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99 Views
让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 地更绿、居更佳. 一. 三. 二. 环境保护概述. 苏州市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对策. 本次讲座的内容要点. 什么是环境 ? 简单通俗地讲,所谓 环境 ,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我们面对的空间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要的空气,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成为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我们吃的瓜菜果粮从土地中生长出来。 生活环境的质量 主要是指水、空气、土壤、生态等的环境质量以及避免异常气候和具有良好功能的居住条件等。环境也属资源的范畴,认为环境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关是错误的。. 一、环境保护概述.
E N D
一 三 二 环境保护概述 苏州市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对策 本次讲座的内容要点
什么是环境? 简单通俗地讲,所谓环境,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我们面对的空间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要的空气,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成为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我们吃的瓜菜果粮从土地中生长出来。 生活环境的质量主要是指水、空气、土壤、生态等的环境质量以及避免异常气候和具有良好功能的居住条件等。环境也属资源的范畴,认为环境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关是错误的。 Company Logo
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分为两大类: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 • 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Company Logo
苏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市民也以拥有精致的园林、秀美的山水而自豪。近几年来,我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明显成效。苏州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群、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张家港、常熟、昆山市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生态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任务相当艰巨,以治水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苏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市民也以拥有精致的园林、秀美的山水而自豪。近几年来,我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明显成效。苏州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群、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张家港、常熟、昆山市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生态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任务相当艰巨,以治水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精致的园林 秀美的小桥流水 现代化的的城市 隽永的古老城镇
二、苏 州 市 环境质量状况
总体概况 我市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一句千年吟唱不绝的古诗,道尽苏州之于水、水之于苏州这二者的关系。的确,水,对于我们这个以“水天堂”、“中国的威尼斯”著称的苏州来说,这水的清洁如何,以及水环境保护得如何,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别的地区比我们与水的关系来得更加密切、也更加重要。
水是苏州的财富和形象,也是苏州的文化和资源水是苏州的财富和形象,也是苏州的文化和资源
苏州拥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尽显“人家尽枕河”的江南特色。说苏州缺水,许多人并不相信。其实,苏州水多是一种表面现象。从实际情况看,苏州的水,大都是过境水,本地产水少。苏州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市每年水资源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2000立方米;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上游的客水。如果上游地区干旱少雨,仅靠本地降雨产水,远远不能满足苏州的用水需要。另外,苏州也与全国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样,水污染现象仍然存在,洁净水资源依然比较稀少。 水是苏州的灵魂,全市水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2.5%,水历来是苏州的象征和骄傲。但是,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苏州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水环境迫在眉睫。
苏州的人家尽枕河 苏州的小桥流水
我市水环境总体状况 • 河流水质:全市26条重点流域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 受上游来水影响,张家港河和京杭运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氨氮严重超标,问题突出;太浦河和胥江水质较好; 40.9%的监测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7.3%为Ⅳ类,18.2%达Ⅴ类,13.6%为超Ⅴ类;市区内城河总体水质基本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但水质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乌鹊桥、醋坊桥、单家桥3个断面溶解氧、氨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 • 湖泊水质:尚湖、太湖、阳澄湖水质较好,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类别Ⅲ类水要求,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现象。金鸡湖和独墅湖总体为Ⅴ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 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 • 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有13 项指标中,其中12 项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水质保持稳定
近几年市区主要河道综合 污染指数变化图
我市水污染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 1.根据市环保局公布的环境质量公告显示,我市在2007年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比去年略有提高,但市区的主要河流水质仍然遭受污染。在26条市区重点流域主要河流中,共有6条河流受氨氮指标影响超过地表五类水标准,占了监测河流的23.1%,其中张家港河和十一圩港的水质污染情况最为严重。
2.从近几年市区主要河道受污染的统计数据来看,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和外城河的污染情况都持续下降,而内城河的污染却从2005年开始有所上升。2.从近几年市区主要河道受污染的统计数据来看,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和外城河的污染情况都持续下降,而内城河的污染却从2005年开始有所上升。 来源: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来,市区的洗浴、餐饮行业急剧增加所致,不少饭店、浴场排出的污水没有经过污水管网,就直接排进了河道内,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在一些附近餐饮场所聚集的河道里尤为明显。
3.我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3.我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 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对氨氮污染物的控制成为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关键。
水资源量: 平水年份约 100亿立方米 中等干旱年 85 亿立方米 特殊干旱年 60 亿立方米 丰水年份达 180亿立方米 苏州不是一个缺水的城市! 我们缺的是好水! 3类以上的好水只占40%左右,且成下降趋势,必须借助引水缓解
思 考: 破坏我们美丽家乡环境的 污染源有哪些?
饮用水源水质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8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提高6.17个百分点。 在饮用水源水质方面,全市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属安全饮用水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83%,水质达标率较上年略有提高;超标的取水口为阳澄湖湾里和太湖浦庄,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等。
蓝藻是何物? 蓝藻暴发的原因与危害 防治 蓝藻的困扰
蓝藻,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它是藻类生物中最简单原始的一种。蓝藻,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它是藻类生物中最简单原始的一种。 蓝藻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已知的有约2000种,我国有记录的约900种。 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1.胶质鞘2.类脂颗粒 3.细胞壁4.质膜5.核糖体6.原始核7.光合作用片层8.糖原颗粒 蓝藻的基本情况
蓝藻的价值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蓝藻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水体富营养化 •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是人类活动 1、过度的开发利用,工业的发展及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浓度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2、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3、为达到渔业高产,大量投放的饵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蓝藻爆发的危害 危害: 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又被称为“绿潮” ,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毒素,如微囊藻,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藻毒素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藻爆发的基本过程 四个阶段: • 10月至次年2月份:休眠期,分布在底泥表面,多为单细胞或小群体,主导因子是低温、黑暗 • 3—4月,复苏期,上浮到水体,生理生化活性缓慢恢复,群体形成,主导因子是氧、营养盐、风浪等 • 4—9月,生物量增加期,在水体中悬浮,形成优势,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增殖,主导因子是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与物质 • 6—9月,积聚期,上浮到水体表面,其生命特征是气囊和群体,主导因子是气象与水文
昔日太湖美景 蓝 藻 爆 发
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两百万无锡市民守着太湖却要抢购纯净水饮用。市区纯净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对生活、生产和旅游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两百万无锡市民守着太湖却要抢购纯净水饮用。市区纯净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对生活、生产和旅游产生了巨大影响! 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一次警告,也是给我们环保事业的一次警钟。保护太湖水饮用水源是环保事业非常重要、紧急的工作。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 可吸入颗粒物 • 总悬浮颗粒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自然降尘。 •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于呼吸系统的数量。 •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可经过呼吸道直达并沉积于肺泡,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应。 • 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最易受总悬浮颗粒物影响的人士包括慢性肺部及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老年人及儿童。
二氧化硫(SO2) •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的中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燃煤及燃料油),很大部分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 •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 • 二氧化硫可以形成酸雨,而酸雨被称为“空中恶魔” ,目前已成为一种范围广泛、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会破坏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属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
二氧化氮 •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主要来自于车辆废气、火力发电站和其他工业的燃料燃烧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 • 二氧化氮比一氧化氮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 • 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酸雨的来源之一。当二氧化氮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 • 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 • 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 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 API值大于200小于等于3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 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近几年来,苏州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72。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提高2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比例达到89.32%,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 • 苏州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要求。
近几年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参数变化情况一览近几年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参数变化情况一览
苏州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苏州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注意:去年我市的降水pH年均值为4.77,酸雨发生率比上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各地年酸雨发生频率范围为19.6%~53.5%之间,按酸雨发生频率由重到轻依次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数市、太仓市和吴江市。注意:去年我市的降水pH年均值为4.77,酸雨发生率比上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各地年酸雨发生频率范围为19.6%~53.5%之间,按酸雨发生频率由重到轻依次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数市、太仓市和吴江市。 原因: 近两年苏州工业化加速推进、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流动人口快速集聚乃至整个社会的能量消耗增加所致,另外,近年来苏州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汽车数量翻了几番,汽车尾气自然也成倍增长。 每个人在家中水电用量的消耗增加,也会使发电厂、水厂的排污量增加,产生“蝴蝶效应”。