兵素質低落 (2)兵將不相習→戰鬥力弱 (3)大量冗兵→兵愈多國愈弱

  14. 【對應課本P.118~119】 2.就財政而言: (1)廣開科舉,實行恩蔭→大量冗官 (2)軍費、歲幣、皇室開支→入不敷出 (3)政府增稅→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 宋太宗至英宗年間歲出歲入表 資料來源:錢穆,國史大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修訂14版),頁407。

  15. 【對應課本P.118~119】 (二)慶曆新政 1.背景 (1)外有西夏連年寇邊 (2)內有財政與社會危機 2.十項改革方案(十事疏) ─宋仁宗─范仲淹 (1)整頓吏治 (2)富民強兵(3)厲行法治 3.失敗:阻礙官員利祿、仁宗未支持 范仲淹畫像

  16. 【對應課本P.119】 (三)熙寧變法 1.推動變法-富國強兵宋神宗─王安石 (1)規劃財政與預算:設「制置三司條例司」 王安石畫像

  17. 【對應課本P.119】 (2)改革要項: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均輸法 財 經 裁兵置將、保甲法、保馬法、設軍器監 軍 事 育 才 太學三舍法、改貢舉法

  18. 【對應課本P.119】 2.變法的成效 (1)國家財政收入增加 (2)西北邊防增強 3.失敗原因 失敗 原因

  19. 【對應課本P.120】 五、宋代的黨爭 (一)黨爭與北宋中後期政局 1.慶曆黨爭: (1)改革派與反對改革派 (2)支持改革的歐陽脩被指摘為朋黨 2.新舊黨爭: (1)司馬光、歐陽脩反對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引用新人→新黨與舊黨 (2)影響北宋中期以後政局

  20. 【對應課本P.120】 (二)蔡京專權時期: 1.宋徽宗親政後,重用新黨蔡京 2.蔡京實施黨禁→舊黨立碑禁錮 蔡京曾將舊黨重要成員立碑禁錮,後來徽宗下令銷毀全部刻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